第三十五节课
思考题
145、什么是高际必堕?你身边有这样的事例吗?明白地位的无常后,你应当追求什么?
146、为什么说亲人和怨敌的关系是无常的?这节课所讲的公案,哪个对你触动比较大?为什么?
147、关于苦乐的无常不定,你自己有哪些体会?懂得这个道理后,你打算如何帮助周围的人?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寿命无常”正在讲第五个问题,即思维各种比喻和意义而修无常。
这个道理很重要,但许多人不知道,虽然自己的身体、寿命本质上是无常的,可因为愚昧无知,始终被常有的执著所障蔽,如此就不能见到万法真相。所以学习佛法的时候,观修无常非常重要,噶当派的很多修行人,一生中尽心尽力地修无常,若对此能有所认识、有所体悟,修其他法门会非常容易成就。
当然,修无常不能只是口头禅,应在实际行动中去了解、去观修。它的道理很简单,任何一个稍有文化的人,都可以领会其中含义,然而如果要付诸于实践,确实不是那么容易。不修的话,觉得这没什么,但若修到一定时候,因为自相续的常执太深厚,故很难一下子断掉。
昨天讲了堆际必倒之理,尤其是噶当四依,我们应当诚心诚意思索、观想。下面继续学习:
高际必堕:高高在上的地位、英勇无比的军队也都不会长存。举个例子来说,《父子贤慧经》等佛经中(1)讲的我乳转轮王,是统治四大部洲的金轮王,其福报之大,举世无双。麦彭仁波切在《白莲花论·布施品》中记载:久远之前,人寿无量岁时,有一国王名为长净,统治八万四千小国,拥有八万王妃。后来他头顶生出一肉蛋,从中现出一相好庄严的小孩。此儿初生之时,国内出现种种瑞相,众王妃乳房自然流出乳汁,她们都说:“让孩子吸我的乳汁。”于是,人们称之为“我乳王”,或者叫“顶生王”。
相师为他看相后,授记其将来定能成为统治四大部洲之金轮王。他长大之后,果真依靠轮宝统治了南赡部洲、北俱卢洲等四大部洲,使众生尽享欢乐,并于数万年中为众人宣说利乐之道。
后来他觉得仅统治人间还不够,便又向天人城市进发。到了天界之后,天人宫殿六十二扇大门自动打开。天人们为他摆设宝座,比帝释天稍低一点,他便发愿:“以我的福德力,愿与帝释天平起平坐。”随其心愿,帝释天立刻分一半座位与他。此时,众人看到他与帝释天无论相貌美丑、功德大小、说话方式均无有差别,只不过帝释天眼不眨、行走稍快一点而已,其余皆无任何差异。
我乳轮王如是与帝释天同等享用天人五种妙欲,时间为三十六个帝释天全部寿命的总和。
当三十六位帝释天中最后一位执政时,非天向天人发起攻击。帝释天无法打赢非天,只得仓皇跑回宫殿,紧闭天宫大门。我乳王自告奋勇去迎战,腾身虚空,立于非天之上。对于他的威望与福德,非天胆战心惊、害怕异常,于是纷纷逃窜而去。
眼见非天已遭受失败,我乳王沾沾自喜,心生一念:“我的威力已超胜一切,不应再与帝释天同坐,应赶走帝释天,成为人天唯一怙主。”当时的帝释天为迦叶佛前世,是极具功德的严厉对境,故他刚生此恶念,福报就全部失毁,顷刻间一落千丈,堕落到南赡部洲以前他所住的旧王宫门口。此时他才明白,众生的欲望不可满足,遂于临死前讲了一些偈颂,其中一偈是:“虽降银币雨,贪者无满足,智者于妙欲,知苦多无益。”
通过这个故事可以看出,人对权力、地位的欲望,永远无有餍足之时。现在很多人不安于现状,想自己的地位越来越提升,其实就算你圆满拥有人间一切,内心仍然不会知足,这种贪得无厌终将毁了自己。正如有些上师在教言中所说:“欲望毁希望。”
很多人没有学佛时,永无止境地往前奔,一旦学了佛以后,回头一看,人生已走了一半,但一直迷迷糊糊、没有目标,对于以前的所作所为,自己会感到无知、惭愧。这样的感悟,尤其学佛比较深、对佛法产生定解的人都会有。
实际上,高际必堕的道理,在现实中也可以发现:古往今来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是一国之君的皇帝、总统、国家主席,还是基督教、道教、佛教等各大宗教的教主,凡是有权有势、拥有高官厚禄的人,没有一个能始终如一地稳坐其位。包括一些地方官员、学校校长、部门负责人,也在不断地替换,不断地示现无常。
潜下心来想想,在我们眼前,无常的现象一直在不停上演,可因为以前从未受过这方面教育,心总被常有的执著遮盖着,自然见不到万法的真相。
无常分为细微的无常和粗大的无常,且不说刹那变化的细微无常,单论粗大的无常,如世间的兴衰得失,有智慧的人应该很容易发现。可大多数人就算见到了,也根本没有放在心上,所以每天漫无边际地奔波忙碌,到头来得不到便伤心欲绝。原因是什么?就是对万法的真相不了解。
举目四周,无常的现象可谓屡见不鲜,去年为他人判刑的法官、领导,今年就可能因贪污腐败,而锒铛入狱成为阶下囚:
如上海原市委书记陈良宇,2008年4月因受贿、滥用职权等罪,判处18年有期徒刑。《世界经理人文摘》报道,据中纪委驻上海工作组向中南海提交的一份报告中披露:上海市、区、局、县级高干,用匿名、假名、化名在银行开设了1322个账户,共有金额986亿余元。其中,陈良宇匿名账户就53个,有金额近3亿元。
本月23号,韩国前总统卢武铉跳崖自杀,据说他自杀是迫于道德拷问和法律追究的双重压力。他长期追求的是清廉,但其多位下属和家人都涉嫌腐败,这对其是莫大的讽刺,他实在无法承受,就留下遗嘱自杀了。但具体是什么原因,我们也说不清楚。
还有台湾的陈水扁,当了八年国民总统,如今也因涉嫌贪污、洗黑钱等重罪,而被法院羁押受审。
此外,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成克杰、成都宣传部部长高勇等等,从刚开始的一手遮天、风光无限,到最后的东窗事发、一败涂地,他们身上都在诠释着无常。包括一些寺院住持地位的改变、一些居士心态的改变,从中也很容易明白此理。
既然一切皆为无常,那无论在自己身上发生什么,都不必觉得很倒霉、很痛苦,同时,在别人身上发生时也能理解。因此,修行对我们来讲很有必要,若把这些道理学得相当好,在现实生活中,就会清楚一切都是如梦如幻,没有恒常稳固性。
所以对修行人而言,要追求的是无衰无退、人天应供、圆满正等觉的佛果,这是最根本、最究竟的目标,而有衰损的地位、财富、权势,这些又有什么用呢?现在虽然是竞争社会,在两三个人的小团体中,为了争夺负责人的位子,也会闹得不可开交。可如果去详细观察,纵然是世界各国首脑,最后也会沦为普通平民,自己所希求的这点蝇头小利,又有什么意义呢?因此,我们应唯一希求永无变化的佛果,除此之外,对任何事物也没必要感兴趣。现在很多佛教徒,学了无常法之后,不去跟别人争地位,其原因也在于此。
对于以上道理,必须认真观想、深入思维,如果觉得真是这样,那么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行持,这一点很重要。这个无常的道理,很多人字面上都理解,但从内心中真正生起定解的,不知道究竟有多少?
以上讲了地位再高也不可靠,下面讲亲人和怨敌的关系也同样无常:
从前,嘎达亚那尊者去化缘,看到一位施主怀里抱着儿子,正津津有味地吃着鱼肉,(我在家时从来不敢吃鱼。学校食堂一吃鱼,我就很苦恼,因为当天只能吃米饭,其他什么也吃不了。可你们很多人一提起鱼肉,包括有些出家人,也开始垂涎三尺,以前的习气复苏了。你们大口大口吃过是吧?这也许是你父母亲友的肉,所以现在要擦净嘴巴,好好地忏悔。)并用石头击打在啃骨头的母狗。尊者以神通观察,发现:那条鱼原本是他父亲的转世;母狗正是他母亲的转世;前世杀害自己的仇人,则转生为他的儿子来偿还宿债。如此洞晓之后,尊者说了这样一个偈颂:“口食父肉打其母,怀抱杀己之怨仇,妻子啃食丈夫骨,轮回之法诚稀有。”
可见,我们前世最有缘的众生,今生可能特别讨厌;今生依依不舍、感情上特别执著的,却往往是前世的怨敌来讨债。所以,依靠佛理来观察,若对一个人特别耽著、从心底特别喜欢,说明这个人曾是你的怨敌。常有年轻人问我:“我跟某某的感情特别特别好,我不能没有他,天天都想着他。您说说,我们前世是不是夫妻?”我总回答:“你们前世肯定是怨敌!”这不是没有教证的,你今生中没他就活不下去,没他就要跳楼自杀,这种感情执著必定来自于前世怨仇的债;而你即生中特别看不惯的人,很可能才是前世最执著的亲人。
且不说前世,即便是今生今世,亲怨也是无常的。今天不共戴天的仇人,明天也许会变成志同道合的朋友而互相交亲,情投意合非同寻常。这种现象不在少数。
所以,不要认为上述公案只是个传说,了知也可以、不了知也可以,千万不能这么想。一定要深深地知道,人与人之间亲怨是无常的,明白这一点后,执著就会逐渐淡薄,这对修行有很大的帮助。否则,始终陷在庸俗的情感泥坑中拔不出来,修什么也修不好。
为了加深对此的理解,我再引用几则公案:
《毗奈耶经》中记载,有个人特别疼爱儿子,为儿子造了很多很多业。他临死的时候,由于放不下儿子,转生成了自家一头牛。儿子把它杀了,吃了牛肉。他死后,又转生为自家的牛,儿子又把它杀了。他第三次仍转生为自家的牛,儿子准备杀它…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三十五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