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时,舍利子出现在他家门口,通过神通观察,发现牛一直在自言自语:“我已经来两次了,但都被你杀了。我最爱的儿子啊,现在你又要杀我,我非常难受,实在是忍不了,但也没办法抵抗。”尊者将此告诉了他儿子,后来就把牛放生了。所以,我们平时所吃的肉,很可能是前世的亲人。
《中阿含经》中也有许多精彩的故事,方便时你们应该看一下。看书要看有意义的,以懂得因果取舍之理,不要像现在人一样,不喜欢看经典和论典,只爱看打仗、色情的小说,对自相续不但无利,反而有极大的损害。记得《中阿含经》中有一个人叫都提,他父亲死后,转生为家里的狗,偷吃盘中食物;还有个人叫旃檀,他父亲转生为乞丐,来他家乞讨时,被打断了手臂。
这方面的故事数不胜数。所以,平时与自己有缘的众生,仇敌也好、乞丐也好,都要尽量做布施,对他好好地照顾,同时心里要念一些观音心咒。我们藏地有个传统:一个人如果被蜜蜂、蚊子转绕,就表示是他中阴身的亲人未得解脱,中阴法王开许其以此身来寻求善法。因此,你们听到耳边有“嗡嗡”的声音,一定要念些观音心咒等进行回向,或者布施一些食物,不要“啪”一声就把它打死了。
一般来讲,按照《楞伽经》的观点,我们现在所享用的肉,全部与往昔亲人有密切关系,如经云:“我观众生,更相噉肉,无非亲者。”你吃牛肉的话,这头牛是你前世的亲人;你吃猪肉的话,这头猪也是你前世的亲人。所以,能不吃肉是最好的,如此功德也不可思议,大家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
若能深深了知六道轮回中众生辗转投生,彼此互为父母亲友,对各种悲欢离合就会产生厌离心,不会特别去执著。以前讲《亲友书》中的“父转成子母成妻”时,我提到过汉地志公禅师的一个故事:志公禅师是梁武帝的国师,被公认为观音菩萨的化身。有一次,禅师应邀参加一个婚礼。他去那里一看,脱口唱了首道歌:“古古怪!怪怪古!孙儿娶祖母;女食母之骨;子打父皮鼓;猪羊炕上坐,六亲锅里煮。众人来贺喜,我说:苦!苦!苦!”
意思是什么呢?
原来,新郎娶的妻子,是祖母的转世。因为祖母特别疼爱这个孙子,临终时还挂念他,一直拉着他的手,恋恋不舍地死了。(我们藏地有种习惯:人死的时候,不能被他拉着手,不然,他死后灵魂会一直缠着你。所以有人临终时,如果对你伸手,你千万不要靠近,否则,过段时间他就会在你梦里或以其他方式出现。原来有个人的妹妹要死了,一直喊她哥哥过来,她哥哥特别害怕,马上给我打电话:“我妹妹快不行了,但我不敢接近,她会不会抓着我?如果抓着我,以后她的灵魂缠着我怎么办?”)死后就投胎做个女孩子,长大后给孙子做媳妇。所以志公禅师说:“孙儿娶祖母。”
禅师到屋子里,见一个小女孩正在啃猪蹄。这女孩的母亲造了很重的罪业,死后投生为猪,现在办喜事被人宰杀了,故小女孩在吃她母亲的肉。所以禅师说:“女食母之肉。”
又看见院子里一个小伙子,正高兴地打驴皮鼓。他父亲也是因为造罪,转生为驴,死后被人剥了皮做鼓,正是这个小伙子在打的鼓。所以说:“子打父皮鼓。”
禅师往炕上一望,全都是往昔被吃的猪羊,如今投生为人,互为亲戚,欢天喜地聚在一起。而在锅里炖的肉,却是前世的六亲眷属。所以禅师说:“猪羊炕上坐,六亲锅里煮。众人来贺喜,我说:苦!苦!苦!”
当天整个婚礼状况,禅师通过神通观察,发现轮回的闹剧非常可笑。如果我们也能了知真相,还愿不愿做这些事呢?可能谁都不愿意。但由于我们没有宿命通,而且对因果取舍一无所知,所以做了很多难以描述的蠢事。因此,大家应想到世间许多事情无有实义,对无常观一定要了解。
《大藏经》中有一部《法句譬喻经》,里面也讲了一个与之类似的公案:当年,舍卫国有一婆罗门很富裕,但他性格悭贪,每次吃饭时,都要关紧大门。(我们有些人是不是也这样?到了中午的时候,钢炉里明明冒出烟,但门一直推不开,我附近有这么几个道友。他们吃完饭以后,门就打开了。)有一天,他家煮鸡吃,夫妻俩关起门一起享受美味,小孩坐在二人中间,他们时不时地夹鸡肉给小孩吃。
佛陀知道此人以宿世的福德,到了该度脱的时候,于是化现为一个沙门,直接出现在他面前。婆罗门见后非常生气,说:“你这个人真是无耻,怎么没开门就闯进来了?”
沙门说:“是你自己愚痴,杀父、娶母、供养怨家,怎么反说我无耻呢?”
婆罗门不明白这话的意思,便询问原因。
沙门说:“这餐桌上的鸡,是你前世的父亲,因为他性格悭贪,所以常堕为鸡身受苦。这小孩是罗刹鬼转世,你前世常被他损害,你们之间宿业未了,所以他又来投胎当你孩子。你妻子是你前世的母亲,她对你感情深厚,所以今世又转为你的妻子。这种轮转的戏剧,愚人不知,只有我看得清楚。”
佛陀显现神变,让婆罗门看到自己的宿命,他对轮回也生起了厌离心。佛又为他说法,他当下证得初果。
所以,佛经中有很多业因果的丰富内容,包括过去讲的《前世今生论》中,也有不少情节与此雷同的公案。我引用的公案稍微多一点,智慧不同的人,可以获得不同的利益。只要你永远记住一个公案,觉得它的内容非常精彩,以后在生活中,就会有取舍的余地。否则,若对这些道理一无所知,恐怕自己陷得越来越深。因此,我认为对佛教的了解非常重要,这种了解不可能一步登天,像一块石头突然掉到前面,你马上就变成圣者了,不会这样。但如果能日积月累,取舍因果的正见定会日趋完善。
话说回来,刚才讲了势不两立的仇人可以变成交心挚友。反过来说,就算是亲生父母、骨肉同胞,也会为微薄财产受用而怀恨在心,进而互相残害。即使是夫妻或亲属,也有因鸡毛蒜皮的小事,从而反目成仇,甚至自相残杀。
世间人的感情变化,诚如《入行论》所言(2),有时不需要多大事情。他们建立感情也容易,给一点点财富,说几句好话,或者露一丝微笑,两人就能成为无话不说的密友;而感情破裂也容易,本来是难舍难分的亲友,只因中间出点误会,如一方遇到困难时,另一方没来看望,或者一个人说话时,用词稍有不当,对方就非常生气,从此再也不理他了。所以,凡夫人是很难取悦、很难契合心意的。
这样的现象,在我们人生旅程中有很多。例如,别人给你一点东西、说一句好话,你们之间就好得不得了,你对他给的东西念念不忘,永远当作无上之宝。而有一次他没给你东西,却给了别人,以此原因,你们马上变成敌人了。可见,无论亲友还是怨敌,都是无常迁变的。这是事实,很多人从自己身上也可以感受到。
既然亲怨是无常的,我们就应怀着慈悲的心肠,爱护所有的众生。这也是大乘佛教的崇高精神。学过《入行论》的道友,应该都有这种体会吧!有时想起上师如意宝,我们真的很惭愧。他老人家毫不顾虑自己,无私地奉献一切,以这样的利他心,在整个世界中,为弘扬佛法、救度众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可我们后学者能不能做到呢?我独自一人默默沉思,越发觉得羞愧难当。尤其是自私心很重时,不管遇到什么事情,由于“我”字当头,就会产生许许多多烦恼。
所以,在座的僧众、居士们,一定要发愿:尽量像以前的高僧大德那样,对不管是亲生的兄弟姊妹,还是怨仇似海的敌人,都以慈悲心来一视同仁。虽然在凡夫位时,完全同等对待有一定困难,但至少应在道理上明白。只有这样发愿,其结果才是永恒稳固、不易迁变的,否则,今天跟这个私交甚笃,明天跟那个撕破脸皮,这些私人恩怨都是不可靠的。
苦与乐也是无常的:有些人上半生富裕快乐,是有地位、有财富的大领导,下半生却穷困潦倒,沦落为无依无靠的乞丐;也有些人上半生痛苦不堪,“文革”时成为批斗对象,而得到平反以后,下半生幸福美满,短短几十年中有焕然一新的变化;还有些人上半生为乞丐,下半生却变成国王……佛经论典中这方面的公案相当多。
比如,米拉日巴的伯父和姑母,曾霸占了米拉日巴母子的家产,逼迫他们流离失所。为了报仇,米拉日巴苦学咒术,学成之后,正赶上他伯父的儿子娶媳妇,请了很多客人到家中吃喜酒。于是他施展咒术,杀了三十五个人。短短半天的时间,一场喜宴就以悲剧告终。
事情经过是怎样的呢?原来,当天喜宴楼下拴满了客人的马匹,其中一匹雄马想欺侮一匹雌马,其余的雄马不服气,大闹了起来。雌马想狠狠地踢雄马,可不知怎地,一脚把柱子给踢倒了,房子塌了下来,伯父的儿子、新娘等三十五人都压死了,到处是一片惨叫哭号,悲惨的情景简直令人无法想象。(他伯父家虽说非常富裕,但有时候看来,建筑也不是很结实,一匹马就能踢倒柱子,让整个房子倒塌,确实不如现在的水泥柱子牢固。)后来,米拉日巴留下伯父和姑母的命,之所以不杀他们,就是让他们活在世上作见证,看看自己的报应。
诸如此类的苦乐无常现象,其实还有很多,如美国“9·11”事件,原本这一天是最吉祥的日子,但恐怖分子就瞄准这个,制造了惨绝人寰的爆炸事件。所以,暂时的快乐不一定永恒,痛苦很可能马上降临;暂时的痛苦也不一定长久,快乐也许会紧跟其后。世间一切苦乐都是不定的。
然不同的是,我们为了求法、修行,尽管暂时无吃无穿、历尽苦行、饱经沧桑,但终究会苦尽甘来,获得无上安乐,就像往昔出世的诸佛及米拉日巴尊者等前辈那样。所以,为了求法而受苦,是非常值得、非常有功德的。尤其当我们年轻时,若能下很大功夫苦行,那么到自己晚年、乃至生生世世,必定会感受无上的快乐。这一点,从《米拉日巴尊者传》中也看得出来。不管藏地也好、汉地也好,全世界没有不赞叹米拉日巴尊者的,他在最初是如何苦行,每个人应该清楚,而他最终所获得的成就,让无数众生都得到了利益。
所以,修行肯定能得成就,这是毫无疑问的,关键在你能不能下功夫。不要说米拉日巴,即便是藏汉一般的高僧大德,通过看其传记也能明白,他们在求学时下了极大决心,然后认认真真去修学,到了晚年时,不管是境界还是利他心,才会跟其他凡夫完全不同。人有了境界的时候,定会散发出慈悲和智慧的光芒,令众生获得无穷的利益,这是一个自然规律。反之,假如你在修行过程中,什么感悟和境界都没有,就算偶尔获得一些地位、学位,但这个好景不常,过一段时间也会消失的。
因此,每个人不管是什么身份,务必要通过修行获得一些境界。这种境界不是无缘无故就产生的,必须要下一定功夫。不管你有智慧、没智慧,只要肯下功夫的话,有一分功夫就有一分收获,这是决定的!
通过学习《前行》,我觉得意义非常大,大家对此一定要反复思维。有些人对《前行》不重视,来学院后不请《前行》,到处问可不可以请最甚深的密法?书倒是可以请,但你若连基本的无常道理都不懂,书再好也没有用。就像一个小学生,连加减乘除的口诀都不知道,还想要大学本科三年级的数学课本,书倒是可以给,可你没打好基础的话,看也看不懂,即使表面上看懂了,对自相续也不一定有利。
因此,希望大家首先打好稳固的基础,这是我一而再、再而三反反复复强调的。你们在修行过程中必须要有次第,有了次第的话,肯定会有好的结果!
好,今天讲到这里。(很多新来的居士鼓掌)讲得那么精彩啊?我在这个山沟里,讲经二十多年了,从来没受过这种待遇,今天是第一次。(鼓掌更起劲了)谢谢、谢谢!掌声也是无常的,看那些国家总统,他们的掌声非常多,可最后下台时,人人也开始鼓掌。所以要懂得无常啊,不能太激动了。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1)《顶生王因缘经》、《大般涅槃经》、《起世经》、《中阿含经》、《长阿含经》、《大楼炭经》等中,皆有关于此王之记载。
(2)《入行论》云:“刹那成密友,须臾复结仇,喜处亦生嗔,凡夫难取悦。”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三十五课》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