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今天聚在經堂裏共同學習,然而再過幾年,很多人會無影無蹤,甚至離開了人世。包括菩提學會的佛友們,利用網上網下等各種方式在一起學習,但過幾年之後,也會像以前讀書畢業後一樣四散分離,留下的只有美好的回憶,而絕不可能永遠在一起。
盡管現在我們中的師徒、主仆、施主福田、道友、兄弟、夫妻等,彼此慈愛、和睦相處,但最終無論如何也無法不分離。尤其是有些弟子與上師,關系融洽、不願分開,但正如有些高僧大德所說,這樣的時間不會恒常,就算上師很想在一個地方、對某些眷屬長期地傳法,也是不可能的。我看過一些曆史,像迦葉尊者和阿難尊者,釋迦牟尼佛將佛法交付予他們,但他們真正弘法利生的時間,要麼是四十年左右,要麼只有叁十年。因此,在人壽百歲的當今時代,作爲上師,弘法的時間肯定有限,而作爲弟子,想在具有法相的上師面前一直聽法,也是不現實的。就拿我們來說,曾經也發過願,希望在上師如意寶座下永遠聽法,一直不離開,但是後來,這種希望卻變成了失望——上師突然示現無常,離開我們而前往清淨刹土,我們就像是一群被遺棄在人間的孤兒,不得不忍受著撕心裂肺的痛苦……
因此,無論是什麼樣的聚合,師徒也好、夫妻也罷,最後都會面臨分離,誠如古人所言:“父母恩深終有別,夫妻義重也分離,人生似鳥同林宿,大限來時各自飛。”這就是無常的體現。
前兩天,我去了小時候住的地方——一個牧民的冬場。沒讀小學之前,我們家冬天都住在那裏,後來我讀了小學、中學、師範以及出家,這麼多年來一直沒有去過。那天我跟弟弟幾個人去了一下,到那裏以後,叁十多年前的景象浮現在眼前,漸漸變得愈發清晰。這個地方,大的變化倒沒有,但是附近的一些鄰居,跟以前完全不同了。我在那邊看到幾塊刻著觀音心咒的石頭,是自己沒讀小學之前刻的,字迹依然很清晰,就順便帶了幾塊回來。去一趟以前呆過的地方,我確實體會到了萬法無常,再過叁十年,我肯定不在人世了,這個沒什麼好懷疑的,但現在算是比較年輕的人,到時候還在不在了,也不好說。
所以,對于無常法,大家切莫停留在理論上,如果每天高談闊論,會講諸行無常等四法印,但心裏從來沒想過,修行恐怕不會成功的。在藏地,很多老年人對無常觀得不錯,他們始終想到生命短暫,覺得“我今年肯定會死”、“明年肯定會死”,以此來鞭策自己盡快圓滿咒語、完成善法。而現在的年輕人,幾乎沒有這個概念了,成天盤算著幾十年後要幹什麼什麼,這完全是不智之舉。
實際上,縱然你現在身體康泰、無病無災,但若突然遭到死亡,或偶然性的惡緣,當下即會舍棄一切而趕赴後世,與心愛的人分道揚镳,這些都是沒有固定性的。所以,每個人的幸福定有盡頭,即使很多道友想永遠呆在殊勝的道場裏修學,也不一定現實。著名的詩人、思想家歌德曾說:“任何人無論是誰,其幸福總有盡頭,末日也必將來臨。”他雖然不學佛,也沒以大乘竅訣觀過無常,可是他也深深明白,任何幸福都不可能長存。
如今朝夕相處的道友、家人等,在不久的將來,必定會各奔前程,聚在一起只是暫時的因緣,所以彼此之間不要怒氣沖沖、惡語中傷、爭吵不休,甚至發生大打出手等現象。應當想到大家不一定能長期相處,很快就會分離,因此在極爲短暫的歲月中,理當互敬互愛、和平共處。誠如帕單巴尊者所言:“夫妻無常猶如集市客,切莫惡語爭吵當熱瓦。”
夫妻間最好不要吵架,假如整天吵吵鬧鬧,沒完沒了,不但自己痛苦,還會攪得四鄰不安。有位法師講過:曾有對夫妻開了一家糕餅店,兩人稍不順意就發脾氣,爲一點小事就吵得不可開交,左鄰右舍沒法過一天安甯日子。有一天,兩人又吵了起來,丈夫說:“你如果再不聽話,什麼事都反對,我就拿刀殺了你!”妻子也不甘示弱:“殺啊殺啊!反正我也不想活了。”鄉長上前勸解,他們不但不聽,反而罵得更大聲,動作更激烈。鄉長看他們這樣,故意大聲叫道:“大家來啊!這裏有很多糕餅,免費拿去吃吧!”夫妻倆聽了,急忙問他爲何如此。鄉長說:“反正你們一個想殺人、一個想要死,被殺的人死了,殺人的也要坐牢,留這些糕餅有何用!”他們冷靜下來,覺得這話有道理,就不再吵架了。
其實,世間人吵架經常是爲了沒意義的事,只不過一個小小的矛盾,比如丈夫說炒兩個菜,妻子說不用炒兩個,一個就可以,爲此就開始爭執不息,吵得面紅耳赤。若能知道夫妻的因緣是無常的,很短暫,互相遷就包容一下,家庭就和睦了。家庭和睦的話,整個社會也比較安甯,因爲一個不吵不鬧、內心平和的人,各方面很容易隨順別人,不會與人發生沖突,但如果他特別不開心,那他所波及的人群也不會快樂。
懂得無常的人,必定會珍惜短暫的因緣。所以,你們在發心過程中也好,在班裏、組裏學習也好,千萬不要說很多是非。我在佛學院這麼多年,從來沒有因爲個人的事情,與任何道友吵過架、紅過臉,除非是爲了公家的事,尤其在管理方面,跟有些道友說一下而已。要知道,大家聚在一起的因緣很難得,如果沒有清淨觀,就像蘇東坡對佛印禅師一樣,那看誰都是不淨糞,很壞的,但若清淨觀修得很好,眼中會全部是佛菩薩。其實,喜歡吵架、說是非的人,與自己的修行有一定關系。因此,大家不要吵架,應該珍惜這種緣分,今生既然能夠相聚,肯定有前世的因緣,對此每個人務必要珍惜。
總之,修學佛法的時候,上師的教言要記在心中,時時去觀想、去思維,這樣的話,言行舉止才會逐漸改變。學佛法不像學氣功一樣,馬上就有一些感應,只有自己的起心動念與法相應,久而久之,才能看破世間一切,對上師叁寶的信心日益增上。
堆際必倒(凡是堆積的東西勢必會倒塌,不可能永恒存在,這與物極必反的規律相同):一切修砌成的建築,都將土崩瓦解。從前,繁榮昌盛的村落及寺廟,都有賢德之士管理和住持,可是如今卻只剩下一片廢墟,已經變成了鳥窩雀巢。
在印度,昔日的那爛陀寺、吉祥戒香寺可謂鼎盛一時,無數大智者和大班智達住錫于此研討佛法,對佛法弘揚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而現在只剩一堆遺址,此外什麼都沒有了。
在藏地,天子赤松德贊時期,由幻化工人(4)修建、邬金第二佛蓮花生大士和堪布菩提薩埵開光的桑耶叁層寶頂宮殿(5),算是藏地較早的建築,也因遭受火災,在一天之內毀于一旦,外部大框架全部毀了,只有幾塊牆壁殘留下來。(當然,曆史的說法比較多。)
法王如意寶傳大圓滿竅訣時,常會提到桑耶寺。因爲上師的前世是蓮花生大士二十五大弟子之一——降魔金剛,每每憶及該寺往昔的輝煌壯觀、而今的面目皆非,往往傷感萬分、老淚縱橫。從藏地曆史上看,桑耶寺的建築非常莊嚴,但後來尤其在“文革”期間,遭受了極大破壞,現在雖又重新修複,但原來的建築風格基本上蕩然無存。此外,法王松贊幹布時,宛如尊勝宮(6)般的紅山(7)宮殿,如今也已片瓦不留,連基石都無影無蹤了。
其實,再輝煌雄偉的建築,最終都將毀壞、倒塌,不可能永恒存在。以前我在讀書時,特別喜歡《霍元甲》裏的“萬裏長城永不倒”,天天下了晚自習後,一群人對著教室的牆壁,或在教室裏吊個沙袋,一邊唱一邊用拳頭打。那個時候,真的以爲萬裏長城會永遠不倒,但學了無常以後,方知萬裏長城也有毀壞的一天。我去北京時,專門看了一下長城的構造,全是磚石修築而成,比現在建築物的質量更差,很多地方都不行了,所以,沒有任何一個建築能“永不倒”。
還有世人特別推崇的美國世貿大廈,主體有110層樓,是世界首屈一指的高層建築物。後來兩架飛機一撞過去,爆炸後,瞬間化爲一堆廢墟(8)。因此,任何一座鋼筋水泥的建築,即使水泥的標號再高,各方面看似不會毀壞,然無常一旦到來,再牢固的材料也靠不住。
另外,漢地曆史上的“萬園之園”——圓明園,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間,後經雍正、乾隆、嘉慶、道光、鹹豐等朝的增建和修繕,終成爲一座大型皇家園林。圓明園的陸上建築面積,比故宮還多一萬平方米,水域面積相當于一個頤和園,總面積等于8.5個紫禁城。乾隆皇帝稱之:“實天保地靈之區,帝王豫遊之地,無以逾此。”其盛名傳至歐洲,被譽爲“萬園之園”。
圓明園不僅以園林著稱,而且也是一座收藏相當豐富的皇家博物館。法國大作家雨果曾說:“即使把我國所有聖母院的全部寶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這個規模宏大而富麗堂皇的東方博物館媲美。”可是在186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圓明園被英法聯軍洗劫一空,後被一把火焚爲灰燼,唯余幾處斷垣殘壁,僅供後人憑吊哀念。
不但這些世人了知的建築終有毀壞的一天,即便是史前文明中那些不爲人知的建築,也難逃無常之網,甚至因年代過于久遠,人們將其曾經的輝煌一時,當成了玄之又玄的神話。拿大西洲(亞特蘭蒂斯)來說,有關于它的故事,最早出自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9)之筆。他在兩篇著名的對話著作《克裏齊》和《齊麥裏》中,詳細記述了大西洲的存在。他說如今的大西洋那裏,在一萬多年前,有一片美麗富饒、高度發達的陸地,即大西洲。那裏氣候溫和,森林茂密,宮殿和廟宇用金、銀、象牙等裝飾,城市宏偉壯觀,運河四通八達,港口日夜繁忙……國家繁榮昌盛,人民安居樂業,是一塊得天獨厚的樂土。當地人信仰龍神(即海神),將其視爲至高無上的主宰,時時加以供奉。後來,大西洲的人們開始腐化,邪惡代替了聖潔,貪財愛富、好逸惡勞、窮奢極欲代替了天生的美德。此舉觸怒了龍神,降下滅頂之災,在一次特大的地震和洪水中,整個大西洲僅于一日一夜便沈淪海底,消失于滾滾的波濤之中……這個故事聽起來十分玄乎,但柏拉圖多次強調,它是曆代相傳,並非虛…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叁十四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