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三十四课▪P2

  ..续本文上一页,今天聚在经堂里共同学习,然而再过几年,很多人会无影无踪,甚至离开了人世。包括菩提学会的佛友们,利用网上网下等各种方式在一起学习,但过几年之后,也会像以前读书毕业后一样四散分离,留下的只有美好的回忆,而绝不可能永远在一起。

  尽管现在我们中的师徒、主仆、施主福田、道友、兄弟、夫妻等,彼此慈爱、和睦相处,但最终无论如何也无法不分离。尤其是有些弟子与上师,关系融洽、不愿分开,但正如有些高僧大德所说,这样的时间不会恒常,就算上师很想在一个地方、对某些眷属长期地传法,也是不可能的。我看过一些历史,像迦叶尊者和阿难尊者,释迦牟尼佛将佛法交付予他们,但他们真正弘法利生的时间,要么是四十年左右,要么只有三十年。因此,在人寿百岁的当今时代,作为上师,弘法的时间肯定有限,而作为弟子,想在具有法相的上师面前一直听法,也是不现实的。就拿我们来说,曾经也发过愿,希望在上师如意宝座下永远听法,一直不离开,但是后来,这种希望却变成了失望——上师突然示现无常,离开我们而前往清净刹土,我们就像是一群被遗弃在人间的孤儿,不得不忍受着撕心裂肺的痛苦……

  因此,无论是什么样的聚合,师徒也好、夫妻也罢,最后都会面临分离,诚如古人所言:“父母恩深终有别,夫妻义重也分离,人生似鸟同林宿,大限来时各自飞。”这就是无常的体现。

  前两天,我去了小时候住的地方——一个牧民的冬场。没读小学之前,我们家冬天都住在那里,后来我读了小学、中学、师范以及出家,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去过。那天我跟弟弟几个人去了一下,到那里以后,三十多年前的景象浮现在眼前,渐渐变得愈发清晰。这个地方,大的变化倒没有,但是附近的一些邻居,跟以前完全不同了。我在那边看到几块刻着观音心咒的石头,是自己没读小学之前刻的,字迹依然很清晰,就顺便带了几块回来。去一趟以前呆过的地方,我确实体会到了万法无常,再过三十年,我肯定不在人世了,这个没什么好怀疑的,但现在算是比较年轻的人,到时候还在不在了,也不好说。

  所以,对于无常法,大家切莫停留在理论上,如果每天高谈阔论,会讲诸行无常等四法印,但心里从来没想过,修行恐怕不会成功的。在藏地,很多老年人对无常观得不错,他们始终想到生命短暂,觉得“我今年肯定会死”、“明年肯定会死”,以此来鞭策自己尽快圆满咒语、完成善法。而现在的年轻人,几乎没有这个概念了,成天盘算着几十年后要干什么什么,这完全是不智之举。

  实际上,纵然你现在身体康泰、无病无灾,但若突然遭到死亡,或偶然性的恶缘,当下即会舍弃一切而赶赴后世,与心爱的人分道扬镳,这些都是没有固定性的。所以,每个人的幸福定有尽头,即使很多道友想永远呆在殊胜的道场里修学,也不一定现实。著名的诗人、思想家歌德曾说:“任何人无论是谁,其幸福总有尽头,末日也必将来临。”他虽然不学佛,也没以大乘窍诀观过无常,可是他也深深明白,任何幸福都不可能长存。

  如今朝夕相处的道友、家人等,在不久的将来,必定会各奔前程,聚在一起只是暂时的因缘,所以彼此之间不要怒气冲冲、恶语中伤、争吵不休,甚至发生大打出手等现象。应当想到大家不一定能长期相处,很快就会分离,因此在极为短暂的岁月中,理当互敬互爱、和平共处。诚如帕单巴尊者所言:“夫妻无常犹如集市客,切莫恶语争吵当热瓦。”

  夫妻间最好不要吵架,假如整天吵吵闹闹,没完没了,不但自己痛苦,还会搅得四邻不安。有位法师讲过:曾有对夫妻开了一家糕饼店,两人稍不顺意就发脾气,为一点小事就吵得不可开交,左邻右舍没法过一天安宁日子。有一天,两人又吵了起来,丈夫说:“你如果再不听话,什么事都反对,我就拿刀杀了你!”妻子也不甘示弱:“杀啊杀啊!反正我也不想活了。”乡长上前劝解,他们不但不听,反而骂得更大声,动作更激烈。乡长看他们这样,故意大声叫道:“大家来啊!这里有很多糕饼,免费拿去吃吧!”夫妻俩听了,急忙问他为何如此。乡长说:“反正你们一个想杀人、一个想要死,被杀的人死了,杀人的也要坐牢,留这些糕饼有何用!”他们冷静下来,觉得这话有道理,就不再吵架了。

  其实,世间人吵架经常是为了没意义的事,只不过一个小小的矛盾,比如丈夫说炒两个菜,妻子说不用炒两个,一个就可以,为此就开始争执不息,吵得面红耳赤。若能知道夫妻的因缘是无常的,很短暂,互相迁就包容一下,家庭就和睦了。家庭和睦的话,整个社会也比较安宁,因为一个不吵不闹、内心平和的人,各方面很容易随顺别人,不会与人发生冲突,但如果他特别不开心,那他所波及的人群也不会快乐。

  懂得无常的人,必定会珍惜短暂的因缘。所以,你们在发心过程中也好,在班里、组里学习也好,千万不要说很多是非。我在佛学院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因为个人的事情,与任何道友吵过架、红过脸,除非是为了公家的事,尤其在管理方面,跟有些道友说一下而已。要知道,大家聚在一起的因缘很难得,如果没有清净观,就像苏东坡对佛印禅师一样,那看谁都是不净粪,很坏的,但若清净观修得很好,眼中会全部是佛菩萨。其实,喜欢吵架、说是非的人,与自己的修行有一定关系。因此,大家不要吵架,应该珍惜这种缘分,今生既然能够相聚,肯定有前世的因缘,对此每个人务必要珍惜。

  总之,修学佛法的时候,上师的教言要记在心中,时时去观想、去思维,这样的话,言行举止才会逐渐改变。学佛法不像学气功一样,马上就有一些感应,只有自己的起心动念与法相应,久而久之,才能看破世间一切,对上师三宝的信心日益增上。

  堆际必倒(凡是堆积的东西势必会倒塌,不可能永恒存在,这与物极必反的规律相同):一切修砌成的建筑,都将土崩瓦解。从前,繁荣昌盛的村落及寺庙,都有贤德之士管理和住持,可是如今却只剩下一片废墟,已经变成了鸟窝雀巢。

  在印度,昔日的那烂陀寺、吉祥戒香寺可谓鼎盛一时,无数大智者和大班智达住锡于此研讨佛法,对佛法弘扬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而现在只剩一堆遗址,此外什么都没有了。

  在藏地,天子赤松德赞时期,由幻化工人(4)修建、邬金第二佛莲花生大士和堪布菩提萨埵开光的桑耶三层宝顶宫殿(5),算是藏地较早的建筑,也因遭受火灾,在一天之内毁于一旦,外部大框架全部毁了,只有几块墙壁残留下来。(当然,历史的说法比较多。)

  法王如意宝传大圆满窍诀时,常会提到桑耶寺。因为上师的前世是莲花生大士二十五大弟子之一——降魔金刚,每每忆及该寺往昔的辉煌壮观、而今的面目皆非,往往伤感万分、老泪纵横。从藏地历史上看,桑耶寺的建筑非常庄严,但后来尤其在“文革”期间,遭受了极大破坏,现在虽又重新修复,但原来的建筑风格基本上荡然无存。此外,法王松赞干布时,宛如尊胜宫(6)般的红山(7)宫殿,如今也已片瓦不留,连基石都无影无踪了。

  其实,再辉煌雄伟的建筑,最终都将毁坏、倒塌,不可能永恒存在。以前我在读书时,特别喜欢《霍元甲》里的“万里长城永不倒”,天天下了晚自习后,一群人对着教室的墙壁,或在教室里吊个沙袋,一边唱一边用拳头打。那个时候,真的以为万里长城会永远不倒,但学了无常以后,方知万里长城也有毁坏的一天。我去北京时,专门看了一下长城的构造,全是砖石修筑而成,比现在建筑物的质量更差,很多地方都不行了,所以,没有任何一个建筑能“永不倒”。

  还有世人特别推崇的美国世贸大厦,主体有110层楼,是世界首屈一指的高层建筑物。后来两架飞机一撞过去,爆炸后,瞬间化为一堆废墟(8)。因此,任何一座钢筋水泥的建筑,即使水泥的标号再高,各方面看似不会毁坏,然无常一旦到来,再牢固的材料也靠不住。

  另外,汉地历史上的“万园之园”——圆明园,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后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等朝的增建和修缮,终成为一座大型皇家园林。圆明园的陆上建筑面积,比故宫还多一万平方米,水域面积相当于一个颐和园,总面积等于8.5个紫禁城。乾隆皇帝称之:“实天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

  圆明园不仅以园林著称,而且也是一座收藏相当丰富的皇家博物馆。法国大作家雨果曾说:“即使把我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可是在186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洗劫一空,后被一把火焚为灰烬,唯余几处断垣残壁,仅供后人凭吊哀念。

  不但这些世人了知的建筑终有毁坏的一天,即便是史前文明中那些不为人知的建筑,也难逃无常之网,甚至因年代过于久远,人们将其曾经的辉煌一时,当成了玄之又玄的神话。拿大西洲(亚特兰蒂斯)来说,有关于它的故事,最早出自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9)之笔。他在两篇著名的对话著作《克里齐》和《齐麦里》中,详细记述了大西洲的存在。他说如今的大西洋那里,在一万多年前,有一片美丽富饶、高度发达的陆地,即大西洲。那里气候温和,森林茂密,宫殿和庙宇用金、银、象牙等装饰,城市宏伟壮观,运河四通八达,港口日夜繁忙……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是一块得天独厚的乐土。当地人信仰龙神(即海神),将其视为至高无上的主宰,时时加以供奉。后来,大西洲的人们开始腐化,邪恶代替了圣洁,贪财爱富、好逸恶劳、穷奢极欲代替了天生的美德。此举触怒了龙神,降下灭顶之灾,在一次特大的地震和洪水中,整个大西洲仅于一日一夜便沉沦海底,消失于滚滚的波涛之中……这个故事听起来十分玄乎,但柏拉图多次强调,它是历代相传,并非虚…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三十四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