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四十课▪P2

  ..续本文上一页出家人实在没办法,只好万分为难地打开关房,让他进去。

  王阳明进去一看,果然见到一位圆寂的老和尚端坐在蒲团上,法相庄严。奇怪的是,他竟和自己的容貌非常相像。举头看去,墙上还有一首诗:“五十年后王阳明,开门犹是闭门人,精灵去后还归复,始信禅门不坏身。”原来,王阳明的前生,就是这位坐化的老和尚。(轮回的确是这样,有些人即生是出家人,来世可能是在家人;有些即生是在家人,来世却成了出家人。所以,我们在六道中流转的次数无量无边。)

  儒教既然承认生命是延续的,那建立前世后世应该不困难。而道教主张长生不老,虽然建立前后世的论典我没看过,但应该是有。比如道教认为,元神是肉体的主宰,它可脱离身体而独自存在。你们应该也听过“铁拐李”的故事,“铁拐李”本名李玄,他通过修炼,达到了元神可自由离体的境地。一天,他跟弟子杨子说:“为师应太上老君之约,神魂离去,肉身留在这里,你要悉心看护。七天后若不见我神魂归来,就将我的肉身焚化。以七天为期,切记!”说完李玄盘膝而坐,元神出窍,飘然而去。

  杨子遵循师父的教言,寸步不离地看着他的肉体。到了第六天,杨子叔叔来说他母亲病重,想见他最后一面。杨子恸哭不已,指着李玄的肉体说:“师父神魂出游,临行时叮嘱我小心看护,限期七天。如今已过六天,我若走了,谁来看护?”叔叔觉得他胡说八道,人都死六天了岂能还魂?就劝他把师父的肉体火化掉了。

  到了第七天,李玄辞别太上老君,老君赠他一偈:“辟谷不辟麦,车轻路亦熟。欲得旧形骸,正逢新面目。”李玄不知其中奥义。回到山洞中,不见自己的肉身,大吃一惊,出洞寻找,方知已被火化。李玄神魂无依,见不远处有一具乞丐的尸体,便不顾一切地投魂。等起来到河边一照,发现自己衣衫褴褛,跛足拄拐,翩翩少年变成了蓬头垢面的“铁拐李”。

  其实,这跟藏地的夺舍法(4)有点像。以前噶mb自生金刚(观音菩萨的化身)圆寂后,想用夺舍法寻找一个新的躯壳,继续自己未完成的事业。他看到有个刚死的三岁男孩尸体,立即使自己灵识入于其身,并转动眼睛。其母见此情形非常害怕,说:“死人看活人,是凶兆。”就用针刺瞎了他的双眼。噶mb觉得没有眼睛不是暇满人身,难做利生之事,只好采取重新投胎的办法,再次转生为这家的孩子。

  可见,灵魂是不灭的,前后世也是存在的。这并不是佛教的一家之言,天主教、基督教等其他宗教也承认,人死后要么上天堂、要么下地狱。只是道理上讲得比较模糊,不像佛教一样,把转生之因、最终能否解脱等理论,分析得相当透彻。

  因此,关于前后世的存在,我们佛教徒一定要了知,尤其是有些知识分子,如果道理上没有明白,始终会心存怀疑,以分别念产生种种邪见。反之,倘若你真的有理有据,能够证明前世后世的存在,那就不得不承认了。譬如,英国有一位老人,从小常忆起前世在两千多年前古城佩特拉的情景,后来他专门协助考古学家,依靠对前世的回忆,发现了许多未被发现的遗址。

  这样奇妙的事情,如今确实非常非常多。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白,人不是突然产生的,也不是死后什么都没有了。现在很多人之所以那样想,是因为对佛法没有闻思过,不了解佛教的甚深道理。以前我传讲《前世今生论》时,学院很多知识分子收获很大,尤其是一些出家人,表面上谁都承认前后世存在,毕竟你穿着袈裟、剃着光头,否认这些的话,在别人面前也不好意思。但实际上极个别人还是有所怀疑,以这种心态去修持,并不容易得到成就。因此,这是非常关键的问题,大家如果确实有疑问,则应该在智者面前询问、探讨,从而引生出真实的定解。

  现在很多人对前后世一片茫然,原因就是不懂佛教,不然,这方面的理论会相当丰富。其实总的来说,所谓轮回,就像陶师手中的轮盘、井中的水车、瓶中的蜜蜂一样,接连不断地旋转。关于轮回,《观佛三昧经》(5)将之喻为火轮;《佛说无常经》(6)、《入中论》(7)则喻为水车;《法句经》(8)、《大智度论》(9)、《心地观经》(10)中比喻成车轮;《佛本行集经》(11)中喻为竹筒中的蜜蜂。就拿蜜蜂的比喻来讲,将蜜蜂关在瓶内,它只能在瓶中飞来飞去,同样,我们无论生于善趣或堕入恶趣,都超不出轮回的范围。善趣的人间天境如同瓶内上面的空间,三恶趣就像瓶内下面的空间,六道众生就像《俱舍论》中所言,以有漏的善业、不善业为因,连续不断地投生流转,为此叫做“轮回”。

  现在很多人修行时,根本没想过脱离轮回,只是每天念经参禅,却没有通达空性,也没以菩提心来摄持。这样行持善法是有漏的,以此为因,会周而复始在轮回中流转,时而快乐、时而痛苦。如《法华经》云:“以诸欲因缘,坠堕三恶道,轮回六趣中,备受诸苦毒。”意即众生以各种欲望的因缘,有时候堕入三恶趣,有时候从三恶趣解脱,转生到三善趣中去,这样周而复始在轮回里流转不停,感受无边痛苦,即是轮回的一种本性。之所以把它叫做“轮回”,《宝鬘论》中用旋火轮无初、无中、无尾的比喻,也进行了说明(12)。介绍十二缘起时,大家会明白这个道理。

  因此,我们一定要超离这个轮回。就好比关在监狱里的人,虽然暂时吃得好、穿得好,但那里毕竟是牢狱,谁都希望有一天得到释放。同样,我们如今有吃有穿,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它毕竟不离痛苦的本性,因而每个人都要有向往解脱之心,否则就不叫真正的修行人。

  在这个轮回中,我们无始以来一直漂泊,众生彼此之间没有不当过父母、亲友、怨敌或平常人的。《大集经》云:“无有一众生,非我父母者。”《梵网经》也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这方面的教证,佛陀宣讲得特别多。在噶当派、格鲁派、宁玛派的教言中,不管是观轮回痛苦,还是修菩提心,也都强调一切众生当过自己的父母。这并不是佛教故事,也不是神话传说,故对于前后世的存在,大家一定要深信不疑。佛陀在《菩萨本行经》、《本生经》、《六度集经》等经典中,皆说过他在因地时曾转生为婆罗门、上师等,佛陀是不说妄语的实语者,既然他也在轮回中当过各种各样的人,我们众弟子就更不用说了。只不过我们不知道前世当过什么而已,但实际上,轮回、前后世决定存在。

  佛经中说,假设把整个大地的土,抟成枣核大小的丸子,口里数着“这个众生的母亲是这个,那个有情的母亲是那个”,数一个就拿出一个丸子,那么即使土丸全部数完,众生之间互为母亲的次数也无法穷尽。龙猛菩萨在《亲友书》中云:“地土抟成枣核丸,其量不及为母数。”《大般涅槃经》也讲过类似的道理(13),有时间的话,大家应该尽量看一些大乘经典,多了解一下其中的比喻和内容。

  我们自无始以来,没有谁不是这样转生的,在此期间,因利欲熏心断过的头颅和肢体不计其数。不说投生为躯体庞大的众生,即便是生为蚂蚁、蚊子等小含生,将所有肢体堆于一处,也一定比须弥山王还高。佛陀在《杂阿含经》中云:“一人一劫中,积聚其身骨,常积不腐坏,如毗富罗(14)山。”因口中无食、身上无衣,感受饥寒交迫等痛苦而哭过的泪水,若未干涸而收集起来,肯定远远多于汪洋大海。(尤其是女众特别爱哭,好多人也知道自己眼泪太多了,如果把这些泪水集于一处,不敢说堪比江河,但肯定比一盆水要多。)仅仅生在地狱时所喝过的铜汁铁水,也比四大海洋的水还多。

  所以,每个人没什么可傲慢的,就算你再有学问、再有财富、再有地位,但一想起自己前世曾生为各种各样的众生,傲气很容易就消下来了。纵然你是国家的一些大领导,假如不信因果而造下可怕恶业,来世也会转生为被众人践踏的小含生。

  对于这些甚深道理,多思维还是非常重要。表面上这些很简单,但作为一个修行人,具有如此定解不可缺少。倘若你能对此坚信不疑,一想起轮回的痛苦,必定会特别害怕。圣天论师也说:“若凡夫亦知,一切生死苦,则于彼刹那,身心同毁灭。”意思是凡夫人若像圣者一样,现量了知轮回一切生死诸苦,则于了知的当下,身心会因无法承受而崩溃。然而,我们不要说无始以来,仅仅是“今生死后来世会依善恶业而感受苦乐”,这么一个简单的理念,许许多多的人仍不相信。不信佛教的人倒情有可原,但信佛教的人若没有这种正知正见,那就太遗憾了。

  轮回虽然如是可怕,但我们若生不起刹那的出离心,还执迷不悟地贪执各种琐事,在未来漫无边际的时日中,必然会变本加厉地感受痛苦。就算你依靠随福德分的些微善业,获得了梵天和帝释那样万寿无疆、富足圆满、威风凛凛、相貌堂堂的身体,在天界享受无比快乐,也摆脱不了死亡的命运,并且善业穷尽之后,还要饱尝恶趣的悲惨痛苦。那暂时拥有荣华富贵、健康无病等微不足道安乐的人们,在几年或几个月,甚至短短几天时间内,更容易因善业耗尽而变得一贫如洗、可怜兮兮,甚至不愿意也要感受恶趣的难忍痛苦。

  轮回的整个悲惨状况,大家若去深深思维,就会恍然大悟:“哦,原来人们特别贪执的对境,不过如此而已!”所以说,现在暂时的幸福快乐,就好似梦中兴旺发达之时突然醒来一样,有什么实质可言呢?《大圆满心性休息》云:“如梦富足醒时无。”一个人做梦的时候富贵无比,但当醒来时,一切都会消失无余。同样,我们今生即使成为亿万富翁、世界最出名的人,可是五蕴聚合一旦散开,一旦离开这个世间,还有这些名声地位吗?没有的,就像《窍诀宝藏论》里所讲的一样(15)。

  我平时身心比较放松时,常再三观察这些道理,不断提醒自己:“我每天这样贪执很多事,但死亡到来的那一天,除了行持过的善法有用以外,其他什么东西都帮不上忙,善恶业会紧紧跟随着自己。”因此…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四十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