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第六十五课

  

第六十五课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下面我们继续学习《量理宝藏论》,现在讲同品异品遍之观待事同品与异品,这分三个方面讲:破他宗、建立自宗、遣除于此诤论。其中破他宗已经讲完了,现在讲建立自宗。建立自宗中,分析同品异品又分三个方面,其中同品异品的法相和认识相同对境已经讲完了,今天开始讲遣除于此诤论。

  

我想大家都应该清楚,这一品主要是讲自利比量,其实自利比量真正的用途是在于佛教徒与外道之间的辩论,或者佛教徒内部观点之间的辩论。依靠什么样的比量呢?就是依靠这里所讲的三相齐全的因来进行推断。

  

在藏传佛教中这一品非常关键,很多高僧大德宣讲因明的时候也极为重视。但汉传佛教的历史上历来都没有因明的正式辩论,最多是一种研讨。这样,我觉得很多知识分子会不会知道这一品的重要性呢?我不敢说、也不能说很多人非常重视这一品。

  

今天我刚好看到一本《广东佛教》,上面有一篇文章专门讲汉传佛教的因明,讲了当年唐玄奘如何弘扬因明,一直到目前汉传因明的状况,当然我刚开始讲《量理宝藏论》的时候也给大家作过介绍,基本的内容是相同的。但是文章里面引用的照片是藏传佛教的两位小僧人在互相辩论。当时我想了一下,汉传佛教如果有因明的辩论,最好引用两位和尚辩论的照片可能好一点,或者两位在家人辩论也可以。

  

但藏传佛教也有一个比较奇怪的事,是什么呢?一般来讲只有寺院里面的僧人辩论的场景,而在家人辩论的场景是看不到的。所以每个地方的传统都不相同。

  

总而言之,学习因明当然要辩论。从本论的作者萨迦班智达来讲,他在辩论方面非常厉害。大家也看过历史吧,以前萨迦班智达在藏地弘扬佛法的时候,与印度外道绰杰噶瓦互相辩论,后来通过因明的辩论获得胜利。

  

当然不同的历史有不同的一些说法。《藏密佛教史》讲普巴金刚(金刚橛)的传承在藏地传得特别广,其中在讲萨迦派传承的时候提过这个故事。当时有一位上师叫朵拉·香曲多吉,他从小就遭遇很大的困难,就像米拉日巴尊者的遭遇一样,后来他获得金刚橛的传授,并一直传下来。其中有一位大成就者叫做达夏热巴,达夏热巴在清净的显现中曾多次见过莲花生大师,莲花生大师对他亲自予以授记,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大成就者。达夏热巴前后住在很多山洞里修行,当他住在金城的一个山洞的时候,萨迦班智达前往那里,刚好遇到这位上师。

  

这个故事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我大概是六七岁的时候,隔壁放牦牛的一位老出家人给我讲过。但是他当时讲的跟历史书里面有点不相同。有时候我们一起到山上放牦牛,他没有事的时候就让我看一看周围有没有人,然后说:“没有人的话,我给你随便讲一些佛教的故事。”那个时候政策也没有开放,我们也特别害怕。有时候我想起当时放牦牛的伙伴,隔壁一家人三兄弟以前都出过家,但后来两个还俗了,还俗以后相续中佛教教育的习气还是非常浓厚。当时我们大概六七年都在山上作邻居,我个人来讲受他们的影响是非常非常的深,不管是放牦牛还是在家里,整天都是拜佛等。在那种社会环境中,他们的信心非常非常的强烈。所以我有时候想:不管有些人的出家戒律圆满也好,不圆满也好,凡是出家学过佛,那么他晚年相续中的习气和行为与一般在家人完全不相同。当然这是课外话题,意思是说当时我听到的故事与别的历史有点不同。

  

当萨迦班智达到山谷里的时候,整个山山水水全部都发出金刚橛的声音。金刚橛的咒语本来是“嗡班杂儿格勒格拉雅吽啪”,但是山山水水、所有的草木全部发出“嗡班杂儿叽哩叽哩雅吽啪”的声音。本来是格勒格拉雅吽啪,但一直听到叽哩叽哩雅吽啪。萨迦班智达觉得这里可能有一位了不起的大成就者,他观察后发现山洞里面有一位瑜伽士一直在念这个咒语。萨迦班智达就告诉他,你这样的念法是不对的。因为萨迦班智达是显密精通、对印藏所有佛法都了如指掌的大班智达,肯定会很标准地念一个咒语。他说,你这样的念诵方法是不对的,应该念嗡班杂儿格勒格拉雅吽啪。萨迦班智达教他的时候,好像怎么也教不会,后来好不容易教会了,但那位瑜伽士念的时候,所有草木发出的声音已经停止了。萨迦班智达有点害怕:那算了,你念错了也还是念你自己的吧。过了一会儿,瑜伽士一边念一边把金刚橛拿出来插在岩石里面,就像是橛插入泥地里面一样直接而入。那个时候萨迦班智达才发现他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大成就者。

  

后来萨迦班智达说,我刚好与印度的外道相约辩论,在辩论的过程中希望大成就者多多帮助我。当时瑜伽士也答应了,跟着萨迦班智达去了金城——一般藏地叫做杰契。(九○年法王如意宝去印度的时候,我们路过那个地方,上师讲了这个故事,在那里也念了金刚橛等等,有很多好的回忆,但是我在这里不广说。)他们到了当时外道的地方——在历史上是印度和藏地交界的地方,现在是尼泊尔和中国交界的地方。

  

在那个地方外道绰杰噶瓦与萨迦班智达辩论。在辩论的时候,他们按照印度的传统,谁赢了就树立起他的经旗,另外一个人就皈依他的教派。这样约定之后就开始辩论,在长达十三天的时间里展开辩论,最后萨迦班智达以他无比的雄辩辩服了外道。这完全是按照因明来辩论的。外道失败之后,萨迦班智达要求他归入佛教,但是外道不愿意,他说:这是从逻辑上辩论的,现在我们开始在成就相上进行比赛。说完之后外道把自己的发髻往后一甩,两只手叉开好像变成翅膀一样直接飞到虚空中。这时候,萨迦班智达连忙要求达夏热巴:快快快!用你成就的力量尽快降伏外道。那个时候,瑜伽士逍遥自在地慢慢走过来,当时外道在空中一直飞来飞去,他的黑乎乎的影子落在地上。达夏热巴瑜伽士一边念错误的叽哩叽哩雅吽啪,一边把金刚橛插在影子上,这时外道就像石头击到鸟的身上一样直接掉在地上。这样,通过瑜珈士的成就已经降伏了外道。(在这个故事中,萨迦班智达好像没有成就,但是从后来他到汉地当国师的历史看,萨迦班智达也有很多的成就相,在不同历史中也有不同的说法。)后来外道不得不皈依佛教,因为他已经承诺过。这样之后,萨迦班智达准备把外道带到藏地,到了边界地方的时候,因为莲花生大师嘱咐过十二地母不能让外道进入藏地,当时绰杰噶瓦口吐鲜血而亡。后来萨迦班智达把外道的发髻拿到萨迦寺,有些历史上是这样讲的。听说现在萨迦寺中好像没有那个发髻。有些历史说达夏热巴的金刚橛到目前为止还在萨迦寺,但是有没有也不太清楚。

  

法王去印度的时候本来路过那里,但当时时间比较急所以也没有去萨迦寺。如果你们以后去萨迦寺首先要问这两个。这是简单说明在辩论上作者萨迦班智达胜过外道的故事。

  

其实汉地佛教虽然没有以因明的推理方式进行辩论的传统,但是与其他宗教通过辩论而获得胜利的历史也是有的。比如说《影尘回忆录》中,倓虚大师与一个姓刘的外道在从北塘到天津的路上一直辩论。那个外道是基督教的,他说上帝是万能的。倓虚大师说,你们的上帝并不是万能的,如果是万能的,那么耶稣受到损害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时候上帝也没有制止的能力,而且现在世间有很多坏人也没办法制裁,也没办法使他们获得解脱的能力。后来外道说,如果这样,那你们的佛陀也不是万能的。倓虚大师说,所谓佛陀万能是可以说的,因为佛陀为大家所宣说的真理是:如果有人作恶事就会转到三恶趣,如果有人受持三皈五戒就能获得人天的果报,如果有人行持六度万行就能获得菩萨的果位,如果以自他醒悟为目标而修行最终能获得佛陀的果位。并且佛陀告诉我们,每一个众生都有如来藏,每一个众生都平等可以获得如来的果位,这是唯一的释迦牟尼佛的教言,所以天上天下唯有释尊是万能的。而你们的上帝,他只能自己成为上帝,其他众生却没有能力、没有权利或者资格成为上帝,所以这就是你们的不足之处。从文字记载看,应该说汉地佛教以辩论胜过对方的历史是有的。当然根据历史,根据现在的状况来看,也应该通过教理来辩论,自古以来这都是非常正常的。

  在座的道友,我们学因明的目的不是为了和别人吵架,也不是为了自相续生起邪见——挑毛病。目的是什么呢?我以前也讲过有两个目的,第一个目的是自相续真正生起以理引发的对佛和佛法的正信,也就是说定解;第二个目的,当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有人对佛教进行辩驳、毁谤的时候,作为佛教徒如果我们连运用基本的佛理来说服别人的能力都没有,那我们自己实在惭愧,所以为了保护整个佛教并使之兴盛,大家应该学好因明,这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我想这一品大家都应该了解一下。

  不管是藏传佛教还是汉传佛教,在辩论方式上,我觉得应该没有什么差别。我们这里的很多道友在世间智慧方面非常聪明,当遇到因明这种真理的时候,很多人基本上都能接受。尤其比较聪明的人,讲完之后基本能跟得上因明的思路,同时自相续中也会生起对佛教不可…

《第六十五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第六十六课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