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观世音菩萨▪P3

  ..续本文上一页同一慈力,能以三十二应身,入诸国土,度脱众生。同时能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因同悲故能顺其悲而拔苦;因同仰故能应其所求而与乐。所谓圣凡同体,感应道交。众生是菩萨心中众生,众生于苦恼厄难中,能一心称念菩萨名号,即于菩萨净妙色身,及大慈大悲心中,获得加被而脱离苦恼,是名无畏功德。

  法华经说:“是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于怖畏急难之中,能施无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号之为施无畏者。”又言:“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在法华经,释尊告无尽意菩萨,观音菩萨能救三灾,能除三毒,能脱八难。更劝众生,应当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在楞严经,观音菩萨自说:“我复以此闻熏闻修金刚三昧,无作妙力,与诸十方三世六道一切众生,同悲仰故,令诸众生,于我身心,获十四种无畏功德。”十四种无畏是:

  一令彼十方苦恼众生观其音声,即得解脱,是脱苦无畏。二令诸众生设入大火,火不能烧;三令诸众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四令诸众生,入诸鬼国,鬼不能害;五能令众生,临当被害,刀段段坏;六能令众生,药叉等鬼,虽近其傍,目不能视;七能令众生,禁系枷锁,所不能著;八能令众生经过险路,贼不能劫。以上七种是免八难无畏。九能令一切多贪众生,远离贪欲;十能令一切忿恨众生,离诸嗔恚;十一能令一切昏钝性障诸阿颠迦,永离痴暗(阿颠迦译名无善心)以上三种是离三毒无畏。十二能令法界无子众生,欲求男者,诞生福德智慧之男;十三能令法界无子众生,欲求女者,诞生端正福德柔顺众人爱敬有相之女。此二种是于二求无所畏。十四能令众生持我名号,与彼共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无异。此是持名无畏。并说明理由:“世尊!我一名号,与彼众多名号无异,由我修习,得真圆通。”观音菩萨由于修习耳门圆通,证得圆、通、常三真实,身心微妙含容,周遍法界,十方法界一切众生,无不包含于菩萨身心之中,故能令持念圣号的众生与彼共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诸法王子之名者,二人福德,正等无异。

  (3)四不思议

  楞严经观音菩萨白佛言:“世尊!我又获是圆通,修证无上道故,又能善获四不思议无作妙德。”由于观音菩萨修习耳门圆通,证得佛果无上菩提,从体起用,带果修因,任运自在,谓之善获。四种不思议无作妙德,即是现容不可思议,说咒不可思议,受供不可思议,兴供不可思议。观音菩萨,无论是现容,说咒或受供,兴供,皆非一般人心可思,口可议,唯证乃知,故说四不思议。而此四种不可思议功德,随时可现,不假作意,谓之无作。此四种功德超胜无比,谓之妙德。

  1.现容不思议

  现容,是于一身能现众容。观音菩萨于三摩地中,能旋闻与声脱,继之根尘俱泯,闻所闻尽,一根返元,六根解脱;见闻觉知,不再为六根分隔,而得圆融无碍,六根互用。进而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乃至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转识成智,十方圆明,证同于佛,不止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同时能于一身中现众多妙容。

  楞严经说:“一首三首,五首七首,九首十一首,如是乃至一百八首,千首万首,八万四千,烁迦罗首。二臂,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二臂,十四,十六,十八,二十至二十四,如是乃至一百八臂,千臂、万臂、八万四千母陀罗臂。二目、三目,四目、九目,如是乃至一百八目,千目万目,八万四千清净宝目。或慈或威,或定或慧,救护众生,得大自在。”慈容可亲,威容可畏,手能提携,目能照物。慈是仁爱相,威是勇猛相,定是寂静相,慧是开朗相。菩萨现众多面容相,众多手眼,目的无非是为救护众生,以众生根机不同,菩萨所现之相或慈或威亦异。对苦恼众生,现慈悲相,令生欢喜以护善根;对暴恶众生,现威勇相,以降其恶;对散乱众生,现定相,以护其散乱;对愚痴众生,现慧相,以救其昏迷。任运示现,不假作意,而能成就救护一切众生,拔苦与乐,破邪显正,名得大自在。

  2.说咒不思议

  咒是诸佛菩萨于禅定中所发的秘密语,有不测之神验,能除众生种种灾患,属于四种陀罗尼之一,名咒陀罗尼。由于诸佛无量,菩萨无量,而菩萨所修之三昧亦无量,故所说之神咒亦无量。今观音菩萨,由于修习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根尘俱尽,六解一亡,见闻觉知,不再为六根分隔,成一圆融无碍清净本然的宝觉明心,证入如来藏性本觉理体,然后依体起用,所以能现无量妙容,能说无边神咒。

  楞严经说:“二者,由我闻思,脱出六尘,如声度垣,不能为碍,故我妙能现一一形,诵一一咒,能以无畏施诸众生,是故十方微尘国土,皆名我为施无畏者。”一一形,是包括十二类众生之形相,非仅限于人形;一一咒,包括十二类生之语言,亦非仅限于人语;十方微尘国土,非限于娑婆国土。观音菩萨之所以于十方微尘国土,现种种形,说种种咒,目的是在于解除众生的灾难,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故十方微尘国土中的众生,皆名观音菩萨为施无畏者。

  3.受供不思议

  众生根尘相对,何止根为尘所局,同时根为尘所转,起惑作业,流浪生死,不得自在,故六根不净。观音菩萨在金刚三昧中,外销六尘,内解根结,六根互融,回复清净觉性,故六根皆净。今说清净本根,是指由之证入圆通的耳根。菩萨依此具足圆通常三真实的清净耳根修证,诸尘皆尽,诸妄皆遣,证入清净妙理,故能游戏人间。所游世界,皆能令众生舍身中珍宝,求观音菩萨慈悲哀愍摄受。菩萨智圆惑尽,当然无须享用浊世财宝,不过菩萨所到之处,无不救度众生,拔苦与乐;众生感恩图报,故皆舍珍贵之物而供养之,甚至燃香,燃灯,燃臂,燃指而供养之;菩萨为令众生欢喜,亦欣然接受,然后转作佛事,如法华经说:“即时观音菩萨,愍诸四众,及于天龙人非人等,受其璎珞,分作二分,一分奉释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宝佛塔。”此即是受供养不思议。

  4.兴供不思议

  观音菩萨不独受供不思议,而上供十方诸佛,下惠六道众生,皆不思议。楞严经说:“四者我得佛心,证于究竟,能以珍宝种种供养十方如来,傍及法界六道众生,求妻得妻,求子得于,求三昧得三昧,求长寿得长寿,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佛心,即是离垢的真心,亦是诸佛所证的妙觉明心。众生虽然本具此妙觉明心,但无始时来,为六尘所蔽,是以背觉含尘。今观音菩萨,修习耳门圆通,尘尽智圆,故得佛心,证于究竟。然则本有家珍,悉皆具足,故能以种种珍宝,上供诸佛,下惠六道众生。凡有所求,无论世间财物,抑或出世财富,无不应之。

  三昧即是禅定,有世间禅定,及出世禅定的分别。欲界众生,以暖气识为寿,二乘以空慧为寿,权教菩萨以俗慧为寿,圆教善萨以中道慧为寿,佛则以一切种智为寿。大涅槃,非指二乘所证的有余或无余涅槃,而是诸佛所说的三德秘藏。观音菩萨,证得藏心,法性平等,能生、佛皆供养,世间财物,出世法财皆布施,其无作妙力,实在不可思议。

  综上,可知观音菩萨修证的方法及其过程,是由古之观音如来教其从闻思修,入三摩地。此三摩地,名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修证此金刚三昧,是从耳根入手,耳根不随外之声尘流转,反而闻耳根的间性,入圣人之流,忘却外界之尘,故得旋闻与声脱。进而不但根与尘脱,连内之耳根亦不可得,所谓根尘俱泯;内无能知之根,外无所知之尘;因而断我执,证真空,成圣果,超出六道轮回,彻底取消分段生死。

  观音菩萨继续进修,不但人空,法亦空,连能空此人空、法空的空智亦空,所谓“法解脱已,俱空不生”。于三摩地中,不著二边,不趣中道,而能随流九界,入俗利生,渐次进修,层层深入,分断无明,分证法身;最后,无明尽,生死竭,法身显,真心现,转第八阿赖耶识,成大圆镜智,忽然超越世出世间,证同诸佛,获二种殊胜功德。由于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故能以三十二应身,入诸国土,拔众生苦,与众生乐。由于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故能以十四无畏,四不思议,施于众生。自从证得圆通已来,直至现在,再由现在,直至未来之未来,无不如是。无不于十方世界现种种形,说种种咒度脱众生,诚如文殊菩萨所说:“离苦得解脱,良哉观世音,于恒沙劫中,入微尘佛国,得大自在力,无畏施众生。”这就是观音菩萨所修证的法门——耳门圆通。

  各位!现在应该明白,观音菩萨修行法门该是耳门圆通。修习耳门圆通,自然转凡入圣,觉悟成佛。但在未修习耳门圆通之前,不特要严持禁戒,实行诸佛如来所说的四种清净明诲;还要熟读楞严经,了解五十二位真菩提路;更要明白五十重阴魔的境界,以免未得谓得,未证谓证,或为魔境所转,堕落魔道,为魔眷属。现在,世上有人稍习禅定,境界现前,即心生执著,妄言证圣;不但狂妄自大,而且到处散播邪见种子,自误误人,实在罪过。而一般初学佛的人,不明所以,不知真伪,受其所惑,误入魔道,的确可悲。所以,今天本人特别向各位介绍,观音菩萨的修证法门“耳门圆通”,希望各位提高理智,明辨是非,分析邪正,不为邪魔所惑,是所至盼。

  

  

《观世音菩萨》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