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理的。但对自宗所承认的无分刹那,不能以龙猛菩萨观察三时的方式来推翻。前面已经讲过,这种说法在名言中不观察的情况下可以暂时安立。无分刹那与微尘比较起来,似乎有些不同,微尘可用六尘环绕的方式加以破析,而时间则有别,过去已灭,未来未生,只有当下的无分刹那实有存在,他们是这样认为的。当然,暂时在比较粗大的概念面前,安立现在有一种实有的刹那起作用,并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但真正以中观最究竟的观察方式进行分析时,根本没有任何道理证成现在实有存在,大家应该这样了解。
然后观察有无相而遣除非理。
对方给萨迦班知达发了这样的太过:如果真相唯识宗和假相唯识宗,都根本不承认存在外境,那么量与非量之间就无有任何差别了。意思就是说,你们唯识宗的观点,无论假相、真相唯识宗,都是万法唯心,不存在外境,那外境法就没有正不正确的概念了。为什么呢?比如说,不但外境的第二个月亮是假相,而且第一个月亮也是假相,因为外境都不存在,全是心而已,所以这两个月亮无有差别,黄海螺与白海螺也没有不同之处,因为外境都是假的。如是一也罢,二也罢,正确不正确等概念,对唯识宗来讲,都是一样的,这样名言中的万法永远也找不到任何差别。
我们有时会这样想:如果万法唯心,那实际上第二个月亮和第一个月亮都是一样的,反正外境都是假的,既然都是假的,那假中还有什么真的、假的?没有必要去分析,凡是外境都不存在。对粗大的概念来讲,这样说也有一定的道理,如果所有外境都是假的,花色的绳子与迷乱所现的毒蛇,除了识的显现之外,外境都不存在,那还有分什么真和假,全都是假的就可以了。按照你们唯识宗的观点,假人和真人也无法区分,白海螺和黄海螺也无差别,眼病者前显现的毛发和真正的毛发,也无有差别等等,有这些过失。
对方给唯识宗提出这样的问难,萨迦班智达站在唯识宗的观点,对其进行回辩:
现外境乃识本身,此者显现外无有,
实际上,正在显现的外境,根本不存在丝毫实质,全是众生心识的本体。
不管是山河大地,还是黄海螺、白海螺,凡是显现的外境,除了自己的心之外,无有丝毫实质存在。当然,站在经部宗的立场,柱子等外境是肯定存在,但按照唯识宗的观点,柱子等外境肯定不存在,只不过是自心显现而已,上面唯识宗的俱缘定因和明知因的推理,大家一定要搞明白。
以前法王如意宝传授因明时,也这样说过:明知因的内涵非常深,通过它逐渐能了达自心的本来光明,接近大圆满的一些直指心性的法要;俱缘定因主要通过推理的方法抉择外境不存在。前者建立外境是心的本体,而心的本性是自性光明,其推理接近大圆满的抉择方式;后者以推理的方式抉择外境不存在。因此我们一定要了知,俱缘定因和明知因如何推证外境无有,一切显现如梦境般唯是自心。这一点,一方面要在理论上进行抉择,另一方面要实际地修持,即要将理论和修行结合起来。名言中应该了知,一切万法在外境中并不存在,以密宗的观点宣说,这是自心光明智慧的妙用;用显宗的观点诠释,外境根本不存在,它唯是心识幻化的如幻如梦的妙色而已。
因此,希望大家通过理证的方式抉择这些道理。若站在经部的立场,则承许外境存在,虽然此种存在并无究竟的理证,但暂时可以这样安立,法称论师在《释量论》中有几处讲到此理;但按照全知麦彭仁波切的观点,名言实相一定要用唯识宗的观点来进行安立。
作为一个真正的修行人,万法唯心之理,并非因为是佛陀所说的缘故,就必须相信;我们不能盲目信仰,而应通过自己的智慧进行最有力度的观察,比如下课以后,对这些内容,大家应该互相探讨。晚上你们在此探讨时,有疑惑的人可以举手提问,手举得特别高则说明疑惑较强,需要回答。所以学习因明时,若对佛陀的教义真的有怀疑,不用客气,不要害怕堪布答不上来,心想我在这么多人当中羞辱他不太好,就原谅他吧。即使我答不上来,但佛教徒中肯定有能回答地非常圆满的。一般对我个人而言,应该尊重的时候要尊重,但如果你从理论上真能辩得过,我觉得这也没什么;如果大家对此疑惑都无法遣除,而你所说的道理能除众惑,或者你站在外道的角度,我们佛教实在是解答不出来,这样我们在外道面前也不得不顶礼。但自古以来,佛教都可以给出真实的答案,佛教徒当中,一个不能,第二个人站起来……最后用真理说服别人是最有力的。
在这里抉择外境为心,那为什么还有正确与否的差别呢?这个问题下面进行回答。
习气坚固不坚固,能立真实与虚妄。
我们在《中观庄严论释》中已经学过,在实际生活中,第一个月亮真实,第二个月亮虚妄;白海螺正确,黄海螺错误。其原因何在呢?是因为习气坚固不坚固造成的,真、妄皆为阿赖耶识上的习气所显现,但有习气坚不坚固之别。例如白海螺,世间成千上万之人此种习气坚固,都认为共同看见这个白海螺,且时间也特别长;黄胆病患者以不坚固的习气,暂时见其为黄色。又如我们现在是人类,见到的水可以解渴,这是人类的习气比较坚固而已;如果做人的习气尽了,饿鬼习气成熟时,江河马上就变成肮脏的脓血。
以前根登秋佩大师曾说:我们当牛羊驴马等时,觉得绿草很好吃,当习气转成天、人时,原来的绿草就不能吃了。如果外境中,除了习气以外,真的存在实有的东西,那么一切众生见它都应该一样无有差别,但并非如此。所以,显现的外境与各自阿赖耶上的习气有一定的联系,习气坚固且时间较长的,则安立它是正确的;反之,则共许是错误的。我们在座的诸位都觉得新鲜疏菜好吃,此乃共同的习气成熟;菜有虫或已腐烂,就觉得不好吃,这个不能买,为什么呢?我们的习气认为它是非量。如果我们像瑜伽士一样二取融入智慧,则一切都是智慧的显现;或者变成其他动物时,也不会有做人时好坏的观念差别。所以万法唯心,并不只是唯识宗的说法,也不因为我们信仰佛教,不管正确与否都不得不承认,并非如此,应该要符合逻辑推理,也要符合众生的业感,这样才可以。
暂时来讲,我们站在人类的立场,无患根识所见虚空中的月亮,认为它是正量,这是因习气坚固,时间较长而这样确定的;眼识迷乱时所见的二月是不正确的非量,这是因暂时习气不稳固,时间也不长而这样判断的。这些道理,对于修行来讲,应该要注意。有些人说:“假如万法唯心,那什么都没有了,做善做恶没有差别,都是自己心的本体。”其实,这些人只是一知半解,听到一点表面上的字句,并没有真正地深入,听到他的这番话,就觉得非常可笑,没有必要这样显露自己的愚痴!好像说起来非常简单,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应该要深入地分析。学佛一定要用佛法的真理来调服自心,这一点非常重要。
下面是本品的最后一个颂词,萨迦班智达以摄义偈的方式对第一品作总结。
摄义的总结偈:
乃至承认有外境,其间因称所取境。
如若所知纳入内,境及有境别不成。
本颂总结了这一品的所有内容。总而言之,只要承认外境,那么在此期间,所取境是存在的。
昨天有道友说,按照经部的观点,外境微尘、自己的根、作意三者存在,依靠这三种因产生眼识,那时外境与自心不能同时;按照唯识宗俱缘定因来观察,外境与自心是同时的,那有没有前面我们破雪域派或其他宗派的过失呢?根本没有!站在唯识宗的立场,一切所知的万法抉择为自心,在这种情况下,外境根本不存在,只不过是自己心识的一种迷乱显现。除此之外,产生眼识的外境、根、作意三者,虽然表面上是产生眼识的因缘,但是它并非真实存在,应该这样了解。
依靠经部宗的观点抉择应该存在外境,而站在唯识宗的立场,一切所知抉择为自心,那这二者谁更接近于万法真相呢?应该是后者。本师释迦牟尼佛在有些经典中说外境存在,也有些说外境不存在,那到底如何抉择呢?最不了义的是外境存在,暂时了义的是外境不存在而心识存在,最了义的是外境、心识皆融入法界,远离一切戏论。有些人认为,学习因明没有必要,只是增加分别念而已,还是安住在大圆满境界当中比较好,甚至刚开始学因明时,有几个道友专门到山里实修去了。一方面,我非常随喜他们的发心,但另一方面,光是盲修瞎炼,坐在那里产生各种各样的分别念,对三宝怀疑,没有正见的话,我觉得还不如学习因明好,也就是说,如果自相续中不具备因明的尖锐智慧,并以此断除自心的分别疑网,只是形式上安住,不可能断除轮回的根本。所以希望大家在闻思过程中,应该想方设法生起真正的智慧,就像全知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中所讲的那样,名言中因明的推理并不难懂,只要对中观推理有所了解的人,因明推理是很容易的;如果因明的推理能掌握,那对中观和其他世间逻辑,应该也会了解的。
有些人一听因明既然是逻辑,那我还是念"嗡嘛呢叭咪吽",念诵当然功德很大,但修行也不要太盲目了,我们还要面对很多的事情,有时会遇到一些知识分子,有时会遇到外道,与他们进行辩论、研讨时,如果自己对佛陀的信心,没有通过因明的观察生起真实的定解,那么很有可能别人一说,佛教里面这个不成立,那个不成立,你马上就被牵着鼻子转了;如果自己有一定因明的基础,那别人说什么也不容易被他所动。尤其现在是末法时代,与以前的时代完全不相同,古人比较老实,看的不多,听的也不多,按自己的传统去做;而现代人分别念炽盛,所接触的人纷繁复杂,所以于此五浊恶世,真正想对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教法生起不退转的信心,其途径就是依靠世间唯一的明目——因明学。
本品宣说完毕,在内心之中大家应该这样发愿:
生生世世不离开这样的智慧!
生生世世以因明的智慧来遣除各种怀疑、邪见!
生生世世在自相续之中生起真实的智慧!
这样,我觉得在世间当中,乃至生生世世,我们的人生才是非常有意义的!
好,今天学习到这里!
回向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愿度有海诸有情
《第九课》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