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手足之人,又何异于禽兽?同是人类,同生天地之间,就有天堂地狱之分,以及人鬼畜生之别。何况众生,自无量劫来,所作善恶业,品级不同,种类各异,依因感果,据业受报,自然六道悬殊,苦乐天渊。
众生随著自己所作的善恶业因,招感各式各样的果报;生生世世,不断在六道轮回中转世,前世之前,还有数不尽的前世;来生之后的来生,仍然连绵不绝,如是三世因果循环不息,佛说:“纵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聚会时,果报还自受。”征之事实,无论古今中外,对于人死转世为人、为畜、或互为夫妻眷属,或受因果报应的纪录甚多,岂可不信?
省庵大师在劝发菩提心文中说:“鞭驴出血,谁知吾母之悲,牵豕就屠,焉识乃翁之痛。”此故事正是发生在中国康熙年间,据说:当年中国南京金耕县,有一养驴之家,其子三岁,母死,由恶业牵,投生子家为驴,代负货物。十六年后,其子用驴负粮食回家,驴已老,不胜负荷重物,走得很慢,子因赶路,鞭驴出血,驴望著儿子,悲泣不已。夜托梦其子说:因生前盗汝父银三两,故死做驴还债。今债已还完,希望勿再使之负荷重物及鞭打。子始知是母投生,而善养其终。
牵豕就屠故事,亦是发生在当时浙江省,黄岩县,有一屠户,以杀猪为业。临死自割臂肉食,并命其子加一刀,三年后,子家畜一猪甚肥,决定牵往屠场宰杀,竟牵之不动。后文殊菩萨,示现一人在前,轻呼其生前为人之名,猪竟随行,子因知是父亲投胎,泣不成声,即停止杀业,善养肥猪。
近代(一九四八年八月七日)重庆陪都晚报载,贵州通讯一则云:本月初三日,贵州修文县,发生一件果报之事,颇堪寻味。缘修文县,岩脚乡,李姓农民,家有妻子,与年方周岁男孩,夫妻视此子若拱壁,每日外出工作,均抱此孩同往,以防发生意外。李某过生日,赴城买母鸡一只,返家命妻煨鸡,其妻遂将鸡洗净,置于锅中煮。不久李因田中工作未完,即偕妻往田工作,估计返家时鸡必熟,其子因午睡未醒,不便携往,恐其著凉,随将棉被盖在小孩身上,放心而去。刚走不久,同村陈某,因家中走失母鸡一只,四处找寻不获,乃至李家,忽发觉锅中煮有一母鸡,错认为己物。李陈素有嫌隙。陈将鸡取出,心尚不甘,复施其极残忍手段,将李某之子,放置锅内,取鸡代之而去。不久李某夫妻返家,床上孩子不见,方感惊异,突见锅内有异,前往一看,当时魂飞天外。原来二人之独子,被煮烂于锅中,皮肉均裂,惨不可睹。二人见状,痛不欲生,当夜妻即忧病而亡,李某亦自杀死。隔一日,雷电大作,陈某竟被雷击死。陈某尸旁,死有野猫一只,口内尚有鸡毛数根。因此,知谋杀李某之子的凶手,即为陈某。而食陈某之鸡的是野猫。故陈某及野猫均被雷击(录自唐湘清著因果报应故事类编)。
当知,因果报应,既通三世,复通善恶。人由自己所作善恶行为,将引生未来类似的果报。是以人的正报,容貌好丑、寿命长短,健康好坏;人的依报,贫富贵贱,苦乐悬殊,皆由人宿业或现业所感。故人想富贵,当散播富贵种子,实行布施,种福惜福;人想长寿,必须戒杀放生,仁慈爱物;人想平安,如意吉祥,一定要立品积德,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否则,一方面求神拜佛,希望福寿康宁,平安如意;一方面行为不检,无恶不作,不种善因,欲得善果,神佛岂不变为帮凶?
然则,如何种福?佛说布施就是种福。布施,是将自己拥有的一切,包括财物,知识,精神与力量,分布给予其他急需的人。例如:出钱出力,从事社会文化教育工作,作育英才;或随时随地,给人知识学问的协助,是法施。出钱出力,建设社会慈善、救济等福利事业,给人财物的援助,是财施。服务社会,警卫,拯溺,救火……各种社工;或随时随地,替人排难解纷,救急扶危,是无畏施。
关于布施的对象,佛经分为恩田、敬田、悲田、福田等四种,对自己父母师长,给予物质供养,精神安慰,力量支持,执役服劳,是在恩田种福。对三宝恭敬,礼拜供养,护持正法,尽一切义务,是在敬田种福。对一切贫穷困苦的人,悲愍同情,以财解困,以智解忧,以力除畏,是在悲田种福。对凡有生命的动物,无论凡夫,或圣人,不管是人类,或畜生,平等施与,平等爱护;或慈心照顾病人,侍奉汤药,是在福田中种福。等如农夫在田中散播种子,努力耕耘,必有收获。我们将自己的金钱,学问,爱心,敬心,悲心,散播在恩田,敬田,悲田,福田中,则善因善果,福报无量,是名种福。
有人以为将自己财物分给别人,自己必遭损失,往往善财难舍;殊不知乐善好施,福报常随左右。结果愈施愈有,所谓:“施财犹如井中水,一边吊打一边盛,三日五日不打水,何曾淹到井槛边。”
或有人说,贫穷布施难。其实只要有心布施,不一定要大量金钱。如佛在世时,贫女点灯供佛,夜来大风吹不熄,天亮,目连欲熄不能。佛告目连,即使海水暴风,亦不能熄灭此灯。因为贫女一钱,得来不易,且发心广大,将因此灯供佛,心光照明,得大智慧,终必成佛。可知布施非关金钱的多少,而是在乎发心的大小。何况除金钱外,家中余物,个人知识,时间,精神,力量,皆可布施。身体器官,生前死后,亦可布施。
或用友善喜悦,含有鼓励同情的眼睛看人,是好眼施:用欢喜心,和颜悦色,对父母、师长、三宝、及一切人,是和颜悦色施。常用语言文字,歌颂赞叹别人,不妄言绮语,不恶口骂人,是言辞施。以礼待人,迎送如仪,不生轻慢心,对父母师长,执役代劳,是身施。对人态度诚恳,和蔼可亲,是心施;对三宝、父母、师长及一切人让床让坐,供给使用,是床座施。以房舍供养一切人,方便远行者,或以私人住宅,改建道场,供佛安僧,是房舍施。此外,对残障人士,给予方便协助,或对孤独老人,无依孤儿,照顾供给,无一不是布施种福。
种福之人,实行方便,广种福田外,还要惜福,切勿损福。俗语所谓:“有福不可享尽”。否则,未富先骄,挥霍无度,不知惜福,结果,福尽寿未尽,晚景凄凉,衣食欠缺,贫病交逼,真是苦不堪言。报章时有报道,老翁跳楼自杀,或老妇自缢身亡,正是寿星公吊颈嫌命长,皆因有寿无福之过。
或有人富甲天下,享用如意,可惜疾病缠身,或英年早丧,此正是有福不能享的惨剧。因此,我们求福,种福,惜福外,还要求寿。然欲想健康长寿,非戒杀放生,多积阴德不可。因为杀生之因,必招多病短命之报。可惜世人,皆迷信肉类滋补,肉类营养。为了健康长寿,更为满足口腹之欲,不但杀生食肉,还要想出种种残忍无道的方法,杀害生物。自己要长寿,而夺取其他生物的性命,还要令其难死惨死,太不公平啊!
黄庭坚诗曰:
“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
原是一种性,只是别形躯。
苦恼从他受,甘肥为我须;
莫教阎老断,自揣应何如。”
耐庵道人诗:
“有命尽贪生,无分人与畜,
最怕是杀烹,最苦是割肉,
擒执未施刀,魂惊气先窒,
断喉气未绝,颠倒三起伏,
鱼鳖无声类,见死睁两目,
挥命砧几间,张口不能哭,
念此恻肺肝,何忍饱口腹。”
何况动物被杀,恐怖愤怒,怨恨痛苦的情绪,往往使细胞产生毒素;人将含有毒素的肉类,吃入口中,藏到体内,日积月累,人体细胞,自然含有大量毒素,而引生各种疾病。还有动物和人类一样,患有各种疾病,人将生病动物杀食,直接从动物传染病菌,焉能不病?
即使是最健康动物,被杀死后,体内细胞,立刻开始腐败,细菌立即成长,所以食肉的人,不但肠胃填满各种动物尸体,同时吸入大量危害健康的毒素。现代科学已否认肉类滋补的说法,并且证明肉类传染病菌与毒素,能破坏人的健康,求健康长寿的人,最好戒杀放生,实行素食。
至于平安,亦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一环,否则,有福兼有寿,但终日烦烦恼恼,或疾病绵缠,或意外频生,有福不能享,有寿不能保,何乐之有?古人说:“平安就是福”。可见平安对人的重要,人欲想平安,必须敦品励行,处处忍让,切莫贪名,贪利,又贪色,或争是、争非、又争强,以排除人事的困扰与冲击。
此外,还要宅心仁慈,止恶行善,实行不杀而仁爱,不盗而义利,不邪淫而礼节,不妄语而诚实,不离间而和睦,不恶口而友善,不绮语而警世,不贪欲而好施,不嗔恚而宽恕,不邪见而正信;身口意三业皆善,则善因善果,自可化解天灾人祸,防止意外发生,平安不求自然得。
不过,因果报应之理,既通三世,则今生行善积德,善果可能报在今生,亦可能报在来世。至于宿世恶业未消。今生虽努力行善,仍不能避免宿世恶业所招恶果。因此有人虽终身行善,仍遭劫难,主要原因是宿业所追,不能幸免,当人力无法抗拒宿业逼害时,唯一办法,就是敬信三宝,忏悔业障,求佛菩萨慈悲加被,消除宿业,自可逢凶化吉,遇祸成祥。特别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有求必应,无论是痛苦,是天灾,是人祸,种种不幸或意外发生;不管是求福,求寿,求平安,甚至求富贵,求子女;只要专心诚意,称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必然离苦得乐,所求如意。
法华经观音菩萨普门品中佛说:“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又说:“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具足神通力,广修智方便,十方诸国土,无刹不现身……。”因为观音菩萨,悲心救苦,无处不现身,所以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救人舟。
各位,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何况人的心理,有种种烦恼,人的生理有种种病苦,人的四周,有人际关系的风险;人的环境,有自然界的灾害,真是苦恼多端,彷徨无依。当我们身心苦恼之际,最好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圣号,保证身心轻安,离苦得乐。既…
《湛江市佛学演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