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第一课▪P3

  ..续本文上一页,主要是根据布顿大师的《布顿佛教史》来说明。

  藏传佛教的前弘期,莲华生大师和布玛莫扎等许多班智达、译师聚集在藏地,翻译了许许多多的显密经续及论典。在那个时候,《因滴论》、《关系论》等因明论典已经成功翻译。历史记载中,桑耶寺虽有翻译因明并宣讲因明的经历,但从整个状况来看,因明教法在藏地的前弘期并不是特别兴盛。

  到了后弘期,在罗扎瓦(译师)当中有一个非常出名的玛·善慧译师,他翻译了《释量论》。还有鄂·勒巴西绕译师,他翻译了《定量论》、《理滴论》等因明方面的论典。此后,因明在藏地开始了真正的弘扬。

  后来,有一个叫做夏瓦秋桑的论师(汉语的意思是“法狮子”),他依靠小乘经部的论典来建立宗派,并首创了辩论的风范,他自己也造了《因类学》方面的论典。有些历史学者认为,藏地真正辩经的开端,是从夏瓦秋桑那个时候肇始的。一般因明学家都认为,这是藏地因明的前弘期(因明前派)。(5)

  在南宋时期,文殊菩萨化身的萨迦班智达根嘎嘉村,也就是萨迦五祖中的第四祖,他出世以后,进一步弘扬了因明学,从而真正奠定了藏传佛教因明的基础。尤其是他造的《量理宝藏论》这部前所未有的巨著,概括性地论述了陈那论师和法称论师的究竟观点,可以说一切因明的要诀在本论中囊括无余。并且萨迦班智达在《量理宝藏论》当中,对夏瓦秋桑的因明观点进行了强有力的辩驳。也就是说,夏瓦秋桑所弘扬的因明,并没有真正通达陈那论师和法称论师的究竟观点。

  到了元代,《布顿佛教史》的作者布顿大师造了《释量论》的解释。从历史上看,当时藏传佛教的因明,影响是比较大的,此后在藏传佛教当中,因明学逐渐弘扬开来。

  明朝初期,宗喀巴大师降生人间,他依止了萨迦派的仁达瓦大师,并在其面前学习了《集量论》。宗喀巴大师创立了藏传佛教真正的因明辩论,其两大高足克珠杰和贾曹杰,也分别造了许多因明论著;后来于三大寺为主的所有格鲁派的大寺院当中,都有辩论的课程,整个藏传佛教的因明,从那个时候起,开始进入鼎盛阶段,到目前为止一直兴盛不衰。应该说,藏传佛教真正非常精彩的辩论风范,是从宗喀巴大师以后才出现的,直到现在,不管哪一个国家,只要宣讲藏传佛教的辩论,他们都觉得这是非常稀有的一件事情。不管拍照也好,或者写文章也好,都认为两个人的辩论是极为精彩的。

  辩论的时候,一方是提问者,另一方是辩答者。辩答者应该如如不动的坐在那里,提问题者应该步步紧逼地与他辩论,以拍手、蹬脚等方式进行辩论。在辩论的过程当中,如果辩答者实在走投无路,已经答不出来,提问者便在他的头上用手来绕三圈,口念“科尔松”(“科尔松”意为绕三轮)。绕三圈的意思是什么呢?你现在绕了三圈,已经没有路了,走投无路了,是这个意思。或者念“擦”,“擦”是什么意思呢?很羞耻的意思。因为你自己前面承认的东西和后面说的完全自相矛盾,所以你一切都完了,太羞耻了!是这个意思。但回答者什么不能做,他只能说不成、不定、相违等等,以这些话来回辩。除此以外,不应该有很多的话。在因明辩论场所当中,气氛很热烈,情节很精彩!

  我们宁玛派的因明,应该说从麦彭仁波切造了《释量论大疏》之后才真正比较兴盛。虽然前面也有一些,包括前弘期的宁玛派的论师当中,也有许多弘扬因明的论师,但他们弘扬的力度与深度都不够。

  当代的印度南方有一个贝诺法王开办,有几千个僧众的朗卓佛学院。在那里,也有像格鲁派一样的大规模辩论场,以前在宁玛派中,像这样的辩论场所比较少见的。法王如意宝90年去印度回来以后,经祈祷上师、本尊,在学院当中也建立了这样的辩经场。通过十六年的发展,学院因明的辩论应该跟格鲁派的各大寺院没有任何差别了。

  藏传佛教当中的僧人,如何对待因明,以及因明的来源、沿革,我于此简单概述一下。这次宣讲的《量理宝藏论》,概括性地描述了陈那论师和法称论师所有因明的要诀,对我们这支传承的佛友来讲,有非常殊胜的缘起。

  我们大多数人看过麦彭仁波切的传记,尊者也是受萨迦班智达的加持才通达因明的。在他造《释量论大疏》时,萨迦班智达某晚曾于尊者的光明梦境中显现,并告诉他说:因明没有什么不懂的,就是破和立。要么是破,要么是立,除此之外没有什么。班智达将手中经函交与他,结果它们在尊者手里化现为一柄宝剑,尊者觉得整个学问已变为一本书横在自己面前,于是便挥剑向书砍去,一下就将其切为两半。尊者当时感觉,世间当中的所有学问和知识无所不通,全部已经了如指掌。从此以后,麦彭仁波切通达了因明为主的一切显宗密宗的教言。这是麦彭仁波切在清净的境界当中见到萨迦班智达的经历。你们有机会应参阅麦彭仁波切的传记,法王如意宝著的传记当中也有记载。

  同样,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也有类似的经历。当年在石渠求学初学因明《量理宝藏论》时,对其中有些深奥的因明密语略微觉得难懂,就一缘专注猛励祈祷上师本尊。一天晚上光明梦境中,萨迦班智达显现,为他传授了一遍《真实名经》并赐与殊胜加持。醒来以后,对显密一切法要无所不知,尤其是因明的所有问题全部迎刃而解。一直睡了两三天,醒来后他异常兴奋,喃喃地说:“我病了。”

  我们有些道友今天也说病了,明天也说病了,今天讲考班的好几个道友都说病了,没有来,他们可能已经见到萨迦班智达了。(众笑)

  有些人这样想:作为宁玛派的传承的弟子,学习萨迦班智达的论典有没有必要呢?应该有很大的必要!因为我们的传承上师麦彭仁波切、法王如意宝都是依靠《量理宝藏论》的作者,藏地三大文殊之一的萨迦班智达的加持,而通达因明论典的。

  现在社会学术研究领域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教授、学者,他们也在研究因明,但他们研究的方式,跟我们佛教徒不相同。作为佛弟子:一方面,我们应通过自己的智慧来研究,这有很大的必要;另一方面,这是非常甚深的教言,光是凭自己的分别念来推测,不一定找得到因明的秘诀。所以我们要祈祷萨迦班智达、麦彭仁波切、法王如意宝,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通达因明的究竟要义。我们学习《量理宝藏论》,应该经常祈祷萨迦班智达,麦彭仁波切有个四句的祈祷文。麦彭仁波切造过一个法称论师的《上师瑜珈》,以前我们学《释量论》的时候,每天都读一遍。

  如果我们通达了因明真正的意义,以后的闻思修行,绝对不会有任何困难。上师如意宝曾经这样讲过:我去五台山之后,依靠文殊菩萨的加持,为你们宣讲《释量论》,以后你们的人生之路当中,对佛法的信心是不会退转的!这句话我一直记忆犹新。

  好,今天讲到这里。

  回向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愿度有海诸有情

  (1)此段内容位置前后有所调整。

  (2)按印度传统,造论者所造之论著,不能得到智者们的认同,即是不合格之论典,不允许流通,应拴在狗尾巴上烧掉,以示羞辱。反之,若是合格的论典,应置于尊胜幢顶,恭敬供养,并流通于世。

  (3)另一种说法:法称论师完成了他的大著后,曾拿给当时的学者们看,可是没有得到丝毫的赏识与善意。他的论敌们还把他的书页拴在一只狗的尾巴上,让狗在街上乱跑,书页也纷纷散落。可是法称论师却这么说:正如这只狗四处飞跑一样,我的著作也将在全世界散播开来。

  (4)克什米尔是今称,当时是北印度的迦湿弥罗国。

  (5)下一段落位置有所调整。

  

《第一课》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第二课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