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第一課▪P3

  ..續本文上一頁,主要是根據布頓大師的《布頓佛教史》來說明。

  藏傳佛教的前弘期,蓮華生大師和布瑪莫紮等許多班智達、譯師聚集在藏地,翻譯了許許多多的顯密經續及論典。在那個時候,《因滴論》、《關系論》等因明論典已經成功翻譯。曆史記載中,桑耶寺雖有翻譯因明並宣講因明的經曆,但從整個狀況來看,因明教法在藏地的前弘期並不是特別興盛。

  到了後弘期,在羅紮瓦(譯師)當中有一個非常出名的瑪·善慧譯師,他翻譯了《釋量論》。還有鄂·勒巴西繞譯師,他翻譯了《定量論》、《理滴論》等因明方面的論典。此後,因明在藏地開始了真正的弘揚。

  後來,有一個叫做夏瓦秋桑的論師(漢語的意思是“法獅子”),他依靠小乘經部的論典來建立宗派,並首創了辯論的風範,他自己也造了《因類學》方面的論典。有些曆史學者認爲,藏地真正辯經的開端,是從夏瓦秋桑那個時候肇始的。一般因明學家都認爲,這是藏地因明的前弘期(因明前派)。(5)

  在南宋時期,文殊菩薩化身的薩迦班智達根嘎嘉村,也就是薩迦五祖中的第四祖,他出世以後,進一步弘揚了因明學,從而真正奠定了藏傳佛教因明的基礎。尤其是他造的《量理寶藏論》這部前所未有的巨著,概括性地論述了陳那論師和法稱論師的究竟觀點,可以說一切因明的要訣在本論中囊括無余。並且薩迦班智達在《量理寶藏論》當中,對夏瓦秋桑的因明觀點進行了強有力的辯駁。也就是說,夏瓦秋桑所弘揚的因明,並沒有真正通達陳那論師和法稱論師的究竟觀點。

  到了元代,《布頓佛教史》的作者布頓大師造了《釋量論》的解釋。從曆史上看,當時藏傳佛教的因明,影響是比較大的,此後在藏傳佛教當中,因明學逐漸弘揚開來。

  明朝初期,宗喀巴大師降生人間,他依止了薩迦派的仁達瓦大師,並在其面前學習了《集量論》。宗喀巴大師創立了藏傳佛教真正的因明辯論,其兩大高足克珠傑和賈曹傑,也分別造了許多因明論著;後來于叁大寺爲主的所有格魯派的大寺院當中,都有辯論的課程,整個藏傳佛教的因明,從那個時候起,開始進入鼎盛階段,到目前爲止一直興盛不衰。應該說,藏傳佛教真正非常精彩的辯論風範,是從宗喀巴大師以後才出現的,直到現在,不管哪一個國家,只要宣講藏傳佛教的辯論,他們都覺得這是非常稀有的一件事情。不管拍照也好,或者寫文章也好,都認爲兩個人的辯論是極爲精彩的。

  辯論的時候,一方是提問者,另一方是辯答者。辯答者應該如如不動的坐在那裏,提問題者應該步步緊逼地與他辯論,以拍手、蹬腳等方式進行辯論。在辯論的過程當中,如果辯答者實在走投無路,已經答不出來,提問者便在他的頭上用手來繞叁圈,口念“科爾松”(“科爾松”意爲繞叁輪)。繞叁圈的意思是什麼呢?你現在繞了叁圈,已經沒有路了,走投無路了,是這個意思。或者念“擦”,“擦”是什麼意思呢?很羞恥的意思。因爲你自己前面承認的東西和後面說的完全自相矛盾,所以你一切都完了,太羞恥了!是這個意思。但回答者什麼不能做,他只能說不成、不定、相違等等,以這些話來回辯。除此以外,不應該有很多的話。在因明辯論場所當中,氣氛很熱烈,情節很精彩!

  我們甯瑪派的因明,應該說從麥彭仁波切造了《釋量論大疏》之後才真正比較興盛。雖然前面也有一些,包括前弘期的甯瑪派的論師當中,也有許多弘揚因明的論師,但他們弘揚的力度與深度都不夠。

  當代的印度南方有一個貝諾法王開辦,有幾千個僧衆的朗卓佛學院。在那裏,也有像格魯派一樣的大規模辯論場,以前在甯瑪派中,像這樣的辯論場所比較少見的。法王如意寶90年去印度回來以後,經祈禱上師、本尊,在學院當中也建立了這樣的辯經場。通過十六年的發展,學院因明的辯論應該跟格魯派的各大寺院沒有任何差別了。

  藏傳佛教當中的僧人,如何對待因明,以及因明的來源、沿革,我于此簡單概述一下。這次宣講的《量理寶藏論》,概括性地描述了陳那論師和法稱論師所有因明的要訣,對我們這支傳承的佛友來講,有非常殊勝的緣起。

  我們大多數人看過麥彭仁波切的傳記,尊者也是受薩迦班智達的加持才通達因明的。在他造《釋量論大疏》時,薩迦班智達某晚曾于尊者的光明夢境中顯現,並告訴他說:因明沒有什麼不懂的,就是破和立。要麼是破,要麼是立,除此之外沒有什麼。班智達將手中經函交與他,結果它們在尊者手裏化現爲一柄寶劍,尊者覺得整個學問已變爲一本書橫在自己面前,于是便揮劍向書砍去,一下就將其切爲兩半。尊者當時感覺,世間當中的所有學問和知識無所不通,全部已經了如指掌。從此以後,麥彭仁波切通達了因明爲主的一切顯宗密宗的教言。這是麥彭仁波切在清淨的境界當中見到薩迦班智達的經曆。你們有機會應參閱麥彭仁波切的傳記,法王如意寶著的傳記當中也有記載。

  同樣,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也有類似的經曆。當年在石渠求學初學因明《量理寶藏論》時,對其中有些深奧的因明密語略微覺得難懂,就一緣專注猛勵祈禱上師本尊。一天晚上光明夢境中,薩迦班智達顯現,爲他傳授了一遍《真實名經》並賜與殊勝加持。醒來以後,對顯密一切法要無所不知,尤其是因明的所有問題全部迎刃而解。一直睡了兩叁天,醒來後他異常興奮,喃喃地說:“我病了。”

  我們有些道友今天也說病了,明天也說病了,今天講考班的好幾個道友都說病了,沒有來,他們可能已經見到薩迦班智達了。(衆笑)

  有些人這樣想:作爲甯瑪派的傳承的弟子,學習薩迦班智達的論典有沒有必要呢?應該有很大的必要!因爲我們的傳承上師麥彭仁波切、法王如意寶都是依靠《量理寶藏論》的作者,藏地叁大文殊之一的薩迦班智達的加持,而通達因明論典的。

  現在社會學術研究領域當中,有相當一部分教授、學者,他們也在研究因明,但他們研究的方式,跟我們佛教徒不相同。作爲佛弟子:一方面,我們應通過自己的智慧來研究,這有很大的必要;另一方面,這是非常甚深的教言,光是憑自己的分別念來推測,不一定找得到因明的秘訣。所以我們要祈禱薩迦班智達、麥彭仁波切、法王如意寶,只有這樣才有可能通達因明的究竟要義。我們學習《量理寶藏論》,應該經常祈禱薩迦班智達,麥彭仁波切有個四句的祈禱文。麥彭仁波切造過一個法稱論師的《上師瑜珈》,以前我們學《釋量論》的時候,每天都讀一遍。

  如果我們通達了因明真正的意義,以後的聞思修行,絕對不會有任何困難。上師如意寶曾經這樣講過:我去五臺山之後,依靠文殊菩薩的加持,爲你們宣講《釋量論》,以後你們的人生之路當中,對佛法的信心是不會退轉的!這句話我一直記憶猶新。

  好,今天講到這裏。

  回向偈:

  所南德義檀嘉熱巴涅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內尼波劄南潘協將摧伏一切過患敵

  傑嘎納齊瓦隆徹巴耶生老病死猶波濤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願度有海諸有情

  (1)此段內容位置前後有所調整。

  (2)按印度傳統,造論者所造之論著,不能得到智者們的認同,即是不合格之論典,不允許流通,應拴在狗尾巴上燒掉,以示羞辱。反之,若是合格的論典,應置于尊勝幢頂,恭敬供養,並流通于世。

  (3)另一種說法:法稱論師完成了他的大著後,曾拿給當時的學者們看,可是沒有得到絲毫的賞識與善意。他的論敵們還把他的書頁拴在一只狗的尾巴上,讓狗在街上亂跑,書頁也紛紛散落。可是法稱論師卻這麼說:正如這只狗四處飛跑一樣,我的著作也將在全世界散播開來。

  (4)克什米爾是今稱,當時是北印度的迦濕彌羅國。

  (5)下一段落位置有所調整。

  

《第一課》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第二課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