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世间的一切现象,都是因缘条件成立的,并无实在体性,所以是空无自性的。因此佛在《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菩萨应离一切相……应生无所住心。」过去,佛陀在因地修行,做忍辱仙人,为歌利王割解身体时,王问仙人:「你恨我吗?」仙人说:「既无我何来怒恨?」那时,四天王及天龙八部齐来护法,被支解的肢体,又完好如故。歌利王大为恐惧,长跪忏悔求宽恕,并发愿向善。仙人也发愿说:「若得成佛,当先度你。」仙人即后来的佛陀,而歌利王即是佛陀最先度化五比丘中的憍陈如尊者。
以「缘起性空」的智慧,体察一切现象,则能够发见宇宙人生的一切现象,都是依因托缘带动而生起,无有实在体性;是无常、无我、空的如实相,即能见到虚假不实的事实真相,则自然远离颠倒梦想。
因此,处理业障,须从行为的忏悔,及行善法功德的善种培养作起,更重要的是思想上要多闻熏习「无常」与「缘起性空」的法义;定课作禅时,须常以自我当下的「身心」,作为禅观对象,进行对无常、无我的体察,一旦开发出「般若智慧」,则业种干枯,业障自亡。
二十八、运动、劳作与习禅的关系?
在禅修的过程依天台止观,不外分为调身、调息、调心,初学者注重在调身,老参则注重调心,身与心是相辅相成的。禅修的法门有很多,然而初学者却得不到要领,除了《小止观》谈到须具五缘、呵五欲、弃五盖、调五事、行五法外,运动、劳作与习禅的关系极为密切,可分为两点说明:
1活络筋骨,调和身心:食多欲睡,少食心慌,对修行者不宜,「饭后千步走,活到九十九」,运动是调节身体叽能,帮劝器官蠕动、消化食物的良方。禅修者更需要适当的运动,以帮助调身,活络筋骨。
中国有许多传承下来的运动:如达磨易筋操、八段锦、少林拳、香功、太极拳、 外丹功……甚多,印度东来的瑜珈术等,以及登山慢跑,坊间一些气功粗浅教授等等,现今五花八门,可视自己兴趣、身体状况择一而学,以配合禅修调和身心。
2培养毅力与定力:行禅与拜佛是最佳运动,在运动时;收摄六根对六尘的攀缘,专心一意,扣住所缘,同样兼有调身、息、心的功效。「动中磨炼」可以训练,面对「缘务」的身心更趋稳定、安详、自在。
古时丛林禅修,有下田耕种、上山砍柴、水边挑水……等出坡劳作,禅师们自食其力的修持,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精神道骨,于是毅力与定力自然养成。
二十九、坐禅时觉头部胀痛,气息上冲,应如何调适?
初学者最易产生的情况,根源在于:用力过猛、妄念纷飞、心浮气燥,导致火气上升。应如何处置?以下分为七点说明:
1禅坐环境,空气须流通,不宜直吹冷气或电风扇。
2注意饮食:少吃酸性、刺激性食物,以清淡为佳。应多吃蔬菜、水果、多喝开水。
3观想放松身心:禅坐时,调身,从头至脚,一一观想每个骨节、肌肉放松,气血顺场。
4数息调心:意守脐下三寸处或脚底,可使心火下降,肾水上升,调和身心。
5脚泡热水,能帮助全身气血顺畅,放松身心。
6少欲、知足:「虚心就教」放下「我执」是良方。俗话说:「心中有事天地小,心中无事一床宽。」从前有一位犯人住在监狱里,经常怨气冲天,抱怨所住二坪地太小,吃、喝、拉、睡,都在里面,有一次在睡觉时,被一只苍蝇吵得没办法睡,于是起床抓苍蝇,但都抓不到,忽然觉得房间怎么那么大。由此可知,「知足常乐,心火自消」。
7多运动,拜佛礼忏(自然呼吸),可柔软筋骨,也能使心地谦卑,长养慈心。
三十、坐禅时筋骨酸痛时怎么办?
饮食、运动不当及坐姿、睡姿不正确,在坐禅时会出现此情况,禅修者要注意,不宜食酸性食物,及甜度过高食物不可摄取太多(可多摄取维他命B群之食物,对筋骨有帮助)。运动或行香时注意腿部及脚底,不可拉力太大。若坐禅时觉得筋骨酸痛,如何处理?
1放下盘坐的双脚,正襟危坐,腰部挺直,放松身心,待气血流畅,酸痛消除,再盘腿上座。或可在放下脚后,由腰部向前倾,放松筋骨,同时慢慢呼吸,待气血流畅,再盘腿上座。
2配合生理需求,调整坐垫高低,确实以「毘卢遮那佛七支坐法」调身。坐时不宜用力,以自然、舒适为原则。
3专心一意,扣住所缘境,心一境性,突破酸痛,便得清凉。
4当我们生气时,内分泌会产生酸性变化,淤塞血管,造成酸痛。所以在心理上,要脾气慢半拍,凡事力求随缘自在。
三十一、坐禅中为何会气血不顺畅,应如何改善?
禅修过程,不论「行、住、坐、卧」,有时会因为天气寒冷,空气不良,姿势不正,饮食不当,睡眠失调,情绪不稳……等诸多因缘,而导致气血不通畅,会有许多状况产生,如呕吐、反胃、冰冷、头昏、腹胀、便秘……等痛苦困扰。身体是地水火风四大原素组合而成的,若有任何一种不调,皆会导致病痛。如何改善?
1勿使身心觉压迫:心里有牵挂,或坐姿不正皆会影响身体各部机能,若不清楚、了解,何者为正确的禅修方法,应请示善知识,虚心学习,打稳基础。
2不要在污浊的空气中坐禅,在家窗户可以打开,使之流畅;若不便,须作「空调」处理。
3常作无常观、无我观,观「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如此思惟,慢慢放下我执,心地柔软,不计较、不比较,气血自然顺畅。
4若是本身原有疾病,产生气血不顺,须配合医师指示按时用药,再配合调身、调息、调心的禅修,即可避免逐渐改善。
5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气补,如何气补?常保持专注、愉快即是,所谓「心中欢畅,常享丰筵」。好思惟、分别、妄想、生气,皆会引起气血不畅,因此须常保 持心平气和,气和则息均,息均则身心康泰。
三十二、坐禅时腰部、背部觉得疼痛,无法挺直,应如何调适?
身心调得好,才能安于禅修,但往往状况频频:酸痛、疲倦、灰心、妄想、昏沉……等,应接不暇。关于腰部无力,背部无法挺直之患,除了身体的毛病外,纵欲过度,操劳、烦忧太过,也是原因之一,如何调适?
1如果太劳累,应休息,待精神好时再打坐。
2调好坐垫高低,勿使有压力,坐时舒适自然、放松为原则。
3检查方法是否正确,按毘卢遮那佛七支坐法加以调适。
4检查脊椎是否有变形,或受伤,给予妥善治疗。
5调坐香、行香时间,行坐香之长短须调配恰当。
6以双手搓热腰背,作腹部收缩运动。
7元气不足也会发生此状况,应善养元气——不攀缘,安住所缘境,令心不外散
8注意饮食:身体缺乏蛋白质、维生素,腰部背部亦较不容易挺直,可多摄五谷杂粮,如糙米、大麦、小麦等。
三十三、女性逢生理期时可以坐禅吗?
这必须视情况而定,若大量血崩或有其它疾病,致使无法提力,须休息,并保持安详心境,勿使念头纷飞,加诸疼痛,待一切平稳后再坐禅。
个人卫生很重要,坐禅前应检视防范。饮食、睡眠要调理得当。若轻微,则不碍生活起居,只要勤加维持卫生习惯,衣着适宜即可。
坐禅时间可以稍减,坐姿以单盘、散盘或正襟危坐为宜。行禅时最好调慢调短, 立禅不宜太长,卧禅如昔无妨,但注意卫生。
三十四、坐禅时发生血崩现象时怎么办?
女性每月生理期,乃是为孕育胎儿之准备,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若在坐禅当中适逢生理期,因身体的不适(疾病),才会有大量出血或血崩的现象发生。
1暂时停止坐禅,自然呼吸,愈慢愈好,放松身心,当身心安泰时,可舒松子宫之收缩,减少出血量。
2按摩穴位:以肚脐为主,往下四寸一个穴位,及肚脐往下的两旁三寸处各有一个穴位,进行按摩,具有缓和出血的功效。
3热敷处理:在做按摩时也可用热毛巾敷腹部,以缓和子宫之舒张。
4做以上之处理后,若没有改善,须即刻送医急救。
三十五、女性怀孕时可以坐禅吗?
见仁见智。禅修者,行住坐卧皆是禅。如果要坐禅,须依自我体质、环境,做适当的安排,盘坐时间不宜长,采正襟危坐之舒适、自然姿势为佳,以不压迫胎儿为原则,以免影响胎儿成长。
行禅不宜久,卧禅亦须小心胎位,听经闻法无妨,但须多移动坐姿,以「胎儿」为念,并依医师指示调理生活起居,在心理上应常保愉悦、谦和、慈悲,闲时多诵读佛经,涉猎禅学,有益「胎教」。
常保持正念,住于寂静,则时刻均在禅修,不须执着静坐。
《佛说大安般守意经》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