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大安般守意經▪P24

  ..續本文上一頁。」世間的一切現象,都是因緣條件成立的,並無實在體性,所以是空無自性的。因此佛在《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菩薩應離一切相……應生無所住心。」過去,佛陀在因地修行,做忍辱仙人,爲歌利王割解身體時,王問仙人:「你恨我嗎?」仙人說:「既無我何來怒恨?」那時,四天王及天龍八部齊來護法,被支解的肢體,又完好如故。歌利王大爲恐懼,長跪忏悔求寬恕,並發願向善。仙人也發願說:「若得成佛,當先度你。」仙人即後來的佛陀,而歌利王即是佛陀最先度化五比丘中的憍陳如尊者。

  以「緣起性空」的智慧,體察一切現象,則能夠發見宇宙人生的一切現象,都是依因托緣帶動而生起,無有實在體性;是無常、無我、空的如實相,即能見到虛假不實的事實真相,則自然遠離顛倒夢想。

  因此,處理業障,須從行爲的忏悔,及行善法功德的善種培養作起,更重要的是思想上要多聞熏習「無常」與「緣起性空」的法義;定課作禅時,須常以自我當下的「身心」,作爲禅觀對象,進行對無常、無我的體察,一旦開發出「般若智慧」,則業種幹枯,業障自亡。

  二十八、運動、勞作與習禅的關系?

  在禅修的過程依天臺止觀,不外分爲調身、調息、調心,初學者注重在調身,老參則注重調心,身與心是相輔相成的。禅修的法門有很多,然而初學者卻得不到要領,除了《小止觀》談到須具五緣、呵五欲、棄五蓋、調五事、行五法外,運動、勞作與習禅的關系極爲密切,可分爲兩點說明:

  1活絡筋骨,調和身心:食多欲睡,少食心慌,對修行者不宜,「飯後千步走,活到九十九」,運動是調節身體叽能,幫勸器官蠕動、消化食物的良方。禅修者更需要適當的運動,以幫助調身,活絡筋骨。

  中國有許多傳承下來的運動:如達磨易筋操、八段錦、少林拳、香功、太極拳、 外丹功……甚多,印度東來的瑜珈術等,以及登山慢跑,坊間一些氣功粗淺教授等等,現今五花八門,可視自己興趣、身體狀況擇一而學,以配合禅修調和身心。

  2培養毅力與定力:行禅與拜佛是最佳運動,在運動時;收攝六根對六塵的攀緣,專心一意,扣住所緣,同樣兼有調身、息、心的功效。「動中磨煉」可以訓練,面對「緣務」的身心更趨穩定、安詳、自在。

  古時叢林禅修,有下田耕種、上山砍柴、水邊挑水……等出坡勞作,禅師們自食其力的修持,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精神道骨,于是毅力與定力自然養成。

  二十九、坐禅時覺頭部脹痛,氣息上沖,應如何調適?

  初學者最易産生的情況,根源在于:用力過猛、妄念紛飛、心浮氣燥,導致火氣上升。應如何處置?以下分爲七點說明:

  1禅坐環境,空氣須流通,不宜直吹冷氣或電風扇。

  2注意飲食:少吃酸性、刺激性食物,以清淡爲佳。應多吃蔬菜、水果、多喝開水。

  3觀想放松身心:禅坐時,調身,從頭至腳,一一觀想每個骨節、肌肉放松,氣血順場。

  4數息調心:意守臍下叁寸處或腳底,可使心火下降,腎水上升,調和身心。

  5腳泡熱水,能幫助全身氣血順暢,放松身心。

  6少欲、知足:「虛心就教」放下「我執」是良方。俗話說:「心中有事天地小,心中無事一床寬。」從前有一位犯人住在監獄裏,經常怨氣沖天,抱怨所住二坪地太小,吃、喝、拉、睡,都在裏面,有一次在睡覺時,被一只蒼蠅吵得沒辦法睡,于是起床抓蒼蠅,但都抓不到,忽然覺得房間怎麼那麼大。由此可知,「知足常樂,心火自消」。

  7多運動,拜佛禮忏(自然呼吸),可柔軟筋骨,也能使心地謙卑,長養慈心。

  叁十、坐禅時筋骨酸痛時怎麼辦?

  飲食、運動不當及坐姿、睡姿不正確,在坐禅時會出現此情況,禅修者要注意,不宜食酸性食物,及甜度過高食物不可攝取太多(可多攝取維他命B群之食物,對筋骨有幫助)。運動或行香時注意腿部及腳底,不可拉力太大。若坐禅時覺得筋骨酸痛,如何處理?

  1放下盤坐的雙腳,正襟危坐,腰部挺直,放松身心,待氣血流暢,酸痛消除,再盤腿上座。或可在放下腳後,由腰部向前傾,放松筋骨,同時慢慢呼吸,待氣血流暢,再盤腿上座。

  2配合生理需求,調整坐墊高低,確實以「毘盧遮那佛七支坐法」調身。坐時不宜用力,以自然、舒適爲原則。

  3專心一意,扣住所緣境,心一境性,突破酸痛,便得清涼。

  4當我們生氣時,內分泌會産生酸性變化,淤塞血管,造成酸痛。所以在心理上,要脾氣慢半拍,凡事力求隨緣自在。

  叁十一、坐禅中爲何會氣血不順暢,應如何改善?

  禅修過程,不論「行、住、坐、臥」,有時會因爲天氣寒冷,空氣不良,姿勢不正,飲食不當,睡眠失調,情緒不穩……等諸多因緣,而導致氣血不通暢,會有許多狀況産生,如嘔吐、反胃、冰冷、頭昏、腹脹、便秘……等痛苦困擾。身體是地水火風四大原素組合而成的,若有任何一種不調,皆會導致病痛。如何改善?

  1勿使身心覺壓迫:心裏有牽挂,或坐姿不正皆會影響身體各部機能,若不清楚、了解,何者爲正確的禅修方法,應請示善知識,虛心學習,打穩基礎。

  2不要在汙濁的空氣中坐禅,在家窗戶可以打開,使之流暢;若不便,須作「空調」處理。

  3常作無常觀、無我觀,觀「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如此思惟,慢慢放下我執,心地柔軟,不計較、不比較,氣血自然順暢。

  4若是本身原有疾病,産生氣血不順,須配合醫師指示按時用藥,再配合調身、調息、調心的禅修,即可避免逐漸改善。

  5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氣補,如何氣補?常保持專注、愉快即是,所謂「心中歡暢,常享豐筵」。好思惟、分別、妄想、生氣,皆會引起氣血不暢,因此須常保 持心平氣和,氣和則息均,息均則身心康泰。

  叁十二、坐禅時腰部、背部覺得疼痛,無法挺直,應如何調適?

  身心調得好,才能安于禅修,但往往狀況頻頻:酸痛、疲倦、灰心、妄想、昏沈……等,應接不暇。關于腰部無力,背部無法挺直之患,除了身體的毛病外,縱欲過度,操勞、煩憂太過,也是原因之一,如何調適?

  1如果太勞累,應休息,待精神好時再打坐。

  2調好坐墊高低,勿使有壓力,坐時舒適自然、放松爲原則。

  3檢查方法是否正確,按毘盧遮那佛七支坐法加以調適。

  4檢查脊椎是否有變形,或受傷,給予妥善治療。

  5調坐香、行香時間,行坐香之長短須調配恰當。

  6以雙手搓熱腰背,作腹部收縮運動。

  7元氣不足也會發生此狀況,應善養元氣——不攀緣,安住所緣境,令心不外散

  8注意飲食:身體缺乏蛋白質、維生素,腰部背部亦較不容易挺直,可多攝五谷雜糧,如糙米、大麥、小麥等。

  叁十叁、女性逢生理期時可以坐禅嗎?

  這必須視情況而定,若大量血崩或有其它疾病,致使無法提力,須休息,並保持安詳心境,勿使念頭紛飛,加諸疼痛,待一切平穩後再坐禅。

  個人衛生很重要,坐禅前應檢視防範。飲食、睡眠要調理得當。若輕微,則不礙生活起居,只要勤加維持衛生習慣,衣著適宜即可。

  坐禅時間可以稍減,坐姿以單盤、散盤或正襟危坐爲宜。行禅時最好調慢調短, 立禅不宜太長,臥禅如昔無妨,但注意衛生。

  叁十四、坐禅時發生血崩現象時怎麼辦?

  女性每月生理期,乃是爲孕育胎兒之准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若在坐禅當中適逢生理期,因身體的不適(疾病),才會有大量出血或血崩的現象發生。

  1暫時停止坐禅,自然呼吸,愈慢愈好,放松身心,當身心安泰時,可舒松子宮之收縮,減少出血量。

  2按摩穴位:以肚臍爲主,往下四寸一個穴位,及肚臍往下的兩旁叁寸處各有一個穴位,進行按摩,具有緩和出血的功效。

  3熱敷處理:在做按摩時也可用熱毛巾敷腹部,以緩和子宮之舒張。

  4做以上之處理後,若沒有改善,須即刻送醫急救。

  叁十五、女性懷孕時可以坐禅嗎?

  見仁見智。禅修者,行住坐臥皆是禅。如果要坐禅,須依自我體質、環境,做適當的安排,盤坐時間不宜長,采正襟危坐之舒適、自然姿勢爲佳,以不壓迫胎兒爲原則,以免影響胎兒成長。

  行禅不宜久,臥禅亦須小心胎位,聽經聞法無妨,但須多移動坐姿,以「胎兒」爲念,並依醫師指示調理生活起居,在心理上應常保愉悅、謙和、慈悲,閑時多誦讀佛經,涉獵禅學,有益「胎教」。

  常保持正念,住于寂靜,則時刻均在禅修,不須執著靜坐。

  

  

《佛說大安般守意經》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