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菩萨修行四法经讲解▪P6

  ..续本文上一页以“成等正觉,得大涅槃。”

  生死有二种:一是分段生死,二是变阳生死。六道众生,由善恶业力因缘,所招致的果报体,寿命长短不一,身段大小高矮肥瘦亦不一致,有分限段别;始起名生,终谢名死,因此名为“分段生死”。本来,有生必有死,我们不必怕死,不过最可怕的是死了又生,生了又死,死死生生,永无终止,如楞严经说:“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轮,未有休息。”实在太苦了。我们欲想离苦得乐,除非精进修学佛法,断烦恼,破我执,始可解脱分段生死之苦,获得圣人不可思议的胜妙身。此胜妙身,既无形躯胜劣之分,亦无寿命长短所限,神变自在,以其能变能易,因名变阳,由于迷想渐减,悟心渐增,一增一减,因名生死。

  大乘义章中,将变阳生死,分为三种。一是约众生心识微细生灭而言:众生的识心,念念生灭,前念灭时,后念又生,前后变易无常,因名变阳生死;九法界圣凡,皆有此变阳生死。二是由修无漏业所得的法身,神化自在,能变能易,变阳化死,名变阳生死;此通于三界以外,大小乘圣人所受的正报身。三是指十地菩萨,地地断无明,证法身,隐显自在,能变能易,故名变易;此变易非死,但此法身,未出生死,犹为无常死法所随,变易身上有其生死,因名变阳生死;此限于地上菩萨的意生身。

  摄大乘论说生死有四种:地前菩萨,与初二三地的圣人,为利益众生,特别留惑润生,来投入生死,教化群迷,名方便生死;灭此生死,可登四地。四五六地菩萨,应众生机,示现八相成道,名因缘生死;灭此生死,可进升七地。七八九地菩萨,有后有的生死,名有有生死;灭此生死,可入十地。十地菩萨萨,入如来地,即揖别生死,名无有生死。

  修行人若能断见思烦恼,即可解脱分段生死,证阿罗汉果;菩萨若能断尘沙,尽无明,即可解脱变易生死,证佛果无上菩提。

  梵言魔罗,译名杀者。因为魔能劫夺人的功德法财,能杀害人的法身慧命,是危害众生慧命的第一号杀手。大智度论将魔分为四类:一、众生心中贪、嗔、痴、慢、疑、恶见、等六种根本烦恼,能扰乱人的身心,令人不能安心办道,名烦恼魔。二、组织众生身体的色、受、想、行、识等五阴,能引生苦恼,障碍人修行,名五阴魔。三、死能断人命根,令人停止道业,不能继续进修佛道,因名死魔。四、欲界第六层他化自在天的天王,因贪恋五欲尘劳,喜欢破坏善事,阻碍他人修行,因名天魔。

  华严经说魔有十种。一蕴魔:即前所说的五阴魔,因为人的五蕴色身,众苦交煎,能障碍人修道故。二烦恼魔:亦即前所说的六种根本烦恼,能令人迷惑事理,障碍正智故。三业魔:杀盗淫妄等十恶之业,能障蔽人天善道,令人堕落三恶途故。四心魔:我慢贡高的心理,能障碍人精进办道故。五死魔:人的寿命有限,往往令人道业未成身先丧,停止修行故。六天魔:欲界天王,恐人出家修行,出离三界生死,导致魔子魔孙减少,每设法破坏人间善事故。七善根魔:修行人执著所种善根,得少为足,障碍进修故。八三昧魔:修习禅定,贪恋禅味轻安自在,不求上进,障碍深入三昧故。九善知识魔:悭法之人,不肯弘扬佛法,开导后学,作为众生的善知识;或因我慢贡高,不肯接受善友劝导故。十菩提法智魔:对菩提法,起智分别执著,不能断惑证真,障碍趣入佛果菩提故。由是可知,无论善恶因缘,凡是扰乱人心,障碍人精进办道,不能断烦恼,出三界的人与事,皆可以名之为魔。

  学佛人自从最初发菩提心,直至圆成佛道,于其中间,魔障重重,犹如网孔众多;或天魔运用种种魔术邪法,网罗善人,变为魔子魔孙,因此名之为“魔网”。佛言:凡发心学佛的人,若能修行前文所说的四法,发菩提心,亲近善友,既忍辱柔和,不嗔不暴;又能持戒修定,增长智慧,离情去执,自利兼他,则其功德,必能“解脱生死,出离魔网。”此正显示修行四法的功德殊胜。

  “成等正觉”,即证得佛果无上菩提。佛所证的无上菩提,与众生本具的觉性相等,而此与众生本具佛性相等的菩提,非凡夫之不觉,非外道的邪觉,非二乘圣人的偏觉,亦非菩萨觉行未圆满的正觉,而是三觉圆明的正等正觉。

  “大涅槃”,简非凡夫自性本具的涅槃,非二乘圣人所证的偏空涅槃,亦非菩萨所证未究竟的涅槃,而是佛所证究竟圆满清净的大涅槃。梵言“摩诃般涅槃那”,译名大灭度,或大圆寂。意思是:大福德大智慧的正觉圣者,能尽烦恼障,能度生死海,故名灭度。又大福德大智慧的正觉圣者,证得法身理体,法无不备是圆,障无不尽名寂。修学至此,惑尽智圆,二死永亡,二利究竟,福慧具足,能为天人的导师,四生的慈父,终于到达佛果菩提。正是显示得果的殊胜。

  (三)流通分

  尔时世尊,说此经己,彼诸比丘,及诸菩萨,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此文属于本经的流通分,亦是结集佛经的圣者,叙述佛说完此经后的情形。当时在座的千二百五十大比丘僧,以及其他回小向大的比丘们,还有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的大乘菩萨等,无不皆大欢喜,且能深心信受佛语,表示愿意接受佛教,奉行佛命,然后礼谢佛教导深恩,退而去修行。

  各位:现在你们也听完这部经了,是否也皆大欢喜,信受奉行呢?我衷心的希望各位,也能够信受奉行!因为本经所说的四法,不止是学佛成佛的基础,亦是做人处世的原则。学佛人当然要修学,即使是社会上一般群众,也应该学习。特别是现代人,更要学习此四法,用以平衡身心,利己利人。因为现代人,大都不明真理,不知因果,不识善恶,不分邪正,只凭个人情绪的冲动,意识的错觉,做出很多不合情理的事,危害社会,破坏幸福。犹其是在邪知邪见的宗教日益流行的今天,人们更急于需要佛的正知正见,来澄清人类思想的混乱,使人自觉自励,止恶向善,以取消人世间种种不合理的纷争与不幸,而建立人间净土,展现正觉的人生。

  现代人大都贡高我慢,自以为是,不肯尊重父母师长的管教,不肯接受善知识的劝导;喜欢结交恶友,损友,不知不觉,走向罪恶,误入歧途,致使目前社会罪恶案件,层出不穷。我们欲想改善社会,拯救下一代,就要亲近善知识,研究佛的真理,以及推展佛教忍辱柔和的道德教育,令一般无知的青年,远离恶友,亲近善知识,接受良师益友的辅导,服从真理,认识人生,建立品德,忍辱柔和,不嗔不暴,不致因无知的错觉危害社会,不因憍傲与偏见,而轻慢父母师长的教导;而能谦虚忍让,身心柔和,进德修业,利己益人。自可改善人际关系,化敌为友,进而改善国际关系,化干戈为玉白,止息战争,建立和平。

  还有,现代人大多数醉心物质享受,忽视精神文明,每为满足个人私欲的占有,不惜互相争夺,互相攻击,互相陷害;身则杀盗淫,口则妄言绮语,两舌恶口,心则贪嗔痴,如是在十恶业操纵下的人生,既然不断制造苦因,势必招致无量苦果。我们欲想离苦得乐,非凭籍佛教的戒定慧三无漏学来规范行为,调伏身心不可。

  我们若能发菩提心,亲近善友,修忍辱行,持戒修定,因定发慧,由戒定慧三无漏学的力量,断烦恼,破我执,转凡成圣,“解脱生死,出离魔网。”就可取消人生苦恼的一面,展现人生快乐永恒的另一面。再进而回小向大,上求佛道以自利,下化众生以利他,直至二利究竟,福慧具足,即“成等正觉,得大涅槃。”究竟离苦得乐。所以本经所说菩萨修行的四法,的确是修行路上的明灯,亦是茫茫苦海的慈航;除非我们不想离苦得乐,觉悟成佛,否则,希望各位从今天起,就开始修学这四种成佛的基本方法。最后祝福各位,福慧增长,菩提上进!

  

  

《佛说菩萨修行四法经讲解》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