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岸边渔民,听慧谔说明来意,大受感动。张氏渔翁献出住宅,让慧谔和尚供像安居。改名为“不肯去观音院。”而慧谔和尚,亦成为普陀山的开山始祖。
普陀山名胜古迹甚多,佛教寺庵百数十座。其中位于白华顶南灵鹫峰下的普济寺,是供奉观音菩萨的主刹。开辟深遂,殿阁七重,建筑总面积为一万一千四百平方米。宏伟庄严,气势非凡。其中圆通宝殿,是观世音菩萨正殿,建于清朝康熙雍正年间,高六丈余,广十四丈,阔八文,内供八米多高观音圣像。四周塑有观音菩萨三十二应身,其余殿堂僧舍,约二百余间。亭台楼阁,十分壮观。普济禅寺,位于前山,与后山的法雨禅寺,及山顶之慧济禅寺,合称普陀三大寺。其他历代兴建大小寺庵,约二百余间。
普陀山最著名的山洞,是海潮音洞,及梵音洞,潮音洞位在沙岩之中,高约数丈,洞内怪石磷磷,海水涌入,其声如雷,游客仅可立于天窗外俯视,不能入内。梵音洞在青鼓山下,高数十丈,洞底崩石累累,海水接踵而来,水花飞溅,声如龙吟虎啸,诚心朝山进香的有缘人,能见观世音菩萨于洞中现身。
普陀山既为四大名山之一,游客固多,而僧人由各地云集挂单者亦众。难免圣凡混杂,良萎不齐。何况罗汉境界,往往隐德露痴,游戏人间。凡人肉眼不识,自会发生误会。观世音菩萨,为卫护道场,对破戒僧人,固然慈威兼施,而对蓄意扰乱道场之人,亦每现身点化。
据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拜访普陀山。当其微服上山,立即被化缘和尚包围,并将所得,就地聚赌,令乾隆皇十分反感。回宫后将所见奏知母后,并欲大兴问罪之师,但因母后善言相劝作罢。岂料第二次下江南,再访普陀山时,和尚何止包围化缘,且三五成群,吸姻饮酒,喧闹不已,丑态毕露。乾隆喝问:“因何不守佛门清规?”竟然有人回答:“此是海外家风,罗汉境界;即使皇帝在此,亦管不了。”真气煞乾隆,誓必发兵捕杀;虽然母后再三劝告,勿作杀业,而毁名山,亦难息怒。是以第三次下江南时,带备兵船,再访普陀。
及其登山一看,聚赌的人数更多,下注更大;而且衣冠不整,男女混杂。乾隆心想,穷和尚何来许多银两,让我来豪赌,看你穷和尚如何赔偿。随即掏出大堆银两下注,旋即被和尚吃掉,一连数次皆输,最后将仅有银两孤注一掷,竟然输光。气极将头上宝冠除下押上,又被一衣衫槛褛的和尚赢去。往头上一载;乾隆盛怒之下,再脱下龙袍作为赌本。结果,又被一个女人赢去,往身上一披,并问皇帝还有何物可赌?皇帝随即命同来官兵包围前寺,下命捉捕和尚。
聚赌之众,见被包围,唯有陆续走进大殿。及军队赶到大殿,人影全无,而皇帝宝冠,却载在罗汉头上,皇帝龙袍,则披在观世音菩萨身中。至此:乾隆始知自己所见,真是罗汉境界,菩萨神变;随即叩头谢罪,笃信佛教。普陀山于悠悠岁月中,虽然几经兴废,于今仍然屹立不倒,游客如云,朝山者众,被菩萨感化而改邪归正,笃信佛教者,不知凡几。可见观世音菩萨卫护道场之威德神力,实不可思议。
(3)西藏的布达拉宫
西藏的POTALA,是座位于玛鲁赫里,MARUHOIRI大岩山顶上的DL喇嘛宫殿。周约一里,普通称布达拉(亦音补陀洛)。兴建年代,大约在西历五八一年,当时宫殿规模较小,至十七世纪末叶,DL喇嘛在位时,有一执权僧人,名松格吉雅若,绘画宫殿改建图,于十八世纪建造成今日所见雄伟庄严的布达拉宫。据说,布达拉宫佛殿之灵塔,金壁辉煌,上段安置纯金的观音圣像。像内部封存有传说出松兹坚布教王从印度迎回佛陀时代留下的观音圣像。西藏自古,便以观音菩萨为开国之祖。而历代国王,多信仰观世音菩萨。因此:西藏人在尊崇国王的同时,亦信仰观世音菩萨。
此外,有说中国热河承德的补陀洛寺,日本纪伊的补陀落,下野的日光岛,还有朝鲜的洛山,都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事实上,菩萨悲心救苦,不舍任何众生,有机则应,无感不通。然则,凡供养观世音菩萨圣像的佛教寺院,无不皆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凡有苦难灾患之处,无论此界他方,皆有补陀洛迦山。苦恼众生,但能一心称念菩萨圣号,菩萨无不寻声救苦,令得安乐。可谓圣迹处处,并不限于补陀迦山。
(五)观音菩萨的圣像
观世音菩萨,无量劫来,无论因中度生,或果上施化,皆观机设教,随类应身。所谓:“现种种形,说种种咒,现形说咒,皆以无畏施于众生。”其圣像之多,实不可计量,然其流传世间,为众生供养的圣像,多为手执杨枝,持净瓶的白衣观音。千手千眼观音,与十八臂的准提观音。佛经记载:则有六观音、八观音、二十五观音,与三十三观音等。
六观音有二种说法:据天台教义,六观音指大悲观音,大慈观音,狮子无畏观音,大光普照观音,天人丈夫观音,大梵深远观音。如摩诃止观中说:“大悲观音破地狱道三障,此道苦最重,宜用大悲。大慈观音,破饿鬼道三障,此道饥渴,宜用大慈。师子无畏观音,破畜生道三障,兽王威猛,宜用无畏。大光普照观音,破阿修罗道三障,阿修罗道猜忌嫉疑,宜用普照。天人丈夫观音,破人道三障,人道有事理,事伏憍慢,称天人,理则见佛性,称丈夫。大梵深远观世音,破天道三障,梵是天王,标王得臣。
若依密宗,六观音是指千手观音,圣观音,马头观音,十一面观音,准胝观音,如意轮观音等。其中圣观音,是菩萨的主体,亦即是正身,法华法会,楞严法会,以及十方佛前所现身的观音,皆是圣观音,其余皆是随机应化身。
日本真言宗以此二种六观音,配以六道,有偈云:“大悲千地狱,大慈心(圣)饿鬼,狮子马头畜,大光面修罗,天人准泥人,大梵如意天。”意谓千手千眼及大悲观音,能救地狱众生惑业苦三障道。圣观音及大慈观音,能消饿鬼道三障,马头观音及狮子无畏观音,能拔畜生苦,十一面观音,及大光普照观音,能教化阿修罗众。准胝观音,及天人丈夫观音,能饶益人道有情。如意轮观音及大梵深远观音,能教化天道众生。
八观音则有三种不同说法:一是摄无碍大悲心大陀罗尼经曼荼罗仪轨中所说的,不空绢索观音,毗俱胝观音,十一面观音,马头观音,忿怒钩观音,如意轮观音,不空观音,一髻罗刹观音。其次是佛学大辞典所说观音曼荼罗八大菩萨:一金刚观自在菩萨,二与愿观自在菩萨,三数珠观自在菩萨,四钩召观自在菩萨,五除障观自在菩萨(亦云施无畏),六宝剑观自在菩萨,七宝印观自在菩萨,八不退转金轮观自在菩萨。
再其次是真言宗依据大本如意经所立的八大观音:一圆满意显明王菩萨,二白衣自在,三髻罗刹女,四四面观音,五马头罗刹,六毗俱胝,七大势至,八陀罗观音。
在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中,则说有二十五观音,甚至四十观音。在此经中佛告阿难:“观音菩萨住无畏地,得二十五三昧,能坏三界二十五有之苦。如经云:“是观自在菩萨,昔于千光王静住如来所,亲受大悲心陀罗尼已,超第八地,心得欢喜发大誓愿。应时具足千手千眼,即入三昧名无所畏,于三昧中,涌出二十五菩萨。是诸菩萨身皆金色,具诸相好,如观自在。亦于顶上具十一面,各于身上,具足四十手,每手掌中有一慈眼。诸如是等化菩萨众,围绕而住。观自在菩萨才出三昧,告诸菩萨言:汝等今者,蒙我威力,应往二十五界,破其爱有……”二十五菩萨,各入三昧,各于四十手中,出现四十菩萨,如是合成千手千眼菩萨。以坏三界二十五有之苦。
其二十五菩萨是:代苦观自在,与智观自在,施满观自在,除战观自在,除愚观自在、进益、观正、施无畏、施光,与甘露、见天、施妙、见乐、降魔、静虑、作文、见禅、愍定、调直、空惠、护圣、清净、正法、离欲、不动等观自在。
其四十菩萨是:与愿、持索、宝钵、宝剑、金刚、持杵、除怖、日精、月精、宝弓、速值、药王、拂难、持瓶、现怒、镇难、持环、分荼利、见佛、镜智、见莲、见隐、仙云、禅定、天花、破贼、念珠、持螺、缚鬼、法音、智印、钩召、慈杖、现敬、不离、大势、般若、不转、灌顶、护地等观自在菩萨。
至于三十三观音,其一是指法华经中所说,应三圣身,六天身,五人身,四众身,众妇身,二童身,力土身,以及天龙人非人等十类十身,加以菩萨本身,合名三十三观音。其次是佛学大辞典引古人偈颂中所说廿七观音,再加天台宗所立之六观音,合名三十三观音。颂曰:“不空绢索不空勾,夜输多罗忿怒勾,阿鲁利迦如意轮,圆满意愿大随求,利乐金刚灭恶趣,一髻罗刹多罗女,莲花发生披叶衣,千手千眼十一面,大吉祥明水吉祥,大吉祥变大势至,大明白身毗俱胝,大吉大明及丰财,马头自身自处尊,又加六大三十三。”
再其次是:杨柳观音,龙头观音,持经观音,圆光,游戏,白衣,莲卧,陇见,施药,鱼篮,德王,水月,一叶,青头,威德,延命,众宝,岩户,能静,阿耨,阿么提,叶衣,琉璃,多罗,蛤璃,六时,普慈,马郎妇,合掌,一如,不二,持莲,洒水等三十三观音。
此外,其他经典记载,还有众多观音,但皆不离一圣观音。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言:“由我初获妙妙闻心,心精遗闻,见闻觉知,不能分隔,成一圆融,清净宝觉。故我能现众多妙容,能说无边秘密神咒,其中或现一首三首……八万四千烁迦罗首;二臂四臂……如是乃至一百八臂,千臂万臂,八万四千母陀罗臂;二目三目四目九目,如是乃至一百八目,千目万目,八万四千清净宝目。或慈或威,或定或慧,救护众生,得大自在。”观音菩萨,自从证得耳门圆通,深得佛心,位居究竟,能于十方现种种形,说种种咒,皆以无畏,施于众生,故其圣像,变化多端,我等凡夫心量,岂能测知,上文仅依各经,记述菩萨亿万应身之一二而已。
(六)称念观音的功德
观世音菩萨,无量劫来,成就大慈大悲法门,利益众生…
《四大菩萨 (无限的慈悲—观世音菩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