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离苦得乐耳。”照师因忆前所见,录之于册,传示他人。
(4)深入民间现身说法
大圣文殊,不独建立道场于五台山,摄化有缘人。同时深入民间,示同凡人,随机说法,普度众生。如佛教中著名的寒山大士,就是文殊菩萨应世。寒山示现生于贫苦之家,自小父母双亡。其兄不仁,饱受饥渴之苦,为求知谋生,辗转流浪,其诗云:“出生三十年,常游千万里。”可知其流浪生活多苦,后到天台山出家,隐居于寒岩,甚感满足。但为求饮食,常到国清寺,找老友拾得。当时拾得在寺内当行堂职,将残余饭菜,收贮竹简,赠给寒山子。寒山子生平行为,迥异常人,特别其所吟诗,深具佛法妙理,都是醒世警言。所以虚云老和尚说:“法身清净若琉璃,肉眼看来那得知,欲识其中玄妙处,细读寒山百首诗。”
还有中国宋朝时代,有戒阇黎者,亦文殊菩萨的化身。传记:宋朝台州临海县,有一长者名娄原祐,乐善好施,其父官拜少卿,亦仁慈爱物。其夫人张氏,夜梦月光入怀,后怀孕生子,取名顿吉。顿吉出世即言:“善哉父母,生我劬劳,长度群生,为世沃焦。”父母闻言大惊,既忧且喜。有一天,小儿忽请其母,准备七人斋饭,果然不久,七个和尚共来。其父原祐合掌请问:“大德何来?”其中一人答道:“我等是从南印度来,闻居士生奇子,特来相贺。”饭后,抱儿相见,僧对儿言:“仁者有情之轨,切莫被他蒙过,须要惺惺。”儿乃抚掌而笑,僧去后,小儿对父母言:“刚才七人,都是佛菩萨化现人间。”
顿吉五岁时,自称六和大师。十五岁辞别父母去出家,在杭州道上,遇见慧光和尚,说明出家意念。老和尚介绍彼去飞来峰,见波利多尊者,尊者问:“子从何来?”答:“从缘来。”问:“是何姓? ”答:“是佛性。”问:“子身尚俗,安识佛性?”答︰“我身虽俗,因俗证真,真俗圆融,洞然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波利多尊者,异其根利,为之落发出家,受具足戒,名之为“善戒。”自此,云游四方,广度众生。但行为怪诞,异于常人。知人所不知,能人所不能。
淳熙二年,戒师与弟子普明,道全等人,由五台山同往潼州,有一渡口,名化生渡。对岸有一神庙,是五郎祠。五郎神时常显灵,令乡人每天杀猪宰羊致祭,五郎神知戒师必经此道,化虎挡住去路,戒师知虎是五郎神所变,以手格虎让路,来到五郎祠,指神像叱曰:“汝是一郎至五郎,妄兴祸福宰牛羊,老僧为说无生法,免至冤家累世偿。”五郎神像立即塌坏,五郎祠亦无火自焚。
淳熙三年,戒师来到洛阳,洛阳有一富家名李光弼,常听信妖言,沉迷邪魔,戒师憨其愚,为邪魔所惑,亲到其家,端坐入慈济三昧。众魔各自现形,皆是邪魔外道,甚至牛神鬼怪之类。向师哀求:“乞为开导。”戒师曰:“汝等众魔妖精,性本妙明,从今以后,不要再害生灵。”众魔感恩而逃,李家自此安宁,而李光弼亦皈依三宝,正信佛法。
淳熙六年,戒师经过一处,见一屠夫名金炳,正缚著一头羊,欲举刀刺杀,羊咩咩哀叫不已。戒师说道:“你两脚不修,遭此活剥。”谨此二句话,羊不叫了,屠夫也不杀了。戒师开示曰:“人成羊,羊变人,只在转瞬间。一切众生,无不曾作父母兄弟,男女眷属,易生而受禽畜之身,云何于中取而食之?汝等从冥入冥,报此躯壳,吃他八两,还他半斤,若能返妄归真,从冥入明,脱此躯壳,应当归依三宝,永不杀生。”金屠夫听罢,放下屠刀,舍妻出家,忏悔罪业,戒师为其披剃受戒,法名可化。
后来可化欲往天台山参石桥禅师,路遇强盗,被众强盗拦截痛欧,可化大叫“冤家痛哉。”群盗笑言:“正是冤家。”将可化缚于树上,欲活剥其皮,这时有一盗首走来,追问经过道:“他是出家人,那里有钱,杀他无用,放他去吧!”可化死里逃生,不敢前往,退回戒师处,将经过告戒师。师说:“若无老僧救你,定还他八两了。”可化始知盗首,正是戒师变身。
有一知府名江平父,一日对其夫人说:“听说兜率院和尚戒师,能够吃三个猪头五斗酒,我想试试这和尚食量。”夫人同意,迎请戒师来,还没谈话,先进饮食,桌上酒菜为之一空。太守见戒师食量惊人,不禁称奇,但太守夫人,在后面窥见,腾空而入之鬼神环卫在侧,戒师将食物掷左右,众鬼神接而食之。事后夫人将所见事告太守,太守再次请戒师来应供,暗中偷窥,果如夫人所言,敬畏不已。
一次,戒师买很多虾煮熟而食,卖虾者来要钱,戒师囊空如洗,无法给予。虾贩大怒,声言无钱,还我虾来。戒师大笑,张口喷出满桌鲜虾,活泼崩跳,众人大骇,戒师头也不回,手挽周婆,行歌而去。周婆歌曰:“笑煞愚痴汉,管家无歇时,四山若来合,妻子各分离。”又歌曰:“世人都笑我,我笑世间人,如意摩尼现,无人识本真。”戒师则歌曰:“疯僧疯婆,吃酒磋蛇,太守仁风,阇黎神诀。”
原来绍熙四年,台州大旱,黎民百姓,祈祷神祇,不获感应,反而炎阳更烈。当时太守,将城隍庙神像搬出曝晒,责其不能泽而救民。夜梦神言:“汝知龙属,职司行雨,若无天命勒令,是不敢自专。城东兜率寺戒师,是文殊菩萨示现,乃能致雨,试往求之。”次日太守斋戒沐浴,率领僚属,亲往寺中求见戒师。其他官吏进去,见戒师醉酒未醒,并吐满地秽物,出告太守。太守不信:直入师室,戒师清醒如常,且异香满室。问:“明府来此何为?”太守说明来意,恳请戒师慈悲致雨,以救民众。师曰:“明府不用心忧,当有报命。”太守走后,戒师取纸墨作书焚之,不久大雨骤至,四境水量充足,秋天播种,竟获丰收,农民喜而歌曰:“仲春喜新睛,六月遭酷热,太守扬仁风,阇黎妙神诀,除热得清凉,歌声几时歇。”
一日戒师,大显神通,放大光明,众人皆见戒师顶上毫光万丈,光中现出七佛,然后对众言:“老僧世缘已毕,今与汝等作别。”师示灭后,屹然不动,颜貌如生,荼毗之日,抬之不起。其弟子道稠告众曰:“吾师为七佛之师,方便示现,凡火不化。”遂为师开襟以待,忽然胸中出三昧火自焚,五色祥云撩绕不散,舍利如雨下,造塔于寺,永镇山门。
戒师圆寂后,有人对周婆说:“戒和尚去矣。”周婆即于普济桥下坐化,化生莲华,香光交错,见者惊叹不已。七日后,忽有一异僧出现,歌曰:“戒师文殊,周婆普贤,随肩搭背,万世流传。”原来戒师与周婆,是文殊菩萨及普贤菩萨的化身,深入民间,随缘教化,可惜世人不知,奈何。
五、智慧的重要
文殊菩萨之所以能为诸佛母,菩萨师;能说诸佛功德,策进行者;能权巧方便,现身说法,全凭久已证得无上智慧。至于古代高僧,能明心见性,大彻大悟,成为佛门龙象;以及古今圣贤,能己立立人,己达达人,亦皆凭借智慧的辅导。所以,人们无论欲想成佛作祖,成圣成贤,建立功勋,造福社会,或做个平平凡凡,堂堂正正的人,都应该放弃妄想,追求智慧。
很多人以为智慧,就是聪明,其实不然,因为一个有智慧的人,必然明白事理,知因识果,辨别是非,分析邪正,甚而认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必能突破愚痴暗蔽,摆脱名枷利锁,走向人生正轨,止恶向善,利己利人。至于聪明的人,虽然头脑灵活,思想敏捷,但缺乏智慧明辨,处世做事,仅凭主观错觉的判断,以及妄想分别的冲动,再加上内在贪嗔痴烦恼扰乱视线,往往唯达目的,不择手段;每为满足个人权利的占有,不惜牺牲他人的福利。结果,制造人间罪恶,启发社会争端,导致世界混乱。
目前世上很多作奸犯法,不守纪律,破坏社会秩序的人,不讲道德,不顾正义,玩弄政权的人,或唯利是视,草菅人命,发明大量杀人武器的人……,无一不是聪明人。由于聪明人只知有我,不知有人;只知金钱万能,不知仁义可贵;只知讲究物质享受,不知发挥精神文明;遂本其聪明才智,大展私欲抱负,角逐名利,设置陷阱,……。由于聪明人愈来愈多,世界也愈来愈混乱,究其主因,无非是缺乏智慧辅导,致使聪明反为聪明误,何止自误前程,简直误尽天下苍生。
今天,本人将能左右人类前途的智慧,尤其是可造福人群的无上智慧,介绍给各位,希望在座各位,藉此因缘,明白智慧对人生的重要;何止是人生的宝藏,成佛的真因,抑亦是开辟觉道,促进人生觉悟的利器。我们不但要勤求世间的智慧,以纳人生于正轨,创造光明远大的前程;还要追求出世间的智慧,特别是无上的智慧,使自己手握智慧宝剑,勇往向前,揭开人生秘奥,克服时代艰苦,伸展二利愿行,实现人生理想,提升人生至善的德性,开辟人生至美的前程,走向人生至真的境界,摆脱人间忧悲苦恼,超越三界生死轮回,进入常乐我净的涅槃天国,建立人间净土,促进世界和平。使苦恼人生,获得永恒快乐,使愚痴人生,获得慧光照耀,最后,恭祝各位,智慧增长,身心健康,前程远大!
《四大菩萨 (无上的智慧—文殊菩萨)》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