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普明菩萨会〉汉译诸本对照▪P13

  ..续本文上一页是则无行亦无非行。若无有行无非行者,是则无心无心数法。若无有心心数法者,则无有业,亦无业报。若无有业无业报者,则无苦乐。若无苦乐,即是圣性。是中无业无起业者,无有身业,亦无口业,亦无意业。是中无有上中下差别。是性平等,如虚空故。是性无别,一切诸法等一味故。

  04 迦叶。若彼圣性。无得戒非无戒。无净行无秽行。无因行无果行。亦无心意之法。若无心意之法彼无业亦无业报。若无业报亦无苦乐。若无苦乐彼圣者性。若彼圣性无其上下中间。身口意等不可住着。何以故。性遍虚空。平等无分别故无分别故下此处元少一叶梵文

  05 (缺)

  06 是中无有持戒破戒。若无持戒无破戒者。是则无行亦无非行。若无有行无非行者。是则无有心心数法。若无心心数法者。则无有业亦无业报。若无有业无业报者则无苦乐。若无苦乐是则圣性。是中无业无起业者。无有身业亦无意业。是中无有上下差别。圣性平等犹若虚空。是性平等无有优劣。一切诸法等一味故。

  

  

  【104】

  01 是灭皆等如虚空。是灭适无所莫。亦无是我所。亦非是我所。是灭谛本无谛。是灭本净无爱欲之瑕秽也。本灭离本灭。是灭随次至于泥洹。是灭无尽也。本无有生也。是灭安隐用至泥洹故安隐是灭也。常灭常经无本。是灭好去本无死生。

  02 如是迦叶。此性远离舍身口故。此性无为顺涅槃故。此性清净离于一切诸结垢故。此性无我离我作故。此性平等离虚实故。此性真出要第一义故。此性无不尽至竟不起常如法故。此性乐无为悉同等故。此性清洁至竟无垢故。此性非我求我不可得故。此性洁白至竟净故。

  03 是性远离,离身心相故。是性离一切法,随顺涅槃故。是性清净,远离一切烦恼垢故。是性无我,离我我所故。是性无高下,从平等生故。是性真谛,第一义谛故。是性无尽,毕竟不生故。是性常住,诸法常如故。是性安乐,涅槃为第一故。是性清净,离一切相故。是性无我,求我不可得故。是性真净,从本已来毕竟净故。

  04 (缺)

  05 (缺)

  06 是性平等远离一切身心相故。是性远离一切诸法顺涅槃故。是性清净远离一切烦恼

  垢故。是性无我离我所故。是性真实顺如如故。是性寂静常安乐故。是性无有高下从平等出故。是性真实第一义故。是性无尽毕竟不生故。是性常住诸法常尔故。是性安乐涅槃第一故。是性清净离一切相故。是性无我求不可得故。

  

  

  【105】

  01 佛语迦叶言。自求身事莫忧外事。后当来世比丘辈。譬如持块掷狗。狗但逐块不逐人。当来比丘亦尔。欲于山中空闲之处。常欲得安隐快乐。不肯内自观身也。

  02 汝等迦叶。当应求内反去求外。当来之世。当有比丘驰走如犬。云何比丘驰走如犬。譬如有犬搏掷令怖。反走逐之不趣掷者。如是迦叶。当有沙门婆罗门畏色声香味细滑法。而反乐中不观于内。

  03 又大迦叶!汝等当自观内,莫外驰骋!如是大迦叶!当来比丘如犬逐块。云何比丘如犬逐块?譬如有人以块掷犬,犬即舍人而往逐之。如是迦叶!有沙门、婆罗门,怖畏好色、声、香、味、触故,住空闲处,独无等侣,离众愦闹,身离五欲而心不舍。是人有时或念好色、声、香、味、触,贪心乐着而不观内,

  04 (缺)

  05 (缺)

  06 善男子。汝等应当内善观察莫外驰骋。善男子。当来沙门如狗逐块。云何名为如狗逐块。譬如有人以块掷狗。狗即舍人而走逐块。如是善男子。有诸沙门清信士女。怖畏色声香味触故。住阿兰若空闲之处。独无等侣离众愦闹。身离五欲而心不舍。是人存念色声香味触等。心贪乐着而不内察。

  

  

  【106】

  01 如是为不晓色耳鼻舌身。从是何缘得脱乎。从是入城乞丐。若至聚邑。见色声香味细软欲得者。便为堕衰于山中。若多少持戒不内观。死则天上生。从天上来下生世间。从是以后不离三恶道。佛语迦叶言。比丘如狗逐块。人骂亦复骂之。人挝亦复挝之。不制心者亦如是。

  02 不知何由得离色声香味细滑法。不知不觉遂入人间。复为色声香味细滑法而得其便。彼在山泽而命终者。因持俗戒得生天中。复为天上色声香味细滑法而得便也。身坏命终生四恶趣。云何为四。地狱畜生饿鬼阿须罗中。是谓迦叶。比丘驰走亦复如犬。

  03 不知云何当得离色、声、香、味、触。以不知故,有时来入城邑聚落,在人众中,还为好色、声、香、味、触,五欲所缚。以空闲处持俗戒故,死得生天,又为天上五欲所缚。从天上没,亦不得脱于四恶道,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道。是名比丘如犬逐块。

  04 (缺)

  05 (缺)

  06 不知云何当离五尘。以不知故。有时来入城邑聚落在人众中。还为五欲之所系缚。若空闲处持有漏戒死得生天。又为天上五欲所缚。从天上堕终不得脱于三恶道。所谓地狱畜生饿鬼。是名沙门如狗逐块。

  

  

  【107】

  01 (缺)

  02 云何比丘不走如犬。若人挝骂默受不报。呵责瞋怒比丘不报怒。但观内身骂谁打谁。谁受恚责。是谓迦叶。如此比丘不走如犬。

  03 又大迦叶!云何比丘不如犬逐块?若有比丘,为人所骂而不报骂,打、害、瞋、毁亦不报毁,但自内观,求伏其心。作如是念:骂者为谁?受者为谁?打者、害者、毁者、瞋者,亦复为谁?是名比丘不如犬逐块。

  04 (缺)

  05 (缺)

  06 善男子。云何沙门不如于彼逐块之狗。若有沙门为人所骂而不加报。打害瞋毁亦不报之。但自内责求伏于心。作如是观骂者是谁受者是谁。打者害者毁者瞋者亦复是谁。是名沙门不如于彼逐块痴狗。

  

  

  【108】

  01 譬如调马师。马有[跳-兆+棠][跳-兆+盾]者。当数数教之久后调好。比丘时时法观制心调。亦不见其恶如是。

  02 譬如御者。若马放逸即能制之。修行比丘亦复如是。若心驰散即随制止令顺不乱。

  03 迦叶!譬如善调马师,随马[怡-台+龙]悷,即时能伏。行者亦尔,随心所向,即时能摄,不令放逸。

  04 佛告迦叶。譬如有人善解习马。其马性恶难以制伏。此人调习自然良善。迦叶。如是相应比丘能守禁律。心识嚣驰难以制伏。被此比丘调伏制御。离瞋恚等如如不动。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恶性马  遇彼调习人

  种种被制伏  不久而调善

  相应行比丘  善持于禁律

  调伏于识心  令彼净安住

  05 (缺)

  06 善男子。如调马师。马若[怡-台+龙]悷即为制伏。行者亦尔。随心所向则能收摄不

  令放逸。

  

  

  【109】

  01 譬如人病喉咽痛。举一身皆为痛。人心系于是我所非我所。随外道亦如是。

  02 譬如绞人必断其命。如是迦叶。一切诸见有计我者必断慧命。

  03 迦叶!譬如咽塞病,即能断命。如是迦叶!一切见中唯有我见,即时能断于智慧命。

  04 佛告迦叶。譬如有人于其咽喉而患瘿病。致坏命根得其苦恼。迦叶。如是若复有人深着我想于自身命后得大苦。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瘿病人  苦恼于身命

  于其昼夜中  无暂得安乐

  着我之众生  其义亦如是

  见倒坏其身  于后生诸苦

  05 (缺)

  06 善男子。譬如有人咽喉闭塞则能断命。如是善男子。一切诸见唯有我见。则能断

  于智慧命根。

  

  

  【110】

  01 (缺)

  02 譬如有人随其所缚则悉解之。比丘如是随心所缚当即除之。

  03 譬如有人随所缚处而求解脱。如是迦叶!随心所着,应当求解。

  04 佛告迦叶。譬如有人身被缠缚。巧设方便而得解免。迦叶。如是若彼有情作善相应。制止心猿令得离缚。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缠缚人  能设巧方便

  解彼身边缚  令身得自在

  相应善有情  禁止于心识

  令彼离缠缚  其义亦如是

  05 (缺)

  06 善男子。譬如有人随所缚处而求解脱。如是善男子。随心所着当应求解。

  

  

  【111】

  01 沙门复有二事缚。何谓二事。一者学外道。二者多欲积衣被及袈裟钵。

  02 如是迦叶。出家学道有二重缚。云何为二。一者学世经典。二者执持衣钵而不精进

  03 又大迦叶!出家之人,有二不净心。何谓为二?一者、读诵路伽耶等外道经书;二者,多畜诸好衣钵。

  04 佛告迦叶。譬如虚空本自廓然。彼有二物可以盖覆。何等二物。是彼云雾。迦叶。如是出家之人。本自寂静而求世间咒术之法。又于衣钵财利畜积受用。此为覆障。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于云雾  覆障于虚空

  比丘亦复然  行彼世间法

  习学于咒术  积聚于衣钵

  此二障行人  菩萨须远离

  05 比丘复有二事。一者反听外道。二者多欲积衣被袈裟钵。

  06 善男子。出家之人则有二种不净污心。何谓为二。一者读诵世间文章外道诸术。二者多畜诸好衣钵种种服饰。

  

  

  【112】

  01 佛语迦叶言。沙门有二事。堕牢狱中。一者言是我所。二者求人欲得供养。

  02 复次迦叶。出家学道有二坚缚。云何为二。一者见缚。二者贪财名誉所缚。

  03 又出家人有二坚缚。何谓为二?一者、见缚;二者、利养缚。

  04 佛告迦叶。此出家人有二种缠缚。云何二种。迦叶。一为利养缠缚。二为名称缠缚。彼出家人宜各远离。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若彼出家人  贪着于利养

  及爱好名闻  此二重缠缚

  亦障圣解脱  出家须远离

  05 是时佛语摩诃迦叶比丘言。比丘有二事。身堕地狱中。一者言是我所。二者求人欲得供养。

  06 又出家人二种坚缚。何谓为…

《〈普明菩萨会〉汉译诸本对照》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