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二十一世纪的人生▪P3

  ..续本文上一页人以两耳两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见多闻而少语言。”佛教则教人说话要真实,不狂妄,不乖曲事实,不挑拨离间,不搬弄是非,不恶口骂人,不恶意批评他人,不蓄意诽谤别人”出言吐语,都要合乎道德与正义。以保护彼此的信誉与权益,以维持人际关系与国际关系的正常发展,避免破坏社会公关,制造人间纠纷与罪恶。

  特别是佛弟子,更加要用真实的语言,收摄口业,做到“非理勿言,言必合理”,不可以知言不知,不知言知;更不可以为了名闻利养,而妄言绮语,未得圣人之道而言得,未证圣人果位而言证,以自误误人,招致堕落。所以正语,是以无漏戒为体。

  5. 正业——正当的职业

  正业,指个人正当的职业,或是福利社会的事业。人生于世,无论是为了自己的生活,或是为了社会的开发,国家的繁荣,都应该展开工作,建功立业。但业有善恶,也有正邪;我们开始从事职业,固然要选择,而开始创业,更加要小心。

  甚么行业,才算是正业、善业呢?佛教认为,凡是能够促进社会安定与繁荣,对自己与他人都有利益的行业,无论是士、农、工、商,皆名正业、善业。否则,唯利是视,违反道德,远离仁义,或触犯法律的行业,都是邪业、恶业。例如:贩卖色情,走私漏税,或是挺而走险,贩卖毒品,或与杀、盗、淫,妄有关的行业,都是邪恶的事业。

  基于因果的定律,无论是善业或恶业,都会形成一种潜势力,隐藏在人们的心意识中,势必引生类似的结果,佛教的术语名为“业种子”。这些或善或恶的业种子,在因缘会合时,自然会引生或苦 或乐的结果。由于因缘会合的时间迟速不一,所以善恶业种子,所引发的善恶结果,也不一定是在今生眼前就受报,可能报在来生,或报在多生多世以后。

  但无论时间距离多久,在因缘成熟时,因果的定律,必然将每个人行为应得的报应,很公平的分配给每个人自己去享受。故佛经说:“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聚会时,果报还自受。”(梁武帝的故事)故人生贫富贵贱,智愚苦乐,幸与不幸的遭遇,皆是自己自作自受,自己的命运,是操纵在自己的手上,所以,自己可能是自己的恩人,也可能是自已的敌人。

  佛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不但肯定了因果报应的道理,也说明了因果报应通于三世。例如:世间上很多良善的人,往往反而终生坎坷,甚至遭遇凄惨的恶运,这都是由于过去生中,所作恶业成熟的报应,与今世良善的行为无关;而今世所做作的善事,自然会招致来生的福乐。

  至于社会上无恶不作的人,反而大富大贵的原因,亦是由于前生所造的善业,今生成熟的结果,与今生的罪恶行为无关;而今生的恶行,当然也会造成下一辈子的不幸。可惜不明白因果的人,每见社会上善人遭殃,恶人享乐的现象,所以说:“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没尸骸”,便不信因果,怀疑因果,甚至毁谤因果,拨无因果。

  特别是邪知邪见的人,思想不正,不肯接受因果定律的规范,而妄谈自由。不立品立德,是个人的自由;不奉公守法,是个人的自由;从事危害社会的行业,也是个人的自由;甚至攻击他人可以自由,杀害他人可以自由,偷抢拐骗,侵犯国家公益,破坏社会秩序,都可以自由。在自由的口号掩蔽下,作恶多端,害已害人,结果,不能逃避因果的裁判;由于多生积恶,因缘成熟,罪报难逃,故导致天灾人祸,种种意外的悲剧。

  站在因果的立场说:人间悲剧,都是因果报应,自作自受,不可以怨天尤人。我们基于同情心,当然不能袖手旁观,必须尽自己的能力,给予物质上的援助,或精神上的安慰;但最有效益的援助方法,应该是运用佛法的真理,促进人性的觉悟。

  令世界人类都有正知正见,都认清楚人生的意义与价值,进而改变邪恶的思想,转变恶毒的意念,取消罪恶的行业,然后,始可以杜绝致苦之因,始可以化解天地之戾气,始可以转祸患为吉祥,化灾殃为福乐。

  6.正命——道德的生活

  八正道中的正命,就是正规的、合理的道德生活。人们从正当的职业,或发展公益的事业,获得合理的利润,争取应得的报酬,来养活自己与家人,使自己的经济来源正当合理,自已的生活合乎人伦道德,不违背因果与法律,佛教名之为正命。反之,若然是经营娼寮赌馆,贩卖毒物,走私漏税,独犯法律,或从事种种不道德的行业,赚取厚利;或是用不正当的手段,偷窃欺骗,诈取他人财物,用以养命,佛教名之为邪命活。

  特别是出家人的生活,更应该以无漏的智慧,除去身口意三业中的五种邪命活:不诈现异相,不自说功德,不占卜相命,不现通示威,不论说名闻利养。而能够寡欲知足,淡薄名利,住于清净正命中,以道自活,所谓:“穷释子,口称贫,实是财贫道不贫。”要做到贫穷不移,富贵不淫,威武不屈,坚定出家人不卑躬、不屈节的立场,精进办道,谋求长养法身,培植慧命,那就是正命。

  7.正精进——积极止恶行善

  正精进,是一种积极的进取心。一个立志向上的人,不但要努力工作,不懈怠,不放逸,不苟且偷安;还要积极于进德修业,利已利人。古人说:“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努力。”但所谓勤,所谓努力,如果不是择其善者而从之,恶者而改之,则勤与努力,都未必有功,或反而有过。例如:勤于赌博,或努力于制造罪恶,自害害人,以其精勤,母宁懈怠更好。或只知努力斤斤计较于个人名利财富的占有,不顾他人的死活,不尊重他人的权益,这种损人利已的进取,不努力最好。

  八正道中的正精进,不但要努力止恶,还要积极修善;既要自已克已修身,进德修业以自利,还要鼓励他人勤行菩萨道以利他。对于自利利他的工作,以及佛道的进取,不畏难、不退缩,难行而能行,难忍而能忍,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勤劳忍苦,精进办道,不要懈怠,好逸恶劳。

  佛陀为了推展利生的事业,为了医治人类好逸恶劳的毛病,更为了停止人类懈怠堕落的行为,鼓励我们实行精进,一方面勤于去恶,一方面努力修善;又一方面勤于佛道的进取,一方面努力于利生的事业,如是自行化他,自利利他,才是正精进的真义。

  8.正定——意志的修养

  正定,拣非邪定,是一门令人收摄身心,集中精神,储蓄精力的功夫;属于意志的修养。能够令人启发智慧,体验真理,进入轻安自在的精神境界。世间上一般人,大多数都是为口奔驰,或是被名利牵心,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是思潮起伏,就是心猿意马,精神不能够集中,何止影响工作,还会损害健康。故佛教弟子们修习禅定,调摄身心,令其心意专注于一境,降伏妄想,止息散乱,取消邪念、杂念、恶念,令心境纯正良善,宁静愉快,作为承办一切福利事业的能源。所以修习禅定,并不是静坐枯寂,万念俱灰的消极行为,而是增加活力的积极修养;能够令人精神集中,智慧生长。一个缺乏定力支持的人,不是精神散漫恍惚,就是意志消沉颓丧;不是被环境所牵,心为形役,便是利欲薰心,无恶不作。故修习禅定,是人类健康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但定有正定,有邪定;有世间定,有出世间定;有菩萨所修的种种禅定,还有诸佛所证的无量三昧,以及首楞严王大定。无论修习世间或出世间的禅定,开始时都要以戒为基础。能够持戒清净,由戒生定,因定发慧,才是正定,否则,不持戒而修习禅定,必落邪道,变成邪定。

  世间的禅定,是以五戒十善为基础,基础坚固,再进修四禅八定;结果,可以远离欲界的苦粗障,得生四禅或四空天,享受上界的净妙乐。要视其禅定境界的浅深,决定其所生天界的层次;或生色界的四禅天,或生无色界的四空天,享受天福,受用如意自在;但天福享尽,仍然漏落六道,轮回生死,故名有漏定。

  出世间的禅定,必须要以具足戒为基础,进修九次第定,经历观、练、薰、修等不同的层次,最后于世第一位,引生无漏智慧,断尽见思烦恼,解脱生死,超越三界,不再漏落六道轮回,故名无漏定。

  出家人志在出三界,了生死,故修行偏于无漏,应以无漏心,入正是聚,与不生不灭法相应,远离邪念,散念,及有漏定。

  世俗人偏于福业的进取,行为的向善,故修习正定,该是世间的四禅八定。

  无论是修习世间的有漏定,或是修习出世间的无漏定,都要以正见、正思维、正念为先导,以戒行精严为基础;定境现前时,更要分别明了,不可曲解,不可执著,否则,必堕落魔道,沦为魔鬼眷属,详如楞严经中所说的五十重阴魔。

  佛在世时,有一位无闻比丘,虽然精进修习禅定,可惜不肯多闻佛法,缺乏智慧,进入初禅境界,以为已证初果。继续渐次增进,进入四禅境界,以为是证得四果;自此引为满足,不再求上进。及其临命终时,四禅天中阴身现前,将生四禅天,便起邪见,认为既然已证四果,仍然未能解脱生死,然则佛说:不生不灭的涅槃,岂不是妄语骗人?仅此一念谤法、谤佛的邪见,即入无间地狱,求升反堕,非常可惜。所以,我们修习禅定,必须解行并进,还要严持佛戒;凭借戒定慧的力量,始可以断烦恼,了生死,证涅槃,获得真理的生命。

  二、八正道的影响与贡献

  前面所说的八正道,总括而言:不出戒定慧三种。正语、正业、正命属于戒学;正见、正思维、正念、正精进属于慧学;正定,属于定学。戒定慧三无漏学,是学佛人必修的基本课程。

  (一)对人生的影响

  佛弟子能够精进严持佛戒,妨非止恶,身不再造 作杀盗淫妄等罪恶行为;实行正业,正命,从事正当的职业,过著道德的生活,就可以身业清净。口不再妄言绮语,恶口骂人,或挑拨离间,或蓄意毁谤、中伤别人;实行正语,就可以口业清净。精进修习禅定,收摄身心,澄清杂念,启发智慧,不再执著自我而贪、而嗔、而痴;实行正见,正思维,正念,就可以意业清净。人的三业都清净了,自然可以从基本上提高人的质素,改善人的思想与行为。

  在家佛弟子,用清净的三业,从事有益社会的职业,开展福利社会的事业,推动自利利他的工作;就可以令家庭幸福,令社会康乐,令世界和平。

  出家人以清净的三业,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谋求断惑证真;或发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自利兼他,从利他的行为中,完成自利的功德,直至二利究竟,就可以觉悟成佛。

  所以八正道,不独是僧俗共修,老少咸宜的法门,是开拓人类精神文明,创造幸福,实现和平的指标;亦是解脱生死,通往涅槃彼岸,到达佛果菩提的主要管道,对人类的影响很大。

  特别是青年人,如果能以正见为处世创业的眼睛;以正思维,作为思想的导航;以正语,正业,正命作修改行为的准则;以正精进作为进德修业的原动力;以正念,作为立功、立业、立德的意志;以正定作为开发智慧之泉源;使自己见解正确,思想纯正,言论合理,从事正当的职业,争取应得的报酬,过著道德的生活。没有邪知邪见(正见),没有偏激的思想(正思维),没有歪曲的意念(正念),没有不合理的言论(正语),没有不务正业的嗜好(正业),没有不道德的生活(正命),没有懈怠放逸的坏习惯(正精进),没有散乱的心态,没有放荡不羁的行为(正定)。同时,又以八正道来培训家庭中下一代的思想,孕育下一代的道德观念,那么,今后人类的质素,一定可以改善。

  各位都知道,家庭教育,对于儿童是非常的重要;家长的见解、思想、语言与行动,给子女的影响至深且巨。例如:家长讲广东话,孩子亦懂广东语,家长讲国语,孩子亦懂讲国语,家长讲英文,或讲西班牙话,孩子亦学会讲英文,或讲西班牙话。如果,如果家长讲粗口,孩子当然也学习讲粗口;家长喜欢讲大话,孩子当然亦喜欢讲大话。今日社会,你虞我诈,互相欺骗,互相漫骂,形成种种不道德的坏风气,究其原因,皆是身为家长们不够诚实,又喜欢妄言绮语,恶口骂人之过。

  若然家长们肯实行佛教的八正道,一方面努力改过,一方面积极行善,又将八正道带回家中,作为家庭教育的德目,作为儿童健康的补品;使儿童在八正道的法乳养育中长大,自小就知见正确(正见),思想纯正,(正思维),自小就不妄言,不绮语,不恶口粗口骂人,(正语);自小就养成良善,勤奋的个性(正精进),自小就接近对社会有贡献的行业(正业),自小就知道应该争取合理的利润或报酬,不贪多务得,不急功好利(正命),自小就行为合理,精神集中,意志坚决(正定)。那么,长大成人,一定是个忠厚诚实,敦品励行,急公好义的正人君子,这是很自然的演变。

  (二)对社会的贡献

  请各位想一想,作为未来主人翁的儿童,时代精英的青年,质素都改善了;而作为社会单位的家庭,亦合家老少,携手并肩,朝向八正道迈进,过著幸福的道德生活。那么,社会将不治而安,国家亦喜见太平;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天下都太平了,人民也就安居乐业;世界大同,自可指日而待,届时,又何来战争,怎会不和平呢?

  既然,八正道可以扩展人的德性,改变人的思想,改善人的行为,领导人类奔向理想,创造幸福;还可以影响社会的风气,阻止人为的祸患。直接可以培养理想的下一代;间接可以净化社会,促进和平。故本人认为佛教的八正道,不但对于人类前途有重大影响,而且对于人类社会有莫大的贡献!因此,我们的结论是:二十一世纪的人生,欲想开拓精神文明,取消暴力,自救救人,创造社会幸福,实现世界和平,非共同朝向佛教的八正道迈进,实行修学戒定慧不可,未知各位听众,以为然否?请各位先回答我这个问题,然后自由提问题,好不好?

  不过,本人要首先声明:佛法广大,学海无涯;本人虽然自小出家,亦曾经学习佛法多年,但所知仍然有限,对于各位所提出的问题,如果是知道的,一定乐意为各位解答,不知道的,唯有请各位原谅。最后,多谢各位莅临指导,更多谢各位义工的协助,愿佛力加被各位,福寿康宁;同时,以此研究佛法的功德,回向世界和平!

  

  

《二十一世纪的人生》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