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人以兩耳兩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見多聞而少語言。”佛教則教人說話要真實,不狂妄,不乖曲事實,不挑撥離間,不搬弄是非,不惡口罵人,不惡意批評他人,不蓄意誹謗別人”出言吐語,都要合乎道德與正義。以保護彼此的信譽與權益,以維持人際關系與國際關系的正常發展,避免破壞社會公關,製造人間糾紛與罪惡。
特別是佛弟子,更加要用真實的語言,收攝口業,做到“非理勿言,言必合理”,不可以知言不知,不知言知;更不可以爲了名聞利養,而妄言绮語,未得聖人之道而言得,未證聖人果位而言證,以自誤誤人,招致墮落。所以正語,是以無漏戒爲體。
5. 正業——正當的職業
正業,指個人正當的職業,或是福利社會的事業。人生于世,無論是爲了自己的生活,或是爲了社會的開發,國家的繁榮,都應該展開工作,建功立業。但業有善惡,也有正邪;我們開始從事職業,固然要選擇,而開始創業,更加要小心。
甚麼行業,才算是正業、善業呢?佛教認爲,凡是能夠促進社會安定與繁榮,對自己與他人都有利益的行業,無論是士、農、工、商,皆名正業、善業。否則,唯利是視,違反道德,遠離仁義,或觸犯法律的行業,都是邪業、惡業。例如:販賣色情,走私漏稅,或是挺而走險,販賣毒品,或與殺、盜、淫,妄有關的行業,都是邪惡的事業。
基于因果的定律,無論是善業或惡業,都會形成一種潛勢力,隱藏在人們的心意識中,勢必引生類似的結果,佛教的術語名爲“業種子”。這些或善或惡的業種子,在因緣會合時,自然會引生或苦 或樂的結果。由于因緣會合的時間遲速不一,所以善惡業種子,所引發的善惡結果,也不一定是在今生眼前就受報,可能報在來生,或報在多生多世以後。
但無論時間距離多久,在因緣成熟時,因果的定律,必然將每個人行爲應得的報應,很公平的分配給每個人自己去享受。故佛經說:“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聚會時,果報還自受。”(梁武帝的故事)故人生貧富貴賤,智愚苦樂,幸與不幸的遭遇,皆是自己自作自受,自己的命運,是操縱在自己的手上,所以,自己可能是自己的恩人,也可能是自已的敵人。
佛說:“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不但肯定了因果報應的道理,也說明了因果報應通于叁世。例如:世間上很多良善的人,往往反而終生坎坷,甚至遭遇淒慘的惡運,這都是由于過去生中,所作惡業成熟的報應,與今世良善的行爲無關;而今世所做作的善事,自然會招致來生的福樂。
至于社會上無惡不作的人,反而大富大貴的原因,亦是由于前生所造的善業,今生成熟的結果,與今生的罪惡行爲無關;而今生的惡行,當然也會造成下一輩子的不幸。可惜不明白因果的人,每見社會上善人遭殃,惡人享樂的現象,所以說:“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沒屍骸”,便不信因果,懷疑因果,甚至毀謗因果,撥無因果。
特別是邪知邪見的人,思想不正,不肯接受因果定律的規範,而妄談自由。不立品立德,是個人的自由;不奉公守法,是個人的自由;從事危害社會的行業,也是個人的自由;甚至攻擊他人可以自由,殺害他人可以自由,偷搶拐騙,侵犯國家公益,破壞社會秩序,都可以自由。在自由的口號掩蔽下,作惡多端,害已害人,結果,不能逃避因果的裁判;由于多生積惡,因緣成熟,罪報難逃,故導致天災人禍,種種意外的悲劇。
站在因果的立場說:人間悲劇,都是因果報應,自作自受,不可以怨天尤人。我們基于同情心,當然不能袖手旁觀,必須盡自己的能力,給予物質上的援助,或精神上的安慰;但最有效益的援助方法,應該是運用佛法的真理,促進人性的覺悟。
令世界人類都有正知正見,都認清楚人生的意義與價值,進而改變邪惡的思想,轉變惡毒的意念,取消罪惡的行業,然後,始可以杜絕致苦之因,始可以化解天地之戾氣,始可以轉禍患爲吉祥,化災殃爲福樂。
6.正命——道德的生活
八正道中的正命,就是正規的、合理的道德生活。人們從正當的職業,或發展公益的事業,獲得合理的利潤,爭取應得的報酬,來養活自己與家人,使自己的經濟來源正當合理,自已的生活合乎人倫道德,不違背因果與法律,佛教名之爲正命。反之,若然是經營娼寮賭館,販賣毒物,走私漏稅,獨犯法律,或從事種種不道德的行業,賺取厚利;或是用不正當的手段,偷竊欺騙,詐取他人財物,用以養命,佛教名之爲邪命活。
特別是出家人的生活,更應該以無漏的智慧,除去身口意叁業中的五種邪命活:不詐現異相,不自說功德,不占蔔相命,不現通示威,不論說名聞利養。而能夠寡欲知足,淡薄名利,住于清淨正命中,以道自活,所謂:“窮釋子,口稱貧,實是財貧道不貧。”要做到貧窮不移,富貴不淫,威武不屈,堅定出家人不卑躬、不屈節的立場,精進辦道,謀求長養法身,培植慧命,那就是正命。
7.正精進——積極止惡行善
正精進,是一種積極的進取心。一個立志向上的人,不但要努力工作,不懈怠,不放逸,不苟且偷安;還要積極于進德修業,利已利人。古人說:“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努力。”但所謂勤,所謂努力,如果不是擇其善者而從之,惡者而改之,則勤與努力,都未必有功,或反而有過。例如:勤于賭博,或努力于製造罪惡,自害害人,以其精勤,母甯懈怠更好。或只知努力斤斤計較于個人名利財富的占有,不顧他人的死活,不尊重他人的權益,這種損人利已的進取,不努力最好。
八正道中的正精進,不但要努力止惡,還要積極修善;既要自已克已修身,進德修業以自利,還要鼓勵他人勤行菩薩道以利他。對于自利利他的工作,以及佛道的進取,不畏難、不退縮,難行而能行,難忍而能忍,勇于負責,敢于擔當,勤勞忍苦,精進辦道,不要懈怠,好逸惡勞。
佛陀爲了推展利生的事業,爲了醫治人類好逸惡勞的毛病,更爲了停止人類懈怠墮落的行爲,鼓勵我們實行精進,一方面勤于去惡,一方面努力修善;又一方面勤于佛道的進取,一方面努力于利生的事業,如是自行化他,自利利他,才是正精進的真義。
8.正定——意志的修養
正定,揀非邪定,是一門令人收攝身心,集中精神,儲蓄精力的功夫;屬于意志的修養。能夠令人啓發智慧,體驗真理,進入輕安自在的精神境界。世間上一般人,大多數都是爲口奔馳,或是被名利牽心,無法控製自己的情緒,不是思潮起伏,就是心猿意馬,精神不能夠集中,何止影響工作,還會損害健康。故佛教弟子們修習禅定,調攝身心,令其心意專注于一境,降伏妄想,止息散亂,取消邪念、雜念、惡念,令心境純正良善,甯靜愉快,作爲承辦一切福利事業的能源。所以修習禅定,並不是靜坐枯寂,萬念俱灰的消極行爲,而是增加活力的積極修養;能夠令人精神集中,智慧生長。一個缺乏定力支持的人,不是精神散漫恍惚,就是意志消沈頹喪;不是被環境所牽,心爲形役,便是利欲薰心,無惡不作。故修習禅定,是人類健康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但定有正定,有邪定;有世間定,有出世間定;有菩薩所修的種種禅定,還有諸佛所證的無量叁昧,以及首楞嚴王大定。無論修習世間或出世間的禅定,開始時都要以戒爲基礎。能夠持戒清淨,由戒生定,因定發慧,才是正定,否則,不持戒而修習禅定,必落邪道,變成邪定。
世間的禅定,是以五戒十善爲基礎,基礎堅固,再進修四禅八定;結果,可以遠離欲界的苦粗障,得生四禅或四空天,享受上界的淨妙樂。要視其禅定境界的淺深,決定其所生天界的層次;或生色界的四禅天,或生無色界的四空天,享受天福,受用如意自在;但天福享盡,仍然漏落六道,輪回生死,故名有漏定。
出世間的禅定,必須要以具足戒爲基礎,進修九次第定,經曆觀、練、薰、修等不同的層次,最後于世第一位,引生無漏智慧,斷盡見思煩惱,解脫生死,超越叁界,不再漏落六道輪回,故名無漏定。
出家人志在出叁界,了生死,故修行偏于無漏,應以無漏心,入正是聚,與不生不滅法相應,遠離邪念,散念,及有漏定。
世俗人偏于福業的進取,行爲的向善,故修習正定,該是世間的四禅八定。
無論是修習世間的有漏定,或是修習出世間的無漏定,都要以正見、正思維、正念爲先導,以戒行精嚴爲基礎;定境現前時,更要分別明了,不可曲解,不可執著,否則,必墮落魔道,淪爲魔鬼眷屬,詳如楞嚴經中所說的五十重陰魔。
佛在世時,有一位無聞比丘,雖然精進修習禅定,可惜不肯多聞佛法,缺乏智慧,進入初禅境界,以爲已證初果。繼續漸次增進,進入四禅境界,以爲是證得四果;自此引爲滿足,不再求上進。及其臨命終時,四禅天中陰身現前,將生四禅天,便起邪見,認爲既然已證四果,仍然未能解脫生死,然則佛說:不生不滅的涅槃,豈不是妄語騙人?僅此一念謗法、謗佛的邪見,即入無間地獄,求升反墮,非常可惜。所以,我們修習禅定,必須解行並進,還要嚴持佛戒;憑借戒定慧的力量,始可以斷煩惱,了生死,證涅槃,獲得真理的生命。
二、八正道的影響與貢獻
前面所說的八正道,總括而言:不出戒定慧叁種。正語、正業、正命屬于戒學;正見、正思維、正念、正精進屬于慧學;正定,屬于定學。戒定慧叁無漏學,是學佛人必修的基本課程。
(一)對人生的影響
佛弟子能夠精進嚴持佛戒,妨非止惡,身不再造 作殺盜淫妄等罪惡行爲;實行正業,正命,從事正當的職業,過著道德的生活,就可以身業清淨。口不再妄言绮語,惡口罵人,或挑撥離間,或蓄意毀謗、中傷別人;實行正語,就可以口業清淨。精進修習禅定,收攝身心,澄清雜念,啓發智慧,不再執著自我而貪、而嗔、而癡;實行正見,正思維,正念,就可以意業清淨。人的叁業都清淨了,自然可以從基本上提高人的質素,改善人的思想與行爲。
在家佛弟子,用清淨的叁業,從事有益社會的職業,開展福利社會的事業,推動自利利他的工作;就可以令家庭幸福,令社會康樂,令世界和平。
出家人以清淨的叁業,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癡,謀求斷惑證真;或發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衆生,自利兼他,從利他的行爲中,完成自利的功德,直至二利究竟,就可以覺悟成佛。
所以八正道,不獨是僧俗共修,老少鹹宜的法門,是開拓人類精神文明,創造幸福,實現和平的指標;亦是解脫生死,通往涅槃彼岸,到達佛果菩提的主要管道,對人類的影響很大。
特別是青年人,如果能以正見爲處世創業的眼睛;以正思維,作爲思想的導航;以正語,正業,正命作修改行爲的准則;以正精進作爲進德修業的原動力;以正念,作爲立功、立業、立德的意志;以正定作爲開發智慧之泉源;使自己見解正確,思想純正,言論合理,從事正當的職業,爭取應得的報酬,過著道德的生活。沒有邪知邪見(正見),沒有偏激的思想(正思維),沒有歪曲的意念(正念),沒有不合理的言論(正語),沒有不務正業的嗜好(正業),沒有不道德的生活(正命),沒有懈怠放逸的壞習慣(正精進),沒有散亂的心態,沒有放蕩不羁的行爲(正定)。同時,又以八正道來培訓家庭中下一代的思想,孕育下一代的道德觀念,那麼,今後人類的質素,一定可以改善。
各位都知道,家庭教育,對于兒童是非常的重要;家長的見解、思想、語言與行動,給子女的影響至深且巨。例如:家長講廣東話,孩子亦懂廣東語,家長講國語,孩子亦懂講國語,家長講英文,或講西班牙話,孩子亦學會講英文,或講西班牙話。如果,如果家長講粗口,孩子當然也學習講粗口;家長喜歡講大話,孩子當然亦喜歡講大話。今日社會,你虞我詐,互相欺騙,互相漫罵,形成種種不道德的壞風氣,究其原因,皆是身爲家長們不夠誠實,又喜歡妄言绮語,惡口罵人之過。
若然家長們肯實行佛教的八正道,一方面努力改過,一方面積極行善,又將八正道帶回家中,作爲家庭教育的德目,作爲兒童健康的補品;使兒童在八正道的法乳養育中長大,自小就知見正確(正見),思想純正,(正思維),自小就不妄言,不绮語,不惡口粗口罵人,(正語);自小就養成良善,勤奮的個性(正精進),自小就接近對社會有貢獻的行業(正業),自小就知道應該爭取合理的利潤或報酬,不貪多務得,不急功好利(正命),自小就行爲合理,精神集中,意志堅決(正定)。那麼,長大成人,一定是個忠厚誠實,敦品勵行,急公好義的正人君子,這是很自然的演變。
(二)對社會的貢獻
請各位想一想,作爲未來主人翁的兒童,時代精英的青年,質素都改善了;而作爲社會單位的家庭,亦合家老少,攜手並肩,朝向八正道邁進,過著幸福的道德生活。那麼,社會將不治而安,國家亦喜見太平;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天下都太平了,人民也就安居樂業;世界大同,自可指日而待,屆時,又何來戰爭,怎會不和平呢?
既然,八正道可以擴展人的德性,改變人的思想,改善人的行爲,領導人類奔向理想,創造幸福;還可以影響社會的風氣,阻止人爲的禍患。直接可以培養理想的下一代;間接可以淨化社會,促進和平。故本人認爲佛教的八正道,不但對于人類前途有重大影響,而且對于人類社會有莫大的貢獻!因此,我們的結論是:二十一世紀的人生,欲想開拓精神文明,取消暴力,自救救人,創造社會幸福,實現世界和平,非共同朝向佛教的八正道邁進,實行修學戒定慧不可,未知各位聽衆,以爲然否?請各位先回答我這個問題,然後自由提問題,好不好?
不過,本人要首先聲明:佛法廣大,學海無涯;本人雖然自小出家,亦曾經學習佛法多年,但所知仍然有限,對于各位所提出的問題,如果是知道的,一定樂意爲各位解答,不知道的,唯有請各位原諒。最後,多謝各位莅臨指導,更多謝各位義工的協助,願佛力加被各位,福壽康甯;同時,以此研究佛法的功德,回向世界和平!
《二十一世紀的人生》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