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强逼教徒集体自杀,这种邪教,佛教给他它一名词是:戒禁取见。又有一类主观特别强的人,每每固执自己的见解是对的,蓄意排斥社会上正确的言论,是非倒置,邪正不分,是属于一种见取见。
无论是身见、边见、邪见、戒禁取见、或是见取见,都是不明事理,不识邪正,不信因果,不合逻辑的邪知谬解,陷人于邪恶,自误误人,自害害人,佛教名之为恶见。特别是恶见中的身见,更是罪魁祸首;人世间的苦恼,皆是由人的“身见”而产生。人类因为执著身体为自我,于是自我膨胀,只知有我,不知有人,顺我者贪,逆我者嗔,贪则爱,嗔则恨。爱吗?做错了也是好的,恨吗?即使是正人君子,也被视为眼中钉,肉中刺。致使被爱与恨所操纵的人生,只有强权,没有公理,没有正义,不是爱之欲其生,就是恨之欲其死。
很多人爱自己的家,就不能爱他人的家;爱自己的国,就不能爱他人的国;爱自己的民族与自己信仰的宗教,就不能爱其他民族,其他宗教。导致民族与民族之间,互相冲突;宗教与宗教之间,互相斗争。令劝人为善的宗教,竟然变成杀人的魔教;人间罪恶,人世凄苦,也与时日俱增。究其根源,皆因人类见解的不正。因此,我们为了解救人世的凄苦,非推行佛教的正见不可。
如果全人类都能够接受佛教正见的启示,对于人生都有正确的见解,不再愚痴执著自我,不再因我而贪,因我而嗔。如是贪心既灭,嗔痴不起;就不会再为满足个人的私欲,损人利己,薄人厚我,造作一切杀、盗、淫、妄种种罪恶的行为;更不会再为自己的利益,危害群众,破坏和平。反而能够实行克制自己,征服自己,改造自己,进而将小我扩展为大我,推巳及人,舍己济人;以促进人间幸福,实现世界和平。若然进一步修学圣人之道,就可以消除贪嗔痴等烦恼,超出三界,解脱生死,证得涅槃寂静的真我。
所以正见,在二乘人修学佛法言:是由慧眼择法,见真谛理,舍有漏行,修学无漏法的正知正见,是以无漏智慧为体。在大乘佛教言:则是人性的觉悟,是智慧的开展,是自救救人的灯塔,亦是正确的人生观。
2.正思维——正确的思想
八正道中的正思维,是一种正确的思想,不但能够促进自性的觉悟,又能够令他人觉悟的思考力。如果每个人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理,都有正确的见解,竖立正确的人生观,则人类的思想,也就趋向于纯正而统一,不会再发生邪思乱想,反而心心念念,都是思维正理。故在小乘说:正思维是一种令人抛弃邪念,止息妄念,集中意志,思维真理,增长正智,谋求断惑证真的自觉。若在大乘佛教言:正思维,则是一种追求真理,自觉觉他的思考力。
释迦牟尼佛,身为太子时,面对著没有真理,没有自由,而且阶级极端不平等的王朝,所以时刻都在思考,应该怎样进行,然后可以唤醒人性的觉悟,实现人间自由平等的理念。因为仁慈的太子,深知道真正为了拯救群众的革命,不是策动战争,作流血的牺牲,而是应该以真理为武器,以道德为力量,避免增加人民的痛苦。因此,毅然抛弃王宫的享受,实行出家修道,追求真理,冀图以真理的武器,来推翻当时阶级的不平等,实现理想中不流血的革命。
终于,悉达多太子成功了,当他觉悟成佛时,真的发现了宇宙人生的真理,成为历史上第一位以真理为武器,以慈悲为力量,来为群众的自由平等而革命的圣哲;同时,也创立了以平等、自由、慈悲、和平为中心思想的佛教。
佛教所倡导的平等,不止是阶级平等,种族平等,男女平等,经济平等,因果报应也平等,乃至觉悟成佛都平等。结果,在平等的浓厚气氛中,溶化了人间种族的歧视,冲破了贵族与贱种的界限,取消了当时印度四姓阶级的不平等;既促进了人类互爱互助的精神,也奠下了人类共存共荣的和平基础。
佛教所推动的自由,不限于生活上、思想上、信仰上、言论上、行动上、以及经济上的自由,还鼓励人追求精神与生命的自由,希望所有人都能够解除生死的痛苦,摆脱烦恼的束缚,获得真理生命究竟的自由。
佛教所实行的慈悲,不但要慈悲爱护自已的子女与他人的子女,爱护自己的家与他人的家,爱护自己的国与他人的国,爱护所有不同种族的人类与敌人,甚至爱护人类以外的一切生物;平等拔除一切众生的痛苦,平等给与一切众生的快乐。
佛教所主张的和平,是不分国界,不分种族,不分贫富与贵贱,都要和平相处,共存共荣。不可以攻击他人,侵犯他人,即使被他人攻击与恼害,也要容忍、宽恕,不思报复;希望给予他人道德的感化,人格的慑服。所以,佛教的历史是和平的,佛教徒在二千多年的悠长岁月中,不知道遭受多少次外来的欺侮,与外界的攻击,总是本著慈悲宽恕,容忍牺牲的精神来化解,避免正面的冲突,止息了流血的战争。
如果全人类都能够向佛陀学习,学习佛陀慈悲博爱、容忍宽恕的精神,学习佛陀自由平等、和平共处的思想;那么,何止可以改善人们思想的偏差与邪恶,止息人类思想的冲突与斗争,还可以发现平等的真理,获得真我的生命。
二乘圣人,能够深入思维考察由正见所理解的人生真谛,增长正智,“知苦断集,慕灭修道”。结果,断烦恼,了生死,进入偏空涅槃,获得真理生命的自由与解脱。大乘菩萨们,也是由于正见了解诸佛所证平等的真理,进而思维修学诸佛所说的无量道法,实行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冀图达到“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的愿望。所以正思维,不仅可以改善一般人邪恶的思想,亦是学佛人自觉觉他,了生死,证涅槃,成佛道的主要桥梁。
可惜不修学佛法的人,每因见解不正,导致思想分歧与冲突,而演变成思想的斗争。我们展开人类史一看,每一页都是充满斗争的血和泪。为甚么?因为人类的思想,一直都不能统一,一直都是为了思想的不同而斗争;直至近代,又何尝不是因为人类思想各走极端,加上利害的冲突而斗争呢!所以,我们必须找寻一种理念崇高,而又能够适应时代的思想,来澄清今日人类思想的混乱。本人认为,佛教八正道中的正思维,应该是现代人类思想的响导,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实行正思维,思维平等的真理,思维如何去自救救人,思维如何去为社会谋幸福,为世界谋和平,那么,一定可以纳人类思想于正轨,取消人类思想的斗争。
3.正念——纯善的意念
念,是心念、意念、想念。正念,就是立志向正善方面发展的意志力量。一个见解正确,思想纯正的人,在正知正见的智慧生活中,必然知善恶,识邪正,明因果;故能够转邪念为正念,转恶念为善念,转妄念、杂念归于六念。何谓六念?六念就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
学佛的人,时刻都在想念佛的功德,想念佛的智慧,想念佛的慈悲,能够拔除一切众生的苦恼,给与一切众生的快乐;而誓必发菩提心,上求佛道,是念佛。
想念佛所说的三藏十二部教法,能够令人转迷为悟,转凡成圣,转生死为涅槃,转烦恼成菩提;愿意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下化众生,是念法。
想念随佛出家修行的贤圣僧,是人间的善知识,世间的福田;愿意随其足迹,步其后尘,利己利人,自度度人,共同离苦得乐,进趣佛道,是念僧。
想念佛所制定的大小乘戒律,能够令人防非止恶,改往修来,成就道业;愿意顶戴受持,终身不犯,以清净的三业,修学佛法,续佛慧命,是念戒。
想念财施、法施、无畏施,可以破除悭贪,可以积聚功德,可以摄受众生:乐意无相布施,济世益群,是念施。
想念得生天界,可以远离人世间的苦恼,处于如意自在的环境中,进修禅定,谋求解脱。
想念涅槃天,可以证得涅槃寂静永恒的快乐,解除六道生死轮回的苦恼。
想念第一义天,可以究竟觉悟,完成佛道,广度众生,满菩提愿,是念天。
如是心心念念,不离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都是正念,都是善念;远离杂念、妄念、邪念、恶念,而且意念坚固,不为邪念所侵,不为恶势力所动,不因环境的恶劣而改变善念,不因利欲薰心而丧失正念。那么,策动于行为,当然是善行、正行,何止能够已达达人,已立立人,还进而能够“言可以为天下法,德可以为万世师”;实行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可惜现代一般青少年,不知何者是善,何者是恶,勇敢有余,智力不足,经验有限;又处于诲淫诲盗的恶劣环境中,加上社会歪风的感染,物质的诱惑,少少年纪,就学会吃喝玩乐,何止奢侈淫逸,恣情放纵,还持刀打劫,放枪杀人,杀老师,杀同学,甚至杀害自己的父母。身为社会中坚,国家柱石,时代精英的年青一代,竟然沦落到如此地步,若不施以人工急救,人类前途,还有甚么希望呢?
因此,本人认为,如要阻止社会罪恶不断的发生,如要抢救年青一代的堕落,非推动佛教的正见,正思维与正念不可。因为,唯有佛教的正知见、正思维、与纯正的善念,始可以使人知见正确,思想纯正,心念良善;也唯有佛教的正见、正思维、与正念,才能够令人开智慧,知善恶,识邪正,明因果,自动自觉,扭转邪恶的思想,改良不善的意念,规范不轨的行为,以弥补国家法律的不足。
因为国家法律,只能够做到治罪于已然,而佛教的正见、正思维、与正念,却可以转邪见为正见,转恶念为善念,令人思想纯正,言行合理,防患于未然。故孙中山先生说:“佛法可以弥补法律的不足”,的确是至理名言。
4.正语——诚实的语言
语言对于人生的关系至大,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维系,意志的传达,思想的交流,无一不是凭借语言为媒介。但人的语言,一定要诚实可靠,简单明白,适可而止,不可以多言。当知事可以多做,话不可以多说,以免说得多,错得愈多;喜欢多说话的人,往往祸从口出,招致不可弥补的损失。故古人说:“一言兴邦,一言丧邦”,岂可不慎。
古哲苏格拉底说:“天与…
《二十一世纪的人生》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