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二十一世紀的人生▪P2

  ..續本文上一頁強逼教徒集體自殺,這種邪教,佛教給他它一名詞是:戒禁取見。又有一類主觀特別強的人,每每固執自己的見解是對的,蓄意排斥社會上正確的言論,是非倒置,邪正不分,是屬于一種見取見。

  無論是身見、邊見、邪見、戒禁取見、或是見取見,都是不明事理,不識邪正,不信因果,不合邏輯的邪知謬解,陷人于邪惡,自誤誤人,自害害人,佛教名之爲惡見。特別是惡見中的身見,更是罪魁禍首;人世間的苦惱,皆是由人的“身見”而産生。人類因爲執著身體爲自我,于是自我膨脹,只知有我,不知有人,順我者貪,逆我者嗔,貪則愛,嗔則恨。愛嗎?做錯了也是好的,恨嗎?即使是正人君子,也被視爲眼中釘,肉中刺。致使被愛與恨所操縱的人生,只有強權,沒有公理,沒有正義,不是愛之欲其生,就是恨之欲其死。

  很多人愛自己的家,就不能愛他人的家;愛自己的國,就不能愛他人的國;愛自己的民族與自己信仰的宗教,就不能愛其他民族,其他宗教。導致民族與民族之間,互相沖突;宗教與宗教之間,互相鬥爭。令勸人爲善的宗教,竟然變成殺人的魔教;人間罪惡,人世淒苦,也與時日俱增。究其根源,皆因人類見解的不正。因此,我們爲了解救人世的淒苦,非推行佛教的正見不可。

  如果全人類都能夠接受佛教正見的啓示,對于人生都有正確的見解,不再愚癡執著自我,不再因我而貪,因我而嗔。如是貪心既滅,嗔癡不起;就不會再爲滿足個人的私欲,損人利己,薄人厚我,造作一切殺、盜、淫、妄種種罪惡的行爲;更不會再爲自己的利益,危害群衆,破壞和平。反而能夠實行克製自己,征服自己,改造自己,進而將小我擴展爲大我,推巳及人,舍己濟人;以促進人間幸福,實現世界和平。若然進一步修學聖人之道,就可以消除貪嗔癡等煩惱,超出叁界,解脫生死,證得涅槃寂靜的真我。

  所以正見,在二乘人修學佛法言:是由慧眼擇法,見真谛理,舍有漏行,修學無漏法的正知正見,是以無漏智慧爲體。在大乘佛教言:則是人性的覺悟,是智慧的開展,是自救救人的燈塔,亦是正確的人生觀。

  2.正思維——正確的思想

  八正道中的正思維,是一種正確的思想,不但能夠促進自性的覺悟,又能夠令他人覺悟的思考力。如果每個人對于宇宙人生的真理,都有正確的見解,豎立正確的人生觀,則人類的思想,也就趨向于純正而統一,不會再發生邪思亂想,反而心心念念,都是思維正理。故在小乘說:正思維是一種令人抛棄邪念,止息妄念,集中意志,思維真理,增長正智,謀求斷惑證真的自覺。若在大乘佛教言:正思維,則是一種追求真理,自覺覺他的思考力。

  釋迦牟尼佛,身爲太子時,面對著沒有真理,沒有自由,而且階級極端不平等的王朝,所以時刻都在思考,應該怎樣進行,然後可以喚醒人性的覺悟,實現人間自由平等的理念。因爲仁慈的太子,深知道真正爲了拯救群衆的革命,不是策動戰爭,作流血的犧牲,而是應該以真理爲武器,以道德爲力量,避免增加人民的痛苦。因此,毅然抛棄王宮的享受,實行出家修道,追求真理,冀圖以真理的武器,來推翻當時階級的不平等,實現理想中不流血的革命。

  終于,悉達多太子成功了,當他覺悟成佛時,真的發現了宇宙人生的真理,成爲曆史上第一位以真理爲武器,以慈悲爲力量,來爲群衆的自由平等而革命的聖哲;同時,也創立了以平等、自由、慈悲、和平爲中心思想的佛教。

  佛教所倡導的平等,不止是階級平等,種族平等,男女平等,經濟平等,因果報應也平等,乃至覺悟成佛都平等。結果,在平等的濃厚氣氛中,溶化了人間種族的歧視,沖破了貴族與賤種的界限,取消了當時印度四姓階級的不平等;既促進了人類互愛互助的精神,也奠下了人類共存共榮的和平基礎。

  佛教所推動的自由,不限于生活上、思想上、信仰上、言論上、行動上、以及經濟上的自由,還鼓勵人追求精神與生命的自由,希望所有人都能夠解除生死的痛苦,擺脫煩惱的束縛,獲得真理生命究竟的自由。

  佛教所實行的慈悲,不但要慈悲愛護自已的子女與他人的子女,愛護自己的家與他人的家,愛護自己的國與他人的國,愛護所有不同種族的人類與敵人,甚至愛護人類以外的一切生物;平等拔除一切衆生的痛苦,平等給與一切衆生的快樂。

  佛教所主張的和平,是不分國界,不分種族,不分貧富與貴賤,都要和平相處,共存共榮。不可以攻擊他人,侵犯他人,即使被他人攻擊與惱害,也要容忍、寬恕,不思報複;希望給予他人道德的感化,人格的懾服。所以,佛教的曆史是和平的,佛教徒在二千多年的悠長歲月中,不知道遭受多少次外來的欺侮,與外界的攻擊,總是本著慈悲寬恕,容忍犧牲的精神來化解,避免正面的沖突,止息了流血的戰爭。

  如果全人類都能夠向佛陀學習,學習佛陀慈悲博愛、容忍寬恕的精神,學習佛陀自由平等、和平共處的思想;那麼,何止可以改善人們思想的偏差與邪惡,止息人類思想的沖突與鬥爭,還可以發現平等的真理,獲得真我的生命。

  二乘聖人,能夠深入思維考察由正見所理解的人生真谛,增長正智,“知苦斷集,慕滅修道”。結果,斷煩惱,了生死,進入偏空涅槃,獲得真理生命的自由與解脫。大乘菩薩們,也是由于正見了解諸佛所證平等的真理,進而思維修學諸佛所說的無量道法,實行利益無量無邊的衆生,冀圖達到“我等與衆生,皆共成佛道”的願望。所以正思維,不僅可以改善一般人邪惡的思想,亦是學佛人自覺覺他,了生死,證涅槃,成佛道的主要橋梁。

  可惜不修學佛法的人,每因見解不正,導致思想分歧與沖突,而演變成思想的鬥爭。我們展開人類史一看,每一頁都是充滿鬥爭的血和淚。爲甚麼?因爲人類的思想,一直都不能統一,一直都是爲了思想的不同而鬥爭;直至近代,又何嘗不是因爲人類思想各走極端,加上利害的沖突而鬥爭呢!所以,我們必須找尋一種理念崇高,而又能夠適應時代的思想,來澄清今日人類思想的混亂。本人認爲,佛教八正道中的正思維,應該是現代人類思想的響導,如果每個人都能夠實行正思維,思維平等的真理,思維如何去自救救人,思維如何去爲社會謀幸福,爲世界謀和平,那麼,一定可以納人類思想于正軌,取消人類思想的鬥爭。

  3.正念——純善的意念

  念,是心念、意念、想念。正念,就是立志向正善方面發展的意志力量。一個見解正確,思想純正的人,在正知正見的智慧生活中,必然知善惡,識邪正,明因果;故能夠轉邪念爲正念,轉惡念爲善念,轉妄念、雜念歸于六念。何謂六念?六念就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

  學佛的人,時刻都在想念佛的功德,想念佛的智慧,想念佛的慈悲,能夠拔除一切衆生的苦惱,給與一切衆生的快樂;而誓必發菩提心,上求佛道,是念佛。

  想念佛所說的叁藏十二部教法,能夠令人轉迷爲悟,轉凡成聖,轉生死爲涅槃,轉煩惱成菩提;願意深入經藏,智慧如海,下化衆生,是念法。

  想念隨佛出家修行的賢聖僧,是人間的善知識,世間的福田;願意隨其足迹,步其後塵,利己利人,自度度人,共同離苦得樂,進趣佛道,是念僧。

  想念佛所製定的大小乘戒律,能夠令人防非止惡,改往修來,成就道業;願意頂戴受持,終身不犯,以清淨的叁業,修學佛法,續佛慧命,是念戒。

  想念財施、法施、無畏施,可以破除悭貪,可以積聚功德,可以攝受衆生:樂意無相布施,濟世益群,是念施。

  想念得生天界,可以遠離人世間的苦惱,處于如意自在的環境中,進修禅定,謀求解脫。

  想念涅槃天,可以證得涅槃寂靜永恒的快樂,解除六道生死輪回的苦惱。

  想念第一義天,可以究竟覺悟,完成佛道,廣度衆生,滿菩提願,是念天。

  如是心心念念,不離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都是正念,都是善念;遠離雜念、妄念、邪念、惡念,而且意念堅固,不爲邪念所侵,不爲惡勢力所動,不因環境的惡劣而改變善念,不因利欲薰心而喪失正念。那麼,策動于行爲,當然是善行、正行,何止能夠已達達人,已立立人,還進而能夠“言可以爲天下法,德可以爲萬世師”;實行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

  可惜現代一般青少年,不知何者是善,何者是惡,勇敢有余,智力不足,經驗有限;又處于誨淫誨盜的惡劣環境中,加上社會歪風的感染,物質的誘惑,少少年紀,就學會吃喝玩樂,何止奢侈淫逸,恣情放縱,還持刀打劫,放槍殺人,殺老師,殺同學,甚至殺害自己的父母。身爲社會中堅,國家柱石,時代精英的年青一代,竟然淪落到如此地步,若不施以人工急救,人類前途,還有甚麼希望呢?

  因此,本人認爲,如要阻止社會罪惡不斷的發生,如要搶救年青一代的墮落,非推動佛教的正見,正思維與正念不可。因爲,唯有佛教的正知見、正思維、與純正的善念,始可以使人知見正確,思想純正,心念良善;也唯有佛教的正見、正思維、與正念,才能夠令人開智慧,知善惡,識邪正,明因果,自動自覺,扭轉邪惡的思想,改良不善的意念,規範不軌的行爲,以彌補國家法律的不足。

  因爲國家法律,只能夠做到治罪于已然,而佛教的正見、正思維、與正念,卻可以轉邪見爲正見,轉惡念爲善念,令人思想純正,言行合理,防患于未然。故孫中山先生說:“佛法可以彌補法律的不足”,的確是至理名言。

  4.正語——誠實的語言

  語言對于人生的關系至大,人與人之間情感的維系,意志的傳達,思想的交流,無一不是憑借語言爲媒介。但人的語言,一定要誠實可靠,簡單明白,適可而止,不可以多言。當知事可以多做,話不可以多說,以免說得多,錯得愈多;喜歡多說話的人,往往禍從口出,招致不可彌補的損失。故古人說:“一言興邦,一言喪邦”,豈可不慎。

  古哲蘇格拉底說:“天與…

《二十一世紀的人生》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