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人拥有足够的波罗蜜,所以能够证悟涅槃,但是现在的在家众就不容易证悟涅槃了。因此佛陀成立比丘与比丘尼僧团,以便那些有心想要全心全意地投入于修行佛法的人,可以离俗出家来修行。
成立比丘与比丘尼僧团的另一个用意是为了保存佛陀传下来的三个层次教法,即教理、实修及体证。要完全精通佛教圣典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众多在家居士当中,只有少数几位能够学习一部份的圣典,然而有许多比丘能够精通圣典。只要佛教圣典还存在,未来的人就能够依照它们来培育定力及观智,乃至证悟涅槃。
问4:我感觉似乎很多禅修者都有强烈的我慢心,是否学禅容易使人增长我慢心?该如何降伏这种自认为坐得比别人好而生起的我慢心?
答4:定力及观智只能暂时镇伏我慢,只有阿罗汉道智才能根除我慢。因此,只要一位禅修者还没有证悟阿罗汉道智,他就还有我慢。如果你真的想要降伏我慢,就应该精进地修行直到证悟阿罗汉道智。
问5:禅师开示中曾提及:禅修本身只有利益、没有危险,有危险的是禅修后生起的骄慢和执取。请问禅师:禅修者要如何独自觉察是否生起了骄慢和执取,以及如何令其不生?
答5:如果他能够修行名业处的话,就能很容易地觉察是否生起了骄慢和执取。即使还没有修到名业处,也不难觉察是否生起了骄慢和执取,因为那是很明显的。举例而言,假如有个已证得禅那的禅修者瞧不起那些还没有证得禅那的人,那就是生起了骄慢心。只要生起了想比较谁厉害的心,例如「他好过我;我好过他;他跟我不相上下」,那也就是生起了骄慢心。
在巴利圣典中有一则关于骄慢的故事:有一次阿那律尊者问舍利弗尊者说:「我能够以一个天眼神通心照见一千个世界,但为何还不能获得解脱?」舍利弗尊者答道:「当你说『我能够以一个天眼神通心照见一千个世界』时,那就是骄慢。当你说『为何还不能获得解脱』的时候,那就是掉举。」听了舍利弗尊者的回答之后,阿那律尊者终于明白骄慢及掉举是他趣向解脱的障碍。
为了去除骄慢及执取,能够修行观禅的禅修者应当观照一切名色法为无常、苦、无我。由于观智透视该三相的力量,他就能够渐渐地去除对诸行的常想、乐想及我想,而减弱了骄慢及执取。当他通过修行观禅证得阿罗汉道时,该圣道就会完全根除一切烦恼,令其永远不再生起。
对于还没有修到观禅的人,他们可以通过如理思惟降伏骄慢及执取,可以思惟:「骄慢及执取对我们有害无益,会导致我们下一世投生到四恶道里去,所以千万别骄傲及执取,以免害了自己。」或「在究竟上,世上无一物值得我们感到骄傲及去执取,那为何还要骄傲及执取?」等等。通过如理思惟,我们会看到骄傲及执取的危险性而舍弃它们。
问6:如何在拥有诸多内外障碍的禅修过程中仍然屡败屡战,毫不放弃?
答6:你必须对佛、法、僧有坚定的信心。你必须相信佛陀所说的生死轮回是事实。即使在这一生中你造了许多的善业,但是只要还没有证悟涅槃,你就必须不断地生死轮回,遭受生、老、病、死等痛苦。而且只要你所造的恶业在任何一世临终时成熟,你就会堕入恶道,甚至是堕入地狱,遭受极端恐怖的痛苦。
在《中部.愚人智者经》里,佛陀向诸比丘说:
「造身语意恶行的愚人在身体分解而死之后,即会堕入恶道、苦趣,甚至是堕入地狱。
如果要正确地形容某件事为『这是人们完全不希望、不愿与不要的』,那即是地狱。而地狱可怕的程度强得难以用任何譬喻完整地形容。」
说到这里时,有位比丘问世尊道:「世尊是否可以给个譬喻?」
世尊答道:「可以的,比丘。诸比丘,假设有些人捉到了强盗,把他带至国王面前,说:『陛下,这里有个强盗。请陛下指示要给他什么惩罚。』国王就说道:『你们在早上时用鎗刺戳他一百下。』于是那些人就在早上用鎗刺戳他一百下。然而,在中午时,国王问:『那个人怎么样了?』──『陛下,他还活着。』当时国王就说:『你们在中午时再用鎗刺戳他一百下。』那些人就在中午用鎗刺戳他一百下。然而,在傍晚时,国王问:『那个人怎么样了?』──『陛下,他还活着。』当时国王就说:『你们在傍晚时再用鎗刺戳他一百下。』那些人就在傍晚用鎗刺戳他一百下。诸比丘,你们认为怎样?那人是否会由于被鎗刺戳三百下而感到痛苦?」
「世尊,别说是三百下,即使那人只是被人用鎗刺戳一下,他也会感到痛苦。」
当时,世尊拾起一块有如他手掌一般大小的石头,问诸比丘道:「诸比丘,你们认为怎样?是由如来拾起、与他手掌一般大小的石头比较大,还是作为众山之王的喜玛拉雅山比较大?」
「世尊,由世尊拾起、与他手掌一般大小的石头和作为众山之王的喜玛拉雅山比较起来是微不足道的。它甚至算不上是(喜玛拉雅山的)一部份;那是完全比不上的。」
「同样地,诸比丘,那人被鎗刺戳三百下而感到的痛苦和地狱里的痛苦比较起来是微不足道的。它甚至算不上是(地狱之苦的)一部份;那是完全比不上的。
在地狱里,狱卒以烧得火红的铁叉刺穿他的一只手,又以烧得火红的铁叉刺穿另一只手,以烧得火红的铁叉刺穿一只脚,又以烧得火红的铁叉刺穿另一只脚,再以烧得火红的铁叉刺穿他的肚子。当时他感到痛苦、巨大的痛苦、极剧烈之苦。然而,只要他恶业的果报还未耗尽,他是不会死的。
过后,狱卒把他丢在地上,以斧头剥削他。当时他感到痛苦、巨大的痛苦、极剧烈之苦。然而,只要他恶业的果报还未耗尽,他是不会死的。
过后,狱卒把他头下脚上地倒置,以平斧剥削他。当时他感到痛苦、巨大的痛苦、极剧烈之苦。然而,只要他恶业的果报还未耗尽,他是不会死的。
过后,狱卒把他套在一辆马车,再于烈火燃烧的地上把他拖来拖去。当时他感到痛苦、巨大的痛苦、极剧烈之苦。然而,只要他恶业的果报还未耗尽,他是不会死的。
过后,狱卒驱赶他在烈火焚烧的火炭山爬上爬下。当时他感到痛苦、巨大的痛苦、极剧烈之苦。然而,只要他恶业的果报还未耗尽,他是不会死的。
过后,狱卒把他头下脚上捉起来,丢进烈火焚烧到火热的金属锅里。他就在沸热的漩涡里被煮着。当他被如此煮着时,有时他被卷上来,有时他被卷下去,有时他被横着卷来卷去。当时他感到痛苦、巨大的痛苦、极剧烈之苦。然而,只要他恶业的果报还未耗尽,他是不会死的。
过后,狱卒把他丢进大地狱里。于此,诸比丘,关于大地狱:
它有四角与四门,每面各有一道门,
四周墙壁以铁作,盖着一个铁屋顶,
地上也是以铁造,其中烈火熊熊烧,
一百由旬是其长,处处遍满是烈火。
诸比丘,我能够以许多种方法向你们形容地狱。而地狱的痛苦及可怕的程度强得难以用任何譬喻完整地形容。」
在此我想要问你们,如果你们点着一支打火机,用火烧自己一只手指一分钟,你会感到怎么样?是不是很痛苦?现在你们再想一想,在地狱里长期全身被火烧或在金属锅里被煮的滋味又如何?佛陀在经中所说的话并不是想要吓我们,而只是说明事实,以便我们生起强烈的欲望想要避免陷入那些悲惨之境。
如果我们对佛陀所说的话有信心,就会产生强烈的善欲要修行,以便解脱生死轮回之苦。这种善欲即是四种「成就之因」(神足)之中的「欲成就之因」。为什么称之为成就之因?因为它能够为我们排除万难,激起最上等的精进力来修行,不达到解脱的目的绝不停止。而这种不畏惧困难的精进力则是另一种成就之因,即「精进成就之因」。除了这两种之外,我们也应该培育另外两种成就之因,即「心成就之因」及「观成就之因」。「心成就之因」是心极度喜爱且投入于佛法。「观成就之因」则是智慧,例如思惟地狱之苦等的智慧。如果要能够屡败屡战、绝不放弃禅修的话,你们就必须具备对佛法僧坚定不移的信心,以及四种成就之因。
在《中部.愚人智者经》里,佛陀举出一个例子来形容堕入恶道的愚人必须在恶道里受苦多久。他问诸比丘道:
「假设有人把一个有个洞的轭丢进大海洋里,而东风把它吹向西、西风把它吹向东、北风把它吹向南、南风把它吹向北。又假设有只瞎眼的海龟在每一世纪之末升上海面一次。诸比丘,你们认为怎样?那只瞎眼的海龟是否能够把牠的头穿过那个轭的洞?」
「世尊,在经过很长的时间之后,牠可能办到这一点。」
「诸比丘,我说那只瞎眼海龟要把牠的头穿过那个轭的洞所花的时间,比愚人在堕入恶道之后,再要投生到人间的时间来得短。为什么呢?因为在恶道并无法可修、无善可修、无善可造、无福可造。在恶道里盛行的是互相残杀及弱肉强食。」
从佛陀所举的盲龟譬喻里,可知一旦堕入恶道之后,再要获得人身所需经历的时间是长久得难以想象的。在此,让我再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放逸不修行,随意地享受欲乐几十年,却要换来上万上亿年的痛苦是值得的吗?让我说一个故事来说明那是非常愚蠢的事。
在迦叶佛时代有四个朋友都是富商的儿子。有一天,他们互相讨论应该做什么事。其中一人说:「我们家中有许多的财富。我们应该怎么用它?如今伟大且慈悲的佛陀四处游方,我们是否应该布施、行善与持戒?」但是没有人同意这个建议。另一人说:「让我们喝酒及吃美味的肉。这将是有益的生活方式。」最后有一人说:「朋友们,我们只有一件事做。没有女人会拒绝跟给她钱的人相好。所以让我们送钱给其他人的妻子,跟她们通奸。」听了这项建议,他们每人都连声赞好。
从那个时候起的两万年之中,他们不断地送钱给许多漂亮的女人,跟她们通奸。死后他们都堕入阿鼻地狱,在其地遭受极端的痛苦长达两尊佛之间的时间。在那里死后,由于他们的恶业还未消除,他们投生到有六十由旬大的铁锅地狱里。往下沉三万年…
《帕奥禅师佛学问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