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帕奧禅師佛學問答▪P18

  ..續本文上一頁人擁有足夠的波羅蜜,所以能夠證悟涅槃,但是現在的在家衆就不容易證悟涅槃了。因此佛陀成立比丘與比丘尼僧團,以便那些有心想要全心全意地投入于修行佛法的人,可以離俗出家來修行。

  成立比丘與比丘尼僧團的另一個用意是爲了保存佛陀傳下來的叁個層次教法,即教理、實修及體證。要完全精通佛教聖典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衆多在家居士當中,只有少數幾位能夠學習一部份的聖典,然而有許多比丘能夠精通聖典。只要佛教聖典還存在,未來的人就能夠依照它們來培育定力及觀智,乃至證悟涅槃。

  問4:我感覺似乎很多禅修者都有強烈的我慢心,是否學禅容易使人增長我慢心?該如何降伏這種自認爲坐得比別人好而生起的我慢心?

  答4:定力及觀智只能暫時鎮伏我慢,只有阿羅漢道智才能根除我慢。因此,只要一位禅修者還沒有證悟阿羅漢道智,他就還有我慢。如果你真的想要降伏我慢,就應該精進地修行直到證悟阿羅漢道智。

  問5:禅師開示中曾提及:禅修本身只有利益、沒有危險,有危險的是禅修後生起的驕慢和執取。請問禅師:禅修者要如何獨自覺察是否生起了驕慢和執取,以及如何令其不生?

  答5:如果他能夠修行名業處的話,就能很容易地覺察是否生起了驕慢和執取。即使還沒有修到名業處,也不難覺察是否生起了驕慢和執取,因爲那是很明顯的。舉例而言,假如有個已證得禅那的禅修者瞧不起那些還沒有證得禅那的人,那就是生起了驕慢心。只要生起了想比較誰厲害的心,例如「他好過我;我好過他;他跟我不相上下」,那也就是生起了驕慢心。

  在巴利聖典中有一則關于驕慢的故事:有一次阿那律尊者問舍利弗尊者說:「我能夠以一個天眼神通心照見一千個世界,但爲何還不能獲得解脫?」舍利弗尊者答道:「當你說『我能夠以一個天眼神通心照見一千個世界』時,那就是驕慢。當你說『爲何還不能獲得解脫』的時候,那就是掉舉。」聽了舍利弗尊者的回答之後,阿那律尊者終于明白驕慢及掉舉是他趣向解脫的障礙。

  爲了去除驕慢及執取,能夠修行觀禅的禅修者應當觀照一切名色法爲無常、苦、無我。由于觀智透視該叁相的力量,他就能夠漸漸地去除對諸行的常想、樂想及我想,而減弱了驕慢及執取。當他通過修行觀禅證得阿羅漢道時,該聖道就會完全根除一切煩惱,令其永遠不再生起。

  對于還沒有修到觀禅的人,他們可以通過如理思惟降伏驕慢及執取,可以思惟:「驕慢及執取對我們有害無益,會導致我們下一世投生到四惡道裏去,所以千萬別驕傲及執取,以免害了自己。」或「在究竟上,世上無一物值得我們感到驕傲及去執取,那爲何還要驕傲及執取?」等等。通過如理思惟,我們會看到驕傲及執取的危險性而舍棄它們。

  問6:如何在擁有諸多內外障礙的禅修過程中仍然屢敗屢戰,毫不放棄?

  答6:你必須對佛、法、僧有堅定的信心。你必須相信佛陀所說的生死輪回是事實。即使在這一生中你造了許多的善業,但是只要還沒有證悟涅槃,你就必須不斷地生死輪回,遭受生、老、病、死等痛苦。而且只要你所造的惡業在任何一世臨終時成熟,你就會墮入惡道,甚至是墮入地獄,遭受極端恐怖的痛苦。

  在《中部.愚人智者經》裏,佛陀向諸比丘說:

  「造身語意惡行的愚人在身體分解而死之後,即會墮入惡道、苦趣,甚至是墮入地獄。

  如果要正確地形容某件事爲『這是人們完全不希望、不願與不要的』,那即是地獄。而地獄可怕的程度強得難以用任何譬喻完整地形容。」

  說到這裏時,有位比丘問世尊道:「世尊是否可以給個譬喻?」

  世尊答道:「可以的,比丘。諸比丘,假設有些人捉到了強盜,把他帶至國王面前,說:『陛下,這裏有個強盜。請陛下指示要給他什麼懲罰。』國王就說道:『你們在早上時用鎗刺戳他一百下。』于是那些人就在早上用鎗刺戳他一百下。然而,在中午時,國王問:『那個人怎麼樣了?』──『陛下,他還活著。』當時國王就說:『你們在中午時再用鎗刺戳他一百下。』那些人就在中午用鎗刺戳他一百下。然而,在傍晚時,國王問:『那個人怎麼樣了?』──『陛下,他還活著。』當時國王就說:『你們在傍晚時再用鎗刺戳他一百下。』那些人就在傍晚用鎗刺戳他一百下。諸比丘,你們認爲怎樣?那人是否會由于被鎗刺戳叁百下而感到痛苦?」

  「世尊,別說是叁百下,即使那人只是被人用鎗刺戳一下,他也會感到痛苦。」

  當時,世尊拾起一塊有如他手掌一般大小的石頭,問諸比丘道:「諸比丘,你們認爲怎樣?是由如來拾起、與他手掌一般大小的石頭比較大,還是作爲衆山之王的喜瑪拉雅山比較大?」

  「世尊,由世尊拾起、與他手掌一般大小的石頭和作爲衆山之王的喜瑪拉雅山比較起來是微不足道的。它甚至算不上是(喜瑪拉雅山的)一部份;那是完全比不上的。」

  「同樣地,諸比丘,那人被鎗刺戳叁百下而感到的痛苦和地獄裏的痛苦比較起來是微不足道的。它甚至算不上是(地獄之苦的)一部份;那是完全比不上的。

  在地獄裏,獄卒以燒得火紅的鐵叉刺穿他的一只手,又以燒得火紅的鐵叉刺穿另一只手,以燒得火紅的鐵叉刺穿一只腳,又以燒得火紅的鐵叉刺穿另一只腳,再以燒得火紅的鐵叉刺穿他的肚子。當時他感到痛苦、巨大的痛苦、極劇烈之苦。然而,只要他惡業的果報還未耗盡,他是不會死的。

  過後,獄卒把他丟在地上,以斧頭剝削他。當時他感到痛苦、巨大的痛苦、極劇烈之苦。然而,只要他惡業的果報還未耗盡,他是不會死的。

  過後,獄卒把他頭下腳上地倒置,以平斧剝削他。當時他感到痛苦、巨大的痛苦、極劇烈之苦。然而,只要他惡業的果報還未耗盡,他是不會死的。

  過後,獄卒把他套在一輛馬車,再于烈火燃燒的地上把他拖來拖去。當時他感到痛苦、巨大的痛苦、極劇烈之苦。然而,只要他惡業的果報還未耗盡,他是不會死的。

  過後,獄卒驅趕他在烈火焚燒的火炭山爬上爬下。當時他感到痛苦、巨大的痛苦、極劇烈之苦。然而,只要他惡業的果報還未耗盡,他是不會死的。

  過後,獄卒把他頭下腳上捉起來,丟進烈火焚燒到火熱的金屬鍋裏。他就在沸熱的漩渦裏被煮著。當他被如此煮著時,有時他被卷上來,有時他被卷下去,有時他被橫著卷來卷去。當時他感到痛苦、巨大的痛苦、極劇烈之苦。然而,只要他惡業的果報還未耗盡,他是不會死的。

  過後,獄卒把他丟進大地獄裏。于此,諸比丘,關于大地獄:

  它有四角與四門,每面各有一道門,

  四周牆壁以鐵作,蓋著一個鐵屋頂,

  地上也是以鐵造,其中烈火熊熊燒,

  一百由旬是其長,處處遍滿是烈火。

  諸比丘,我能夠以許多種方法向你們形容地獄。而地獄的痛苦及可怕的程度強得難以用任何譬喻完整地形容。」

  在此我想要問你們,如果你們點著一支打火機,用火燒自己一只手指一分鍾,你會感到怎麼樣?是不是很痛苦?現在你們再想一想,在地獄裏長期全身被火燒或在金屬鍋裏被煮的滋味又如何?佛陀在經中所說的話並不是想要嚇我們,而只是說明事實,以便我們生起強烈的欲望想要避免陷入那些悲慘之境。

  如果我們對佛陀所說的話有信心,就會産生強烈的善欲要修行,以便解脫生死輪回之苦。這種善欲即是四種「成就之因」(神足)之中的「欲成就之因」。爲什麼稱之爲成就之因?因爲它能夠爲我們排除萬難,激起最上等的精進力來修行,不達到解脫的目的絕不停止。而這種不畏懼困難的精進力則是另一種成就之因,即「精進成就之因」。除了這兩種之外,我們也應該培育另外兩種成就之因,即「心成就之因」及「觀成就之因」。「心成就之因」是心極度喜愛且投入于佛法。「觀成就之因」則是智慧,例如思惟地獄之苦等的智慧。如果要能夠屢敗屢戰、絕不放棄禅修的話,你們就必須具備對佛法僧堅定不移的信心,以及四種成就之因。

  在《中部.愚人智者經》裏,佛陀舉出一個例子來形容墮入惡道的愚人必須在惡道裏受苦多久。他問諸比丘道:

  「假設有人把一個有個洞的轭丟進大海洋裏,而東風把它吹向西、西風把它吹向東、北風把它吹向南、南風把它吹向北。又假設有只瞎眼的海龜在每一世紀之末升上海面一次。諸比丘,你們認爲怎樣?那只瞎眼的海龜是否能夠把牠的頭穿過那個轭的洞?」

  「世尊,在經過很長的時間之後,牠可能辦到這一點。」

  「諸比丘,我說那只瞎眼海龜要把牠的頭穿過那個轭的洞所花的時間,比愚人在墮入惡道之後,再要投生到人間的時間來得短。爲什麼呢?因爲在惡道並無法可修、無善可修、無善可造、無福可造。在惡道裏盛行的是互相殘殺及弱肉強食。」

  從佛陀所舉的盲龜譬喻裏,可知一旦墮入惡道之後,再要獲得人身所需經曆的時間是長久得難以想象的。在此,讓我再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放逸不修行,隨意地享受欲樂幾十年,卻要換來上萬上億年的痛苦是值得的嗎?讓我說一個故事來說明那是非常愚蠢的事。

  在迦葉佛時代有四個朋友都是富商的兒子。有一天,他們互相討論應該做什麼事。其中一人說:「我們家中有許多的財富。我們應該怎麼用它?如今偉大且慈悲的佛陀四處遊方,我們是否應該布施、行善與持戒?」但是沒有人同意這個建議。另一人說:「讓我們喝酒及吃美味的肉。這將是有益的生活方式。」最後有一人說:「朋友們,我們只有一件事做。沒有女人會拒絕跟給她錢的人相好。所以讓我們送錢給其他人的妻子,跟她們通奸。」聽了這項建議,他們每人都連聲贊好。

  從那個時候起的兩萬年之中,他們不斷地送錢給許多漂亮的女人,跟她們通奸。死後他們都墮入阿鼻地獄,在其地遭受極端的痛苦長達兩尊佛之間的時間。在那裏死後,由于他們的惡業還未消除,他們投生到有六十由旬大的鐵鍋地獄裏。往下沈叁萬年…

《帕奧禅師佛學問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