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帕奧禅師佛學問答▪P19

  ..續本文上一頁之後,他們達到鍋底,然後再往上浮叁萬年,他們達到了鍋口。他們每人都想要說一首偈,但都只能說出一個音節,即「都」、「沙」、「那」、「娑」,然後一轉身又往下沈。

  當時,波斯匿王i)由于正嘗試殺死一個男人以奪取他那美麗的妻子而睡不著覺,而在半夜裏聽到那四聲恐怖的聲音。他很害怕自己會遭遇災禍。在妻子瑪麗佳皇後建議之下,他去見佛陀,問那些聲音是代表什麼。

  佛陀就向他解釋那四個人的因果,然後誦出他們原本想要說的四首偈子:

  以往我們邪惡地過活,

  擁有的我們不給別人,

  雖然擁有許多的財富,

  卻沒爲自已建立依處。

  我們在此地獄被煮著,

  至今已過了整六萬年,

  這痛苦幾時才會完呢?

  那是不會有結束的,

  怎麼可能會結束呢?

  盼呀望呀不見終期,

  皆因你我都造了惡。

  當我離開了此處,

  投生到人間裏時,

  我一定會行布施,

  善持戒律多行善。

  他們四人遇到了迦葉佛的教化期,但卻不懂得珍惜,而在墮入地獄時才來後悔,但已經太遲了。如今也有許多人獲得難得的人身,而且遇到極難遇到的佛法,但多數都不會珍惜,還是沈迷于享受欲樂。大家是否想要學習那些愚蠢的人呢?

  如果大家不想錯失極難遇到的佛法,也不想投生到地獄遭受痛苦,大家就應該培育堅強的信心。大家必須相信,如果依照佛陀所教導的方法修行戒定慧的話,就能夠證悟須陀洹道果,永遠不再墮入四惡道。而且如果證悟了阿羅漢道果,就不會再生死輪回。以這樣的信心作爲基礎,大家應該激起強而有力的善欲與精進,憑著堅忍不拔的毅力,努力修行,直到證悟阿羅漢道果爲止。

  祝大家早日證悟阿羅漢果。

  問7:習性是否是造業?

  答7:好習慣是善業,壞習慣則是惡業,但阿羅漢的習慣則屬于唯作,不是善業,也不是惡業。

  問8:好的習性是善業,壞的則是惡業,那麼老虎捕食弱小的動物豈非不斷地造惡業,永受惡報,少有翻身投生善道的機會?

  答8:是的。這是爲什麼佛陀在《愚人智者經》裏說:「在惡道並無法可修、無善可修、無善可造、無福可造。在惡道裏盛行的是互相殘殺及弱肉強食。」

  所以《法句經注》說地獄是愚人真正的家。當愚人在大地獄裏受了很久的苦之後,他們會投生到小地獄裏。在那裏受了很久的苦之後,他們會投生到另一個小地獄裏。如此在地獄裏受了很久的苦之後,他們會投生到餓鬼道。又在那裏受了很久的苦之後,他們會投生到畜生道。在畜生道裏,他們互相殘殺,造了許多惡業,死後又墮入地獄裏。如此周而複始許多次之後,他們得以投生爲人。但由于壞習慣,他們又再造下許多惡業,死後又墮入地獄裏。所以我們可以稱愚人爲地獄的常住者。

  只有住在地獄很長的時間之後,他們才來人間一下子,過後再回到地獄裏。這是爲何佛陀說人身難得。然而,許多人都不珍惜所獲得的人身。他們放逸地過活,隨心所欲地盡情享受各種欲樂。他們跟他們的愛人同居、勾引別人的妻子或丈夫、爲了較高的生活水平而墮胎、叫人殺許多雞和豬來爲他們辦婚宴、用非法的手段賺錢,以及造下許多其他的惡業。只有在投生到惡道裏時,他們才後悔之前沒有善用作爲人時的生命,但那已經太遲了。

  問9:禅修者是不是必須一生保持莊嚴及嚴肅的態度?經典上不是記載有時佛陀也會表現輕松與幽默的嗎?

  答9:雖然佛陀很嚴肅,但卻溫和與慈悲。佛陀從不開玩笑,而只是說實話。

  有一次,佛陀向諸比丘說了以下的本生故事:

  在很久以前,有一個商人名叫卡巴塔。他有一只驢子,每天都幫他拉裝滿陶器的貨車七由旬之遠。有一次,卡巴塔跟他那只拉裝滿陶器的貨車的驢子去到達卡斯拉。當他正忙著送貨時,他讓該驢子自由走動。當該驢子在一條水溝邊遊走時,牠看到一只母驢,而即刻走向前去。母驢向牠友善地問候,然後說:「你從哪裏來?」「波羅奈城。」「來做什麼?」「做生意。」「你拉的貨物有多少?」「一大車的陶器。」「你拉一大車的陶器走多遠?」「七由旬。」「在你所到的各處,是否有其他驢子爲你按摩腳及背?」「沒有。」「若是如此,你的生活必定很苦。」

  由于母驢的話,牠變得很不滿。在送完貨物之後,商人回到驢子之處,向牠說道:「來,我們走吧。」「你自己走;我不走。」該商人不斷地用溫言勸牠走,但牠還是不願意走。因此他就罵牠。最後他想:「我有個辦法可以使到牠走。」而說出以下的偈:

  「我將爲你做一枝棒,擁有十六吋長的刺;

  我將把你切成碎片。知道嗎?驢子。」

  驢子聽後說:「若是如此,我知道應該怎麼對付你。」然後牠說出以下的偈子:

  「你說你將爲我做一枝棒,擁有十六吋長的刺;

  好!若是如此,我將以前腳穩立于地,

  用後腳踢掉你的牙齒。知道嗎?卡巴塔。」

  聽了牠的回答之後,該商人心想:「是什麼原因令到牠這麼說?」他向四處看,最終看到那只母驢。他想:「啊!一定是這只母驢教牠的。我將向牠說:『我將送你一只像牠那樣的母驢做妻子。』以異性爲誘,我將令到牠肯走。」因此他就說出以下的偈子:

  「我將送你一只面如珍珠母、

  擁有一切美貌的母驢做妻子。

  知道嗎?驢子。」

  聽了這些話之後,該驢子感到很高興,而以以下的偈子回答:

  「你說你將送我一只面如珍珠母、

  擁有一切美貌的母驢做妻子。

  若是如此,卡巴塔,

  至今我每天走七由旬的路,

  今後我將每天走十四由旬。」

  卡巴塔說:「好,那就走吧!」說後就帶該驢子回到貨車之處。

  過了幾天,該驢子就問他:「你不是說要送我一個妻子的嗎?」商人答道:「是的,我的確是那麼說,我不會毀約的。我將送你一個妻子。但是我只提供你一份食物。它可能夠也可能不夠你和你的妻子兩個吃,但那應是你自己解決的事。當你們兩個一起生活之後,你們就會生小驢子。我給你的一份食物可能夠也可能不夠你和你的妻子及兒女們吃,但那應是你自己解決的事。」聽了商人這些話之後,驢子的欲念就消失了。

  說完這個故事之後,佛陀說該商人就是他自己,雄驢就是難陀尊者,母驢則是難陀尊者以前的未婚妻國美王妃。

  你可能會說佛陀講了一個蠻幽默的故事。但他並不是開玩笑,而只是說出事實罷了。

  問10:在很多佛陀的本生故事裏,都有著人類可以跟動物互相溝通的情況,例如禅師所講的商人與驢子的故事。是否以前的人都擁有可以跟動物談話的能力?如果是的話,請問是用什麼方法?是以語言還是以意念來溝通?爲什麼現在的人卻沒有這種能力?

  答10:有一些本生故事裏很清楚地記載有些動物能夠講人話,因爲牠們在不久前的過去世裏是人。在其他的本生故事裏,佛陀把動物的思想以語言來表達,因爲他知道那些動物在想什麼。

  問11:如果一個人平時會莫名其妙地産生某些念頭而感到恐懼不安,這是不是業果?它不但幹擾我平日的生活,也幹擾我修禅。我曾嘗試不理會它,但是沒有效。我應該如何克服它?

  答11:我們不能說那肯定是你的惡業,因爲它可能是如此,也可能是因爲你不如理作意而造成的。如果要克服它,你應該把不如理作意轉爲如理作意。

  問12:一位還未證得禅那與觀智的禅修者應該如何對治他的邪見、惡念及不善心所呢?

  答12:他應該正念地專注于他的禅修目標,例如出入息或四大。除此之外,他也可以如理地思惟,例如思惟生、老、病、死、四惡道、生死輪回之苦等等。他也可以思惟佛法。當他這麼做時,就能防止還沒有生起的邪見與惡念生起,以及去除已生起的邪見與惡念。

  問13:如果一個初學禅者從小就悲觀,對自己缺乏信心,認爲自己無法成功,對于這樣的人,我們應該如何開導他?

  答13:這種人是不容易開導的。你可以試試向他說法,以便激起他對佛法僧的信心。只是一般上他是不會很有信心地聽聞佛法。若他能夠繼續修禅就會很好,因爲如果他在禅修方面有進步的話,他就會對佛法産生信心,也會生起自信心。

  

  

  戒學釋疑

  問14:我本來想要出家修學戒定慧,尤其是學習帕奧禅法,但是我看到一些持戒清淨的人不好好修行,卻愛搬弄是非、批判性很強,我內心很難過也很怕。爲何持戒清淨卻不能更包容、更慈悲地對待其他人呢?

  答14:你不應該理會及受到其他人的煩惱影響;你應當記得即使是佛陀也會遭受批評與誣告。當某人對你或其他人批評或搬弄是非時,那是他個人的惡業,你不應以相同的態度對待他。

  問15:一位自認持戒嚴謹清淨的人,一直在談論是非、專挑別人的缺點、瞋恨心很強、妒忌心又很重,這種人的行爲符合佛陀的教法嗎?修禅會有障礙嗎?

  答15:這種人的行爲不符合佛陀的教法,而且修禅對他來說會困難。在《清淨道論》裏有如下的記載:

  在古時候,有一次,有一位長老和一位年輕比丘入某個村子托缽。來到第一間家時,他們各獲得一勺子的熱粥。當時長老因胃生風很痛,因此他想:「這粥對我有益,我應該在它還未冷卻之前喝。」居士們就拿了一張木凳到門外。長老坐了下來喝粥,年輕比丘看了感到厭惡而說:「這老人被他的饑餓擊敗了,竟然做出他應該感到羞恥的事。」長老托完缽回到寺院時問年輕比丘道:「朋友,在這教法中你有什麼立足處嗎?」「有的,尊者,我是須陀洹。」「朋友,那麼你就不必再爲證悟更高的聖道努力了,因爲你冒犯了漏盡者。」當時該位年輕比丘即刻向長老請求原諒,而去除了由于冒犯聖者導致不能證悟更高聖道的障礙。

  如果有人批評聖者又不道歉,他就不能在那一世證悟任何道果;若果位較低的聖者批評果位較高的聖者又不道歉,他就不能在那一世證悟任何較高層次的道果。可見批評任何人都是不好的,因爲你無法知道該人是不是聖者…

《帕奧禅師佛學問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