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知佛陀是非常赞叹修慈的。佛陀曾经说过:
「布施的功德不如皈依三宝的功德,皈依三宝的功德不如持戒的功德,而持戒的功德不如修慈的功德(不如修慈的十六分之一的功德)。」
所以即使一个人能够修慈好象挤牛奶那么短的时间,都具备非常强大的功德。为什么呢?因为慈心是属于无量心(appama¤¤à),慈的心是没有限量的,为什么没有限量呢?因为众生有量吗?谁可以数出众生有多少个?现在先不管其它地方,就在这宝峰寺、宝峰山这个地区,连这里的人啊,这里的动物、蚂蚁、蚊子都算在内,可以数多少个吗?乃至到那些不可见的众生。所以众生是无量的,众生是不可数的。
因为众生的不可数,众生的无量,所以当你的心散播到一切的众生的时候,你不用数说你对几个、几个有情散播慈爱,几个、几个有情哪一个、哪一个有情收到了我的慈爱,哪些有情没有接收到我的慈爱,不用这样的,我们散播慈爱不是象发心箭,不是象发一支箭一样,我们的慈爱就象大海的水一样,遍满一切。因为众生是无量的,你的心也是无量的,慈爱是没有限量的,没有说我要向谁散播慈爱,谁就会向他散播慈爱,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么,你的心是有界限的,在很系统的散播慈爱当中,就有一种叫做破除界限的修行方法。
破除界限的修行方法就是任抽一个人,你喜爱的人、你恭敬的人、你讨厌的人(或者你的敌人)跟你自己,这四个人坐在一起,你能够非常平等地、没有任何差别地向任何一个人修行慈爱。
《清净道论》就举一个例子,假如你跟一个非常恭敬的人,跟一个中等的人(就是你不喜不厌的人),跟一个你的仇敌,还有你,四个人坐在一起,这时候来了一个盗贼,他要抓你们四个人其中的一个拿去祭神,然后把你们其中一个人杀掉拿去祭神。如果在这个时候,你希望抓你的仇敌,你的慈心还有界限,如果你说:「抓我自己。」你的心还是有界限,唯有很平等地,他想抓谁就抓谁,而没有丝毫的分别心,这样的话你才能够说你破除了界限,你的慈心才会平等地对一切人了,而没有喜、没有憎,没有爱憎之分了。
我们修慈爱就是要达到这样的境界,达到这样的地步。如果能够做到这样,那么,你的慈爱可以说是无量心。而世尊也在《增支部》里的第十一集里面有一部经叫做《慈爱利益经》(Mettànisa§sa Suttaü)里面说到修慈有十一种功德,这十一种功德虽然他是针对于慈心解脱的人来说,也就是说已经证得慈心禅那的人来说。然而,对于任何的人只要修慈,他都能够或多或少地得到这些利益:
第一、他能够睡得很稳,他不会失眠,不会辗转反侧睡不着,这个是修慈的第一种功德。
第二、他醒来很快乐。他不会象有些人一样很焦急、很急燥地醒来。
第三、他可以不见恶梦。他可以夜梦吉祥,不会见到恶梦,不会做恶梦。
第四、他为人敬爱,很多人都恭敬他,因为他有慈心。
第五、非人的敬爱。非人比人更容易感受到我们的慈心的,如果我们向人散播慈爱,向非人散播慈爱,非人的心是更敏感,它更能够接受到我们的那份慈爱。所以当你向这些非人们散播慈爱的时候,他们也能够感受到你的那份爱,那份慈爱。
第六、诸天护卫或诸天拥护。因为诸天是属于善的天,那么他对于那些善的人,那些有慈心的人,他是非常喜爱的。
第七、不为火、兵刀、毒药等等所伤害。他不会有遭到飞来的横祸,即使因为他的果报成熟,那么,很重的伤也会变得更轻一些。
第八、他的容颜可以很光悦。因为修慈的人,他的心是喜悦的,是柔软的,他的心是善心。由于这种善心,由于这种无量心,他能够产生许许多多的心生色法。当一个人在修慈的时候,你当下就可以感受到,他的脸是面带微笑的,是非常慈颜悦色的。如果久而久之他都是这么样的话,那么这种由于慈心所产生的那种心生色法,久而久之都已经是充满他的身体,经常他的色法都充满了由于这种慈心所产生那种心生色法,那久而久之他就会感觉到他非常的慈详,他非常有感染力,很有摄受力。即使是一个长相很丑陋的人,如果经常修慈的话,慢慢地他也会感觉到他的相正在变,虽然一个人的美、一个人的丑、一个人的高、矮、黑、白等等是由于他的业生色所决定,一生很难改变的。然而,我们可以通过慈心来改变。虽然丑的还是丑,但是你会感觉到,看到他的感觉完全不同,由于慈心的力量,可以随着你的容貌,能够很庄严,很端庄、很慈详。
第九、他能够迅速得定。他的心很容易得等持,得定。这个我们刚才已经分析过了,因为他的心很柔软,所以非常容易适业,他的心很容易跟所缘相应;因为心很容易跟所缘相应,所以心就很容易平静,很容易专注;因为很容易专注,所以他很容易得定。而且,通过慈心本身他就能够达到定,他能够达到第三禅。
第十、如果经常修慈心的人,在他临终的时候,他不会昏迷,他不会昏昧,不会昏迷不清,他神志很清醒。
第十一、如果没有证悟高超的涅槃,他会投生到梵天界。假如他是以修慈的心而死去的话,他肯定是投生为人或天,如果他还没有达到禅那的话,他肯定是投生到欲界天或人界。他投生到人界或者天界要看他自己的决定,他自己的意愿。在临终的时候以慈心散播慈爱一直到死亡的人,肯定不会投生到四恶道,不会投生到三涂恶果。
大家知道菩萨的心是什么心?他的有分心是什么心吗?就是我们的佛陀,他的结生心是什么的结生心?菩萨从兜率天准备投生到摩诃摩耶(Mahàmaya)夫人的母胎之后,当时他临终的速行心是对一切有情的那份慈爱,已经达到了近行定的这种心,还没有达到禅那,没有达到禅那所以他没有投生到梵天界。这个是定法,菩萨的最后一生肯定是在人间,他不可能在天上。所以我们的佛陀的有分心(也就是菩萨最后一生他的结生心)就是取一切众生、对一切众生的慈爱。这种慈爱是属于欲界心,所以他投生到欲界。
对于已经通过修慈而证得禅那的人来说,如果他愿意的话,他可以一直地维持这种慈心到他临终的时候,如果在他临终的时候这种禅那还没退失的话,而假如他又还没有证得阿拉汉的话,他将可以投生到梵天界。也就是他在临终的时候,他以慈心入定,随他自己的意愿,他可以入初禅、第二禅、第三禅。而当他投生到梵天界的时候,由于他醒过来,就好象刚睡醒一样,那么容易就投生到梵天界。这是佛陀所讲的,记载在《增支部》里面的《慈爱利益经》(Mettànisa§sa Suttaü)。
所以大家无论是为了调伏自己的心,为了得到法的利益,或者说为了一切众生,我们都应当修慈。修慈可以改变我们自己,可以改变周围的人。如果这个世间都充满了慈爱的话,就不会有伤害了,就不会有战争,不会有很多人为制造的痛苦。所以,修慈无论对于自己、对于他人、对于现代的社会都是非常有必要的,修慈就从我们自己做起。如果有机会的话,也可以通过你们今天晚上所学的东西,去教导你们的家人,去教导你们的同修,教导你们的朋友,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你的那份慈爱,让更多的人能够淋浴于佛陀的慈光当中,能够让更多的人得到佛陀教法的利益。
好,那么我们今天在讲修习慈心跟我们如何调心的方法,就讲到这里,然而我们所讲的这些东西是适合于每一个人的,要用立刻可以用的,不是只对某些人可用,对某些人不可用。而且要用就从今天乃至从今天晚上就可以开始,对你自己所敬爱的人,对自己在这座寺院里面的这些慈祥的法师们、这些很精进的禅修者们,都可以,让我们给他们散播那种真挚的慈爱,对一切的众生散播真诚的,真心实意的那一份慈爱。好,我们今天晚上的讲座就讲到这里。
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回向:
Imàya dhammànudhamma-pa
ipattiyà Buddha§ p
jemi
Imàya dhammànudhamma-pa
ipattiyà Dhamma§ p
jemi
Imàya dhammànudhamma-pa
ipattiyà Sa
gha§ p
jemi
Addhàimàyapa
ipattiyàjà
i-jarà-mara
amhàparimuccissàmi .
以此法随法行,我礼敬佛!
以此法随法行,我礼敬法!
以此法随法行,我礼敬僧!
切实依此而行,我将解脱生、老、死!
Idaü me pu¤¤aü,àsavakkhayaü vahaü hotu.
Idaü me pu¤¤aü,nibbànassa paccayo hotu.
Mama pu¤¤abhàga,sabbasattànaü bhàjemi,
Te sabbe me samaü,pu¤¤abhàgaü labhantu.
愿我些功德,导向诸漏尽!
愿我些功德。为证涅槃缘!
我此功德分,回向诸有情!
愿一切有情,同得功德分!
Sàdhu! Sàdhu! Sàdhu!
萨度!萨度!萨度!
《四护卫禅》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