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四護衛禅▪P5

  ..續本文上一頁

  當知佛陀是非常贊歎修慈的。佛陀曾經說過:

  「布施的功德不如皈依叁寶的功德,皈依叁寶的功德不如持戒的功德,而持戒的功德不如修慈的功德(不如修慈的十六分之一的功德)。」

  所以即使一個人能夠修慈好象擠牛奶那麼短的時間,都具備非常強大的功德。爲什麼呢?因爲慈心是屬于無量心(appama¤¤à),慈的心是沒有限量的,爲什麼沒有限量呢?因爲衆生有量嗎?誰可以數出衆生有多少個?現在先不管其它地方,就在這寶峰寺、寶峰山這個地區,連這裏的人啊,這裏的動物、螞蟻、蚊子都算在內,可以數多少個嗎?乃至到那些不可見的衆生。所以衆生是無量的,衆生是不可數的。

  因爲衆生的不可數,衆生的無量,所以當你的心散播到一切的衆生的時候,你不用數說你對幾個、幾個有情散播慈愛,幾個、幾個有情哪一個、哪一個有情收到了我的慈愛,哪些有情沒有接收到我的慈愛,不用這樣的,我們散播慈愛不是象發心箭,不是象發一支箭一樣,我們的慈愛就象大海的水一樣,遍滿一切。因爲衆生是無量的,你的心也是無量的,慈愛是沒有限量的,沒有說我要向誰散播慈愛,誰就會向他散播慈愛,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那麼,你的心是有界限的,在很系統的散播慈愛當中,就有一種叫做破除界限的修行方法。

  破除界限的修行方法就是任抽一個人,你喜愛的人、你恭敬的人、你討厭的人(或者你的敵人)跟你自己,這四個人坐在一起,你能夠非常平等地、沒有任何差別地向任何一個人修行慈愛。

  《清淨道論》就舉一個例子,假如你跟一個非常恭敬的人,跟一個中等的人(就是你不喜不厭的人),跟一個你的仇敵,還有你,四個人坐在一起,這時候來了一個盜賊,他要抓你們四個人其中的一個拿去祭神,然後把你們其中一個人殺掉拿去祭神。如果在這個時候,你希望抓你的仇敵,你的慈心還有界限,如果你說:「抓我自己。」你的心還是有界限,唯有很平等地,他想抓誰就抓誰,而沒有絲毫的分別心,這樣的話你才能夠說你破除了界限,你的慈心才會平等地對一切人了,而沒有喜、沒有憎,沒有愛憎之分了。

  我們修慈愛就是要達到這樣的境界,達到這樣的地步。如果能夠做到這樣,那麼,你的慈愛可以說是無量心。而世尊也在《增支部》裏的第十一集裏面有一部經叫做《慈愛利益經》(Mettànisa§sa Suttaü)裏面說到修慈有十一種功德,這十一種功德雖然他是針對于慈心解脫的人來說,也就是說已經證得慈心禅那的人來說。然而,對于任何的人只要修慈,他都能夠或多或少地得到這些利益:

  第一、他能夠睡得很穩,他不會失眠,不會輾轉反側睡不著,這個是修慈的第一種功德。

  第二、他醒來很快樂。他不會象有些人一樣很焦急、很急燥地醒來。

  第叁、他可以不見惡夢。他可以夜夢吉祥,不會見到惡夢,不會做惡夢。

  第四、他爲人敬愛,很多人都恭敬他,因爲他有慈心。

  第五、非人的敬愛。非人比人更容易感受到我們的慈心的,如果我們向人散播慈愛,向非人散播慈愛,非人的心是更敏感,它更能夠接受到我們的那份慈愛。所以當你向這些非人們散播慈愛的時候,他們也能夠感受到你的那份愛,那份慈愛。

  第六、諸天護衛或諸天擁護。因爲諸天是屬于善的天,那麼他對于那些善的人,那些有慈心的人,他是非常喜愛的。

  第七、不爲火、兵刀、毒藥等等所傷害。他不會有遭到飛來的橫禍,即使因爲他的果報成熟,那麼,很重的傷也會變得更輕一些。

  第八、他的容顔可以很光悅。因爲修慈的人,他的心是喜悅的,是柔軟的,他的心是善心。由于這種善心,由于這種無量心,他能夠産生許許多多的心生色法。當一個人在修慈的時候,你當下就可以感受到,他的臉是面帶微笑的,是非常慈顔悅色的。如果久而久之他都是這麼樣的話,那麼這種由于慈心所産生的那種心生色法,久而久之都已經是充滿他的身體,經常他的色法都充滿了由于這種慈心所産生那種心生色法,那久而久之他就會感覺到他非常的慈詳,他非常有感染力,很有攝受力。即使是一個長相很醜陋的人,如果經常修慈的話,慢慢地他也會感覺到他的相正在變,雖然一個人的美、一個人的醜、一個人的高、矮、黑、白等等是由于他的業生色所決定,一生很難改變的。然而,我們可以通過慈心來改變。雖然醜的還是醜,但是你會感覺到,看到他的感覺完全不同,由于慈心的力量,可以隨著你的容貌,能夠很莊嚴,很端莊、很慈詳。

  第九、他能夠迅速得定。他的心很容易得等持,得定。這個我們剛才已經分析過了,因爲他的心很柔軟,所以非常容易適業,他的心很容易跟所緣相應;因爲心很容易跟所緣相應,所以心就很容易平靜,很容易專注;因爲很容易專注,所以他很容易得定。而且,通過慈心本身他就能夠達到定,他能夠達到第叁禅。

  第十、如果經常修慈心的人,在他臨終的時候,他不會昏迷,他不會昏昧,不會昏迷不清,他神志很清醒。

  第十一、如果沒有證悟高超的涅槃,他會投生到梵天界。假如他是以修慈的心而死去的話,他肯定是投生爲人或天,如果他還沒有達到禅那的話,他肯定是投生到欲界天或人界。他投生到人界或者天界要看他自己的決定,他自己的意願。在臨終的時候以慈心散播慈愛一直到死亡的人,肯定不會投生到四惡道,不會投生到叁塗惡果。

  大家知道菩薩的心是什麼心?他的有分心是什麼心嗎?就是我們的佛陀,他的結生心是什麼的結生心?菩薩從兜率天准備投生到摩诃摩耶(Mahàmaya)夫人的母胎之後,當時他臨終的速行心是對一切有情的那份慈愛,已經達到了近行定的這種心,還沒有達到禅那,沒有達到禅那所以他沒有投生到梵天界。這個是定法,菩薩的最後一生肯定是在人間,他不可能在天上。所以我們的佛陀的有分心(也就是菩薩最後一生他的結生心)就是取一切衆生、對一切衆生的慈愛。這種慈愛是屬于欲界心,所以他投生到欲界。

  對于已經通過修慈而證得禅那的人來說,如果他願意的話,他可以一直地維持這種慈心到他臨終的時候,如果在他臨終的時候這種禅那還沒退失的話,而假如他又還沒有證得阿拉漢的話,他將可以投生到梵天界。也就是他在臨終的時候,他以慈心入定,隨他自己的意願,他可以入初禅、第二禅、第叁禅。而當他投生到梵天界的時候,由于他醒過來,就好象剛睡醒一樣,那麼容易就投生到梵天界。這是佛陀所講的,記載在《增支部》裏面的《慈愛利益經》(Mettànisa§sa Suttaü)。

  所以大家無論是爲了調伏自己的心,爲了得到法的利益,或者說爲了一切衆生,我們都應當修慈。修慈可以改變我們自己,可以改變周圍的人。如果這個世間都充滿了慈愛的話,就不會有傷害了,就不會有戰爭,不會有很多人爲製造的痛苦。所以,修慈無論對于自己、對于他人、對于現代的社會都是非常有必要的,修慈就從我們自己做起。如果有機會的話,也可以通過你們今天晚上所學的東西,去教導你們的家人,去教導你們的同修,教導你們的朋友,讓更多的人感受到你的那份慈愛,讓更多的人能夠淋浴于佛陀的慈光當中,能夠讓更多的人得到佛陀教法的利益。

  好,那麼我們今天在講修習慈心跟我們如何調心的方法,就講到這裏,然而我們所講的這些東西是適合于每一個人的,要用立刻可以用的,不是只對某些人可用,對某些人不可用。而且要用就從今天乃至從今天晚上就可以開始,對你自己所敬愛的人,對自己在這座寺院裏面的這些慈祥的法師們、這些很精進的禅修者們,都可以,讓我們給他們散播那種真摯的慈愛,對一切的衆生散播真誠的,真心實意的那一份慈愛。好,我們今天晚上的講座就講到這裏。

  下面我們大家一起來回向:

  Imàya dhammànudhamma-pa

  ipattiyà Buddha§ p

  jemi

  Imàya dhammànudhamma-pa

  ipattiyà Dhamma§ p

  jemi

  Imàya dhammànudhamma-pa

  ipattiyà Sa

  gha§ p

  jemi

  Addhàimàyapa

  ipattiyàjà

  i-jarà-mara

  amhàparimuccissàmi .

  以此法隨法行,我禮敬佛!

  以此法隨法行,我禮敬法!

  以此法隨法行,我禮敬僧!

  切實依此而行,我將解脫生、老、死!

  Idaü me pu¤¤aü,àsavakkhayaü vahaü hotu.

  Idaü me pu¤¤aü,nibbànassa paccayo hotu.

  Mama pu¤¤abhàga,sabbasattànaü bhàjemi,

  Te sabbe me samaü,pu¤¤abhàgaü labhantu.

  願我些功德,導向諸漏盡!

  願我些功德。爲證涅槃緣!

  我此功德分,回向諸有情!

  願一切有情,同得功德分!

  Sàdhu! Sàdhu! Sàdhu!

  薩度!薩度!薩度!

  

  

  

《四護衛禅》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