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多么美好的人们▪P2

  ..续本文上一页a, 三个篮子或容器)。包括经藏(Sutta-pitaka,佛陀的教导);律藏(Vinaya-pitaka,僧侣的戒律);论藏(Abhidhamma-pitaka,卓越的理论性教法)。有一分支负责背诵全部经藏的僧侣,一代传一代的称为经藏持者(Suttadhara);相同地,其他的分支负责背诵全部律藏的僧侣称为律藏持者(Vinayadhara);而负责背诵全部论藏的僧侣则称为论藏持者(Abhidhammadhara)。

  历史上,有些智慧非常高的比丘,能够背诵三藏的,称做三藏持者(Tipitakadhara.)。在世界大战后,缅甸有三位三藏持者。其中一位住在铭根寺(Mingun Monastery),就在我的出生地曼德勒附近,依拉瓦底河(Irawaddy)的另一岸。我曾记得去过那里,向这位尊敬的僧侣致敬,并且惊讶于他的智慧。目前他拥有国家精神导师(Ratthaguru -spiritual teacher of the nation)的崇高称号。

  此外,我也深受乌提提拉尊者(Mahathera U Thithila)的影响。曾住过英国几年的他,能够用非常平易的英文来解释极复杂的法。当我刚开始对佛陀的教导发生兴趣时,我曾尝试阅读以英文翻译的巴利文。巴利文字对我来说太困难,但我的英文也不够熟练,加上以我的母语,印度语,翻译的相关资料太少,因此一开始我对法的了解实在不多。他平易的英文说明,帮助了我对法的了解。我相当地感谢他。

  乌将纳卡比梵沙尊者(Mahathera U Janakabhivans)与大智者罗睺罗(Mahapandita Rahula Sankrityayana)

  我曾见过乌将纳卡比梵沙尊者,他住在靠近曼德勒的阿马拉布拉。他给我的影响,不只是他伟大的智慧,还有他的简朴,谦逊,以及勤奋的工作。他以缅甸文写了许多法的书籍。全缅甸的人对他都相当崇敬。但我却看到他一点也不自负,也完全没有知识上的骄傲。我发现他完全实践了简朴、诚实与无我。

  他有写作的习惯:站在一个像是诵经台的高高的书桌前。我看到他在这张书桌前,写着一大本书的工作样子。他有一个摆满参考书的书柜,而因为他卓越的记忆力与智慧,听说他很少用到那些书。

  他让我想起后来还俗的著名印度比丘-大智者罗睺罗(Mahapandita Rahula Sankrityayana)。他在印度是文坛的代表,也是全印度平民组织的领袖。身为语言学者的他,通晓梵语(Sanskrit)与巴利语(Pali),并且是第一个将长部(the Digha Nikaya)翻译为印度文的人。对我来说,这就像让我突然能够亲自说出佛陀话语一样的神奇。

  他是一位多产的学者,写下超过百本的学术书籍。听说他坐着无法写字,他都是躺在地板上工作的,可以持续几个小时。他也经常到仰光拜访我,我感到与他非常的亲近。

  在认识乌巴庆老师,学习内观后。我有幸能遇见一些缅甸的重要比丘。像是在曼德勒的 Masoyein Sayadaw,在仰光的 Chauthagyi Sayadaw,以及巴汉(Bahan)的 Kan U Sayadaw。他们圣洁的言行,也深深影响了我。

  马哈希大师(Venerable Mahasi Sayadaw)

  我在21年后,也就是1990年时回到祖国,法的国度,缅甸。我相当高兴的发现,我的儿子就住在 Thathana Yeikta 附近。Thathana Yeikta 是已故的马哈希尊者的禅修中心。住在那里的日子,天将破晓时,我都会看见大约一百五十位僧侣从禅修中心走出来,经过我儿子的屋前。我再度被这个激发人心的景象震撼。每天早上我的媳妇都会为这些僧侣准备食物。当我为每一位僧侣,把他们的钵填满一小部分时,我的身心充满着极大的喜乐。

  每一位僧侣大约停留在一个屋子前十到十五秒钟,让每个虔诚的家庭有布施食物的机会。然后他们持续在宁静中,眼神下垂地向前走去。

  有什么能够比布施给觉醒地走着每一步的禅修者,每天第一份的食物,更有功德的事情呢?只要现在我想到它,我的身心开始了喜悦的震动。看到这些禅修者所形成的队伍,似乎违背圣者卡比尔(Saint Kabir:)所说的话:

  As there cannot be sacks of rubies,

  There cannot be flocks of swans;

  There cannot be packs of lions.

  Similarly, there cannot be a group

  of saints walking together.

  从没见过多到成袋的红宝石,

  也从没见过一大群的白天鹅;

  也从没有同时出巡的雄狮们,

  同样的,也不会有许多走在一起的圣贤。

  那些总是将注意力放在外界,享受著述说与思考的乐趣,并非真正的圣贤。圣贤是不断地保持在禅修状态的人。

  同时看到许多的长期禅修者,是相当稀有的事情。即使他们存在,也是难得有机会遇见他们。即使遇见他们,能够有机会给他们当天第一份的食物,更是稀有的机缘。这些稀有的机缘,全部都让我遇上。因此我是如此的喜乐。

  在早期的日子里,我相当受马哈希尊者本人吸引。佛法协会和他的主席,乌强顿,经常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到 Thathana Yeikta 参加马哈希尊者主持的禅修。当有印度人来长期修行时,我常会带一些印度食物。乌强顿也会打电话给我,希望我带一些水果和印度菜给他们。而在给禅修者食物之前,我有幸能先给马哈希尊者。这是我遇见他的原因,他总会经常和我说法,并且询问我的修行。

  他非常清楚我是乌巴庆老师的学生。一开始,我有点害怕尊者会建议我随着他禅修。我的某些朋友坚持我应该如此,但因为我对在乌巴庆老师指导下的练习,相当满意,看不出有何要改变老师的原因。所以,如果马哈希尊者亲自建议我的话,我会陷入相当尴尬的情境。

  在我们的对谈中,我们讨论到了我修行的方法,他也总是给我很实际的建议与鼓励。他说,我所做的是正确的,并且鼓励我一直持续下去,到最后的目标。他从没有暗示过我应该尝试他的方法。这令我更加深对这位伟大比丘的敬意。

  通常他不会到一般人家取食,相反地,人们会主动拿食物到他居住的寺院去。曾经有一次,在百般犹豫后,我邀请他到我家来用餐。他以微笑答应我。然后他带着三位学生来,让我为他们供养食物。这时我和他能有较长的时间,讨论关于我的修行。他完全没有提出任何反对或疑问的意见,而是对乌巴庆老师的教法,表示了深深的赞叹。在禅修上,他从没有任何宗派上的偏见。我对他的尊敬,也随着持续的联系而滋长。

  韦布尊者(Mahathera Webu Sayadaw)

  僧侣对我产生最大的影响,是在认识韦布尊者的时候。乌巴庆老师和这位圣洁的比丘有相当深的联系。尊者也来仰光拜访过几次。

  除了到国际禅修中心(the International Meditation Centre)探访他,聆听他的教导外。我也有幸和乌巴庆老师,以及乌巴庆老师的几位学生到上缅甸去拜访他。当我们一行人到他那儿时,韦布尊者刚用完餐。而我看到他蹲在小路旁边的水龙头,洗着他的钵碗时,感到十分惊讶。因为他身边有数百名乐意为他服务的学生,但他却不让他们帮他做家务琐事。他总是自己打扫自己的房间,洗自己的衣服等等…有着美好的谦逊品德。

  他随后带我们到他的房间,一般来说是外人是不能造访的地方。我们就在他的房间和他讨论。

  他仁慈的脸庞和他温暖的微笑,散发着祥和的光芒。他身边围绕着宁静而愉悦的氛围。吸引了所有的人,不只是内观禅修者。

  我对所有僧侣们的感激与尊敬,都随着我对这位阿罗汉韦布尊者的崇敬,到达最高点。

  在内观禅修中,必须尽可能时时刻刻保持对无常的了知。佛陀建议比丘,在所有的姿势中应该保持对无常、苦、无我的觉知。持续地保持对无常,苦以及无我的觉知,是成功的秘诀。

  佛陀在最后一次呼吸,入涅槃前所说的话是:「无常是事物的本质,以勤奋来达成自己的解脱。」

  这是佛陀四十五年所有教导的真相。如果持续不断地保持对无常;事物本质的觉知,你必定到达最后的目标。

  ─乌巴庆老师

  

  

《多么美好的人们》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