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法华经讲演录 (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法华经讲演录 (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太虚大师讲述

  民国十年秋在北京

  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在明未满果章中,第一节为明傍随喜福果。凡随顺真能了解如实修行之人而喜者为傍随喜,福果即其功德,已于随喜功德品中释竟。第二节为明正依行福果,谓正依妙法如实修行之福果。释之者共有二品,首品即法师功德品,在全经品第中则居第十九。

  前讲法师品,分法法师、人法师两种。此品法师,指能行之人言,非指所行之法。能行,即指受持、读诵、解脱、书写等五事。法师本有十种:一、持,二、读,三、诵,四、说,五、写,六、供养,七、施他,八、听闻,九、思维,十、修习。此但言五种者,举此以例其余耳。为明此法师当得福果多少,故有此品。

  丁二 正依行福果

  戊一 明法师功德

  己一 告修行法师差别

  尔时、佛告常精进菩萨摩诃萨:“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法华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

  每品各有缘起:如来寿量及随喜功德等品,皆佛果之德,非等觉菩萨不足知之,故佛告弥勒。此品明能行之人,非具精进之德不足以因行证果,故佛告常精进菩萨。

  己二 显所得功德多少

  “是人当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八百身功德,千二百意功德。以是功德,庄严六根皆令清净。

  功德、即由功行所发生之果德。眼、鼻、身功德,不及耳、舌、意德之多者,盖耳、舌、意三根,对于妙法之义理,或能闻、或能说、或能证,所闻、所说、所证之义理无边,即能闻、能说、能证之功德无边。而眼、鼻、身之功行,则不如耳、舌、意:如耳能闻四方之声,眼只见前方及左右方一半之色;身根合触方觉,意遍虚空;鼻仅通息,舌能发语宣演之类,可以概见。故以人类六根功德之数量,假定耳、舌、意功德与眼、鼻、身功德之比,为三与二之比,或为千二百与八百之比也。至八百与千二百数目之取义所由,释之者亦有数说,兹举一为例。其说曰:十善行为本,每一善皆有他九善为助,各成十善行,十十善行为一百。于每一善行中,各有自作、教他、赞叹法胜、及赞行十善四义,合为四百。为每一根功德之本数。此四百之功行,各有上中下三品:下品四百,中品倍之,上品三倍之。以耳、舌、意三根,听闻谈说,心得法义,修行力胜,具足三品,故为上品,各得千二百功德。眼、鼻、身较劣,故次之各得八百功德。复次、此明功德数量,原就世间凡夫身根功德言之。凡已生世间者,即为此世间量之所囿,所谓见不超色,听不出声。故此所定六根功德之数,亦即不能出于此世间之数量矣。三世为世,四方为界,三四、四三,宛转十二;由十二变百二,由百二变千二。是诸功德,皆由此经殊胜之增上力,故能庄严使得清净。此清净功德,非楞严所说必先破除五阴而后清净圆通者比,以非由自力修证之所致,全由善持是经之力,加持所成,与密宗三密加持即身成佛之理盖相同也。

  己三 显六根殊胜功德

  庚一 眼根殊胜果用

  “是善男子、善女人,父母所生清净肉眼,见于三千大千世界内外所有山林、河海;下至阿鼻地狱,上至有顶。亦见其中一切众生,及业因缘果报生处,悉见悉知”。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若于大众中,以无所畏心,说是法华经,汝听其功德。是人得八百功德殊胜眼,以是庄严故,其目甚清净。父母所生眼,悉见三千界,内外弥楼山,须弥及铁围,并诸余山林,大海江河水。下至阿鼻狱,上至有顶处,其中诸众生,一切皆悉见。虽未得天眼,肉眼力如是。

  前五根中,皆有浮尘根,亦名粗色根。而真能发生六识之根体,则为伏藏于内之胜义根,亦名净色根。在外之浮尘根,只以扶助胜义根之成用,故以净色根为主体,此为五根所同。肉眼为浮尘根,眼之能见为胜义根。以经力殊胜,得眼清净,故眼根之果用亦成殊胜。山林、河海及阿鼻、有顶,兼横竖而言。业因缘果报生处,谓以何种业之因缘,得何种果报及受生何处。父母所生眼、谓肉眼。弥楼山、即金光山,为围绕须弥七金山之一。每一小世界,以须弥山为体,以铁围山为边际。悉见三千界之须弥、铁围,即悉见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之各小世界矣。凡天眼通,能见最远、最大、最细,能透障碍,能观未来。如行者欲以修证而得之,须证四禅始发此通。受持是经者,并不须修证四禅,故曰未得天眼。然由是经殊胜威力之所加被,竟以肉眼而见于大千界,正天台教所说之相似位也。凡六根圆通互用之殊胜果用,本须菩萨报身始有之,此经不离应化身而即法报身,故不离肉眼而显有天眼通之力。以下耳、鼻、舌、身、意五根,仿此。

  庚二 耳根殊胜果用

  “复次、常精进!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此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得千二百耳功德。以是清净耳,闻三千大千世界,下至阿鼻地狱,上至有顶,其中内外种种语言音声:象声、马声、牛声,车声,啼哭声、愁叹声,螺声、鼓声、钟声、铃声,笑声、语声,男声、女声,童子声、童女声,法声、非法声,苦声、乐声,凡夫声、圣人声,喜声、不喜声,天声、龙声、夜叉声、乾闼婆声、阿修罗声、迦楼罗声、紧那罗声、摩侯罗伽声,火声、水声、风声,地狱声、畜生声、饿鬼声,比丘声、比丘尼声,声闻声、辟支佛声、菩萨声、佛声。以要言之,三千大千世界中一切内外所有诸声,虽未得天耳,以父母所生清净常耳皆悉闻知。如是分别种种音声,而不坏耳根”。

  此长行。耳仍肉耳,以经力显千二百殊胜功德,故曰清净耳。行者虽未得天耳通,而大千内外所有诸声,悉能分别,皆善持是经之力所致。诸声总类,以全法界有情、无情等声摄之略尽。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父母所生耳,清净无浊秽,以此常耳闻三千世界声。象、马、车、牛声,钟、铃、螺、鼓声,琴、瑟、箜篌声,箫、笛之音声,清净好歌声,听之而不著。无数种人声,闻悉能解了。又闻诸天声。微妙之歌音;及闻男、女声,童子、童女声;山川险谷中,迦陵频伽声,命命等诸鸟,悉闻其音声。地狱众苦痛,种种楚毒声;饿鬼饥渴逼,求索饮食声;诸阿修罗等,居在大海边,自共言语时,出于大音声:如是说法者,安住于此间,遥闻是众声,而不坏耳根。十方世界中,禽兽鸣相呼,其说法之人,于此悉闻之。其诸梵天上,光音及遍净,乃至有顶天,言语之音声,法师住于此,悉皆得闻之。一切比丘众,及诸比丘尼,若读诵经典,若为他人说,法师住于此,悉皆得闻之。复有诸菩萨,读诵于经法,若为他人说,撰集解其义,如是诸音声,悉皆得闻之。诸佛大圣尊,教化众生者,于诸大会中,演说微妙法,持此法华者,悉皆得闻之。三千大千界,内外诸音声,下至阿鼻狱,上至有顶天,皆闻其音声,而不坏耳根。其耳聪利故,悉能分别知。持是法华者,虽未得天耳,但用所生耳,功德已如是。

  此重颂。命命鸟,即共命鸟,一身二首,故为二命。

  庚三 鼻根殊胜果用

  “复次、常精进!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成就八百鼻功德。以是清净鼻根,闻于三千大千世界上下内外种种诸香:须曼那华香、阇提华香、末利华香、薝卜华香、波罗罗华香、赤莲华香、青莲华香、白莲华香,华树香,果树香,旃檀香、沉水香、多摩罗跋香、多伽罗香,及千万种和香──若末、若丸、若涂香,持是经者于此间住悉能分别。又复别知众生之香:象香、马香、牛、羊等香。男香、女香、童子香、童女香,及草木丛林香,若近若远所有诸香,悉皆得闻,分别不错。持是经者,虽住于此,亦闻天上诸天之香:波利质多罗拘鞞陀罗树香,及曼陀罗华香、摩诃曼陀罗华香、曼殊沙华香,摩诃曼殊沙华香,旃檀、沉水种种末香,诸杂华香。如是等天香和合所出之香,无不闻知。又闻诸天身香:释提桓因在胜殿上五欲娱乐嬉戏时香,若在妙法堂上为忉利诸天说法时香,若于诸园游戏时香:及余天等男女身香,皆悉遥闻。如是展转乃至梵世,上至有顶诸天身香,亦皆闻之。并闻诸天所烧之香,及声闻香、辟支佛香、菩萨香、诸佛身香,亦皆遥闻知其所在。虽闻此香,然于鼻根不坏不错;若欲分别为他人说,忆念不谬”。

  此长行。此土以臭味之臭字,兼摄香、臭二气,佛典以香字摄香、臭二气。须曼那华、即称意华。阇提华、即金钱华。末利华、即奈华。薝卜华、即黄花。波罗罗华、即熏花。多摩罗跋、义言无垢。多伽罗香、即木香。分别、谓能辨别为何种也。波利质多罗、为帝释殿前圆生树。拘鞞陀罗、为帝释天大游戏地树。释提桓因、即天帝释。五欲娱乐,指其果报上之乐受。梵世、谓梵天王之世界。以上诸香,以四圣、六凡界、有情、无情摄之略尽。凡夫但能辨别少数之香,若至种数众多则不复能辨,此为根坏。持是经者,以清净鼻能辨诸香,且不错误,复能忆别,显鼻根通利、六根可以互用之相。

  尔时、世尊乐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是人鼻清净,于此世界中,若香若臭物,种种悉闻知。须曼那、阇提、多摩罗、旃檀、沉水、及桂香,种种华果香;及知众生香,男子、女人香,说法者远住,闻香知所在。大势转轮王、小转轮、及子、群臣、诸宫人,闻香知所在。身所著珍宝,及地中宝藏,转轮王宝女,闻香知所在。诸人严身具,衣服、及璎珞,种种所涂香,闻香知其身。诸天若行坐、游戏、及神变,持此法华者,闻香悉能知。诸树华果实,及酥油香气,持经者住此,悉知其所在。诸山深险处,旃檀树华敷,众生在中者,闻香悉能知。铁围山、大海、地中诸众生,持经者闻香,悉知其所在。阿修罗男女,及其诸眷属,斗诤游戏时,闻香皆能知。旷野险隘处,师子、象、虎、狼、野牛、水牛等,闻香知所在。若有怀妊者,未辨其男女,无根及非人,闻香悉能知。以闻香力故,知其初怀妊,成就不成就,安乐产福子。以闻香力故…

《法华经讲演录 (法师功德品第十九)》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