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解脱的技能 为什么要禅修?

  为什么要禅修

  

   有果,必有因。我们经历的世界,以心为因。心善,世界必然善。心恶,世界必然恶。

  *

   心不与色身守在当下时,它是“世间”。与色身守在当下时,它是“法”。它是世间,必然炽热如火。它是法,则清凉如水。

  *

   不要自满。要提醒自己,我们一天天在给赶离这个世界。换句话说,衰老在暴跳、疾病在怒吼、死亡在赢分。因此不要健忘,只知与你的杂染寻欢作乐。要亲近佛、法、僧的品质,直到你的心培养了正定。那样,你对世间危险就无所畏惧了。

  *

   相信其他人是可以的,但不怎么殊胜。好比借钱,必须与债主分享投资回报。当我们还不明白、还没有自信、还必须相信他人之言时,就好比婴儿必须依靠父母。不强壮起来,只好给哺养到老。如果我们不努力培养心智,直到它坚定不移,便不能升起定力,只好继续作孩童。

   当我们能摆脱内心一切杂念,只留下心本身时,会升起三件宝: 佛之宝、法之宝、僧之宝。一旦这三宝在内心出现,我们便不需要劳累自己,背负太多其它什么了。如果你愿意,只要夹在胳膊下、甚至顶在鼻子上就行。你有这样的财富时,心就轻松了,尊贵的宝藏会在你内心升起。换句话说,对佛陀品质的信念会在心里出现。接着你依照那些品质修行,得到它们带来的各种果报。你会在内心看见真正的佛、法、僧。如果你试图从外在层次归依佛、法、僧,你必然会死。外在层次的佛陀很早以前已入涅槃。外在层次的法只是书本上的文字。外在层次的僧是你看见的、周游在全国各地、削发着袈裟的比丘。如果你试图抓住这些东西,就好比抗一把沉重而无大用处的锄头。但是如果你抓住内心佛、法、僧的品德,把它们用于修行,会意识到,你在找的就在心里。接下来你要什么

   回到人界

   投生天界

   达到涅槃

   还是去地狱

   它们都是可能的,不需要在别处找。

  *

   佛陀教导说,五蕴好比重负,因为它们最终会让我们走到再也背不动、必须扔进泥坑的地步。如果你不经常清除,它们会越来越重。接着你去依靠他人,既给人造成负担、自己也毫无希望。这是因为,把东西在心里存着,就好比照了相不冲胶卷。你吃了什么照进胶卷、说了什么照进胶卷、听见什么照进胶卷,但是到此为止: 都在胶卷上。你从来不停下,看看照片是什么样、是美是丑。如果你想看照片,得把胶卷拿进暗室,也就是闭眼入定、达到初禅,把你的念头引到当下、进行评估,直到清楚地看见自己。如果你现在不进暗室,到时候死神会把你蒙上眼、绑住手脚、拖进他的暗室。换句话说,你临近死亡时,口眼张不开,没有人喂得了你。你想吃却吃不成,想说话也说不出。耳朵给塞住,什么也听不清。你看不见父母、家室、儿孙,不能把遗愿告诉他们。那就是死神的暗室。

  *

   心是唯一感受乐与痛的东西。色身对这些没有丝毫感受。好比拿把刀杀人。他们不会追着惩罚那把刀,只惩罚用它谋杀的那个人。

  *

   如果你的心不善,那么你的善行也非真善,你的善言也非真善。

  *

   你必须像储存弹药一般,在内心培养起力量。枪没有弹药,不能摧毁任何目标。做仆役的是那些缺乏做上司能力的人。有力量的人只要一动指头,其他人会跳起来跑。如果我们不培养自己的力量,就得一直做仆人: 作杂染的仆役。

  *

   色身好比一把刀。如果你有刀,却不经常磨,会盖满锈迹。同样地,你有色身——它由四大元素、五蕴、六种感官媒介组成——却不训练它,不停地擦亮它,那样会盖满厚厚的杂染。如果它是一杆枪,连只苍蝇也打不死。

  *

   平时,心不喜欢守着色身停驻于当下。有时它从眼流出去、有时从耳流出去、有时从鼻、舌、身流出去——好比一条河,从主流分成五道分流: 那样的河,水势弱,不能有十足冲力了。除了从五个感官门户漏出去跟踪色、声、香、味、触之外,心也流出去跟踪过去、未来的念头,不能够定驻当下。这就是为什么,心从来没有宁静、没有力量,因为它从来没有时间休息。心力消减时,体力也衰弱,无论什么工作,难以完成。

  *

   如果心不守着色身安住于当下,而是在外面到处游荡、经历外在感知,必然会遭遇诸多麻烦,好比一个人不呆在家里,反而去外面到处乱跑。他注定受日晒雨淋、也许还会给车撞上、给疯狗咬着。如果我们呆在家里,即使也有一些危险,不会太严重,我们不会陷入困境。

  *

   心不静时,好比拿着火把到处跑。注定会烧着自己。只有停下不跑,才能凉快下来。

  *

   积累福德却不长养心力根基的人,好比有地产、没地契。也许能卖了换钱,却容易受骗子讹诈,因为对那块地的主权没有牢靠的依据。如果你修布施与戒德,但不修禅定(那是心力的根基),好比大热天洗澡只洗腰部以下。如果你不从头往下洗,不会有通体清凉,因为那个清凉感不曾直 入内心。

  *

   外在的福德——布施与守戒,好比果皮。内在的福德——指禅定,好比果肉。两者不能只取其一。如果水果没有果皮,果肉长不起来。有果皮没果肉,不能吃。两者相辅相成,性质不同。是外在的福德保护内在的福德,内在的福德滋养外在的福德。

  *

   今天我讲怎样掘井。这个技能不易,不像简单的挖洞、锄地。

   我们都想要喜乐,但是并不真正了解什么是喜乐。真正的喜乐只存在于内在福德与善巧。那么我们在哪里找到内在福德呢

   内在福德好比水井。第一类水井只是一块洼地,像池塘那样聚集雨水。对这类井我们用处不多,因为有时水牛、黄牛等动物会去那里泡澡、喝水,使水浑浊。你用那种水,必须过滤多次。这类水井,好比布施,只升起浅显的果报,如浅池里的水。

   第二类水井,是深水库。牛不能入水浸饮,只有蟾蜍与青蛙,不过即使这样,我们想用水,也得先过滤。这样的水井,好比持戒的福德,升起的果报高于布施。

   第三类水井,是喷井,它不停地涌出泉水。用多少,不会干竭。这类井深得连蚊子(即你的杂染)也进不了。为了掘这样的井,你必须用钻石井钻、硬钢轴,才够得着地下水。这类井好比禅定,你想掘井成功,必须有强大的念住、明辨、精进与忍耐。念住必须如井钻、忍耐必须如钢轴。你用精进力往下钻时,会升起福德与善巧的果报,它会不断流进来,如长生之水,给心带来一道清新与喜悦的不竭之泉。

  *

   如果我们没有一个保险的地方存放福德,它怎么帮助我们

   好比养马养牛,却不筑起围栏让它们呆着。它们跑了,怪你不怪它们。如果你自己不修戒、定、慧,只迷惑于归依的象征,永远得不着真东西。所谓归依的象征: 佛像是佛陀的象征; 佛经是法的象征; 佛教僧尼,是那些修持正善、直到成为圣弟子的僧伽象征。如果你卡在外在层次,永远见不着真东西。

  *

   福德好比金钱。如果你的口袋有洞,它会一直漏出。如果你做那些有福德的事,却不在心里存起来,它不会跟着你。你快死时,招它来助你,有什么会来应召

   这样的情形下,不能怪福德不帮你。得怪自己。如果你把一块钱塞进口袋里,可那是只破口袋,到时候你想买杯咖啡的钱都找不着。那时你怪谁

   怪钱还是怪口袋

  

  *

   修习禅定,好比把你的福德果实收起来吃。不收获,它会坏掉。你及时吃,它滋养身体。不吃就浪费了。如果你不把福德带进心里,永远不觉得饱。

  *

   修布施,穷人难修,疯子却可以。修戒德,疯子难修,穷人却可以。修禅定,无论年纪、性别、生活境况,人人可以修。

  *

   没有定力的心,好比地面上一堆木条,人畜随意践踏。但是把木条竖直插进土里,便可以善加利用。哪怕它们不长,一米左右,也可以做成一排栅栏,把院子圈起,不让人畜乱踏。心也一样: 如果我们定力牢固,成为心的基础,使念住与警觉紧密结合,便能防止杂染溜进心里造成污染。

  *

   法是恒常而真实的。我们看不见真相,原因是自己一直在转动。坐在车里,路上经过些什么,比如地上石头有多大、什么颜色形状,是看不清楚的。我们看树、看山、看田,它们似乎都在动。如果从生下来一直就在车里,从来不曾停下、出来自己走一走,我们必然以为车在跑、树在跑、山在跑。实际上,真相与我们所见并不一致。在跑的是我们自己、是车,而不是树、不是山。

  *

   凡是成就定力的人,会得到三只眼。换句话说,你的外在左眼看见好事、外在右眼看见坏事,它们把这些送到内眼,内眼保持平衡。你也会有三只耳,外在左耳听见赞扬、外在右耳听见批评,它们把这些送到内耳,内耳保持平衡。你会这样接待来你这里的一切世间访客。至于心的眼,即直觉洞见,它会接待你的杂染。一旦它真正理解了杂染,会把它们送走。那样你就可以舒适地活在世上。

  *

   如果真下功夫,只有一把小刀也可以做成各种事。同样地,如果你真下功夫使心寂止下来,你的果报远高于研习、背诵了几百几千部经文的人。使心寂止,人人可以做到。如果它超越了我们的能力,佛陀不会教我们。

  *

   涅槃的道与果,不是蠢人的财产、也不属于聪明人。它们属于真心诚意、下决心为自己培养善德的人。

  *

   …

《解脱的技能 为什么要禅修

  》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