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要禅修
有果,必有因。我們經曆的世界,以心爲因。心善,世界必然善。心惡,世界必然惡。
*
心不與色身守在當下時,它是“世間”。與色身守在當下時,它是“法”。它是世間,必然熾熱如火。它是法,則清涼如水。
*
不要自滿。要提醒自己,我們一天天在給趕離這個世界。換句話說,衰老在暴跳、疾病在怒吼、死亡在贏分。因此不要健忘,只知與你的雜染尋歡作樂。要親近佛、法、僧的品質,直到你的心培養了正定。那樣,你對世間危險就無所畏懼了。
*
相信其他人是可以的,但不怎麼殊勝。好比借錢,必須與債主分享投資回報。當我們還不明白、還沒有自信、還必須相信他人之言時,就好比嬰兒必須依靠父母。不強壯起來,只好給哺養到老。如果我們不努力培養心智,直到它堅定不移,便不能升起定力,只好繼續作孩童。
當我們能擺脫內心一切雜念,只留下心本身時,會升起叁件寶: 佛之寶、法之寶、僧之寶。一旦這叁寶在內心出現,我們便不需要勞累自己,背負太多其它什麼了。如果你願意,只要夾在胳膊下、甚至頂在鼻子上就行。你有這樣的財富時,心就輕松了,尊貴的寶藏會在你內心升起。換句話說,對佛陀品質的信念會在心裏出現。接著你依照那些品質修行,得到它們帶來的各種果報。你會在內心看見真正的佛、法、僧。如果你試圖從外在層次歸依佛、法、僧,你必然會死。外在層次的佛陀很早以前已入涅槃。外在層次的法只是書本上的文字。外在層次的僧是你看見的、周遊在全國各地、削發著袈裟的比丘。如果你試圖抓住這些東西,就好比抗一把沈重而無大用處的鋤頭。但是如果你抓住內心佛、法、僧的品德,把它們用于修行,會意識到,你在找的就在心裏。接下來你要什麼
回到人界
投生天界
達到涅槃
還是去地獄
它們都是可能的,不需要在別處找。
*
佛陀教導說,五蘊好比重負,因爲它們最終會讓我們走到再也背不動、必須扔進泥坑的地步。如果你不經常清除,它們會越來越重。接著你去依靠他人,既給人造成負擔、自己也毫無希望。這是因爲,把東西在心裏存著,就好比照了相不沖膠卷。你吃了什麼照進膠卷、說了什麼照進膠卷、聽見什麼照進膠卷,但是到此爲止: 都在膠卷上。你從來不停下,看看照片是什麼樣、是美是醜。如果你想看照片,得把膠卷拿進暗室,也就是閉眼入定、達到初禅,把你的念頭引到當下、進行評估,直到清楚地看見自己。如果你現在不進暗室,到時候死神會把你蒙上眼、綁住手腳、拖進他的暗室。換句話說,你臨近死亡時,口眼張不開,沒有人喂得了你。你想吃卻吃不成,想說話也說不出。耳朵給塞住,什麼也聽不清。你看不見父母、家室、兒孫,不能把遺願告訴他們。那就是死神的暗室。
*
心是唯一感受樂與痛的東西。色身對這些沒有絲毫感受。好比拿把刀殺人。他們不會追著懲罰那把刀,只懲罰用它謀殺的那個人。
*
如果你的心不善,那麼你的善行也非真善,你的善言也非真善。
*
你必須像儲存彈藥一般,在內心培養起力量。槍沒有彈藥,不能摧毀任何目標。做仆役的是那些缺乏做上司能力的人。有力量的人只要一動指頭,其他人會跳起來跑。如果我們不培養自己的力量,就得一直做仆人: 作雜染的仆役。
*
色身好比一把刀。如果你有刀,卻不經常磨,會蓋滿鏽迹。同樣地,你有色身——它由四大元素、五蘊、六種感官媒介組成——卻不訓練它,不停地擦亮它,那樣會蓋滿厚厚的雜染。如果它是一杆槍,連只蒼蠅也打不死。
*
平時,心不喜歡守著色身停駐于當下。有時它從眼流出去、有時從耳流出去、有時從鼻、舌、身流出去——好比一條河,從主流分成五道分流: 那樣的河,水勢弱,不能有十足沖力了。除了從五個感官門戶漏出去跟蹤色、聲、香、味、觸之外,心也流出去跟蹤過去、未來的念頭,不能夠定駐當下。這就是爲什麼,心從來沒有甯靜、沒有力量,因爲它從來沒有時間休息。心力消減時,體力也衰弱,無論什麼工作,難以完成。
*
如果心不守著色身安住于當下,而是在外面到處遊蕩、經曆外在感知,必然會遭遇諸多麻煩,好比一個人不呆在家裏,反而去外面到處亂跑。他注定受日曬雨淋、也許還會給車撞上、給瘋狗咬著。如果我們呆在家裏,即使也有一些危險,不會太嚴重,我們不會陷入困境。
*
心不靜時,好比拿著火把到處跑。注定會燒著自己。只有停下不跑,才能涼快下來。
*
積累福德卻不長養心力根基的人,好比有地産、沒地契。也許能賣了換錢,卻容易受騙子訛詐,因爲對那塊地的主權沒有牢靠的依據。如果你修布施與戒德,但不修禅定(那是心力的根基),好比大熱天洗澡只洗腰部以下。如果你不從頭往下洗,不會有通體清涼,因爲那個清涼感不曾直 入內心。
*
外在的福德——布施與守戒,好比果皮。內在的福德——指禅定,好比果肉。兩者不能只取其一。如果水果沒有果皮,果肉長不起來。有果皮沒果肉,不能吃。兩者相輔相成,性質不同。是外在的福德保護內在的福德,內在的福德滋養外在的福德。
*
今天我講怎樣掘井。這個技能不易,不像簡單的挖洞、鋤地。
我們都想要喜樂,但是並不真正了解什麼是喜樂。真正的喜樂只存在于內在福德與善巧。那麼我們在哪裏找到內在福德呢
內在福德好比水井。第一類水井只是一塊窪地,像池塘那樣聚集雨水。對這類井我們用處不多,因爲有時水牛、黃牛等動物會去那裏泡澡、喝水,使水渾濁。你用那種水,必須過濾多次。這類水井,好比布施,只升起淺顯的果報,如淺池裏的水。
第二類水井,是深水庫。牛不能入水浸飲,只有蟾蜍與青蛙,不過即使這樣,我們想用水,也得先過濾。這樣的水井,好比持戒的福德,升起的果報高于布施。
第叁類水井,是噴井,它不停地湧出泉水。用多少,不會幹竭。這類井深得連蚊子(即你的雜染)也進不了。爲了掘這樣的井,你必須用鑽石井鑽、硬鋼軸,才夠得著地下水。這類井好比禅定,你想掘井成功,必須有強大的念住、明辨、精進與忍耐。念住必須如井鑽、忍耐必須如鋼軸。你用精進力往下鑽時,會升起福德與善巧的果報,它會不斷流進來,如長生之水,給心帶來一道清新與喜悅的不竭之泉。
*
如果我們沒有一個保險的地方存放福德,它怎麼幫助我們
好比養馬養牛,卻不築起圍欄讓它們呆著。它們跑了,怪你不怪它們。如果你自己不修戒、定、慧,只迷惑于歸依的象征,永遠得不著真東西。所謂歸依的象征: 佛像是佛陀的象征; 佛經是法的象征; 佛教僧尼,是那些修持正善、直到成爲聖弟子的僧伽象征。如果你卡在外在層次,永遠見不著真東西。
*
福德好比金錢。如果你的口袋有洞,它會一直漏出。如果你做那些有福德的事,卻不在心裏存起來,它不會跟著你。你快死時,招它來助你,有什麼會來應召
這樣的情形下,不能怪福德不幫你。得怪自己。如果你把一塊錢塞進口袋裏,可那是只破口袋,到時候你想買杯咖啡的錢都找不著。那時你怪誰
怪錢還是怪口袋
*
修習禅定,好比把你的福德果實收起來吃。不收獲,它會壞掉。你及時吃,它滋養身體。不吃就浪費了。如果你不把福德帶進心裏,永遠不覺得飽。
*
修布施,窮人難修,瘋子卻可以。修戒德,瘋子難修,窮人卻可以。修禅定,無論年紀、性別、生活境況,人人可以修。
*
沒有定力的心,好比地面上一堆木條,人畜隨意踐踏。但是把木條豎直插進土裏,便可以善加利用。哪怕它們不長,一米左右,也可以做成一排柵欄,把院子圈起,不讓人畜亂踏。心也一樣: 如果我們定力牢固,成爲心的基礎,使念住與警覺緊密結合,便能防止雜染溜進心裏造成汙染。
*
法是恒常而真實的。我們看不見真相,原因是自己一直在轉動。坐在車裏,路上經過些什麼,比如地上石頭有多大、什麼顔色形狀,是看不清楚的。我們看樹、看山、看田,它們似乎都在動。如果從生下來一直就在車裏,從來不曾停下、出來自己走一走,我們必然以爲車在跑、樹在跑、山在跑。實際上,真相與我們所見並不一致。在跑的是我們自己、是車,而不是樹、不是山。
*
凡是成就定力的人,會得到叁只眼。換句話說,你的外在左眼看見好事、外在右眼看見壞事,它們把這些送到內眼,內眼保持平衡。你也會有叁只耳,外在左耳聽見贊揚、外在右耳聽見批評,它們把這些送到內耳,內耳保持平衡。你會這樣接待來你這裏的一切世間訪客。至于心的眼,即直覺洞見,它會接待你的雜染。一旦它真正理解了雜染,會把它們送走。那樣你就可以舒適地活在世上。
*
如果真下功夫,只有一把小刀也可以做成各種事。同樣地,如果你真下功夫使心寂止下來,你的果報遠高于研習、背誦了幾百幾千部經文的人。使心寂止,人人可以做到。如果它超越了我們的能力,佛陀不會教我們。
*
涅槃的道與果,不是蠢人的財産、也不屬于聰明人。它們屬于真心誠意、下決心爲自己培養善德的人。
*
…
《解脫的技能 爲什麼要禅修
》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