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使佛法成为你自己的(阿姜康地)▪P3

  ..续本文上一页他们不去察看为什么它受苦。他们更多地投入在照顾自己的身体上。当身体有一点小痛,他们就赶着找医生、去医院。不过,当他们的心意受苦时,他们却不怎么注意去找一找原因。

   不过,修过心的人,会去调查那些苦的因缘。心在受苦时,当他们深入查清了真正的因,就会知道如何从那个苦中解脱。可以说,他们自己做了自己的医生。佛陀是医圣,专门医治心意的疾病。正如他曾经说过:“身体的病症不多,比起心与意的疾病要少得多。” 你可以找到活了五、六十岁身体没有生过病的人,不过,心意上的病,一直在不停地扰乱各个地方的凡夫。心意上的病症如此之多,不可胜数: 这都是来自贪、嗔、痴的病。这就是为什么经上教导我们,要修心。

   当我们听闻佛法,把它用于修行时,可以说,我们是在学习治疗心病的医学。一旦学了法,我们就依照它来训练自己。一旦心获得了定力,我们会有策略与技能,照料自己的心意。当苦在心意当中升起时,我们就能够自己观照,自己治疗。这就是为什么佛陀说,修习布施、持戒、禅定的人会有大利益、大果报。这样做的人称为智者。“智者” 一词在这里可以指男指女。它适用于任何知者——知解心意活动的人。不过这些事是很难知解的。多数人把自己的心给抛弃了,把它们扔开不管。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上这么多的人耽误了人生——因为他们抛弃了自己的心,本来这个心可以是一个如此奇妙的庇护所。因此修心是关键。我说过了,我们修心,是透过布施、持戒、禅定。

  

  

  --------------------------------------------------------------------------------

  

  

   无论你的定多好——无论你体验多少大乐,获得多少神通——如果对无常、苦、非我的洞见没有升起,你还是在妄定中。

  

  

  --------------------------------------------------------------------------------

  

  

   经上告诉我们,没有什么真正是我们的。想一想,你抓住作为自己的外在财富的那些东西,那些无论你意识到与否据说是你的东西。 你走时真能带走吗

   我让你们自己去想。你的地、你的家、你的家具、心抓住的一切东西: 你能够真正称它们是你自己的吗

   心去重生时能够当做自己的财产带着它们去吗

   我让你们自己去想。不过要是问我,我说不能。当你断气时,对这些东西就没有拥有权了。你不能继续抓着它们,当成“我的孩子”、“我的丈夫”、“我的妻子”、“我的孙子”、“我的房子”、“我的百千万银行存款”。正如佛陀教导说——

  

   Adhuvo loko。 Sabbam pahaya gamaniyam。

   世界不稳定。人必须离去,放弃一切。

   世界上没有一宗财富属于我们。我们也不属于它。没有什么,只有“gamaniyam”,也就是,只有离去和死亡。

   父母死时,财产落到儿女那里。儿女使用那笔财产,直到他们死去,它又落到孙辈。换句话说,你实在不能抓住它们,当成你自己的。你只有这辈子的拥有权。佛陀对此说: 这是真的么

   是真是假,我让你们自己决定。凡是你抓住当成你自己的东西——我在这里同你的心说话——你能把它带走吗

   你的外在财富: 当你重生天界时,能把它们带着走吗

   假如你重生地狱或者饿鬼界,你能把它们带走吗

   假若你重生为畜牲——奶牛、水牛、老鹰、乌鸦、猪狗——你能把外在财富带走吗

   仔细想一想。我说你是不能的。内在、外在,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带了走。你不能把五蕴的任一蕴——色、受、想、行、识——带走。

   譬如色身,它的三十二部分由地、水、火、土组成: 心抓住它,把它当成你自己,不过它真是你自己吗

   只要你在呼吸,也许它是“你的”,不过等到呼吸不存在时,心能够继续掌管它吗

   能抓住它吗

   能把它当成自己带走吗

   你能说“我断气时,不要火葬我。把我放在卧室里,我们可以继续一起睡,一起醒。”你能那么说吗

   想一想。问你的心: 你能够真的把身体带走吗

  

   感受也一样——有赖于触的乐受、痛受、不痛不乐受,譬如形色与眼接触、或味与舌接触,于是你能够知道甜酸、热冷在接触身。当心醒来开始工作时,触就开始了: 那时候痛受与乐受得以升起,那时候想蕴[辨识与心理标签]得以升起,行蕴[思维造作]得以升起。

   乐受缘于触而升起,譬如当色击眼、声击耳、香击鼻、味击舌、触击身时。当念头触击心时,它们搅起一种回应。这三种心理现象[名]——受、想、行——都是缘触而升起。当心从睡眠中醒来开始工作时,就有了乐受、痛受,想蕴作辨识,行蕴作思考。

   那么,心能够抓住痛受乐受当作它自己吗

   当有一种乐受时,心能够阻止痛的升起吗

   它能够保持那种乐继续下去不衰退吗

   它能够控制这些东西吗

   当你用辨识[想蕴]去研究和记忆事物时,你能够施加控制,使得你对记住的东西不忘记、不混淆吗

   你能控制善念,恶念的造作吗

   你能命令你的思维停止吗?你能迫使它们只想好事吗?

   缘于名色[有赖于身心现象]而在眼、耳、鼻、舌、身、心处升起的意识[识蕴]也同样如此。当我们醒来时,如果没有名色,那么意识就没有地方立足,没有地方工作。身好比工场;心好比等着受理触的管理室。你能抓住这些东西的任一,当成你自己的吗?

   如佛陀所说:色的升起所依赖的诸缘,是无常、苦、非我的。那么色怎么可能是常、乐、我呢?受、想、行、识,它们的升起所依赖的诸缘,是无常、苦、非我的。那么它们怎么可能是常、乐、我呢?

   佛陀说,心所抓住的一切东西,归结起来就是名色、五蕴。他对这一切东西,都应用了三特征。他说,一切造作的事物都是无常的;一切造作的事物都是苦,一切事都不是我。

  

  

  --------------------------------------------------------------------------------

  

  

   无论什么事物,无论什么知识升起来,你必须用这三特征作为你的判断标准。

  

  

  --------------------------------------------------------------------------------

  

  

   身心现象有赖于这三种缘:意识、造作、无明。无明一词的意思是无觉知,不了解苦、苦因、苦灭、苦灭之道。经文上是那样说的。真无明是有知的,但有一件东西它不知:那就是它自己。它就好比眼。眼什么都看得见,只除了它自己。如果我们没有镜子之类的发明,就没有希望看一看自己的眼、自己的脸。我们能够看见自己的脸面,是因为有镜子的缘故。心的觉知也是同样道理。

  

  

  --------------------------------------------------------------------------------

  

  

   佛陀的教导的精髓,是阿罗汉果,那是不退转的解脱。

  

  

  --------------------------------------------------------------------------------

  

  

   [阿姜康地的最后一场开示:]

   无慎是死亡之道。死亡一词这里不是指身体的死亡。它是指心的死亡:当心从趋向涅槃的道果中退落死去时。

   审慎是趋向不死之道。换句话说,当我们对善德不失慎——也就是,当我们培育戒德、定力、明辨而不疏失——我们必然有机会重生天界、梵天界、或者得涅槃道果,快慢有赖于个人努力的功夫。审慎的意思是,念住身心。无论坐、站、行、卧,没有什么动作能够使念住出空档。只有那时才能说,我们具有审慎。懂了吗?

   无慎意味着缺乏念住与警觉,让心去自己的身心之外的事物中游荡——在有关世间的诸事之间游荡:色、声、香、味、味、触、法[想法]。假若你是那样的人,佛陀说你无慎。即使你的身体还活着,你就像个已经死去的人。

  

  

  --------------------------------------------------------------------------------

  

  最近订正 10-26-2008

  

《使佛法成为你自己的(阿姜康地)》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