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如阿难辈是也。
复有学无学二千人。
此二、内护声闻比丘中之无名大德众也。凡声闻等众,修习戒、定、慧,学未
圆满者为有学。至进趣圆满,已证阿罗汉果者,则为无学,以无须再学也。
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与眷属六千人俱。
此三、内护声闻比丘尼之尊重诸尼力也。波阇波提、译言胜生主,本系天名,亦义翻大爱道。为佛姨母,佛母命终,由此姨母养佛,故言大胜生主。佛门本无比丘尼,最初因波阇波提获闻佛法出家,遂为比丘尼之始,故称为大。尼者、梵音,犹言女也。眷属、即彼所摄之大众也。
罗侯罗母耶输陀罗比丘尼,亦与眷属俱。
此四、内护声闻比丘尼之内眷诸尼众也。耶输陀罗、译言持誉,为佛在家时之妻,生罗侯罗者是也。
戊二 菩萨众
菩萨摩诃萨八万人。
菩萨摩诃萨、以标其类。八万人、与其数也。梵言菩提萨埵摩诃萨埵,略言为菩萨摩诃萨也。译义为觉有情,其义有三:以发四强折,上求佛道、下度众生故;以具足自觉、觉他功德故;以遍十方世界,历阿僧祇劫,勇猛精进自度度生故。此
菩萨皆八地以上之菩萨,故云摩诃萨也。
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退转。
阿、云无,耨多罗、云上,三、云正,藐、云等,菩提、云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云无上正等正觉。言无上觉者,显菩提清净法界也。言正觉者,别于外道邪觉也。言等觉者,别于二乘遍空之觉也。又言正觉者,即遍正之义,圆满之义,别于因地菩萨觉行未圆满之觉也。退转者、退失与转变之谓。退失者,已成就之功德而复退失;转变者,虽未退失却已转变。不退转者,即于已成就未成就之功德
,不退亦不转而究竟成就也;故八地名为不动地。
不退有四:一、信不退,十信第六名不退心,坚信正法,不惟一世乃至生生世世信心坚固。二、位不退,十住第七名不退位,谓不复退人于小乘也。三、证不退,初地以上为证不退,谓证于真如法身永不退转也。盖未证以前,修真如止观等法亦能相腐,但未能不退耳。四、行不退,八地以上名念念行不退转地,至此究竟不退,一切所行念念不退,已成就未成就之法均决定可成就不退也。此不退者,即是不转。以上一段,依天亲菩萨法华论,为总叹其德。
皆得陀罗尼;乐说辩才;转不退转*轮;供养无量百千诸佛,于诸佛所植众德本;常为诸佛之所称叹;以慈修身;善入佛慧;通达大智;到于彼岸;名称善闻无量世界,能度无数百千众生。
此下至能度百千无量众生句,均为别释其德。陀罗尼、犹云总持。总持有二;一、摄持一切,谓于一法、一义中,能摄无量法、无量义以自持也。二、散施一切,谓以所摄持之法义,散施于众使随机受益也。得者、闻法受持终不退失之谓。故云得陀罗尼,即谓之住闻法不退转。
辩才有四:一、法无碍辩,即能说明一切法之性相用。二、义无碍辩,能于一法中说无量义。三、词无碍辩,不碍于种种方言音声差别而演圆音,能得一切音声言语陀罗尼。四、乐说无碍辩,能契于一切众生之机而为说法;乐说者,即能随顺众生心所好乐以为说法,而自亦以说法为愿乐也。故云乐说辩才,即谓之乐说不退转。
转*轮者,即说法之谓。法者、佛所说之法,以轮为喻,具有数义:一、轮为圆相,以法义圆满,故名为轮。二、佛法能转恶为善,转染为净,转生死为涅槃,有转动之义,故名为轮。三、法能摧破一切无明烦恼,如轮可碾破糠秕等,故名为轮。说法之退转与不退转亦有二义:说法者功德未圆满具足,往往此时能说法,彼时未必能说法,此生能说法,他生未必能说法,此皆名为退转。而此菩萨功德,已达于说法不退转之地位。更就法言之,若所说之法,非究竟了义之法,则亦有时退转。而此所说,即为究竟了义之法,无可退转也。故云转不退转*轮,即谓之说法不退转。
供养有二:一、财供养,布施供给。二、法供养,如实修行。如此供养,成就福、慧二德,斯为植众德本。德本、即善根,不外此福德智慧二德之本也。由供养诸佛,故能植众德本;由植众德本,斯能供养诸佛,皆八地以上菩萨之功行也。故云供养无量百千诸佛,于诸佛所植众德本者,即谓之依止善知识不退转。
诸佛称叹,明非一佛。由此可断二疑;一、菩萨以佛为师,不知自身所修之行与佛合否,故恒自疑,今为佛所称叹,则自疑可断。二、法会大众,有疑此菩萨功德胜劣者,今诸佛既尽称叹此菩萨之功德,则众疑亦断。由断二疑,故第八地名决定地。故云常为诸佛之所称叹者,即谓之断疑不退转。
身者、菩萨之无生身,无生而无不生,无生故超三界,无不生故示现六道。修身者,即修此在一切法界中所示现之身。内自证入,外说利他,而悉以大慈悲心为本。故云以慈修身,即谓之以大慈悲说彼彼法入彼彼事不退转。
善入佛慧,即谓之入如实境界之一切智不退转。
通达大智,即为证我空、法空不退转。
到于彼岸,谓证于所证之真如法性、大般涅槃,即谓之入如实境界不退转。
名闻于无量界,即能住持于无量世界,使法不灭,以成就菩萨度生之大事业,即谓之应作所作住持不退转。
以上十种不退转,为别释其德。
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常精进菩萨,不休息菩萨,宝掌菩萨,药王菩萨,勇施菩萨,宝月菩萨,月光菩萨,满月菩萨,大力菩萨,无量力菩萨,越三界菩萨,跋陀婆罗菩萨,弥勒菩萨,宝积菩萨,导师菩萨,如是等菩萨摩诃萨八万人俱。
此下列名。文殊师利、译言妙德,具足不可思议之智德,是为大智。观世音菩萨、能观一切世界音声以大悲心救度众生,是为大悲。得大势菩萨、具足大威势力,救度十方世界众生,成就此大威势力,是为智悲双运。勤求佛智,自利利他,名常精进。无有疲倦,为不休息。宝掌、谓手中具足财宝、法宝,能与众生以乐。药王、具足世药、法药,能拔众生于苦。勇施菩萨、兼以此宝、此木施舍众生,使去苦得乐也。宝月、月光、满月者,以月生于夜,有破闇导明之义。十波罗蜜中,有力波罗蜜,以有力故,能摄一切世界,度一切众生,非八地以下菩萨所能及。无量力、更非如大力之尚可称量矣。越三界者,具足超越三界生死烦恼之功德,并能说法令人超越一切染污之法。跋陀婆罗,义言贤护,即护守善法令不散失也。弥勒、义言慈氏,姓也。宝积、积菩提法宝与人。导师、导引归于涅槃也。
上列菩萨竟,诸大菩萨随德列名,称名即称德也。──以上明内护五众已竟。
丁二 外护十众
此下当明外护十众。外护中先判为人与非人二类,非人中复判为天与非天二类,天中更析地居天、空居天为二。外护十众者,即地居天中之帝众与臣众,空居天中之欲界众、色界众,非天中之龙众、紧捺洛众、健闼缚众、阿素洛众、揭路荼众,及人众是也。
尔时、释提桓因与其眷属二万天子俱。
此一、地居天中之帝众也。释、能也,提婆、天也,桓因、帝也,即能天帝之谓;亦云天帝释。住持妙高之顶,为三十三天之帝主。
复有明月天子,普香天子,宝光天子,四大天王,与其眷属万天子俱。
此二、地居天中之臣众也,亦云四王众。凡日月星宿之天,均为四大天王所摄,四大天王为天帝释之四大将,住须弥山半腹之四方面,其所统亦住七金山之顶。
自在天子,大自在天子,与其眷属三万天子俱。
此三、空居天中之欲界天众也。
娑婆世界主梵天王,尸弃大梵,光明大梵等,与其眷属万二千天子俱。
此四、空居天中之色界天众也。梵天即禅天,无五欲之烦恼,仍有形色之相。梵天王、即摩醯首罗天之王。尸弃、义言火顶,此梵天为二禅天。三灾中之火灾,至此梵天即止。光明大梵,即二禅天中之少光天、无量光天等。
有八龙王:难陀龙王,跋难陀龙王,娑伽罗龙王,和修吉龙王,德叉迦龙王,阿那婆达多龙王,摩那斯龙王,优钵罗龙王等,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
此五、非天五众中之龙众。难陀、云喜。跋难陀、云贤喜。娑伽罗、碱海也。和修吉、云九头。德叉迦、云多舌。阿那婆达多、云无热恼池,在雪山之顶。摩那斯、云慈心。优钵罗、云红莲华。此八龙王皆龙众之上首也。
有四紧那罗王:法紧那罗王,妙法紧那罗王,大法紧那罗王,持法紧那罗王,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
此六、非天五众中之紧那罗众。紧那罗,即歌神也。法、教法也。妙法、法之妙义也。大法、法之大功行也。持法、佛果功德之法也。
有四乾闼婆王:乐闼婆王,乐音乾闼婆王,美乾闼婆王,美音乾闼婆王,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
此七、非天五众中之乾闼婆众也。乾闼婆、此云作乐神。乐、指乐器。美、指乐美。美音、专指音之美也。
有四阿修罗王:婆稚阿修罗王,佉罗骞驮阿修罗王,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罗侯阿修罗罗王,各与干百千眷属俱。
此八、非天五众中之阿修罗众也。阿修罗、此云非天。以无天德、好为斗诤,为天谪降故。婆稚、云被缚,亦云勇健。佉罗骞驮、云广肩。毗摩质多罗、云宝锦,谓以此文其冠服也。罗侯、云执日,阿修罗之前锋也。
有四迦楼罗王:大威德迦楼罗王,大身迦楼罗王,大满迦楼罗王,如意迦楼罗王,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
此九、非天五众中之迦楼罗众也。迦楼罗、即妙翅鸟,具大威德,能使龙类怖畏。大身者、两翅相去三十亿万里。大满者、腹恒饱满。如意者、颔下有珠。
韦提希子阿阇世王,与若干百千眷属俱。
此释外护中之人众。韦提希、即无量寿经所因缘发起者,乃阿阇世之母。佛住阿阇世王城说法,故独举之。
丙二 礼仪成就
各礼佛足,退坐一面。尔时、世尊四众围绕,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礼佛退坐,明众礼成就,余明众仪成就也。此处四众,依智者大师所说:以在坐默然者为影响众,启请说教如弥勒等为发起众,闻教悟解者为当机众,现未悟解…
《法华经讲演录 (序品第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