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4· 怎样判断真法?

  怎样判断真法

  

   “乔达弥,你了解的素质(dhammas) 中,“这些素质趋向欲求、非趋无欲;趋向束缚、非趋解缚;趋向堆积、非趋褪脱;趋向自大、非趋谦虚;趋向不满、非趋满足;趋向纠缠、非趋退隐;趋向懒惰、非趋勤奋;趋向沈赘、非趋轻松”: 你可以确认“这不是法(Dhamma),这不是律,这不是师尊的教导。”

   “至于你了解的素质中,“这些素质趋向无欲、非趋欲求;趋向解脱束缚、非趋束缚;趋向褪脱、非趋堆积;趋向谦虚、非趋自大;趋向满足、非趋不满;趋向退隐、非趋纠缠;趋向勤奋、非趋懒惰;趋向轻松、非趋累赘”: 你可以确认“这是法,这是律,这是师尊的教导。””

  ——AN8.53(增支部,坦尼沙罗尊者英译)

  

   “优波离,你了解的素质中,“这些素质不趋向彻底的厌离、无欲、止息、宁静、直观智、自觉醒、也不趋向解脱”: 你可以确认:“这不是法,这不是律,这不是师尊的教导。”

   “至于你了解的素质中,“这些素质趋向彻底的厌离、无欲、止息、宁静、直观智、自觉醒、解脱”: 你可以确认:“这是法,这是律,这是师尊的教导。””

  ——AN7.80(增支部,坦尼沙罗尊者英译)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