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散播慈爱(净法尊者编译)▪P6

  ..续本文上一页ilde;)。这就是说,因为还没有灭尽诸结(sa§yojana)而会有未来投生的凡夫与有学者称为“还寻求再生的”。

  “已生的”与“还寻求再生的”也可以根据众生投生到哪里来定义。对于卵生与胎生的众生,在他们还没有孵出来或生出来之前(即还在蛋里或胎里时),他们称为“还寻求再生的”。当他们已经出生(即已经从母胎或蛋里出来),他们称为“已生的”。对于“湿生”(sa§sedaja)与“化生”(opapàtika)的众生,在他们的第一个心识剎那(cittakkhaõa),他们称为“还寻求再生的”;从第二个心识剎那开始,他们便称为“已生的”。(对于湿生与化生的众生)也可以另一个方式来定义:他们投生时的身体姿势。只要他们还没有改变他们(投生时)的姿势,他们称为“还寻求再生的”。从他们改变姿势那一刻开始,他们便称为“已生的”。

  两个一组与三个一组

  根据上述的两首偈,有七种散播慈爱的方式,即四种两个一组及三种三个一组。

  四种两个一组是:

  1. 会颤抖的与不会颤抖的众生;

  2. 见到的与没见到的众生;

  3. 住在远方的与近处的众生;

  4. 已生的与还寻求再生的众生。

  三种三个一组是:

  1. 长的、短的与中等的;

  2. 大的、小的与中等的;

  3. 粗圆的、小的与中等的。

  根据这些两个一组及三个一组,七种散播慈爱的方式如下:

  1. 愿一切还会颤抖害怕的众生(即凡夫与有学者)与不会颤抖害怕的众生(即阿拉汉)内心快乐及身体健康(即快乐健康)。

  2. 愿一切见到的与没见到的众生快乐健康。

  3. 愿一切住在远方的与近处的众生快乐健康。

  4. 愿一切已生的阿拉汉与还寻求业以便再生的凡夫及有学者这些众生快乐健康。

  5. 愿一切长的、短的与中等的众生快乐健康。

  6. 愿一切大的、小的与中等的众生快乐健康。

  7. 愿一切粗圆的、小的与中等的众生快乐健康。

  上述七种方式的巴利语如下:

  1. Ye keci pàõabhåtatthi, tasà và thàvarà và,

  imepi sabbasattà bhavantu sukhitattà.

  2. Ye keci pàõabhåtatthi, diññhà và adiññhà và,

  imepi sabbasattà bhavantu sukhitattà.

  3. Ye keci pàõabhåtatthi, dåre và avidåre và vasantà,

  imepi sabbasattà bhavantu sukhitattà.

  4. Ye keci pàõabhåtatthi, bhåtà và sambhavesã và,

  imepi sabbasattà bhavantu sukhitattà.

  5. Ye keci pàõabhåtatthi, dãghà và rassakà và majjhimà và,

  imepi sabbasattà bhavantu sukhitattà.

  6. Ye keci pàõabhåtatthi, mahantà và aõukà và majjhimà

  và, imepi sabbasattà bhavantu sukhitattà.

  7. Ye keci pàõabhåtatthi, thålà và aõukà và majjhimà và,

  imepi sabbasattà bhavantu sukhitattà.

  简要解释偈6

  6. Na paro para§ nikubbetha, nàtima¤¤etha katthaci na ka¤ci,

  byàrosanà pañighasa¤¤a, nतama¤¤assa dukkhamiccheyya.

  6. 且让人不欺骗别人,也不在任何地方轻视别人。

  且让他们不会以瞋怒与厌恶来互相希望对方痛苦。

  Paro=(且让)人

  na nikubbetha=不欺骗

  para§=另一人

  ka¤ci=且让人(即任何人)

  nàtima¤¤etha=不轻视∕不鄙视

  na§=别人

  katthaci=任何地方

  na iccheyya=(他们)不会希望

  byàrosanà=以瞋怒或伤害意

  pañighasa¤¤a=(或)以厌恶

  तama¤¤assa=互相

  dukkha§=痛苦

  详细解释偈6

  另一个散播慈爱的方式

  慈心禅不只是可以透过祝愿众生快乐来修习,也可以透过祝愿众生不受伤害或不焦虑来修习。因此,在教导透过祝愿众生快乐(例如“愿众生身体快乐”等等)来禅修后,便教导祝愿众生不会焦虑来禅修,例如“且让人不欺骗别人”等等。

  祝愿

  如果某人对另一人没有慈爱,他便会欺骗那个人。那个人被欺骗后便会生气。因为双方都会得到不善报,因此以“且让人不欺骗别人”的方式来散播慈爱。

  某人会骄慢地对待另一人,这是因为他对那个人没有慈爱。如果那个人是他很喜爱的人,他就不会骄慢,因为他的心对那个人是柔软的。因此骄慢是没有慈爱的相。人们不能够忍受见到骄慢的人,因此该人鄙视地对待他们时,他们怎么能够不生气。所以,考虑到骄慢者及受到鄙视的人双方都会得到不善报,对一切众生心怀善意的人应该祝愿“愿他们不会轻视别人”。

  当某人生气时,那对他自己来说是不好的。由于别人在面对他的怒气时也会感到身心不悦,因此别人也会反弹生气。所以对一切众生心怀善意的人都会希望这样的生气不会生起,都会希望众生互相心怀慈爱。因此教导“愿他们不会互相希望对方痛苦”(的方式来修习)慈心禅。

  简要解释偈7

  7. Màtà yathà niya§ puttam, àyusà ekaputtamanurakkhe;

  evampi sabbabhåtesu, mànasa§ bhàvaye aparimàõa§.

  7. 正如母亲会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保护她的独生子,

  且对一切众生培育无量的爱心。

  Màtà yathà=正如母亲

  niya§ putta§=自己的儿子

  ekaputta§=独生子

  àyusà=以她自己的生命

  anurakkhe=永远保护

  evampi=这样

  sabbabhåtesu=对一切众生

  aparimàõa§=无限制,无量

  mànasa§=爱心

  bhàvaye=时常培育∕禅修

  详细解释偈7

  拥有像母亲的慈爱

  修习慈心禅时,需要时常对众生心怀最大的慈爱。在俗世里,母亲对孩子的爱心是最大的慈爱,所以教导应该对众生心怀犹如母爱般的慈爱,即“正如母亲会……”。

  解释

  母亲怀胎九个月后才把孩子生下来。接着她会在一切时候把婴儿带在身边,慈爱地、温柔地照顾婴儿,以及喂他吃母乳。因此取母爱作为最大的慈爱的例子。母亲会对自己的孩子心怀更大的慈爱,所以在此强调“自己的儿子”(niya§ putta§)。

  如果一个母亲有许多孩子,她可能很难对所有的孩子都心怀最大的慈爱。但是对于只有个独生子的母亲,她能够在一切时候都对这个孩子付出很大的慈爱。所以在此说“独生子”(eka putta)是要表示最大的慈爱。

  慈爱的强度也透过àyusà(以自己的生命)这个字来表达。“以她自己的生命来保护”这句的意思是,她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保护。她甚至会以自己的生命来保护,更别说是身外物。因此àyusà的意思是“甚至以自己的生命”。

  其含义

  取众生(为对象)来培育慈心禅时,必须以犹如母亲会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保护她的独生子的慈爱来修行。如此禅修时,若人把一些众生除外,不散播慈爱给他们,那么这种慈爱是“有限制或有量的”(parimàõa)。反之,若人对一切众生散播慈爱,没有把任何众生除外,那么这种慈爱是“无限制或无量的”(aparimàõa)。因此aparimàõa这个字的意思是这种无限制、无量的慈爱。Bhàvaye则是时常禅修。

  简要解释偈8

  8. Metta¤ca sabbalokasmi, mànasa§ bhàvaye aparimàõa§;

  uddha§ adho ca tiriya¤ca, asambàdha§ averamasapatta§.

  8. 且让他把无量的爱心散播到整个世界——

  上方、下方与周围——无障碍、无仇敌、无怨敌。

  sabbalokasmi§=整个世界(即)

  uddha§=上方的世界,即无色界

  adho=下方的世界,即欲界

  tiriya§=中间的世界,即色界

  aparimàõa§=无限制,无量

  mànasa§=心(即爱心)

  metta§=慈爱

  …

《散播慈爱(净法尊者编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