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这是真言秘密之法。中日所传的以毗卢遮那成佛经、金刚顶经等为依,立十住心统摄诸法,建立曼荼罗;以修到三密、三业相应,即身成佛为旨。但西藏所传则于此之上,更立无上瑜伽之五大金刚,而统以金刚大持为究竟。故密咒行为西藏佛徒修行之特色。
4.净土行:普通一般人,认为净土,必就是念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净土。然这不过是十方净土中之一种净土。凡十方诸佛、诸大圣菩萨都有摄化有缘之净土,故有西方弥陀净土,东方药师净土,乃至兜率内院弥勒净土等。依诸佛菩萨依正庄严而起信发愿修行者,皆名净土行。于弥陀净土行弘盛修习者,遍于中国、朝鲜、日本,而尤为日本佛徒修行之特色。
丁 果
由行到果,依上面的教理行可有四种:──
1.信果:“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而且、信为十一善心所之首。我们修学佛法,首先生起的就是决定究竟坚固的信心。由信心故而一心皈命佛法僧三宝为佛弟子,这是成为佛徒的共同基本。通于在家出家七众。
2.戒果:学佛人先具信心皈依三宝,进而依法实行,必须受持五戒、八戒;乃至出家具足比丘僧戒。严净毗尼,净修梵行,实践躬行;而以比丘僧为能具足戒德,故由前面信果有了信佛的徒众;由此持戒果,才有了住持佛法的僧宝。
3.定果:学佛法不是有了信心和戒行就算完成了,还要有禅定。由散心而定心,要修习禅定。由天乘禅定而三乘、大乘种种止观,故成就定果之三贤、七贤行位。此为成就出世圣果的必经阶段。
4.慧果,一名智果:再进一步说,出世圣人不是平凡的,要有特殊的超人的智慧发明才行。所谓由加行无分别慧,进而成就三乘共般若慧、大乘不共般若之圣智;证得初果以上及初地以上的果位,乃至成佛一切智智果。
综合以上所述的教、理、行、果,可以知道一切佛法的纲要。故大觉世尊一代言教,不出教、理、行、果。因教显理,依理起行,由行克果:四法收之,无所不尽。
三 显经宗
从各种佛经的意义,来观察弥陀经的宗旨。特从天台宗、贤首宗中所谓体宗用三方面,提出其重要的意义为证。
甲、弥陀佛土为体:在古来大德门,多以真如实相为经体,然这等于是通明一切法之体;实在不能表现出此经特殊精神来!此经应以阿弥陀佛所成就正报依报功德庄严为主体。或曰弥陀佛土为体。
乙、往生不退为宗:根据此体而显示一种趋向的目标,那就以往生西方得不退转为宗。因往生西方,永断生死,灭除烦恼,得到不退转位。盖以彼土的环境增上、人事殊胜故也。净土法门的真实不可思议,就在此。
丙、信愿行为用:再从用的方面讲,即信愿行三个字,完全显出净土法门的重要事行。若没有信心,则不与弥陀佛土发生关系,亦不能接受此法之意旨。所以修净土法门,先从“信心”起。有了信心必须要发愿,没有坚决的志愿,则不易成功其往生。同时还要有行。这行,即是恶止善行,持名念佛。有此力行,则可以达到最高目的地,以完成所信愿之事。
盖从印度流传到中国的第二时期大乘佛法中之弥陀净土法门,称为难信之法。若无信心与志愿,任凭如何行持,亦与西方弥陀本愿无关。故总合信愿行,以表明此经之最究竟的功用。
释经
甲一 叙证分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俱絺罗、离婆多、周利槃陀伽、难陀、阿难陀、罗侯罗、憍梵波提、宾头卢颇罗堕、迦留陀夷、摩诃劫宾那、薄拘罗、阿冕楼驮,如是等诸大弟子,并诸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萨、乾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与如是等诸大菩萨。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
一般经典的体裁,在前有证信,有缘起。这弥陀经,只有证信,却无缘起。然这于经典内容的真理,无关紧要。凡经典前的叙证分,特列五种证信。此叙证分,古来菩萨造论,有二种解释法不同;龙树大智度论说有六种成就,亲光论师佛地经论说五种证信。如是,不是一独立名词,是结集经典之佛弟子阿难指如此的一部经言。以如此的佛说阿弥陀经,是我阿难亲自听闻到的。佛说法谈经,非对阿难一人讲说,同时还有文殊、弥勒诸大菩萨,及诸声闻、人、天大众,都亦在座,都有见、闻、觉、知的机会。而欲谋佛所说法永久的流通于世,起信于世,非要记录的人来证明是亲闻不可。故结集此经的佛弟子,在经前加上如是我闻一句。什么是我闻呢?闻是耳根对声境、发耳识的作用。所以说我闻者,是显亲闻;表示亲切确实闻到,非道听途说。这是第一种的亲闻证信。
一时,这是列举说法的时间。为什么在佛经里没有一定的时日呢?这因为佛的说法,遍在天上、人间,天上、人间的时间都不一样──天上一昼夜,人间千百年。而且、人世间的历法也不同样:佛在印度说法,印度自有他们的历法。比方我们中国,从前是用阴历,现在是用阳历。今天是阴历四月初八,但阳历已经到了五月十号。在我们东方亚洲,刚刚天黑是夜晚,在西方美洲才将天亮是早晨。地球是行动的,时间的距离得这么远,差别这么多,故祗好笼统的说个“一时”了。况且、佛是对机说法,这一时,也即是机教相印之时;此一经说听俱毕之时。这是第二种的说时证信。
佛,虽遍通十方诸佛,但此时此地说法的佛,唯是释迦牟尼佛。所有一切法,以释迦佛为根本师。而此极为难信之法之西方净土法门,确是从教主释迦佛亲口宣说,释迦为此法能说之主。此为第三种说主成就。
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释迦佛说法处。是佛在世时,印度中天竺而近于北天竺之一国。舍卫国的释义是丰德,以此国王及太子、百官、长者、居士等,德风名闻于世。故佛常在此舍卫国说法。祇树给孤独园的来源,在各种经典都有很详细的解说,由只陀太子和给孤独长者,爱护佛法的心殷情切,施金购地,建筑伟大庄严的说法场。故此园之立名,为纪念二位施主的德风。
有了说法的时间和地点,又有了说法的人,则应有听法的大众,所谓大比丘僧一千二百五十人。这表示佛说法时,非是结集者一人听法,故特列出与同闻法的大众来证明。如我们普通开会记录一样,有月日时间、地点、主席、记录、出席人数。有了五种条件,方可凭信,方可启示后人的信仰。故今日开会议的条例,在二千多年前,佛经上早已实行到很完备了。
比丘者,意谓乞士:上从如来乞法以资慧命,下就俗人乞食以资身命。而且比丘常随佛学,所以比丘还有破恶、怖魔等义。常随佛同住此园中的比丘僧,有一千二百五十人。僧者,僧伽之略称。梵云僧伽,此释曰和合众。智度论云:“僧伽、秦言众。多比丘一处和合,是名僧伽”。故僧伽即和合众。所谓六和合僧,完全以戒律为规范,内外悉皆和合。阿罗汉有多义:一、杀烦恼贼,二、应受人天供养,三、不再受生死等。然以应字为本义。所谓应已不受生死等,法华论说十九应义是也。
众所知识,是人天大众、一切四众、八部等众无不知道。在这为群众所知识的大阿罗汉中的首领,都是年德俱长,为众所尊的佛教耆老。十六位大弟子,各有其特殊的能力与形相,现在略述如下:一、舍利弗,译鹙子,智慧第一。二、目犍连,译采菽氏,神通第一。三、迦叶,译大龟氏,头陀第一。四、迦旃延,译文饰,论义第一。五、俱絺罗,译(大)膝。六、离婆多,是二十八宿中的室宿之名,父母因祈此星而生故。或译曰假和合,因为他遇到两个鬼争尸,即悟人身假和合之理,为出家得道的因缘。七、周利槃陀伽,译曰继道。父母旅行,至中路生长子、曰槃特,后又于路上生一子,曰周利槃特。槃特为路之义,周利槃特乃小路之义,兄聪明,弟愚钝。慈恩阿弥陀经疏云:“周利槃陀迦者,不思议经翻为继道....以兄弟相继于路边生,兄名路边,弟名继道”。八、难陀,是善欢喜的意思。又名牧牛难陀,与佛之亲弟孙陀罗难陀有分别。因问佛放牛十一事,知佛具一切智,出家获阿罗汉果。
九、阿难陀,译庆喜,多闻第一。他和迦叶为佛左古侍者,站在上首的是迦叶,站在下首的是阿难。佛在涅槃时,遗嘱他结集经典,先说“如是我闻”等。十、罗侯罗,译覆障。在母胎六年,这是给他夙生填塞老鼠洞六天的果报。但他能知他人不知道的佛意,故称他密行第一。十一、憍梵波提,译曰牛齝。他以夙业,吃饭作牛齝,因此佛令在天上应供,免在人间受人讥笑。十二、宾头卢颇罗堕,永住于世,现白头长眉相貌者是。宾头卢是不动,颇罗堕是捷疾。此人原为拘舍弥城优陀延王之臣。王以其精进,使之出家,证得阿罗汉果。而对于白衣妄弄神通,为佛呵责,不得住于阎浮提此人间界,使他往化西瞿耶尼洲。后来阎浮提信佛之四众弟子,思欲见他,佛许之,而不许其入于涅槃,使永住于南天之摩梨山,度佛灭后的众生。在法住记、杂阿含经,都有讲到。十三、迦留陀夷,译黑曜、黑光。因为身虽黑而有光。婆罗门种,悉达太子在宫时之时。出家为比丘,六群比丘之一。其身极黑,夜行乞食,孕妇于黑电光中,见谓黑鬼,怖而堕胎。乃谓之曰:汝何鬼耶?答曰:我瞿昙弟子,今来乞食,彼女人发声恶骂。如来知之,敕比丘:从今而后不得过中食,不得预乞食。十四、劫宾那,译曰房宿。憍萨罗国人,解知星宿第一。十五、薄拘罗,译曰善容。佛弟子中容貌最好。薄拘罗经云:“我于此正法律中学道以来,八十年未曾有病乃至弹指顷头痛者。未曾忆服药乃至一片诃梨勒(果名)”。十六、阿冕楼驮,译如意无贫。为佛之从弟;在过去曾以庵摩罗果供养佛,得多生无贫,故名。
如上面列举的十六位大比丘僧,阿罗汉中之最有德望的代表,为大众都知道者。在下面再把在会共同闻法的诸大菩萨,列出几位代表来。
菩萨,是觉有情的意思。一…
《佛说阿弥陀经讲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