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慈悲的化身:沙玛瓦帝皇后
在佛陀出现于印度的幸运时代,有一对夫妻和他们绝美的独生女沙玛瓦帝(Samavati,古译:沙摩婆提)就住在边境内。他们的家庭生活原本快乐与和谐,但有一天却遭逢大难:家乡爆发瘟疫,这对夫妻于是带着成年的女儿逃离该地。[1]
失去双亲的孤女
他们前往位于恒河流域拔沙国(Vamsa)的首都高赏比(Kosambi),想去寻求她父亲老友——国王的财政大臣抠沙伽(Ghosaka,古译:瞿沙伽)的援助。当局在市里成立了一个难民收容中心。沙玛瓦帝到那里拿食物,第一天她拿了三份,第二天两份,到了第三天则只拿一份。
负责分发食物的弥答(Mitta),忍不住以嘲讽的口气问她,是否终于了解自己的胃容量。沙玛瓦帝平静地回答:「第一天我们有三个人,我的父母和我自己,那天我父亲罹患瘟疫,因此在第二天我们只需要两人份;那餐之后我母亲去世了,所以今天我只需要我自己的食物。」这个官员为他的戏谑语感到惭愧,并且诚恳地请求她原谅。经过一段长谈之后,他得知她如今举目无亲,于是便提议收她为养女,她高兴地接受了。
沙玛瓦帝立刻开始协助养父分发食物,以及照顾难民。凭借着她的办事效率与谨慎态度,先前的混乱很快地便获得纾解,而变得秩序井然。不再有人争先恐后或争吵,每个人都很满意。
不久之后,国王的财政大臣抠沙伽,知悉救援食物的分发,进行得平和而有条不紊。当他向分发食物者表达赞美与感谢时,这个官员谦虚地回答,这都是他养女的功劳。抠沙伽就这样遇见故友的孤女——沙玛瓦帝,并对她高贵的举止留下深刻的印象,便决定收她为自己的女儿。他的属下同意了,虽然有些遗憾,但他并不想妨碍沙玛瓦帝的大好前途。因此,抠沙伽便带她回家,她因此成了庞大财产与精华土地的女继承人。
为报养父之恩而嫁伍达亚那
国王伍达亚那(Udayana,古译:优填王)那时住在高赏比(Kosambi),他有两位妻子,一位是婆苏拉达陀(Vasuladatta),他是为了政治理由与她的美貌而娶她。另一个是摩犍提(Magandiya),她美丽又聪明,但却冷酷自私。这两人都无法给国王渴望的温情与知心。
有一天,伍达亚那(Udayana)遇见财政大臣迷人的养女,并对她一见钟情。他被她仁慈与慷慨的性格深深吸引,沙玛瓦帝正好具有他两个妻子所缺乏的特质。
于是伍达亚那派遣使者去找抠沙伽,请求他把沙玛瓦帝嫁给他。这使抠沙伽陷入两难:一方面他爱沙玛瓦帝胜过一切,他不能没有她,她是他生命中喜乐的泉源。另一方面,他知道国王的脾气,担心拒绝他的后果。但最后他对沙玛瓦帝的贪著,还是战胜恐惧,他心想:「宁可死也不愿失去她。」
国王果然勃然大怒,他撤除抠沙伽财政大臣的职务,将他逐出国外,并且不准沙玛瓦帝陪伴他。他接管财政大臣的财产,并查封他的豪宅。沙玛瓦帝很伤心,抠沙伽为了她的事遭受这么多的痛苦,他不仅失去她,同时也失去家与财产。出于对养父的同情与感激,她决定自愿成为国王的妻子,以化解这场争端。她到王宫告知国王自己的决定,国王立即息怒,恢复抠沙伽先前的职务,并撤回其他一切惩处。
侍女复诵佛陀的开示
因为沙玛瓦帝对每个人都有大爱,她内心的力量源源不绝,因此这个决定对她来说并不困难。她住在哪里并不重要:无论是住在财政大臣家做他钟爱的女儿,或在王宫做国王钟爱的妻子,或默默无闻地住在父母家里,或住在难民营里——她都能在内心找到平静,并且自得其乐。
沙玛瓦帝在宫中的生活,维持一种和谐的模式。她有个仆人库竹答拉(Khujjuttara),她虽然外表丑陋,但很能干。每天皇后都会给她八个金币去为后宫买花。但库竹答拉(Khujjuttara)总是只买四个金币的花,并将其他四个金币据为己有。
有一天当她去为女主人买花时,花商告诉她这一天他邀请佛陀与僧团吃饭,并劝库竹答拉参加。饭后佛陀为他的施主开示,他的每句话都直达库竹答拉心中。
她全神贯注地聆听,平静与愉悦,好像每个字都是专为她而说,在佛陀结束谈话时,她便达到入流的道与果。她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但她完全变了个人,对三宝具有不坏净信①,并且不会违犯根本戒。过去对她显得如此确定与真实的世界,如今则如梦幻一般。
在经过这次特殊的内在转化之后,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买足八个金币的花,并对过去的不诚实深感后悔。当皇后问她为什么突然有这么多花时,她跪在皇后跟前,忏悔过去的偷窃行为。
在沙玛瓦帝宽大地原谅她之后,库竹答拉说出她心底的话,即听到佛陀开示改变了一生。虽然沙玛瓦帝不懂法义,但她亲眼见识到它对库竹答拉有益与良性的影响。她任命库竹答拉为侍者,并让她每天去寺院闻法,回来之后对她与宫中其他女子复述。
库竹答拉拥有杰出的记忆力,只要听过一次,就能一字不漏地复诵。每天当她从寺院回来时,宫中出身高贵的仕女们会请她上座,好像她就是佛陀本人一样,而她们则坐在下面恭敬地聆听开示。之后,库竹答拉将她从佛陀那里听来的简短开示收集成册,成为现在巴利藏经中的一本书,即今之《如是语经》(Itivuttaka,《小部》经之一),共收录了一百一十二篇掺杂散文与偈(gatha)的经典。[2]
阿难达尊者每日至宫中说法
当伍达亚那(Udayana)再次告诉他钟爱的沙玛瓦帝,她可以许下任何愿望,他都会满足它时,她说希望佛陀能每天来宫里应供与说法。国王的信差带着这个长期邀请的讯息给佛陀,但他婉拒,并改派阿难达前往。
从那时起,阿难达尊者就每天到宫里用餐,然后为她们说法。皇后早就在库竹答拉(Khujjuttara)的转述下打好基础,因此在很短的时间内便了解法义,和侍女一样达到入流果。
如今,经由她们的共同了解佛法,皇后与侍女已能并驾齐驱。在很短的时间内,佛法便传遍后宫,大部分的人都成为佛陀的弟子。连沙玛瓦帝的继父财政大臣抠沙伽,也深受佛法感动。
他捐献位于高赏比(Kosambi)中的一座大寺院给僧团(sangha),好让比库们来到城里时能有个安稳的住处。每次佛陀访问高赏比时,都会住在这座「抠沙伽园」(Ghositarama,或译「美音精舍」),其他比库与圣者们也会在这里落脚。
受到佛法的熏陶,沙玛瓦帝决定扩大她的影响力。她最大的资产就是同情与慈悲,以此遍及一切众生。她修习慈悲如此强烈,以致于佛陀称她为「散播慈心第一」的在家女弟子(AN 1, chap. 14)。
摩犍提因憎恨佛陀而陷害沙玛瓦帝
这个遍及一切的慈心,很快地就受到国王第二个妃子摩犍提的考验,这个女人对所有与佛有关的事物都怀有强烈的敌意。几年前,她的父亲遇见佛陀,他认为这个英俊的沙门最有资格娶他的女儿,由于对比库戒的无知,他将女儿献给佛陀为妻。
摩犍提非常美丽,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伴侣,但佛陀却以一首观身不净的偈婉谢这个提议(Snp. v. 835)。这首偈伤了摩犍提的虚荣心,却对她的父母造成深远的影响,他们当下就证得不来果。摩犍提视佛陀对她的拒绝是一种人身侮辱,因此对他恨之入骨,永远无法释怀。
之后父母带她去见伍达亚那,国王对她一见钟情,并娶她为妻。当他娶第三个妻子时,她还能接受,因为国王拥有很多妻子是当时的惯例。但沙玛瓦帝成为佛陀的弟子,并让宫中其他女人都皈依佛法,则是她无法容忍的。她对佛陀的憎恨,如今整个转移到沙玛瓦帝身上。
摩犍提的阴谋接二连三,她的聪颖都用在设想新的诡计上。首先她告诉国王,沙玛瓦帝想谋杀他。但国王相当了解沙玛瓦帝对一切众生的大爱,因此并未认真考虑这项指控,他只是随便听听,且很快就几乎忘了它。
接着,摩犍提命令她的一个女仆去散播佛陀与僧团在高赏比的谣言,如此一来也会中伤到沙玛瓦帝。她在这件事情上比较成功,僧团受到一波无情的打击,连阿难达都建议佛陀与弟子们是否应该离城。佛陀微笑并说,比库们的清净梵行,在一周之内就能平息一切谣言。在国王都还来不及听到谣言之前,它就已经沉寂了,摩犍提针对沙玛瓦帝的第二次尝试又失败了。
一段时间之后,摩犍提特别挑了八只鸡送给国王,并建议沙玛瓦帝应该亲手杀鸡与烹调。沙玛瓦帝拒绝这么做,因为她不愿意杀生。由于国王知道她的慈悲,因此不以为忤,并接受她的决定。
以慈心度化伍达亚那(Udayana)皈依佛陀
摩犍提接着又第四度设计伤害沙玛瓦帝,在国王临幸沙玛瓦帝之前,将一条已经摘除毒囊的毒蛇藏在沙玛瓦帝房中。当国王发现毒蛇时,一切证据都指向沙玛瓦帝。他怒不可遏,顺手拿起弓箭射向沙玛瓦帝,但经由她慈心的力量,这枝箭被弹回,没有造成任何伤害。他的嗔恨无法影响她对他的关爱,它就像个无形的防护罩一样保护她的生命。
当伍达亚那恢复平静,并看见他的箭无法伤害沙玛瓦帝的奇迹时,他深受震撼。他乞求她的原谅,并更加相信她的正直与忠实,且对给予她这种力量的教法很有兴趣。
就在此时,著名的宾头卢.颇罗堕誓(Pindola Bharadvaja)比库来住在抠沙伽园。国王去拜访他,并和他讨论佛法。他问,年轻比库们然后喜悦地过独身生活,宾头卢解释,根据佛陀的建议,他们藉由视女人为自己的母亲、姐妹与女儿而做到这点。开示结束后,国王很感动,因此皈依佛陀,成为在家弟子(SN 35:127)。
沙玛瓦帝思惟「法」的奇妙与业力的复杂,从一件事到另一件:她以贫穷难民的身分来到高赏比(Kosambi);然后被分发食物者收容;接着财政大臣收她为…
《第九部 女弟子们 第八章 慈悲的化身:沙玛瓦帝皇后》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