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乘宗要论
(应用的佛法)
太虚大师讲述
──民国九年六月在广州讲经会──
第一章 世间各教各学的批判
第二章 佛乘与人世的关系
第三章 佛教与中华民国的关系
第四章 佛教流传于人世的现在将来
本论下篇 应用的佛法
上篇纯正的佛法单说佛法之自身,而未及其与人世之关系如何。此则就佛法应化世间随顺人心,变迁流转种种不同而明其功用,故谓之应用的佛法。说分四章。
第一章 世间各教各学的批判
教谓宗教,学谓学派。兹说应用的佛法则必与世间各宗教学派有关,故本章先从佛法以观察世间各教各学,而略为批判。
第一节 略叙已经批判者
前于道学论衡中已经批判者,兹略明如下:
一、纯正哲学
纯正哲学即所谓形而上学,欲于宇宙现相之本体而认识之说明之之哲学也。此种哲学在欧西流传者,有一元论、二元论、唯物论、唯心论等(参阅道学论衡中之哲学正观)。
二、应用哲学
专就人事应用上立说,故称之为应用哲学(参阅道学论衡中之教育新见)。
三、天神教
天神教即一神教,如耶、如回、如天主、如婆罗门皆是(参阅道学论衡中之破神执论)。
四、进化论
由科学结果而建立之哲学,且趋向于进化者,故称之为进化论(参阅道学论衡中之订天演宗)。
第二节 略出今应批判者
上节所列均已批判者,本节则略出今应批判而未批判者。然而古今中西宗教学派极其汛广,一一列举亦所未能,仅择其可代表一般者数种,从佛学上观察而论列之耳。兹请先明近代科学与小乘佛法之关系。
第三节 近代科学与小乘学
十九二十世纪,乃世人最艳称之科学时代。科学虽发源于欧洲,然而返观三四百年以前欧洲学术思想几为耶教所垄断,厥后新教倡立反对旧教,于此时期宗教上失其垄断之力,而学术思想一变,科学始相应崛起。其一派、则考察希腊古学而昌明之、是为文学哲学之本;其又一派、就现在自然万有以观察之,而为科学之源。二者致力之处各有不同,而精神上则均与耶教相反对。如科学最重因果律,耶教则谓一切万有皆神所造,是种迷执固与科学绝不相容也。
科学之要点有三,一、重因果:谓万有现相不离因果,有多因而成一果者,有因变化而成别果之类,依是说明万有而得“绝无无因之果”之断定,因果律既成而耶教之神执破矣。二、重经验:谓考察万有之现相非凭理想,必有根识上之直感,又须经过实验始成为科学之法则,故新旧约诸书绝非所信。三、重分析:万有现相,必就各方观察之以求其实在,如一物体可存五十年者,初则分年观察此物逐年之存在当为何相,如是由年分月、由月分日分时、乃至最短之分秒忽厘而察其变,此为时间之分析;又此物之体析为若干部若干分而察其组合为何如(如物质之原质、生理之细胞),此为空间之分析。科学依斯三者,其结论则颇知万有皆为连续(时间观察)和合(空间观察)之二假相,科学之概略如此。
小乘佛法亦与科学大致相同。盖小乘始则建立正因果以破一切神教,说明世人有共业别业为因,故有依报正报为果,因果之义既彰而婆罗门大梵天等神教均破。继则观察宇宙万有,近反身心、远穷世界,大而虚空、细而微尘,无不摄于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结果皆属于假相,所谓和合之假(众法积聚)、连续之假(刹那生灭)、对待之假(人对非人等)。是故小乘佛法与科学,其观察同,其结论同,所不同者各有趣向耳。何以故?小乘发心在得解脱,以观察结果而知万有之变迁无常、虚假无实故,则求证不生灭之法性而取涅槃。科学发心在利人事之用,亦以观察结果而知万有之变迁无常、虚假无实故,则欲以人智操其权力,变化此生灭之假相而为利用。由是言之,小乘之所弃即科学之所取(生灭假相),小乘之所取亦即科学之所弃(不生灭法性),趣向不同,故取舍以异耳。
第四节 现代哲学与大乘学
在昔哲学二字范围广大,举凡政治、宗教、论理,心理等各学概包罗之,近代哲学立义严谨,范围较狭。以纯正之哲学言,其目的惟求解决“形而上学”,即说明宇宙万有之本体之学也。略说有二,一者、求证明本体,二者、求讲明本体之方法,前者所证为本体论,后者能证为认识论。所注重者,均在推究万法唯一不二之原始本体究竟存在。此学小乘不甚注意。盖小乘观察万法而知生灭无常之理,即一切空之以求解脱。至万有之法从何而生,则非小乘所欲极论者,故此学当观之大乘。大乘之有教理行果前已详言,教、即学术,理、即学术所明之真理,之二者已足以超过现代哲学之所能,至行与果更非哲学所能企及矣。如序论所云实证一切法一心真如,即是真认识真证明宇宙万有之元体,现代哲学均所未能。其能事仅将古来哲学一切否认之,而建立试验中之认识方法。其所以否认古来哲学者,以古来哲学无非虚立假名以为求达之目的,而皆不能实证,如一元、二元、多元·唯物、唯心等论皆是,夫哲学为诸学之根本,非可但凭理想而无实际,故今之学者均以古哲学为假说而否认之。然而现代哲学虽知力求实证,犹病未能,其所倡立尚为试验中之方法。玆举最著者略言其梗概,异日当再著为专书详加论列耳。
一、杜威派的实用证验哲学
实用证验哲学为美国学者所盛倡,而在中国方面知杜威者众,权以杜威派名之。此派哲学不求说明万有本体,惟从人类生活有关者以求解决,换言之即专究人生实用之学也。其立说盖谓宇宙万有之本体纵能证明,亦与人类生活无关,而人类之所急者端在生活上之实用而已,此派之致力即在乎是。故今之学者否认之为哲学。况所谓有用无用,非有绝对唯一之标准,即可称有用者亦必随时随地而有变化,断无恒常之功。如人饥食渴饮,当饥渴时饮食为有用,不饥不渴之时饮食亦可称无用。然则此派所谓有实用即真理所在,无实用即非真理所在,依于是说而欲否认一切,不知其本身之先无以立也。
二、欧根的精神生活哲学
此为德国哲学。其所重仍在行为生活,非如纯正哲学专究宇宙万有之本体者。但此派于纯正哲学之目的亦略有说,其说谓一切生灭变化之中即有不生灭变化者在,谓之精神生命,为世界人生之本元。
三、柏格森派的直觉哲学与罗素尔派的析观哲学
柏格森派为法国哲学,以心理为根基,故称直觉。罗素尔派为英国哲学,以数理为根基,故称析观。二派皆破康德、斯宾塞不可知界之语,推进而立其说。斯宾塞之言,略谓事理有可知者有不可知者,宇宙万有之本体是不可知也,不可知者置而不论。而二氏则谓不可知者,非必绝对的不可知,亦以未得能知之方法故不知耳。如是柏格森立心理上之直觉为方法,罗素尔立数理上之析观以为方法,要皆在试验中未得证实。
以上三者,大概可以代表现代哲学。已悬形而上学之目的而未能证,且将古来假名无实之哲学否认之。然于佛法则绝对不能否认,以大乘三界唯识万法性空之理本在现证,非托空言。世之求达形而上学之目的者,盍一研究之。
第五节 现代的宗教迷谬
宗教二字、佛法的解释,则离言说、离思想、离分别之一心真如谓之宗,以言说显示之真理谓之教。而世俗所谓宗教者异是,其义、或谓一种宗派之教化,或谓为一切人所宗仰之教化,如欧之耶教即谓本教为世人所宗仰之教,故唯本教可称宗教,其他皆非宗教。且宗教有强制信仰之义,又有超出万有之上另有一物( 如上帝等) 为一切人不可不宗仰之义,世俗之宗教意义大概如此。虽各宗教亦有偏见真理一隅之处,然依宗教而生之迷谬则不可不明辨之。
一 鬼灵的迷谬
世人言鬼,或称灵魂、或称魂魄、或称鬼神,名虽不同其意则均指人或大小动物死后而不断灭者是。今请以一鬼字概之。世人于鬼不得正解,即生迷执,而谬说以兴。如世人之意,以为人死则为鬼,亦即灵魂脱离躯壳而自立。其生前善者此鬼复得转生为人,或上天堂昭事上帝,其生前恶者则入地狱受诸苦楚,或转生为畜类;而畜类死后亦然。此种迷谬无异以鬼为本位,而以世间一切生物皆由“鬼”转生而来。譬若演剧以优伶为本位,剧场上之种种色色皆优伶之乔装,乔装一卸必反其优伶之本来形相(此种谬想以中国人为最,其余各国亦有之)。充是意之所至,虽谓世界坏时人畜生物均皆死绝,不过皆变之成鬼,可笑孰甚。世之明达之士或倡无鬼之论以反对之。未征其实故不足以破惑,兹依佛法言:佛法不言灵魂,若随世间之语以为解说则补特伽罗一语仿佛似之。补特伽罗者、一切有情之业识,死后随业牵引、流转生死而不断灭者,即是此识。但此识绝不如鬼之可以离人物而有独自存在之身体。故其解释决与鬼异。至所谓鬼、乃为五趣之一,与天人畜生地狱同居此娑婆世界,有身体、有动作、有生死、有行事、略与人同。然与人共处而吾人不之见者,业报不同故耳。人之不见天神,亦复如是。故鬼可称转生为鬼,而不可谓为已死之人,亦不可谓为已死之畜类。故人或有转生为鬼者,亦如转生为天神为畜生之类,非必死即为鬼。盖由业识流转生死不出五趣耳。若明业识流转生死之理,则鬼义可明,而鬼本位之迷谬破矣。
二 数命的迷谬
数命、如云天数天命,有一定不变义,有不可改易义,而世之占星拆字算命看相等术,因之以兴。一若人之一生,富贵穷通、寿夭生死、以至一举一动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而不可以逃遁。又以可卜可算可推测故,则欲于此不可遁逃之中勉求趋避,由是而生意外之想、徼幸之心,俨认业果之外别有操纵数命之势力存在。此种迷谬信…
《佛乘宗要论(应用的佛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