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乘宗要論
(應用的佛法)
太虛大師講述
──民國九年六月在廣州講經會──
第一章 世間各教各學的批判
第二章 佛乘與人世的關系
第叁章 佛教與中華民國的關系
第四章 佛教流傳于人世的現在將來
本論下篇 應用的佛法
上篇純正的佛法單說佛法之自身,而未及其與人世之關系如何。此則就佛法應化世間隨順人心,變遷流轉種種不同而明其功用,故謂之應用的佛法。說分四章。
第一章 世間各教各學的批判
教謂宗教,學謂學派。茲說應用的佛法則必與世間各宗教學派有關,故本章先從佛法以觀察世間各教各學,而略爲批判。
第一節 略敘已經批判者
前于道學論衡中已經批判者,茲略明如下:
一、純正哲學
純正哲學即所謂形而上學,欲于宇宙現相之本體而認識之說明之之哲學也。此種哲學在歐西流傳者,有一元論、二元論、唯物論、唯心論等(參閱道學論衡中之哲學正觀)。
二、應用哲學
專就人事應用上立說,故稱之爲應用哲學(參閱道學論衡中之教育新見)。
叁、天神教
天神教即一神教,如耶、如回、如天主、如婆羅門皆是(參閱道學論衡中之破神執論)。
四、進化論
由科學結果而建立之哲學,且趨向于進化者,故稱之爲進化論(參閱道學論衡中之訂天演宗)。
第二節 略出今應批判者
上節所列均已批判者,本節則略出今應批判而未批判者。然而古今中西宗教學派極其汛廣,一一列舉亦所未能,僅擇其可代表一般者數種,從佛學上觀察而論列之耳。茲請先明近代科學與小乘佛法之關系。
第叁節 近代科學與小乘學
十九二十世紀,乃世人最豔稱之科學時代。科學雖發源于歐洲,然而返觀叁四百年以前歐洲學術思想幾爲耶教所壟斷,厥後新教倡立反對舊教,于此時期宗教上失其壟斷之力,而學術思想一變,科學始相應崛起。其一派、則考察希臘古學而昌明之、是爲文學哲學之本;其又一派、就現在自然萬有以觀察之,而爲科學之源。二者致力之處各有不同,而精神上則均與耶教相反對。如科學最重因果律,耶教則謂一切萬有皆神所造,是種迷執固與科學絕不相容也。
科學之要點有叁,一、重因果:謂萬有現相不離因果,有多因而成一果者,有因變化而成別果之類,依是說明萬有而得“絕無無因之果”之斷定,因果律既成而耶教之神執破矣。二、重經驗:謂考察萬有之現相非憑理想,必有根識上之直感,又須經過實驗始成爲科學之法則,故新舊約諸書絕非所信。叁、重分析:萬有現相,必就各方觀察之以求其實在,如一物體可存五十年者,初則分年觀察此物逐年之存在當爲何相,如是由年分月、由月分日分時、乃至最短之分秒忽厘而察其變,此爲時間之分析;又此物之體析爲若幹部若幹分而察其組合爲何如(如物質之原質、生理之細胞),此爲空間之分析。科學依斯叁者,其結論則頗知萬有皆爲連續(時間觀察)和合(空間觀察)之二假相,科學之概略如此。
小乘佛法亦與科學大致相同。蓋小乘始則建立正因果以破一切神教,說明世人有共業別業爲因,故有依報正報爲果,因果之義既彰而婆羅門大梵天等神教均破。繼則觀察宇宙萬有,近反身心、遠窮世界,大而虛空、細而微塵,無不攝于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結果皆屬于假相,所謂和合之假(衆法積聚)、連續之假(刹那生滅)、對待之假(人對非人等)。是故小乘佛法與科學,其觀察同,其結論同,所不同者各有趣向耳。何以故?小乘發心在得解脫,以觀察結果而知萬有之變遷無常、虛假無實故,則求證不生滅之法性而取涅槃。科學發心在利人事之用,亦以觀察結果而知萬有之變遷無常、虛假無實故,則欲以人智操其權力,變化此生滅之假相而爲利用。由是言之,小乘之所棄即科學之所取(生滅假相),小乘之所取亦即科學之所棄(不生滅法性),趣向不同,故取舍以異耳。
第四節 現代哲學與大乘學
在昔哲學二字範圍廣大,舉凡政治、宗教、論理,心理等各學概包羅之,近代哲學立義嚴謹,範圍較狹。以純正之哲學言,其目的惟求解決“形而上學”,即說明宇宙萬有之本體之學也。略說有二,一者、求證明本體,二者、求講明本體之方法,前者所證爲本體論,後者能證爲認識論。所注重者,均在推究萬法唯一不二之原始本體究竟存在。此學小乘不甚注意。蓋小乘觀察萬法而知生滅無常之理,即一切空之以求解脫。至萬有之法從何而生,則非小乘所欲極論者,故此學當觀之大乘。大乘之有教理行果前已詳言,教、即學術,理、即學術所明之真理,之二者已足以超過現代哲學之所能,至行與果更非哲學所能企及矣。如序論所雲實證一切法一心真如,即是真認識真證明宇宙萬有之元體,現代哲學均所未能。其能事僅將古來哲學一切否認之,而建立試驗中之認識方法。其所以否認古來哲學者,以古來哲學無非虛立假名以爲求達之目的,而皆不能實證,如一元、二元、多元·唯物、唯心等論皆是,夫哲學爲諸學之根本,非可但憑理想而無實際,故今之學者均以古哲學爲假說而否認之。然而現代哲學雖知力求實證,猶病未能,其所倡立尚爲試驗中之方法。玆舉最著者略言其梗概,異日當再著爲專書詳加論列耳。
一、杜威派的實用證驗哲學
實用證驗哲學爲美國學者所盛倡,而在中國方面知杜威者衆,權以杜威派名之。此派哲學不求說明萬有本體,惟從人類生活有關者以求解決,換言之即專究人生實用之學也。其立說蓋謂宇宙萬有之本體縱能證明,亦與人類生活無關,而人類之所急者端在生活上之實用而已,此派之致力即在乎是。故今之學者否認之爲哲學。況所謂有用無用,非有絕對唯一之標准,即可稱有用者亦必隨時隨地而有變化,斷無恒常之功。如人饑食渴飲,當饑渴時飲食爲有用,不饑不渴之時飲食亦可稱無用。然則此派所謂有實用即真理所在,無實用即非真理所在,依于是說而欲否認一切,不知其本身之先無以立也。
二、歐根的精神生活哲學
此爲德國哲學。其所重仍在行爲生活,非如純正哲學專究宇宙萬有之本體者。但此派于純正哲學之目的亦略有說,其說謂一切生滅變化之中即有不生滅變化者在,謂之精神生命,爲世界人生之本元。
叁、柏格森派的直覺哲學與羅素爾派的析觀哲學
柏格森派爲法國哲學,以心理爲根基,故稱直覺。羅素爾派爲英國哲學,以數理爲根基,故稱析觀。二派皆破康德、斯賓塞不可知界之語,推進而立其說。斯賓塞之言,略謂事理有可知者有不可知者,宇宙萬有之本體是不可知也,不可知者置而不論。而二氏則謂不可知者,非必絕對的不可知,亦以未得能知之方法故不知耳。如是柏格森立心理上之直覺爲方法,羅素爾立數理上之析觀以爲方法,要皆在試驗中未得證實。
以上叁者,大概可以代表現代哲學。已懸形而上學之目的而未能證,且將古來假名無實之哲學否認之。然于佛法則絕對不能否認,以大乘叁界唯識萬法性空之理本在現證,非托空言。世之求達形而上學之目的者,盍一研究之。
第五節 現代的宗教迷謬
宗教二字、佛法的解釋,則離言說、離思想、離分別之一心真如謂之宗,以言說顯示之真理謂之教。而世俗所謂宗教者異是,其義、或謂一種宗派之教化,或謂爲一切人所宗仰之教化,如歐之耶教即謂本教爲世人所宗仰之教,故唯本教可稱宗教,其他皆非宗教。且宗教有強製信仰之義,又有超出萬有之上另有一物( 如上帝等) 爲一切人不可不宗仰之義,世俗之宗教意義大概如此。雖各宗教亦有偏見真理一隅之處,然依宗教而生之迷謬則不可不明辨之。
一 鬼靈的迷謬
世人言鬼,或稱靈魂、或稱魂魄、或稱鬼神,名雖不同其意則均指人或大小動物死後而不斷滅者是。今請以一鬼字概之。世人于鬼不得正解,即生迷執,而謬說以興。如世人之意,以爲人死則爲鬼,亦即靈魂脫離軀殼而自立。其生前善者此鬼複得轉生爲人,或上天堂昭事上帝,其生前惡者則入地獄受諸苦楚,或轉生爲畜類;而畜類死後亦然。此種迷謬無異以鬼爲本位,而以世間一切生物皆由“鬼”轉生而來。譬若演劇以優伶爲本位,劇場上之種種色色皆優伶之喬裝,喬裝一卸必反其優伶之本來形相(此種謬想以中國人爲最,其余各國亦有之)。充是意之所至,雖謂世界壞時人畜生物均皆死絕,不過皆變之成鬼,可笑孰甚。世之明達之士或倡無鬼之論以反對之。未征其實故不足以破惑,茲依佛法言:佛法不言靈魂,若隨世間之語以爲解說則補特伽羅一語仿佛似之。補特伽羅者、一切有情之業識,死後隨業牽引、流轉生死而不斷滅者,即是此識。但此識絕不如鬼之可以離人物而有獨自存在之身體。故其解釋決與鬼異。至所謂鬼、乃爲五趣之一,與天人畜生地獄同居此娑婆世界,有身體、有動作、有生死、有行事、略與人同。然與人共處而吾人不之見者,業報不同故耳。人之不見天神,亦複如是。故鬼可稱轉生爲鬼,而不可謂爲已死之人,亦不可謂爲已死之畜類。故人或有轉生爲鬼者,亦如轉生爲天神爲畜生之類,非必死即爲鬼。蓋由業識流轉生死不出五趣耳。若明業識流轉生死之理,則鬼義可明,而鬼本位之迷謬破矣。
二 數命的迷謬
數命、如雲天數天命,有一定不變義,有不可改易義,而世之占星拆字算命看相等術,因之以興。一若人之一生,富貴窮通、壽夭生死、以至一舉一動一飲一啄莫非前定,而不可以逃遁。又以可蔔可算可推測故,則欲于此不可遁逃之中勉求趨避,由是而生意外之想、徼幸之心,俨認業果之外別有操縱數命之勢力存在。此種迷謬信…
《佛乘宗要論(應用的佛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