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乘宗要论 (绪论)▪P3

  ..续本文上一页者中国民族之器世间也。盖民与土和合而成国,土为民有,自当以民为主;今言中国民族,亦当以民族为重。中国者以明民族之范围耳。所谓需要,亦非考察往古推测将来,乃就现在状况为说:

  一、意盛志锐者于佛法的需要

  意盛志锐之人乃中国优秀分子,有才器、有作为,而国之兴衰系焉。其要在乎一国之中,必有高尚之道德,精深之学术,以范其行,以安其心,使不至突藩而驰,自就轨范,为国所赖。我国自来重道德,讲性理,人皆谨于礼法,安乎分位;洎乎西学东渐,群言繁兴,互相反对,互相抵斥,(此为西学之特点,其弊在于诸学分立而无最大之系统以为归依,是以各树一帜互不相下)入主出奴龂龂逞辩,充耳嚣然,莫衷一是。吾国才智之士尤而效之,本其思想自由、言论自由,遂将从前藩篱一蹴而去。至于今日,道德破坏,性理沦胥,奔突放逸莫能得一新轨范以为归依,充其思想之纷飞将不可收拾。唯有佛法广大圆融,深奥莫穷,具清净无上之道德,有一真不二之妙理;辟妄见真,摧邪显正,所以浃洽人心,轨范士论,舍佛法其谁与归!此其一。

  二、积迷习谬者于佛法的需要

  吾国昔以神道设教,原所以悚骇愚顽而补刑政之不足。然而迷信渐深积习不返,奸狡之徒利而用之以为蛊惑之具,作乱之资,小则敛赀,大则欲遂其帝王思想(如黄巾白莲等教及最近之义和团等),扰乱社会,危害国家,莫此为甚 !诚欲除其迷谬,破其邪执,使奸宄之徒失所凭借,要非佛法不为功。此其二。

  三、五族和平于佛法的需要

  吾国既合汉满蒙回藏五族,隶于同一统治权之下,而建立此统一之中华民国,就政法言之,固已立统一之形式,然而五族人民同居一国,必需求统一之精神,即统一之思想是也。思想系乎宗教与道德。孔子之教本兼政治与道德,为吾汉族所崇奉固已数千年于兹,但在其余各族尚未普及。谟罕默德之教仅为回族之所信仰,即今耶稣天主诸教不过少数人所奉行,均不足以容涵一切而有统一五族人民思想之能力。至若佛教,则向为满蒙藏之所崇奉;汉族则自汉唐以来久经盛行,宋明诸儒所谈性理之学尤多隐宗于佛教,近世则士夫学子知谈禅理,妇人孺稚解念弥陀。以五族言,已居其四。而况佛法自来不立封域,耶教回教自可列之佛教之人天乘中。故欲谋思想统一而使五族人民有统一之精神者,尤以佛法乃能具此伟大之能力。此其三。

  第五节 现在人心于佛法的需要

  上就中国一隅而言。本节广其范围,就全球人心现时状况观察,其于佛法之需要当有下列诸点:

  一、宁息世界大乱源于佛法的需要

  现在世界之趋势,西欧为重,东亚较轻。即就世乱观之,亦西欧盛于东亚。然东亚之乱,殆又影响于西欧。此无他,物质之学愈昌而逐物之心愈盛,五欲日炽如倒狂澜,竭全球生产之力不足以供耗费。贫富之阶级相差愈远,而大多数生计问题之待解决愈急,不平之气乃充塞宇宙。而况本其野蛮角逐恶习,易为文明竞争借口,物竞天择,优胜劣败,定为天演公例,奉为玉律金科,是以戾气横流莫知所届。世人自作之孽,今已罹此最惨最酷之众同分业报。然习非成是,尚无自拔之方,殆所谓无明妄动而不自觉欤!今者世人厌乱同具此心,诚欲息此乱源,当探其本,乱之所起,端在人心:茍能不为形役,业力自减,我佛广垂言教为后世众生作将来眼,首在超越情器,实证一心真如,正觉人心,此为无上妙法。吾人不幸生此五浊之世,心多散乱,正宜昌明佛法以为世界人道之正义;正义有在,即人心得有所归宿。大乱之源,庶有豸乎!

  二、酿造世界新文化于佛法的需要

  在昔世界文化为三大系:其一曰印度文化,其二曰中国文化,其三曰希腊文化。然印度文化与中国文化,于我国宋明时代已有融洽之点,遂成为东亚文化(东亚诸国如日本等之文化均由中国而输入故),吾国三教同化由宋明来已然也。希腊文化;则演成今日之欧西文化。故以现在世界文化而言,可称为东亚与西欧二者。然于二者之间,其可以圆摄长宙轨范寰球者谁欤?试观欧西文化:所重者竞争,教之与教、学之与学、畛域妄分、门户各立,甲说初出、乙必起而反对之,丙事调停、丁又从而打销之(此欧西哲学家所自言者),是非蜂起、莫知所衷;以故人与人争,国与国战,而酿成今世界之大乱。以言文化,仅物质上呈一时之美观,究其实、则欧洲一隅尚不足以自相维系,其于世界可知矣。返观东亚文化:教有宗本,学有传统,人我之相不立,水火之见不生,佛言平等、儒尚礼让、道取清静,虽所见有通局浅深、而均欲会归其极,故能水乳交融,翕然成化。其力足以建立世界唯一之统一大国,维持数千年于不坠,远近邻邦无不同化(以上均就文化言非就统治权言),广博宏大莫可与伦,诚足以表率人群,模范世界而无遗憾。或疑欧化东渐,弱点已形,如上所言似近夸诞,不知此由大道未彰国运暂替,譬如士子未第每见凌于乡曲恶少,何足介也。然所言东亚文化其中有不可不知者,虽三教有其通贯之处,而老庄道义语焉未详,孔子注重世法不言性与天道,第一义谛含而未吐,皆未足以餍世人求“达到最高真理之目的”之心。唯佛法微妙无上,义深文博,学术兼备,实体缘起莫不究极,是则酿造世界新文化,有倡明佛学之必要也审矣。

  三、满足人心安慰人心于佛法的需要

  佛法之究竟妙用,在应化世界,利乐众生;且能随顺无量无边之世界众生而施其无量无边之法门,使其究竟离苦、得究竟乐。今世之人心,泛滥滂渤无所底止,沉溺苦海度脱无期,诚欲于此生死烦恼中,使一一差别不同之人心得以满足,得以安慰,固必需乎我佛无上法门也。

  第四章 佛法可说不可说

  文佛应世,说法度生四十九年。临灭度时拈花微笑,以示数十年来未说一字,我辈凡夫更有何说?此佛法之不可说。三藏十二部煌煌言教,以为末世一切众生作将来眼,然文多义奥,浅识难窥,不假言说无由了解,此又佛法之可说。于此问题,以本章诸节说明之。

  第一节 佛法的法

  法者,一、任持自性──谓保任执持一一法自体性相而不亡失,二、轨范物解──谓轨定范围一切众生的心理而起解行。佛法的法具此二义,则可说不可说问题可依此以解释之。

  第二节 法性离言不可说

  法性、即法之第一义。法之相性,惟佛究竟明证,唯佛究竟了知,悉皆真故,又一切言说假名无实,假故不能显真,故法性离言不可说。

  第三节 为令解行成果故巧施言说

  如上节言法性离言不可说,则知可说者必非法性,故虽比量以示之,因喻以明之,无非善巧施设之方便,以为言说:只可就众生之心理,轨定范围,而令其解理起行成果耳。此即法之第二义。巧施言说故未尝不可说。

  第四节 转*轮

  我佛说法,谓之转*轮。轮者,一、如碾米的轮,能摧破研除于糠枇,喻佛法能破除五住烦恼(三界见惑,欲界思惑,色界思惑,无色界思惑,及无明为五住烦恼)。二、如舟车的轮,能通行往达于境域,喻佛法能行达四德涅槃(常乐我净四德)。三、如日轮、月轮、地轮、水轮、风轮的轮,以八方上下周圆充实为义:喻佛法之性德圆满,法身常住。转者,谓使众生有所改转:或始迷而今悟,或始染而今净,或始苦而今乐,总之,使转凡成圣。*轮者;或依第一解,使众生借以破五住烦恼;或依第二解,使众生乘之以达四德涅槃;或依第三解,以表佛法之性德圆满。

  第五节 佛乘的乘

  乘者,车乘之乘,就佛菩萨依以运载之法以为喻也;乘舟之乘,就佛菩萨能运载于法以为喻也。佛乘之乘,通此二喻,皆以“运载”为义。一、从“无明位”运载至“大觉位”,理教乘也;二、从“有漏杂染位”运载至“无漏清净位”,行教乘也;三、从“生死苦位”运载至“究竟乐位”,果教乘也。

  佛乘者,佛法应化众生所发、为解理起行成果之妙用也。随顺众生根性乐念不同,应用无量,不堕诸数。约其大齐以言,或说三乘五乘,(五乘者,谓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如来乘。三乘者,则于五乘之中简除人天二乘。大乘起信论别说言之极详,可以参考)。皆佛法之妙用,故统之曰佛乘也。

  

  

《佛乘宗要论 (绪论)》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