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第二部 神通大师 马哈摩嘎喇那 第六章 神通第一▪P2

  ..续本文上一页为何马哈摩嘎喇那会以善知身后事与业的运作而闻名。关于这类报告实在太多,无法在此一一讨论,但至少他在《相应部》的这个故事应该被提到。⑶

  有一次,马哈摩嘎喇那住在王舍城旁的灵鹫山,与勒叉那(Lakkhana)比库在一起,他是和伍卢韦喇.咖沙巴(Uruvela Kassapa)一起皈依佛陀的千名婆罗门之一。有天早晨,当他们下山要去城里托缽时,在路上某处,马哈摩嘎喇那发出会心的微笑。当他的同伴问他原因时,马哈摩嘎喇那说这不是解释的时候,稍后他会在世尊面前解释。

  之后,当他们去见佛陀时,勒叉那重复他的问题,马哈摩嘎喇那于是说他在那地方看见许多饿鬼从空中飞过,遭到掠夺者追逐,并受到各种痛苦的折磨。佛陀证实此事确实无误,并补充说他只会被动地提起这种事,因为生性好疑者不会相信它。然后,佛陀以他的正遍知,解释导致那些饿鬼受苦的习性与行为。

  神足通(随心所欲现身的能力)

  「如屈伸臂顷」,马哈摩嘎喇那脱离肉身,出现在天界的时间可以如此迅速。他一再使用这神通,去指导其他众生,或照顾僧团事务。

  他以此方式教导三十三天的天众四预流支,并测试沙咖天帝(Sakka-devanam-inda)天王,看看他是否了解止息渴爱的教导(MN 37)。

  当佛陀在天界讲授阿毗达摩的三个月期间,马哈摩嘎喇那出现在天上,向他禀告僧团发生的事,并请他指导(Jat. 483)。

  他不只拜访欲界天,且拜访梵天。他就这样出现在一个梵天面前,过去这梵天一直认为没有沙门能进入他的领域,马哈摩嘎喇那透过问答与神通技巧,动摇了那个天神的我慢(SN 6:5)。

  另一次,他出现在一个名为帝须(Tissa)的梵天面前,他之前是个比库,才刚去世不久,马哈摩嘎喇那指导他关于入流与究竟解脱的道理(AN 4:34,7:53)。

  心灵传动力(隔空移物)

  马哈摩嘎喇那也精通外表坚实的物质。有一次,比库们住在一座寺里,怠忽自己的义务,汲汲营营于一些琐事。佛陀知道之后,便请马哈摩嘎喇那运用神通,去动摇他们的自满,并激励他们重新认真修行。

  于是,马哈摩嘎喇那便用脚趾去动摇「鹿母讲堂」(Migaramatupasada),激烈摇晃的程度宛如一阵地震。比库们被这么一惊,纷纷放下俗念,回头接受佛陀的指导。佛陀向他们解释,马哈摩嘎喇那的大神通力是来自修习四神足(SN 51:14,Jat.299)。

  有一次,马哈摩嘎喇那去天界拜访沙咖天帝(Sakka-devanam-inda),看见他过着散漫的生活,他因沉迷于天界的欲乐,已忘失佛法。为了消除他的虚荣心,马哈摩嘎喇那以脚趾摇晃沙咖天帝非常引以为荣的天宫——最胜宫。这也对沙咖天帝造成震撼,他很快就记起佛陀不久前才传授的止息渴爱的教导,也是佛陀激励马哈摩嘎喇那证得阿拉汉果的教法(MN 37)。

  有一次,在佛陀与僧众居住的地区发生饿荒,比库们都无法获得足够的粮食。那时,马哈摩嘎喇那问佛陀是否可以翻转土地,好让比库们能取得与食用地下的养分④。但佛陀制止他,因为这会造成许多人死亡。于是马哈摩嘎喇那提议以神通开出一条通往北古卢洲(Uttarakuru)的道路,好让比库们能去那里乞食,但同样遭佛陀制止。不过,那次即使没有神通的帮助,所有人也都平安渡过饥荒(Vin. 3:7)。这是唯一一次佛陀不同意马哈摩嘎喇那的建议。

  马哈摩嘎喇那的神通也表现在他的隔空移物上。例如,他曾从喜马拉雅山上将莲花取来给沙利子治病(Vin.1:214-15;2:140)。他也曾为给孤独长者取得一株菩提树,好让他种在祇园精舍(Jat.78)。然而,当他的同僚宾头卢(Pindola)请他以神通取下高挂在城里的宝缽,以证明佛陀的僧团(sangha)胜过其他教派时,却被马哈摩嘎喇那拒绝,他说宾头卢自己就可以办得到。但当宾头卢真的施展那项神通时,却遭到佛陀斥责:一个比库不应只为了取悦在家人,而表演神通(Vin.2:110-12)。

  神变

  虽然前面的讨论都限定在巴利藏经中提到的事件,但如果我们不提注释中的这件事,那将会错过马哈摩嘎喇那最精彩的一次神通展现,他那次战胜了难陀巴难达(Nandopananda)龙王。此事记载于《清净道论》(Visuddhimagga,XII,106-16)中。

  有一次,佛陀和五百位比库一起去拜访三十三天(Tavatimsa),他们从难陀巴难达(Nandopananda)的住处上头经过,这触怒了龙王,它想要报复,就盘绕须弥山,并张开它的头冠,让整个世界都陷入黑暗。几位著名的比库志愿要去降龙,但佛陀都未允许,因为他知道它的凶猛。当马哈摩嘎喇那最后挺身而出时,佛陀便听许了他。

  马哈摩嘎喇那于是将自己变成一只大龙王,和难陀巴难达(Nandopananda)展开一场吐烟、放火的激战。他接连变身,化现成各种大小形体,让对手疲于应付。最后一战,他化身成龙的天敌——大鹏金翅鸟。此时,难陀巴难达(Nandopananda)不得不投降,于是长老再变回比库,成功地将它带到佛陀面前求饶。

  原注

  ⑴ 伍波萨他(Uposatha)日是特殊的宗教仪式,大伍波萨他(Uposatha)是在阴历的满月与新月日举行。此时比库们合诵比库巴帝摩卡(Patimokkha)(比库227条戒),在家佛教徒则诵另外的戒,聆听开示,并修禅。小伍波萨他(uposatha)则在两个半月日举行。此事记载于:AN 8:20;Ud. 5:5;Vin. 2:236-37。

  ⑵ SN 8:10。

  ⑶ SN 19:1-21;Vin. 3:104-8。

  译注

  ① 适业:即指心与心所适合作业的特性。在心清净且定力很强时,如进入禅那时,心变得柔软且适合作业,能轻易地成就各种修业处。

  ② 四念处:意指「四种“念”的立足处」,「念」有专注目标,守护六根门的功能。四种念处是身、受、心、法念处,修习四念处,能使众生清净、超越愁悲、灭除苦忧、体证涅槃。

  ③ 参见<沙利子·第二章沙利子其人其事>,页115-117。

  ④ 《律藏·经分别》云:「世尊!此大地之最下层平地具足味食,譬如纯粹蜂蜜之味食。萨度(sadhu)!世尊!我若转动此地,则诸比库或可得滋养之食。」

  

《第二部 神通大师 马哈摩嘎喇那 第六章 神通第一》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