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讲记 (离世间品第六)▪P2

  ..续本文上一页

  寅三 别观贪财

  “或有菩萨以贪多财而为恐怖。自己财宝恒求积聚而不受用,何况能施贫乏众生?于己财宝深生贪著,于他财宝欲令损减,以是因缘命终之后堕大地狱受无量苦。如是苦报名为第一正感之果;从地狱出受畜生身,身常劳苦水草不足,经多时中酬损他财,如是众苦名为第二正感之果;受是罪已生饿鬼中,因饥渴苦无量千劫不闻浆水饮食之名,其咽如针其腹如山,纵得饮食随变为火,如是苦身名为第三正感之果。毕是罪已来生人间,贫穷下贱为他所使,于诸财宝所求难得,于一切时而不自在,如是余报名相似果。一切菩萨分明知见如是因果,常生恐怖欲求解脱。由是恐怖,远离眷属住阿兰若。”

  五欲以男女色欲为根,所以离世间义即离欲界之五欲。但此五欲之中,有一欲唯人道之所特别贪求,而余道之所无有者,即此贪财之欲也。因贪求财产故即造种种恶业,故出家菩萨于财欲,特作观也。

  或有菩萨观世人贪求财产而生恐怖。自己财宝下,明世人贪求财宝即不肯布施种福;换言之、即世间众生贪求聚集财宝,如百川归海无有满期,自己尚不受用,何况布施人也?于已财宝至正感之果者,出贪求相和堕三涂之因及受地狱之苦也。从地狱出下,是受第二畜生之正苦报。因前世贪求他人钱财,今生以畜生身而酬报正果耳。受是罪已下,即是复至饿鬼中,酬还前世夺人财产使人受饥饿之报也。毕是罪已下,明转生人间偿还前世鞭挞、饥寒、逼迫、种种残害他人之余报也。相似果者,善因善果,恶因恶果,鞭挞因鞭挞果,故名酬相似之因名相似果也。一切菩萨下,菩萨了知此五欲是苦,是堕三涂之因,故生大恐怖,厌离世俗,抛弃父母,入阿兰若发菩提心也。

  寅四 广观烦恼

  “或有菩萨以渴爱心而为恐怖,于诸未得一切财宝,日夜追求生渴爱故,或有菩萨我我所见而为恐怖,为诸烦恼作依止故。或有菩萨以诸法见而为恐怖,与所知障作依止故。或有菩萨六十二见而为恐怖,入邪见林难出离故。或有菩萨疑为恐怖,于真正法生疑惑故。或有菩萨以彼断见而为恐怖,执无后世拨无因果,生大邪见入地狱故。或有菩萨以彼常见而为恐怖,执五趣身恒常决定,随善恶业无变易故。或有菩萨以彼嫉妒而为恐怖,不耐他荣怀恶心故。或有菩萨常以掉举而为恐怖,心不寂静生散乱故。或有菩萨以不信心而为恐怖,如人无手虽至宝山终无所得;无信手者,虽遇三宝无所得故。或有菩萨以彼无惭而为恐怖,内无羞耻常造诸恶,业障无明难见佛故。或有菩萨以无愧心而为恐怖,外无羞耻弃恩背德,生死轮回堕三涂故。或有菩萨以忿恨等而为恐怖,能损自他互为怨结,于多劫中障佛道故。或有菩萨以彼忘失而为恐怖,于所闻法不能忆持,忘失文义增愚痴故。”

  以下广明烦恼中,因经文参差不一,于根本烦恼和随烦恼之小、大、中随,不能划一严明界限,故科文中总名为广观烦恼也。或有菩萨观渴爱之心能起一切烦恼,于未得追求生渴爱故,菩萨生恐怖心也。渴爱者,即贪爱之心,如渴极之人而思饮也,或有菩萨总观我我所见而生恐怖。前文略观诸结科中,别观我我所执,此处总观故不同也。或有菩萨下,上文我我所见即萨迦耶见,此处即是法见。我我所见烦恼障本,此诸法见所知障本,故菩萨观此而生恐怖。所知障者,一切事理境界,应可了知、亲证,今不能如实观察,即为此法执所障,故曰:所知非是障,以障障所知也。或有菩萨观六十二见而生恐怖。六十二见者,即是在五蕴法上,各蕴执有是我、我有、属我、我在之四,遂成二十;再展转三世,加上根本之断常二边见,成为六十二也。或有菩萨观疑而生恐怖,因疑为六根本烦恼之一,以犹豫为性:由此犹豫于正信、正见及一切善法,彷徨岐途不能前进,故恐怖也。或有菩萨观断常二见而生恐怖。因有断见故,即掩没因果、毁谤三宝而造恶业;反之,有常见故,即抹去善恶因果变异之相,亦随之造恶,故观此为恐怖相也。或有菩萨观嫉妒生恐怖。嫉妒者,随烦恼中小随之一,不耐他荣为性,常怀恶心为业;又复见他功德不能随喜,故恐怖也。或有菩萨观随烦恼中中随之掉举、不信,而生恐怖也。因有掉举心故,使心散乱,观定不成;因有不信心故,一切三宝功德不能信受。如人无手者,因正信是手,正戒是脚,正见是眼,但此不信与信相反,故名无手也。或有菩萨观中随烦恼,无有惭故对于内法不知尊重,无有愧故对于内外诸法不明善恶,不知报恩;二者皆无羞耻故,能造恶受罪,故菩萨生恐怖也。或有菩萨观小随烦恼忿恨等而生恐怖也。或有菩萨观大随中失念而生恐怖。忘失者,即失念也,于善法等不能忆记正念,不能受持佛法,故生恐怖也。

  寅五 遍观杂染

  “或有菩萨乃至一切不善黑业而为恐怖,何以故?一切不善是生死因,轮转三界不得出离,于是无量无边恐怖,皆能障碍出世胜法。或有菩萨以五种盖而为恐布,五种烦恼覆盖菩萨菩提心故。或有菩萨以憎恶心而为恐怖,于诸众生无怜湣心,修菩提行多退转故。或有菩萨以破戒垢而为恐怖,污秽圣法难得果报。或有菩萨以彼忧恼而为恐怖,妄想炽然失善业故。或有菩萨以恶作心而为恐怖,于所修善生追悔故。或有菩萨而说狂醉是为恐怖,不识善恶无尊卑故。或有菩萨以非时死而为恐怖,不住正念归无常故。或有菩萨以妄语业而为恐怖,生生世世所有言说,一切众生不信受故。或有菩萨以四颠倒而为恐怖,由四颠倒轮回生死,起烦恼业不求佛故。或有菩萨而说恶友是为恐怖,随不善友造恶业故。或有菩萨以五蕴魔而为恐怖,是五蕴身从烦恼生,生已即起无量烦恼,因诸烦恼造不善业,由诸惑业堕大深坑,以是因缘而生恐怖。或有菩萨以烦恼魔而为恐怖,大小烦恼能续生死,退菩提心堕恶道故。或有菩萨厌患死魔而为恐怖,发菩提心未得不退,身坏命终生退转故。或有菩萨以诸天魔而为恐怖,天魔眷属充满欲界,障修道人退菩提故。或有菩萨以无记心而为恐怖,于诸善法不能进修,空过长时退善业故。或有菩萨以彼八难而为恐怖,堕八难者从冥入冥,生死长夜难遇明故。或有菩萨观彼地狱而为恐怖,一堕地狱,经无量劫受大苦恼难解脱故。或有菩萨堕畜生道而为恐怖,傍生界中受愚痴报,经无量劫难出离故。或有菩萨睹饿鬼道而为恐怖,于恒沙劫受饥渴苦,难可值遇佛法僧故。或有菩萨想欲界生而为恐怖,烦恼杂起造诸恶业堕三涂故。或有菩萨以彼色界而为恐怖,有覆烦恼能障定故。或有菩萨以无色界而为恐怖,三界之中最为寂静犹如涅槃,有情妄执而为究竟,劫尽命终坠地狱故。或有菩萨数数生死而为恐怖,生邪见家难出离故。或有菩萨厌离生死而为恐怖,死此生彼常受苦恼,障菩萨行求涅槃故。或有菩萨以世间语是为恐怖,心常散乱妨善业故。或有菩萨以心意识而为恐怖,所缘行相不可知故。

  杂染之法遍于惑──烦恼、业、苦──生三种杂染,但文段不甚明晰,故总名杂染也。或有菩萨观业杂染法为一切生死因,障菩提胜道,故菩萨恐怖也。黑业者,业有善、恶、无记三种,善业即为白业──清净,恶业即为黑业──杂染,善恶参杂即为杂业──融和,故此黑业即恶业也。或有菩萨观五盖生怖,五盖者,即贪欲盖──顺境希求故,嗔恚盖──违境忿恚故,昏眠盖──昏熟闇冥故,掉悔盖─-轻动追过故,疑惑盖──谛理不决故。盖者,障覆之义,有此五种即能障覆菩提道故。或有菩萨观憎恶生怖,因憎恶故于一切众生即无怜湣之心,无怜湣心故即无大悲,无大悲故即不能普度众生,故菩萨生恐怖也。或有菩萨观破戒生怖。戒者,三无漏学之本,所谓摄心为戒,由戒生定,由定发慧。故此戒本若破,则定慧之果难成,故恐怖也──此破戒为业杂染摄,或有菩萨观忧恼生怖,因有忧恼心即不能专一,心不专一妄想易生,即失善业,故菩萨生怖畏也。或有菩萨观恶作生怖。恶作者,先之所作后生追悔,如先作善后生追悔,则善业难生,故菩萨恐怖也──此是四不定中之一。或有菩萨观狂醉生怖。狂醉者失去通常知觉,于一切善恶尊卑不能明辨,故恐怖也。或有菩萨观非时死生怖。非时死者,失去正念不能随念所生,以及乘业轮转,或堕三涂之中,故生恐怖。或有菩萨观妄语生怖,因在因地妄语,果地即说真实言语众生亦不信受,故恐怖也。或有菩萨观四倒生怖。四倒者无常计常,不净计净,不乐计乐,无我计我,由此四倒生死轮回,故恐怖也。或有菩萨观恶友生怖,因随恶友恶业增长,善业退失,故怖畏也。或有菩萨别观五魔而生恐怖。五魔者,即业、天、死、烦恼、五蕴魔是也。或有菩萨观无记生怖,因无记法对于善法障前进故。或有菩萨观八难生怖,因在八难不能遇佛,常处黑暗故生恐怖。或有菩萨观三恶道而生恐怖。或有菩萨别观三界无常而生恐怖也。或有菩萨观数数生死生怖:因常流转生死之中,若生邪家即难出离,故生恐怖。或有菩萨观厌离生死生怖:因在生死之中,常有生老病死苦故,障碍求菩萨道。或有菩萨观世语生怖,因世间语散乱定心,妨害善业,故生恐怖。或有菩萨观心意识三生怖:心者集起之义──第八,意者思量之义──第七,识者分别之义──第六。此三心法,都是虚妄分别之心,此心为因乃显妄境,由此妄境复成妄因,展转相续无有出期。又此妄心妄境行相难知,故生恐怖也──此中心意识,总括三界心心所。

  丑二 示离怖处

  “若在俗家,由斯恐怖昼夜相续扰乱善心,不能证得无恐怖法。过去菩萨住阿兰若,皆能证得无恐怖法,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未来菩萨住阿兰若,悉皆当得无恐怖法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现在十方诸大菩萨,住阿兰若断一切障,得无恐怖阿耨 多罗三藐三菩提。汝等当知!随应修学三世菩萨摄念身心住阿兰若,调伏妄想永无恐怖,究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上文明种种恐怖,此文正指出离恐怖之处。此中可分为三种而大略说明之:第一、从若在俗家至不…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讲记 (离世间品第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