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南传法句经新译▪P8

  ..续本文上一页者,从是到彼安。

  72 信者真人长,念法所住安,近者意得上,智寿寿中贤。

  73 信能得道,法致灭度,从闻得智,所到有明。

  74 信能度渊,摄为船师,精进除苦,慧到彼岸。

  75 士有信行,为圣所誉,乐无为者,一切缚解。

  76 信之与戒,慧意能行,健夫度恚,从是脱渊。

  77 信使戒诚,亦受智慧,在在能行,处处见养。

  78 比方世利,慧信为明,是财上宝,家产非常。

  79 欲见诸真,乐听讲法,能舍悭垢,此之为信。

  80 信能度河,其福难夺,能禁止盗,野沙门乐。

  81 无信不习,好剥正言,如拙取水,掘泉扬泥。

  82 贤夫习智,乐仰清流,如善取水,思令不扰。

  83 信不染他,唯贤与人,可好则学,非好则远。

  84 信为我舆,莫知斯载,如大象调,自调最胜。

  85 信财戒财,惭愧亦财,闻财施财,慧为七财。

  86 从信守戒,常净观法,慧而利行,奉敬不忘。

  87 生有此财,不问男女,终以不贫,贤者识真。

  

  第五 戒慎品,十有六章

  

  诫慎品者,授与善道,禁制邪非,后无所悔也。

  

  88 人而常清,奉律至终,净修善行,如是戒成。

  89 慧人护戒,福致三宝,名闻得利,后上天乐。

  90 常见法处,护戒为明,得成真见,辈中吉祥。

  91 持戒者安,令身无恼,夜卧恬淡,寤则常欢。

  92 修戒布施,作福为福,从是适彼,常到安处。

  93 何终为善?何善安止?何为人宝?何盗不取?

  94 戒终老安,戒善安止,慧为人宝,福盗不取。

  95 比丘立戒,守摄诸根,食知自节,悟意令应。

  96 以戒降心,守意正定,内学正观,无忘正智。

  97 明哲守戒,内思正智,行道如应,自清除苦。

  98 蠲除诸垢,尽慢勿生,终身求法,勿暂离圣。

  99 戒定慧解,是当善惟,都已离垢,无祸除有。

  100 著解则度,余不复生,越诸魔界,如日清明。

  101 狂惑自恣,已常外避,戒定慧行,求满勿离。

  102 持戒清净,心不自恣,正智已解,不睹邪部。

  103 是往吉处,为无上道,亦舍非道,离诸魔界。

  

  第六 惟念品,十有二章

  

  惟念品者,守微之始,内思安般,必解道纪。

  

  104 出息入息念,具满谛思惟,从初竟通利,安如佛所说。

  105 是则昭世间,如云解月现,起止学思惟,坐卧不废忘。

  106 比丘立是念,前利后则胜,始得终必胜,逝不睹生死。

  107 若见身所住,六更以为最,比丘常一心,便自知泥洹。

  108 已有是诸念,自身常建行,若其不如是,终不得意行。

  109 是随本行者,如是度爱劳,若能悟意念,知解一心乐。

  110 应时等行法,是度老死恼,比丘悟意行,当令应是念。

  111 诸念生死弃,为能作苦际,常当听微妙,自觉悟其意。

  112 能觉者为贤,终始无所会,以觉意能应,日夜务学行。

  113 当解甘露要,令诸漏得尽,夫人得善利,乃来自归佛。

  114 是故当昼夜,常念佛法众,己知自觉意,是为佛弟子。

  115 常当昼夜念,佛与法及僧,念身念非常,念戒布施德,空不愿无相,昼夜当念是。

  

  第七 慈仁品,十有八章

  

  慈仁品者,是谓大人,圣人所履,德普无量。

  

  116 为仁不杀,常能摄身,是处不死,所适无患。

  117 不杀为仁,慎言守心,是处不死,所适无患。

  118 彼乱已整,守以慈仁,见怒能忍,是为梵行。

  119 至诚安徐,口无粗言,不嗔彼所,是谓梵行。

  120 垂拱无为,不害众生,无所娆恼,是应梵行。

  121 常以慈哀,净如佛教,知足知止,是度生死。

  122 少欲好学,不惑于利,仁而不犯,世上所称。

  123 仁寿无犯,不兴变快,人为诤扰,慧以嘿安。

  124 普忧贤友,哀加众生,常行慈心,所适者安。

  125 仁儒不邪,安止无忧,上天卫之,智者乐慈。

  126 昼夜念慈,心无克伐,不害众生,是行无仇。

  127 不慈则杀,违戒言妄,过不与他,不观众生。

  128 酒致失志,为放逸行,后堕恶道,无诚不真。

  129 履仁行慈,博爱济众,有十一誉:福常随身、卧安觉安、不见恶梦。

  130 天护人爱、不毒不兵、水火不丧、在所得利、死升梵天、是为十一。

  131 若念慈心,无量不废,生死渐薄,得利度世。

  132 仁无乱志,慈最可行,愍伤众生,此福无量。

  133 假令尽寿命,勤事天下人,象马以祠天,不如行一慈。

  

  第八 言语品,十有二章

  

  言语品者,所以戒口,发说谈论,当用道理。

  

  134 恶言骂詈,憍陵蔑人,兴起是行,疾怨滋生。

  135 逊言顺辞,尊敬于人,弃结忍恶,疾怨自灭。

  136 夫士之生,斧在口中,所以斩身,由其恶言。

  137 诤为少利,如掩失财,从彼致诤,令意向, 恶。

  138 誉恶恶所誉,是二俱为恶,好以口侩斗,是后皆无安。

  139 无道堕恶道,自增地狱苦,远愚修忍意,念谛则无犯。

  140 从善得解脱,为恶不得解,善解者为贤,是为脱恶恼。

  141 解自抱损意,不躁言得中,义说如法说,是言柔软甘。

  142 是以言语者,必使己无患,亦不克众人,是为能善言。

  143 言使投意可,亦令得欢喜,不使至恶意,出言众悉可。

  144 至诚甘露说,如法而无过,谛如义如法,是为近道立。

  145 说如佛言者,是吉得灭度,为能作浩际,是谓言中上。

  

  第九 双要品,二十有二章

  

  双要品者,两两相明,善恶有对,举义不单。

  

  146 心为法本,心尊心使,中心念恶,即言即行,罪苦自追,车轹于辙。

  147 心为法本,心尊心使,中心念善,即言即行,福乐自追,如影随形。

  148 随乱意行,拘愚入冥,自大无法,何解善言。

  149 随正意行,开解清明,不为妒嫉,敏达善言。

  150 愠于怨者,未尝无怨,不愠自除,是道可宗。

  151 不好责彼,务自省身,如有知此,永灭无患。

  152 行见身净,不摄诸根,饮食不节,慢堕怯弱,为邪所制,如风靡草。

  153 观身不净,能摄诸根,食知节度,常乐精进,不为邪动,如风大山。

  154 不吐毒态,欲心驰骋,未能自调,不应法衣。

  155 能吐毒态,戒意安静,降心已调,此应法衣。

  156 以真为伪,以伪为真,是为邪计,不得真利。

  157 知真为真,见伪知伪,是为正计,必得真利。

  158 盖屋不密,天雨则漏,意不惟行,淫泆为穿。

  159 盖屋善密,雨则不漏,摄意惟行,淫泆不生。

  160 鄙夫染人,如近臭物,渐迷习非,不觉成恶。

  161 贤夫染人,如近香熏,进智习善,行成洁芳。

  162 造忧后忧,行恶两忧,彼忧惟惧,见罪心懅。

  163 造喜后喜,行善两喜,彼喜惟欢,见福心安。

  164 今悔后悔,为恶两悔,厥为自殃,受罪热恼。

  165 今欢后欢,为善两欢,厥为自佑,受福悦豫。

  166 巧言多求,放荡无戒,怀淫怒痴,不惟止观,聚如群牛,非佛弟子。

  167 时言少求,行道如法,除淫怒痴,觉正意解,见对不起,是佛弟子。

  

  第十 放逸品,有二十章

  

  放逸品者,引律戒情,防邪捡失,以道劝贤。

  

  168 戒为甘露道,放逸为死径,不贪则不死,失道为自丧。

  169 慧智守道胜,终不为放逸,不贪致欢喜,从是得道乐。

  170 常当惟念道,自强守正行,健者得度世,吉祥无有上。

  171 正念常兴起,行净恶易灭,自制以法寿,不犯善名增。

  172 发行不放逸,约以自调心,慧能作定明,不返冥渊中。

  173 愚人意难解,贪乱好诤讼,上智常重慎,护斯为宝尊。

  174 莫贪莫好诤,亦莫嗜欲乐,思心不放逸,可以获大安。

  175 放逸如自禁,能却之为贤,已升智慧阁,去危为即安。

  176 明智观于愚,譬如山与地,居乱而身正,彼为独觉悟。

  177 是力过师子,弃恶为大智,睡眠重若山,痴冥为所弊。

  178 安卧不计苦,是以常受胎,不为时自恣,能制漏得尽。

  179 自恣魔得便,如师子搏鹿,能不自恣者,是为戒比丘。

  180 彼思正净者,常当自护心,比丘谨慎乐,放逸多忧苦。

  181 变诤小致大,积恶入火焰,守戒福致善,犯戒有惧心,能断三界漏,此乃近泥洹。

  182 若前放逸,后能自禁,是昭世间,念定其宜。

  183 过失为恶,追覆以善,是昭世间,念善其宜。

  184 少庄舍家,盛修佛教,是昭世间,如月云消。

  185 人前为恶,后止不犯,是昭世间,如月云消。

  186 生不施恼,死而不戚,是见道悍,应中勿忧。

  187 断浊黑法,学惟清白,度渊不反,弃猗行止,不复染乐,欲断无忧。

  

  第十一 心意品,十有二章

  

  心意品者,说意精神,虽空无形,造作无竭。

  

  188 意使作狗,难护难禁,慧正其本,其明乃大。

  189 轻躁难持,唯欲是从,制意为善,自调则宁。

  190 意微难见,随欲而行,慧常自护,能守即安。

  191 独行远逝,覆藏无形,损意近道,魔系乃解。

  192 心无住息,亦不知法,迷于世事,无有正智。

  193 念无适止,不绝无边,福能遏恶,觉者为贤。

  194 佛说心法,虽微非真,当觉逸意,莫随放心。

  195 见法最安,所愿得成,慧护微意,断苦因缘。

  …

《南传法句经新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