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福德资粮▪P2

  ..续本文上一页numodanamaya)

  4.持戒的福德(silamaya)---它们与人际之间的美德有关。

  5.尊老的福德(apacayanamaya)

  6.助人行善,分享你的力量、财富与智慧的福德(veyyavaccamaya)

  7.禪修的福德(bhavanamaya)---它们是智慧明辨的来源。

  8.听闻佛法的福德(dhammassavanamaya)

  9.说法的福德(dhamma-desanamaya)

  10.正见的福德(ditth””ujukamma)

  布施的福业是针对嫉妒和悭吝的烦恼;回向的福业是把自己所作的功德回向他人;随喜的福业是见到别人行善,不但没有嫉妒心,反而随喜;持戒的福业是自己的德行;尊老的福业是尊敬自己家中的双亲,或他人别的老人;助人为快乐之本,这就是福业;禪修的福业是自己的修行;听闻佛法也是福业;最上的布施是法施,它有无上的功德;正见的福德是当修行者心中生起对佛法的正确知见,缩短或断除了轮回,它的功德最大。

  恶业没有福德

  佛陀把业分为黑白业,恶业是黑业,善业是白业:「比丘们,这四种业已由我亲知、自证、宣讲。哪四种

  有得黑果的黑业;有得白果的白业;有得黑白果的黑白业;有得不黑不白果、趋向业止息的不黑不白业。」

  「何为得黑果的黑业

  有此情形,某个人造作了伤害性的身体的造作……伤害性的言语的造作……伤害性的心理的造作……他重生于一个伤害性的境界……他在该处受伤害性的接触……他只体验痛受,譬如地狱的众生。是谓得黑果的黑业。」

  「何为得白果的白业

  有此情形,某个人造作了无伤害性的身体的造作……无伤害性的言语的造作……无伤害性的心理的造作……他重生于一个无伤害的境界……他在该处受无伤害性的接触……他只体验乐受,譬如光明的天神。是谓得白果的白业。」

  「何为得黑白果的黑白业

  有此情形,某个人造作了既有害又无害的身体的造作……既有害又无害的言语的造作……既有害又无害的心理的造作……他重生于一个既有害又无害的境界……他在该处既受有害又受无害的接触……他体验伤害与无伤害之受,苦乐混合,譬如人类、某些天神、某些低等境界的有情。是谓得黑白果的黑白业。」

  「何为得不黑不白果、趋向业的止息的不黑不白业

  对此得黑果的黑业,当下弃绝其动机……对此得白果的白业,当下弃绝其动机……对此得黑白果的黑白业,当下弃绝其动机。是谓得不黑不白之果、趋向业的止息的不黑不白业。」——([增支部]4.232)

  因此佛陀说那些人从恶业转向行善的是从黑暗走向光明;那些人从作恶业又继续作恶的是从黑暗走向黑暗;那些人从行善转向作恶的是从光明走向黑暗;那些人从行善又继续修善的是从光明走向光明。

  福德的回向

  福德的回向有两点:

  1.作善业者把善业的功德回向给另一人。

  2.得到回向者,在知道前者的善行时,有随喜的意思。

  如果得到回向者是饿鬼众,他们自动知道该功德的回向。有一位婆罗门来见佛陀,说自己一直在把福德回向给已死去的亲戚,他想知道他们是否真的已经得到他所回向的功德。佛陀回答说,如果他们是饿鬼,他们就得到了。至于被回向的亲戚若已投生于其它界的话,他的回向的善意,将导致他自己的福德的增进。那位婆罗门于是问:如果我的亲戚当中没有饿鬼呢

  佛陀答:每一个活人都有饿鬼亲戚。因此,要注意把你所有善业的功德回向给你已故的亲朋。

  回向给饿鬼

  有一次,频婆娑罗王供养佛陀和僧团。在那时候,有一大群在过去世曾经是该国王的亲戚的鬼聚集在墙外,期待国王会把布施的功德迴向给他们。

  世尊使得他们都能够被国王看得见。在倒「布施功德水」(dakkhin-odakam)时,国王迴向道:「这是给我的亲戚的」(idammeNyātinamhotu),在那一刻,出现了一个长满莲花的水池给那些鬼享用。他们在该池裡沐浴、喝水,去除了他们的烦恼、疲累及口渴,皮肤的色泽也变成金黄色。在国王供养粥、主食和副食的时候,他也迴向给他们,在那一刻,出现了天界的粥、主食和副食给他们享用。吃了那些食物,他们的诸根已復原。在供养袈裟和住所的时候,他也迴向给他们,那时出现了天界的衣服、鞋,附有地毯、卧具等家具的宫殿给他们享用。正如世尊所决意,所有人都能够看见这奇妙的现象,国王也感到非常满意。

  接著,在世尊吃完及表示吃饱后,他诵出这[墙外偈]:作為给与摩羯陀国王的一堂“随喜”(anumodana)开示。

  墙外偈

  「1.在墙之外他们站著等待,

  有的站在交叉路和三叉路口,

  回来到了他们以前的家,

  他们在门柱边引颈等待。

  2.若是準备了丰盛的餐会,

  具备各种各样的饮食,

  但却没有一个人记起,

  这些由宿业而生在鬼道的众生。

  3.因此心怀慈悲的人,

  要為他们做供养,

  供养那些既清净又殊胜、

  适时又适当的饮食给僧伽。

  4.“这是回向给我的亲戚的;

  愿他们得到安乐。”

  那些来到这里聚集的,

  往生的饿鬼亲戚们,

  5.一定躁急的要作随喜,

  以便获得丰盛的饮食。

  “愿我们的亲戚长寿,

  我们依他们而得到。

  6.已向我们作出致敬,

  没有施者会缺乏果报。”

  在那里没有耕种,

  也找不到牧养的牛群,

  7.在那里同样没有商业,

  也没有金币的交易:

  往生的饿鬼亲戚们,

  靠这裡作的布施维生。

  8.犹如降落山中的雨水

  向下流到空的山谷,

  同样的这裡作的布施,

  能够利益到那些饿鬼。

  9.正如河床涨满之时

  能让河水流注海洋,

  同样的这裡作的布施,

  能够利益到那些饿鬼。

  10.“他已回向给了我,他為我而做,

  他是我的亲戚、朋友、好友。”

  是故应当為往生者作布施,

  回忆他们以前所做的事。

  11.不是哭泣,不是悲伤,

  也不是以任何的哀慟,

  能够利益到逝世者,

  往生的亲戚们还是没有改变。

  12.但是為他们做了这项布施,

  妥善的供养给僧团的时候,

  它能够长久地利益他们,

  在未来,甚至能立即见效。

  13.经已开示的利益往生的亲戚之法,

  以及如何向饿鬼们致高等的敬意,

  以及如何给予比丘们力量,

  以及如何为你们积累了许多的福德。」

  回向的相应

  在(增支部10.177.)生闻(婆罗门,十善业道)里提到回向者与得到回向者必须相应,才能得到福德。非相应处包括造恶业的地狱有情,造恶业的畜生有情,造善业的人道有情,造善业的天之有情。相应处包括造恶业的饿鬼趣有情。至于得到回向者亲戚投生于其它界的话,回向的功德,导致他自己在该界的福德的增进。佛以象,马,牛,鸡的例子来说明。至于亲戚当中若没有饿鬼呢

  佛陀说:每一个人在长期的论回当中都有饿鬼亲戚。因此,应把善业的福德回向给已故的亲朋。

  「一时,婆罗门生闻往诣世尊所在之处,至已与世尊相互交换庆慰,欢喜铭感之语已退坐一面。坐于一面之婆罗门生闻白世尊言:

  瞿昙!我等婆罗门与布施、作信施,思“当供此布施于命终之亲属血缘,令命终之亲属血缘受此布施”。尊瞿昙!得供布施于命终之亲属血缘耶?命终之亲属血缘得受布施耶?」

  「婆罗门!若为相应处得供,若非相应处不然。」

  「尊瞿昙!何等为相应处耶?何等为非相应处耶?」

  「婆罗门!此处有人,杀生、不与取、欲邪行、虚诳语、离间语、麤恶语、杂秽语、有贪欲、有瞋心、有邪见,彼身坏命终而生于地狱。彼即于彼处,依地狱有情之食而活命安住。婆罗门!此乃非相应处,于住彼处者不得受布施。

  「婆罗门!复次,此处,有一类者杀生……乃至……有邪见,彼身坏命终而生于畜生。彼即于彼处,依畜生有情之食而活命安住。婆罗门!此乃非相应处,于住彼处者不得受布施。」

  「婆罗门!复次,此处,有一类者离杀生、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虚诳语、离离间语、离麤恶语、离杂秽语、无贪欲、无瞋心、有正见,彼身坏命终而生于人之朋辈。彼即于其处,因人食而活命安住。婆罗门!此乃非相应处,于住其处者不得受布施。」

  「婆罗门!复次,此处有一类者,离杀生……乃至……有正见,彼身坏命终而生于天之朋辈。彼即于彼处四天食而活命安住。婆罗门!此乃非相应处,于住彼处者不得受布施。」

  「婆罗门!复次,此处有一类者,杀生……乃至……有邪见,彼身坏命终而生饿鬼趣。彼即于彼处,依饿鬼趣有情之食而活命安住,又依此世之朋友、知人、亲属、血缘所施之食而活命安住。婆罗门!此乃相应处也,于住彼处者得受布施。」

  「尊瞿昙!若彼命终之亲属血缘,不生于彼相应处,则谁受其布施耶?」

  「婆罗门!其他命终之亲属血缘,生于彼相应处者,受其布施。」

  「尊瞿昙!若彼命终之亲属血缘,不生于彼相应处,其他命终之亲属血缘亦不生于彼相应处,则谁受其布施耶?」

  「婆罗门!于如是长时,彼相应处无命终亲属血缘之居住者,无有是处。婆罗门!而且,施者非无果。」

  「尊瞿昙即使非相应处亦说分别耶?」

  「婆罗门!我即使非相应处亦说分别。婆罗门!此处,有一类者杀生、不与取、欲邪行、虚诳语、离间语、麤恶语、杂秽语、有贪欲、有瞋心、有邪见,彼施食、饮、衣、乘、鬘、香、涂香、床、宅、灯具于沙门、婆罗门。彼身坏命终而生于象之朋辈,彼即于彼处,受食、饮、鬘、种种庄严。

  婆罗门!于此世,杀生、不与取、欲邪行、虚诳语、离间语、麤恶语、杂秽语、有贪欲、有瞋心、有邪见之故,彼身坏命终而生于象之朋辈;又施食、饮、衣、乘、鬘、香、涂香、床、宅、灯具于沙门、婆罗门之故,彼即于彼处,受食、饮、鬘、种种庄严。」

  「婆罗门!复次,此处,有一类者杀生、不与取、欲邪行、虚诳语、离间语、麤恶语、杂秽语、有贪欲、有瞋心、有邪见,彼施食、饮、衣、乘、鬘、香、涂香、床、宅、灯具于沙门、婆罗门。彼身坏命终而生于马之朋辈……乃至……生于牛之朋辈……乃至……生于鸡之朋辈,彼即于彼处,受食、饮、鬘、种种庄严。

  婆罗门!于此世,杀生、不与取、欲邪行、虚诳语、离间语、麤恶语、杂秽语、有贪欲、有瞋心、有邪见之故,彼身坏命终而生于鸡之朋辈;又施食、饮、衣、乘、鬘、香、涂香、床、宅、灯具于沙门、婆罗门之故,彼即于彼处,受食、饮、鬘、种种庄严。」

  「婆罗门!复次,此处,有一类者离杀生、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虚诳语、离离间语、离麤恶语、离杂秽语、无贪欲、无瞋心、有正见,彼施食、饮、衣、乘、鬘、香、涂香、床、宅、灯具于沙门、婆罗门。彼身坏命终而生于人之朋辈,彼即于其处,受人之五妙欲。

  婆罗门!于此世,离杀生、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虚诳语、离离间语、离麤恶语、离杂秽语、无贪欲、无瞋心、有正见之故,彼身坏命终而生于人之朋辈;又施食、饮、衣、乘、鬘、香、涂香、床、宅、灯具于沙门、婆罗门之故,彼即于其处,受人之五妙欲。」

  「婆罗门!复次,此处,有一类者离杀生、[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虚诳语、离离间语、离麤恶语、离杂秽语、无贪欲、无瞋心、]有正见,彼施食、饮、衣、鬘、香、涂香、床、宅、灯具于沙门、婆罗门。彼身坏命终而生于天之朋辈,彼即于彼处,受天之五妙欲。

  婆罗门!于此世,离杀生、[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虚诳语、离离间语、离麤恶语、离杂秽语、无贪欲、无瞋心、]有正见之故,彼身坏命终而生于天之朋辈;又施食、饮、衣、乘、鬘、香、涂香、床、宅、灯具于沙门、婆罗门之故,彼即于彼处,受天之五妙欲。」

  「婆罗门!施者非无果。」

  「希有哉!尊瞿昙!未曾有哉!尊瞿昙!应与布施应为信施,所以者,施者非无果也。」

  「如是,婆罗门!婆罗门!施者非无果也。」

  「妙哉!妙哉!尊瞿昙![譬如使跌倒者站起,使覆蔽者露出,教道于迷者,揭举灯火于暗中,令有眼者见色;如是,尊瞿昙以种种之方便而显示其法。“我于此处,归依尊瞿昙与法及比丘众。”尊瞿昙容许我为优婆塞,从今以后乃至尽形寿归依。」

  福德回向诵文

  愿一切众生安乐活命,

  常离仇怨。

  愿一切众生,

  分享我善行的福德。

  sabbesattasadahontu

  averasukha-jivino

  katampunna-phalammayham

  sabbebhagibhavantute

  福德的积累,带来安宁。

  福德在命终时带来安宁。

  福德决定众生的来世。

  sukhopuññassauccayo

  puññamsukhamjivita-sankhamhi

  puññanipara-lokasmimpatitthahontipaninam

  佛陀的福德

  我们要知道,最大的福德是自己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受持五戒;修习慈爱和观照无常。也即是修持戒,修定和修慧。

  「薄伽梵如是语、阿罗汉如是语,如是我闻:「比丘们!不要怕福德之业。这是喜乐、如意、愉悦、可亲、迷人的另一种说法---福德之业。我知道,我曾经长久地行福德之业,因此长久地体验着如意、愉悦、可亲、迷人的果报。修习慈心禅七年后,长达七个收缩扩张之劫,我未回此世界。凡于减劫,我往生光音天。凡于增劫,我重现在空旷的梵天界。在那里,我是大梵天、不可征服的胜者、无所不见者、大威力者。接着,我做了三十六次帝释天王。我做了几百次国王、转轮皇帝、正法王、四方的胜者,稳坐江山,拥有七宝---更不必说做地方国王的次数了。我想:“是什么业成就此果、是什么业成就此报,如今我拥有如此的大力与威力

  ”接着我想到:“是我的三种业果、三种业报,使得我如今拥有如此的大力与威力:那就是布施、自律(身行语的戒行)、自御(心意)。”」---([如是语]i.22)

  

  法增比丘谨识,澳洲佛宝寺。2009年5月秋

  

《福德资粮》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何为正见?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