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没有身心的境界 如何达到涅槃 1· 南传的修法

  如何达到涅槃:

  1.南传的修法

  在南传佛法里是依七觉支:正念,择法,精进,喜,乐(轻安),一心,舍。佛说:「有舍善法,有舍不善法,彼善法舍即是舍觉分,是智是等觉,能转趣涅槃;彼不善法舍即是舍觉分,是智是等觉,能转趣涅槃。」 (《杂阿含713经》 )或是「依远离,依离贪,依灭尽,回向于舍。」 (《相应部.觉支相应.山品一经 )五上分结是阿罗汉道要断除的五结:色(贪)爱,无色(贪)爱,掉举,我慢,无明。若一个“我”还在的话,色爱也在,无色爱也在,我慢也在,无明也在。 当我们心从贪欲和瞋恚解脱后,得心解脱,若慧观诸漏(五上分结,有漏,无明漏)已尽,则慧解脱。对纯观修而解脱的阿罗汉是慧解脱阿罗汉,那些定、慧俱修的阿罗汉道行者,在解脱时是俱解脱阿罗汉。:「谓圣弟子止观俱修,得诸解脱界。阿难复问上座:云何诸解脱界?上座答曰:尊者阿难,若断界,无欲界,灭界,是名诸解脱界。尊者阿难复问上座:云何断界乃至灭界?上座答曰:尊者阿难,断一切行,是名断界,断除爱欲是无欲界,一切行灭是名灭界。」(《杂阿含464经》 )《杂阿含740经》中佛开示说:「若比丘修习此七觉分,多修习已,当得七果。何等为七?谓现法智;有余涅槃;及命终时,若不尔者,五下分结尽,得中般涅槃;若不尔者,得生般涅槃;若不尔者,得无行般涅槃;若不尔者,得有行般涅槃;若不尔者,得上流般涅槃。」故七觉支的修习有大功德,能得大果。

  以下让我们来看这些长老和长老尼如何证果。

  1.桑第陀长老:「菩提树之下,青草有光辉,於树郁茂处,得一佛念想。三十一劫前,我得一念想,以此念想住,我得漏灭尽。」(《长老偈217-218》)桑第陀长老三十一劫前的一念佛,得以在三十一劫后得漏尽。这轮回的过程真的是太过久远了。

  2.瞿昙长老:「我今流转赴泥犁,再再饿鬼之世界,屡堕畜生且苦久,生人世界喜,入於天界稀,色无与色界,於非无想处,居非有想处。一切生成法,皆无有精质,造作而动转,了知常浮动,以了知此理,正念自然生,获得大寂静。」(《长老偈258-260》)瞿昙长老流转泥犁,饿鬼,畜生道久远艰苦,鲜有入於天界;今获人生,观生灭法,瞭知无常,正念自然生,获得大寂静。

  3.江普迦长老:「五十五年间,我身涂尘泥,月吃一回食,须发尽拔脱。 一脚而独立,从不用卧床,我食干粪橛,不受施者食。我行导恶趣,如斯多造业,我为大水漂,归依奉佛教。如是我归依,见法之善质,通达三明法,成就佛之教。」(《长老偈283-286》)江普迦长老五十五年修苦行反而下去恶趣,今奉佛教,见佛法之优善品质而通达三明,成就罗汉果。

  4.麦提迦长老尼(慈尼):「年迈我力弱,纵然身痛苦,凭杖登山行。脱下僧伽梨,铁钵伏於地,坐於磐石上,我心得解脱,得达三种明,成就佛之教。」(《长老尼偈29-30》)麦提迦长老尼身病仍然修习而心得解脱,达三明,证阿罗汉果。

  5.毕兰陀筏蹉长老:「分别诸法中,我达最胜者,善达无恶处,亦无邪度量。」(《长老偈9》)毕兰陀筏蹉长老以分别诸法,善达无恶而解脱。

  6.军达达那长老:「五分结具断,五下分结舍,精进修五根。超五著比丘,称渡瀑流人。」(《长老偈15》)军达达那长老以断五下分结,超五著(断除超越五上分结)而解脱。

  7.世罗长老尼:「不出离世,独处何益?徒享欲乐,勿至后悔。诸欲如刀柱,诸蕴断头台,汝呼为欲乐,今不为我喜。喜悦随处排,打碎痴暗块,波旬!如是汝当知,恶者!汝为我所败。」(《长老尼偈57-59》)世罗尼反击魔王波旬的骚扰,精进修习,破除痴暗证果。

  8.跋迦犁长老:「风疾不得止,汝住森林中,粗乏行乞地,比丘!如何为生活?以广大喜乐,充我积集身,受用粗食物,我住森林中。修习四念住,五根与五力,以及七觉支,我住於林中。专心发精进,勇猛常坚固,一致见和合,我於林中住。调顺最第一,息心住安定,追忆等觉者,昼夜无懈怠,我住於林中。」(《长老偈350-354》)跋迦犁长老不起退心,修习四念住,五根与五力,以及七觉支,而住於林中,专心发精进,勇猛常坚固。

  9.阿逸多长老:「我无死恐怖,无生命欲念。正知有正念,舍此积集身。」(《长老偈20》)阿逸多长老以放弃身心而解脱。

  10.苏波迦长老:「如母爱一儿,人对诸生类,於一切时地,普遍应慈爱。」(《长老偈33》)苏波迦长老以得慈无量而解脱。

  11.拘萨罗住长老:「予依信心而出家,森林之间构屋舍,修道精勤又热烈,住於正知与正念。」(《长老偈59》)拘萨罗住长老以远离,精勤又热烈,住於正知与正念而解脱贪瞋痴。亦如尼娑婆長老说:「死亦无欢,生亦无欢,正知正念,只待时至。」证果之后只等待死时至。(《长老偈196》)

  12.婆破长老:「见者见见者,亦见未见者,然而未见者,两者皆不见。」(《长老偈61》)见道者见见道者,亦见未见道者,而未见道者不能见见道者,亦不能见未见道者。婆破长老得清净自己诸见(识)而解脱。

  13.毗摩罗憍陈如长老:「我由〔庵婆波利女〕之树名生〔谓频毗沙罗〕,由〔标〕白旗者为父而生,舍欲之智旗,灭魔罗天旗。」(《长老偈64》)毗摩罗憍陈如长老舍贪欲灭魔罗而解脱。

  14.罗毗陀迦(跋提耶)长老:「佛与我惠,我得此惠,对世间人,恒持身念。量我以形色,追我以音声,欲贪贪欲辈,实不能知我。内既无有知,外亦无所见,四方碍愚者,彼为音声诱。内既无有知,观外见外果,彼亦於为此,音声所引诱内既有所知,外亦有所观,见无障碍人,不为音声诱。」(《长老偈469-472》)罗毗陀迦(跋提耶)长老修灭贪以致如如不动于形色,音声,而凡夫则为所诱。

  15.能听一法长老:「烧灭诸烦恼,一切生有除,生死轮回断,今不再受生。」(《长老偈67》)能听一法长老灭尽诸烦恼,因而生有除,生死轮回断。

  16.名不详比丘尼:「我自出家来,二十五年间,一弹指间亦,不得心和平、心不得安息,充满诸贪欲,展腕空泣叫,我来入精舍。信仰比丘尼,我亲赴其处,彼为我说法,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之法,使我得解脱。闻彼尼佛法,入於一面坐,我知宿世居,已得净天眼。智慧知他心,耳界已清净,已证得神足,诸漏达灭尽,证此六神通,是佛教之果。」(《长老尼偈67-71》)此比丘尼初不精进,二十五年无进度,后来听比丘尼的说法有关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之法,修习而解脱。

  17.瓦奢婆罗长老 :「见极微妙义,巧慧行谦逊,善习事佛者,如是之人者,不难得涅槃。」(《长老偈71》)瓦奢婆罗长老得见极微妙义而得涅槃。

  18.哈陀罗哈普陀长老:「昔日心随逐,流离任乐所,今日如实制,手钩制狂象。」(《长老偈77》)哈陀罗哈普陀长老忆念以往心随逐欲贪,今得以调服,如手钩制服狂象。

  19.罗奇陀长老:「我总弃贪欲,瞋恚亦总绝,愚痴总消失,安靖得清凉。」(《长老偈79》)罗奇陀长老舍弃贪欲,灭绝瞋恚,消灭愚痴,安靖(静)得清凉。

  20.沙美达陀长老:「善能知五蕴,断其根本存,生死轮回尽,我今不再生。」(《长老偈90》)沙美达陀长老善知五蕴,断尽根本,故得不生。

  21.郁多罗长老:「我识知诸蕴,我根绝渴爱,我修习觉支,达诸漏灭尽。我识诸蕴,解除欲缠,修习觉支,无漏涅槃。」(《长老偈161-162》)郁多罗长老识知诸蕴,根绝渴爱,修习觉支,诸漏灭尽。在《相应部.犍度篇.第二无常品》佛说:「识是无常,以识所生起之因、缘亦是无常,诸比丘!依无常之因、缘所生起之识,如何是有常耶

  」在《相应部.犍度篇.第三重担品》世尊说:「若识之灭、息、没者,则苦灭、病息、老死没。」

  22.忏摩长老尼:(波旬):「年少汝姿美,我亦为少壮,来,忏摩!我等娱五乐。」忏摩尼:「持病易破碎,为此腐臭身,而是为恼累,我根绝欲爱。诸欲如刃柱,诸蕴断头台,汝呼为欲乐,今不为我喜。喜悦随处弃,打碎痴暗块,波旬!如是汝当知,恶者!汝为我所败。崇拜诸星宿,森林祭火天,如实愚无知,不净思为净,误也。我礼正觉者,人中最上者,我随师之教,脱一切苦恼。」(《长老尼偈139-144》)忏摩尼揭发魔王波旬的勾引,依佛法击败魔王,不修苦行,随师之教,脱一切苦恼。

  23.输毗多长老:「正念有智慧,比丘发精进,往时五百劫,追忆一夜间。四念住与七觉支,八支圣道勤修习,我於五百劫之时,一夜之间为追思。」(《长老偈165-166》)输毗多长老证果而得宿命明,一夜之间忆五百劫之宿命。

  24.奔那摩萨长老:「为达安稳地,舍弃五障盖,我取法之镜,见己之知见。 我身之内外,一一为观察,观我内外身,一切皆空虚。」(《长老偈171-172》)奔那摩萨长老舍弃五盖(贪欲、瞋恚、睡眠、掉悔、和疑 )障碍, 观察内外身皆空虚。

  25.毗兰耶长老尼:「四次及五次,我从精舍出,心不得安息,心不得统御。我近忏摩尼,恭问解脱道,尼为我说法,五蕴十二处,乃至十八界。并说四圣谛,五根与五力,七支八支道,得最上利益。我闻尼之语,力行其教导,於夜之初分,我得忆前生。於夜之中分,我得净天眼,於夜之后分,得碎痴暗块。包身以喜乐,我为盘足住,殆至第七日,痴暗块已碎,於是伸两足,我由定中出。」(《长老尼偈169-174》)毗兰耶尼听忏摩尼的教导,破五蕴,十二处,乃至十八界;修四圣谛,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支道,而得最上利益,于初夜得宿命明,中夜得天眼明,七日后漏尽。

  26.周那盘陀迦…

《没有身心的境界 如何达到涅槃 1· 南传的修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