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沒有身心的境界 如何達到涅槃 1· 南傳的修法

  如何達到涅槃:

  1.南傳的修法

  在南傳佛法裏是依七覺支:正念,擇法,精進,喜,樂(輕安),一心,舍。佛說:「有舍善法,有舍不善法,彼善法舍即是舍覺分,是智是等覺,能轉趣涅槃;彼不善法舍即是舍覺分,是智是等覺,能轉趣涅槃。」 (《雜阿含713經》 )或是「依遠離,依離貪,依滅盡,回向于舍。」 (《相應部.覺支相應.山品一經 )五上分結是阿羅漢道要斷除的五結:色(貪)愛,無色(貪)愛,掉舉,我慢,無明。若一個“我”還在的話,色愛也在,無色愛也在,我慢也在,無明也在。 當我們心從貪欲和瞋恚解脫後,得心解脫,若慧觀諸漏(五上分結,有漏,無明漏)已盡,則慧解脫。對純觀修而解脫的阿羅漢是慧解脫阿羅漢,那些定、慧俱修的阿羅漢道行者,在解脫時是俱解脫阿羅漢。:「謂聖弟子止觀俱修,得諸解脫界。阿難複問上座:雲何諸解脫界?上座答曰:尊者阿難,若斷界,無欲界,滅界,是名諸解脫界。尊者阿難複問上座:雲何斷界乃至滅界?上座答曰:尊者阿難,斷一切行,是名斷界,斷除愛欲是無欲界,一切行滅是名滅界。」(《雜阿含464經》 )《雜阿含740經》中佛開示說:「若比丘修習此七覺分,多修習已,當得七果。何等爲七?謂現法智;有余涅槃;及命終時,若不爾者,五下分結盡,得中般涅槃;若不爾者,得生般涅槃;若不爾者,得無行般涅槃;若不爾者,得有行般涅槃;若不爾者,得上流般涅槃。」故七覺支的修習有大功德,能得大果。

  以下讓我們來看這些長老和長老尼如何證果。

  1.桑第陀長老:「菩提樹之下,青草有光輝,於樹郁茂處,得一佛念想。叁十一劫前,我得一念想,以此念想住,我得漏滅盡。」(《長老偈217-218》)桑第陀長老叁十一劫前的一念佛,得以在叁十一劫後得漏盡。這輪回的過程真的是太過久遠了。

  2.瞿昙長老:「我今流轉赴泥犁,再再餓鬼之世界,屢墮畜生且苦久,生人世界喜,入於天界稀,色無與色界,於非無想處,居非有想處。一切生成法,皆無有精質,造作而動轉,了知常浮動,以了知此理,正念自然生,獲得大寂靜。」(《長老偈258-260》)瞿昙長老流轉泥犁,餓鬼,畜生道久遠艱苦,鮮有入於天界;今獲人生,觀生滅法,瞭知無常,正念自然生,獲得大寂靜。

  3.江普迦長老:「五十五年間,我身塗塵泥,月吃一回食,須發盡拔脫。 一腳而獨立,從不用臥床,我食幹糞橛,不受施者食。我行導惡趣,如斯多造業,我爲大水漂,歸依奉佛教。如是我歸依,見法之善質,通達叁明法,成就佛之教。」(《長老偈283-286》)江普迦長老五十五年修苦行反而下去惡趣,今奉佛教,見佛法之優善品質而通達叁明,成就羅漢果。

  4.麥提迦長老尼(慈尼):「年邁我力弱,縱然身痛苦,憑杖登山行。脫下僧伽梨,鐵缽伏於地,坐於磐石上,我心得解脫,得達叁種明,成就佛之教。」(《長老尼偈29-30》)麥提迦長老尼身病仍然修習而心得解脫,達叁明,證阿羅漢果。

  5.畢蘭陀筏蹉長老:「分別諸法中,我達最勝者,善達無惡處,亦無邪度量。」(《長老偈9》)畢蘭陀筏蹉長老以分別諸法,善達無惡而解脫。

  6.軍達達那長老:「五分結具斷,五下分結舍,精進修五根。超五著比丘,稱渡瀑流人。」(《長老偈15》)軍達達那長老以斷五下分結,超五著(斷除超越五上分結)而解脫。

  7.世羅長老尼:「不出離世,獨處何益?徒享欲樂,勿至後悔。諸欲如刀柱,諸蘊斷頭臺,汝呼爲欲樂,今不爲我喜。喜悅隨處排,打碎癡暗塊,波旬!如是汝當知,惡者!汝爲我所敗。」(《長老尼偈57-59》)世羅尼反擊魔王波旬的騷擾,精進修習,破除癡暗證果。

  8.跋迦犁長老:「風疾不得止,汝住森林中,粗乏行乞地,比丘!如何爲生活?以廣大喜樂,充我積集身,受用粗食物,我住森林中。修習四念住,五根與五力,以及七覺支,我住於林中。專心發精進,勇猛常堅固,一致見和合,我於林中住。調順最第一,息心住安定,追憶等覺者,晝夜無懈怠,我住於林中。」(《長老偈350-354》)跋迦犁長老不起退心,修習四念住,五根與五力,以及七覺支,而住於林中,專心發精進,勇猛常堅固。

  9.阿逸多長老:「我無死恐怖,無生命欲念。正知有正念,舍此積集身。」(《長老偈20》)阿逸多長老以放棄身心而解脫。

  10.蘇波迦長老:「如母愛一兒,人對諸生類,於一切時地,普遍應慈愛。」(《長老偈33》)蘇波迦長老以得慈無量而解脫。

  11.拘薩羅住長老:「予依信心而出家,森林之間構屋舍,修道精勤又熱烈,住於正知與正念。」(《長老偈59》)拘薩羅住長老以遠離,精勤又熱烈,住於正知與正念而解脫貪瞋癡。亦如尼娑婆長老說:「死亦無歡,生亦無歡,正知正念,只待時至。」證果之後只等待死時至。(《長老偈196》)

  12.婆破長老:「見者見見者,亦見未見者,然而未見者,兩者皆不見。」(《長老偈61》)見道者見見道者,亦見未見道者,而未見道者不能見見道者,亦不能見未見道者。婆破長老得清淨自己諸見(識)而解脫。

  13.毗摩羅憍陳如長老:「我由〔庵婆波利女〕之樹名生〔謂頻毗沙羅〕,由〔標〕白旗者爲父而生,舍欲之智旗,滅魔羅天旗。」(《長老偈64》)毗摩羅憍陳如長老舍貪欲滅魔羅而解脫。

  14.羅毗陀迦(跋提耶)長老:「佛與我惠,我得此惠,對世間人,恒持身念。量我以形色,追我以音聲,欲貪貪欲輩,實不能知我。內既無有知,外亦無所見,四方礙愚者,彼爲音聲誘。內既無有知,觀外見外果,彼亦於爲此,音聲所引誘內既有所知,外亦有所觀,見無障礙人,不爲音聲誘。」(《長老偈469-472》)羅毗陀迦(跋提耶)長老修滅貪以致如如不動于形色,音聲,而凡夫則爲所誘。

  15.能聽一法長老:「燒滅諸煩惱,一切生有除,生死輪回斷,今不再受生。」(《長老偈67》)能聽一法長老滅盡諸煩惱,因而生有除,生死輪回斷。

  16.名不詳比丘尼:「我自出家來,二十五年間,一彈指間亦,不得心和平、心不得安息,充滿諸貪欲,展腕空泣叫,我來入精舍。信仰比丘尼,我親赴其處,彼爲我說法,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之法,使我得解脫。聞彼尼佛法,入於一面坐,我知宿世居,已得淨天眼。智慧知他心,耳界已清淨,已證得神足,諸漏達滅盡,證此六神通,是佛教之果。」(《長老尼偈67-71》)此比丘尼初不精進,二十五年無進度,後來聽比丘尼的說法有關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之法,修習而解脫。

  17.瓦奢婆羅長老 :「見極微妙義,巧慧行謙遜,善習事佛者,如是之人者,不難得涅槃。」(《長老偈71》)瓦奢婆羅長老得見極微妙義而得涅槃。

  18.哈陀羅哈普陀長老:「昔日心隨逐,流離任樂所,今日如實製,手鈎製狂象。」(《長老偈77》)哈陀羅哈普陀長老憶念以往心隨逐欲貪,今得以調服,如手鈎製服狂象。

  19.羅奇陀長老:「我總棄貪欲,瞋恚亦總絕,愚癡總消失,安靖得清涼。」(《長老偈79》)羅奇陀長老舍棄貪欲,滅絕瞋恚,消滅愚癡,安靖(靜)得清涼。

  20.沙美達陀長老:「善能知五蘊,斷其根本存,生死輪回盡,我今不再生。」(《長老偈90》)沙美達陀長老善知五蘊,斷盡根本,故得不生。

  21.郁多羅長老:「我識知諸蘊,我根絕渴愛,我修習覺支,達諸漏滅盡。我識諸蘊,解除欲纏,修習覺支,無漏涅槃。」(《長老偈161-162》)郁多羅長老識知諸蘊,根絕渴愛,修習覺支,諸漏滅盡。在《相應部.犍度篇.第二無常品》佛說:「識是無常,以識所生起之因、緣亦是無常,諸比丘!依無常之因、緣所生起之識,如何是有常耶

  」在《相應部.犍度篇.第叁重擔品》世尊說:「若識之滅、息、沒者,則苦滅、病息、老死沒。」

  22.忏摩長老尼:(波旬):「年少汝姿美,我亦爲少壯,來,忏摩!我等娛五樂。」忏摩尼:「持病易破碎,爲此腐臭身,而是爲惱累,我根絕欲愛。諸欲如刃柱,諸蘊斷頭臺,汝呼爲欲樂,今不爲我喜。喜悅隨處棄,打碎癡暗塊,波旬!如是汝當知,惡者!汝爲我所敗。崇拜諸星宿,森林祭火天,如實愚無知,不淨思爲淨,誤也。我禮正覺者,人中最上者,我隨師之教,脫一切苦惱。」(《長老尼偈139-144》)忏摩尼揭發魔王波旬的勾引,依佛法擊敗魔王,不修苦行,隨師之教,脫一切苦惱。

  23.輸毗多長老:「正念有智慧,比丘發精進,往時五百劫,追憶一夜間。四念住與七覺支,八支聖道勤修習,我於五百劫之時,一夜之間爲追思。」(《長老偈165-166》)輸毗多長老證果而得宿命明,一夜之間憶五百劫之宿命。

  24.奔那摩薩長老:「爲達安穩地,舍棄五障蓋,我取法之鏡,見己之知見。 我身之內外,一一爲觀察,觀我內外身,一切皆空虛。」(《長老偈171-172》)奔那摩薩長老舍棄五蓋(貪欲、瞋恚、睡眠、掉悔、和疑 )障礙, 觀察內外身皆空虛。

  25.毗蘭耶長老尼:「四次及五次,我從精舍出,心不得安息,心不得統禦。我近忏摩尼,恭問解脫道,尼爲我說法,五蘊十二處,乃至十八界。並說四聖谛,五根與五力,七支八支道,得最上利益。我聞尼之語,力行其教導,於夜之初分,我得憶前生。於夜之中分,我得淨天眼,於夜之後分,得碎癡暗塊。包身以喜樂,我爲盤足住,殆至第七日,癡暗塊已碎,於是伸兩足,我由定中出。」(《長老尼偈169-174》)毗蘭耶尼聽忏摩尼的教導,破五蘊,十二處,乃至十八界;修四聖谛,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支道,而得最上利益,于初夜得宿命明,中夜得天眼明,七日後漏盡。

  26.周那盤陀迦…

《沒有身心的境界 如何達到涅槃 1· 南傳的修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