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急说:“免礼。”一面上前去扶她躺下,她就顺意躺下,但合掌含笑,为“没有顶礼”致歉,当时末学很感动,称赞她,所以,旁边的一位志工菩萨,就随缘介绍说:“这位病患,是慈济委员,而且她已签字捐出大体,要供医学院解剖用。”因为她对三宝的恭敬流露,和捐大体的事,使末学印象特别深刻,没想到——事隔几个月,再见面,她已昏迷,濒临命终,而她那“未完成的一拜”,也种下了今日临终助念的缘。(大家莫道“一念”轻微,莫道“一拜”轻微啊!)
末学请问她千金说:“令堂菩萨平时有什么挂碍吗?”她千金说:“没有,平常她只念著:希望佛菩萨早点来接她往生。”(很好!信愿坚强啊!)而末学想起,她“捐大体”的事,不知这临终的肉体痛苦,会不会使她心乱挂碍?(但她捐大体,已是事实,而在那临终紧要关头,不是讨论“适宜不适宜”的时候。)与其瞎操心,不如静下来,提起信心,求佛念佛,所以末学在她身旁,先静下来念佛,祈求阿弥陀佛慈悲接引她,加被她临终无障碍,(此是佛本愿,如是祈求则是相应、信受。)也祈求佛加被引导我、左右我,让我知道为她做什么。
大家一起念佛,说也奇怪,她病房中站满了一群虔诚念佛的人,竟是错搭电梯来的!电梯会停错,因果可一点儿都不错!连慈济平日照顾她的护佐也跪在床边一起念佛,真是她平日信愿,不可思议的感召!
念佛一阵之后,末学就在她耳边轻轻说:“您是伟大的菩萨,我们都很尊敬您,既然您已经捐出大体,那么,您的身体就是“大爱的身体”,不是您的了,大爱的身体,佛菩萨自有安排,因此您不必再为它挂碍,不必再为它受苦,就把大爱的身体,放心交给佛菩萨安排,阿弥陀佛莲池海会,已经准备了盛大欢迎会,欢迎您,为您颁奖,您赶快去领奖,去极乐世界领奖!”
末学讲到这里,原来痛苦呻吟的她,竟停止呻吟,而且笑了起来,还由棉被中伸出手来,摸索著和我握手。但是眼睛还张不开,末学请出忏公恩师加持的大悲水(原来打算带给棒棒妹妹的),以棉棒沾著大悲水,擦在她眼睛周围,(心中默祷请阿弥陀佛来为她擦,带给她光明正念。)末学也没预期,而才刚擦好——她马上眨一眨眼,上吊的眼神恢复明正,睁开眼睛!
说真的,末学也没想到,会有这种戏剧性的转变,真是佛力不可思议,这也证明——“她平日信心念佛,求愿往生,临终即使昏迷不醒,佛也有办法的!”弥陀大愿必会兑现,一切自有巧妙安排,佛菩萨不但安排度她,同时也度我们一群增长信愿。
您想想,我们一群人,都和她素不相识,而且,末学是要去探望另一人的,竟因“电梯”因缘,全都去为她助念,这不是很奇妙有趣吗?而念佛之后,她戏剧性的转变,也给我们极大的信心和鼓励。
她醒来后,问医师说:“我的身体是不是都坏了?”慈济的医师很慈悲,也很婉转地回答:“我们都很爱您,但这是自然的事。”她听了之后,就很坦然,请求助念往生,先在慈济心莲病房温馨的助念室,后来又一路念佛,回家,正念分明往生!若以人为力量来安排,我们这群人要由南北会合到大林念佛一支香,可以说很难,她也不知我们各住何处,要如何联络上,但她平日的信愿念佛,自然感召佛力加被,大家搭错电梯都同来助念。
末学讲这件事,是和大家互相勉励——佛愿力不虚,自有巧妙安排,我们只要信佛力、靠佛力,安心念佛就好!担忧太多的人,就是信心不足,应在“信”上多下功夫,把心的焦点,放在信佛,自然无障碍。佛甚至能由地狱、刀山、剑树中把我们救出来,令我们安心不乱,往生西方,何况解决人间小小气管插管,大体捐赠的问题!(这对佛绝对没问题,凡夫医生都能麻醉令人不痛,何况是佛来,一定能加被令人不痛不乱。)
相信佛自有办法,才能真安心念佛不乱,临终的不乱,是佛与圣众现前慈悲加祐才令心不乱的,是“佛力”的加被,使我们不乱,既是“佛力”,我们有什么好操心、好讨论的?
与其瞎操心,不如信心念佛——没插管(没伤痛)的,是佛愿所摄受,佛力所能接引,有插管(有伤痛)的,也是佛愿所摄受,佛力所能接引。临终紧要关头,只要快提起信心念佛,不容去讨论太多枝节(“信愿念佛”以外,皆属“枝节”)。心耗在“讨论争议”上,就绝不在“念佛”上!一错过良机,就太可惜!
当然,如果明知是“临终”,末学绝不赞成多作“插管”一举,然而,问题是——“是否临终”,这点很难事先决定,站在医护人员(或家属)的立场,遇病人只能尽力抢救,(不能一概假设为“临终”而不救)。
是否临终,是要看救治成果的,——能被救活的,当然就不算是临终,——救不活的,就临终。
事实上,也有许多人,濒危被救活了,故重点若放在倡导“不急救”,可能也会有“误人生命”或“草菅人命”之过失,除非病人及家属自己先决定签字拒绝急救,否则医护人员不急救也会被怪罪。所以,旁人很难以代为决定此事,而强去代作决定,也未必是好,因为凡夫无神通,不知临终人真正心意(也有可能——临终人很想被急救)因此,以凡夫散乱妄想心,自以为是,去代作任何决定,未必明智,不如谦卑恭敬,一心念佛,自有好路。
再说,对“已插管”的人,临终前,若又刻意先去拔管,对其肉体而言,“拔掉”,又何尝不是一个新的刺激动作呢?反而变成临终作“拔”之手术,(大家应有经验,有伤口时,“碰触它”,比“不动”更痛,是否?)对其心情而言,除非他真了解“拔管”的好意,否则,在他的感觉——也可能是“被迫窒息”或“被夺去生机”(甚至是“被杀”)。
他若信愿求生西方,当然没问题,但,假设他不愿生西方,而是很想活在娑婆,别人自作主张,强替他拔管,他也可能起嗔恨心而受苦,并不见得会因拔管断气,就解脱痛苦,所以,末学选择“一动不如一静”,而集中心力在信佛念佛。
助念存心
接著再谈到助念“存心”的问题,我们应该要存感恩的心——就是感恩临命终的人,他亲自以生死的痛苦来帮助我提起正念,是他为我助念啊!——是他帮助我发起信愿念佛的正念,否则的话,我必然是在睡觉、打妄想、作白日梦、甚至是在造业堕落。
也感恩阿弥陀佛安排接引我,安排他来为我助念,所以重要的就是我们的心态,绝对不要以一种高姿态去指导人。助念并不是要去指导、或者去命令、或是去帮忙,而是要以一种谦卑的心来祈求,祈求——阿弥陀佛以本愿的大力来接引,也祈求——临终的人在茫茫苦海当中,能够牵到佛的手。
对佛的认识,和无障碍的信心
对“佛”这一方面来讲,毫无疑问的,永远都是至诚要接引、救度众生,佛不论是对哪一个人,哪一个众生,都没有“不接引”的心,只要众生愿意接受,佛就愿意接引,这可以说是没有条件的,而且众生无论有什么业障,对佛都无障碍。
阿弥陀经明明告诉我们:“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我们去助念,首先对佛要有这种“无障碍”的认识和信心。所谓要“求佛接引”,就是要提起自心当中慈悲接引的大愿。如果我们靠著凡夫的知见,用我们凡夫的力量就会处处都有障碍;如果我们一心靠佛的话,佛没有障碍,我们就跟著他没有障碍,就比如:凡夫走路,当然是会走到破皮啊、走到腿酸,有种种的障碍,但是搭上佛的飞机,即使不会走路,也没有障碍。
最伟大的助念团!
甚至我们在助念当中,也不用挂念要去通知哪一些人来助念,假如担心没有人来助念,这样念佛就分心了。其实,只要有一个人一心念佛,阿弥陀佛本人就会来助念,六方佛全体都会来护念,这是最佳的助念团!(声势最浩大、规模最庞大的助念团)二十五大菩萨团团围住,莲池海会前呼后拥,该来的全部都会到,不该来的,一律都会挡驾(佛会另外安排救度)。
我们念佛,由佛去发通知,比我自己去打电话好,因为,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这种“一心念佛”的无边法力,所以不要浪费,耗在打妄想,我们一心念阿弥陀佛,就会集中全法界的力量,可以全摄佛功德来救度众生。
很可惜,很多人在助念的时候常常会放错焦点,眼光老是放在这个临终人的“业障”上面,心里老是去看那个“业障”,挂碍那个“业障”——说:“那个人业障很深重啊!”再加上“他家属又那么障碍啊!”所以心里就先认为“好像不会往生”的样子,末学觉得这是信“业障法门”,信“不能往生”,而不是信“净土法门”,也不是信“会往生”,这也就是布袋戏所讲的“助业障的志气,灭佛祖的威风!”如此,根本就是疑而无信。
如何超越业障?——体会佛的慈悲,和大力
我们要把心放在“体会佛的慈悲”上,业障深重的众生,正是佛急切要救度的孩子,大悲慈父阿弥陀佛,难道会——看众生业障深重,就摇摇头,然后在旁边跷脚说风凉话吗?众生业障越深重,佛的慈悲就越深,在地持菩萨戒就讲到:菩萨对恶人所起的慈悲心,更深于对善人。
经文说:“菩萨于恶人,所起慈悲心,深于善人。”
所以我们学佛,千万不要只学到外表的仪式和形式,而忘了去体会——佛那颗很温热、很慈悲的心。虽然我们众生的业力很大,地藏经形容说:“业力甚大,能敌须弥。”可是阿弥陀佛“白毫宛转五须弥”!
(白毫——在佛的两道眉毛当中,有一支白色的毫毛,它拉直了,可以到佛的膝盖(佛身丈六,白毫长丈五),而右旋宛转,如螺旋状盘起来,像个圆形的珍珠。阿弥陀佛的白毫,盘起来就有五座须弥山那么大!)
所以可以说——阿弥陀佛接我们到极乐世界,比我们救一只蚂蚁还要简单啊!
唯一的障碍
既然如此,那么对念佛人来讲,唯一的障碍是什么呢?就是“不知道阿弥陀佛无障碍”,“不知道阿弥陀佛无障碍”这是唯一的障碍。经上明明说了,可是很少人把这…
《佛要救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