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急說:“免禮。”一面上前去扶她躺下,她就順意躺下,但合掌含笑,爲“沒有頂禮”致歉,當時末學很感動,稱贊她,所以,旁邊的一位志工菩薩,就隨緣介紹說:“這位病患,是慈濟委員,而且她已簽字捐出大體,要供醫學院解剖用。”因爲她對叁寶的恭敬流露,和捐大體的事,使末學印象特別深刻,沒想到——事隔幾個月,再見面,她已昏迷,瀕臨命終,而她那“未完成的一拜”,也種下了今日臨終助念的緣。(大家莫道“一念”輕微,莫道“一拜”輕微啊!)
末學請問她千金說:“令堂菩薩平時有什麼挂礙嗎?”她千金說:“沒有,平常她只念著:希望佛菩薩早點來接她往生。”(很好!信願堅強啊!)而末學想起,她“捐大體”的事,不知這臨終的肉體痛苦,會不會使她心亂挂礙?(但她捐大體,已是事實,而在那臨終緊要關頭,不是討論“適宜不適宜”的時候。)與其瞎操心,不如靜下來,提起信心,求佛念佛,所以末學在她身旁,先靜下來念佛,祈求阿彌陀佛慈悲接引她,加被她臨終無障礙,(此是佛本願,如是祈求則是相應、信受。)也祈求佛加被引導我、左右我,讓我知道爲她做什麼。
大家一起念佛,說也奇怪,她病房中站滿了一群虔誠念佛的人,竟是錯搭電梯來的!電梯會停錯,因果可一點兒都不錯!連慈濟平日照顧她的護佐也跪在床邊一起念佛,真是她平日信願,不可思議的感召!
念佛一陣之後,末學就在她耳邊輕輕說:“您是偉大的菩薩,我們都很尊敬您,既然您已經捐出大體,那麼,您的身體就是“大愛的身體”,不是您的了,大愛的身體,佛菩薩自有安排,因此您不必再爲它挂礙,不必再爲它受苦,就把大愛的身體,放心交給佛菩薩安排,阿彌陀佛蓮池海會,已經准備了盛大歡迎會,歡迎您,爲您頒獎,您趕快去領獎,去極樂世界領獎!”
末學講到這裏,原來痛苦呻吟的她,竟停止呻吟,而且笑了起來,還由棉被中伸出手來,摸索著和我握手。但是眼睛還張不開,末學請出忏公恩師加持的大悲水(原來打算帶給棒棒妹妹的),以棉棒沾著大悲水,擦在她眼睛周圍,(心中默禱請阿彌陀佛來爲她擦,帶給她光明正念。)末學也沒預期,而才剛擦好——她馬上眨一眨眼,上吊的眼神恢複明正,睜開眼睛!
說真的,末學也沒想到,會有這種戲劇性的轉變,真是佛力不可思議,這也證明——“她平日信心念佛,求願往生,臨終即使昏迷不醒,佛也有辦法的!”彌陀大願必會兌現,一切自有巧妙安排,佛菩薩不但安排度她,同時也度我們一群增長信願。
您想想,我們一群人,都和她素不相識,而且,末學是要去探望另一人的,竟因“電梯”因緣,全都去爲她助念,這不是很奇妙有趣嗎?而念佛之後,她戲劇性的轉變,也給我們極大的信心和鼓勵。
她醒來後,問醫師說:“我的身體是不是都壞了?”慈濟的醫師很慈悲,也很婉轉地回答:“我們都很愛您,但這是自然的事。”她聽了之後,就很坦然,請求助念往生,先在慈濟心蓮病房溫馨的助念室,後來又一路念佛,回家,正念分明往生!若以人爲力量來安排,我們這群人要由南北會合到大林念佛一支香,可以說很難,她也不知我們各住何處,要如何聯絡上,但她平日的信願念佛,自然感召佛力加被,大家搭錯電梯都同來助念。
末學講這件事,是和大家互相勉勵——佛願力不虛,自有巧妙安排,我們只要信佛力、靠佛力,安心念佛就好!擔憂太多的人,就是信心不足,應在“信”上多下功夫,把心的焦點,放在信佛,自然無障礙。佛甚至能由地獄、刀山、劍樹中把我們救出來,令我們安心不亂,往生西方,何況解決人間小小氣管插管,大體捐贈的問題!(這對佛絕對沒問題,凡夫醫生都能麻醉令人不痛,何況是佛來,一定能加被令人不痛不亂。)
相信佛自有辦法,才能真安心念佛不亂,臨終的不亂,是佛與聖衆現前慈悲加祐才令心不亂的,是“佛力”的加被,使我們不亂,既是“佛力”,我們有什麼好操心、好討論的?
與其瞎操心,不如信心念佛——沒插管(沒傷痛)的,是佛願所攝受,佛力所能接引,有插管(有傷痛)的,也是佛願所攝受,佛力所能接引。臨終緊要關頭,只要快提起信心念佛,不容去討論太多枝節(“信願念佛”以外,皆屬“枝節”)。心耗在“討論爭議”上,就絕不在“念佛”上!一錯過良機,就太可惜!
當然,如果明知是“臨終”,末學絕不贊成多作“插管”一舉,然而,問題是——“是否臨終”,這點很難事先決定,站在醫護人員(或家屬)的立場,遇病人只能盡力搶救,(不能一概假設爲“臨終”而不救)。
是否臨終,是要看救治成果的,——能被救活的,當然就不算是臨終,——救不活的,就臨終。
事實上,也有許多人,瀕危被救活了,故重點若放在倡導“不急救”,可能也會有“誤人生命”或“草菅人命”之過失,除非病人及家屬自己先決定簽字拒絕急救,否則醫護人員不急救也會被怪罪。所以,旁人很難以代爲決定此事,而強去代作決定,也未必是好,因爲凡夫無神通,不知臨終人真正心意(也有可能——臨終人很想被急救)因此,以凡夫散亂妄想心,自以爲是,去代作任何決定,未必明智,不如謙卑恭敬,一心念佛,自有好路。
再說,對“已插管”的人,臨終前,若又刻意先去拔管,對其肉體而言,“拔掉”,又何嘗不是一個新的刺激動作呢?反而變成臨終作“拔”之手術,(大家應有經驗,有傷口時,“碰觸它”,比“不動”更痛,是否?)對其心情而言,除非他真了解“拔管”的好意,否則,在他的感覺——也可能是“被迫窒息”或“被奪去生機”(甚至是“被殺”)。
他若信願求生西方,當然沒問題,但,假設他不願生西方,而是很想活在娑婆,別人自作主張,強替他拔管,他也可能起嗔恨心而受苦,並不見得會因拔管斷氣,就解脫痛苦,所以,末學選擇“一動不如一靜”,而集中心力在信佛念佛。
助念存心
接著再談到助念“存心”的問題,我們應該要存感恩的心——就是感恩臨命終的人,他親自以生死的痛苦來幫助我提起正念,是他爲我助念啊!——是他幫助我發起信願念佛的正念,否則的話,我必然是在睡覺、打妄想、作白日夢、甚至是在造業墮落。
也感恩阿彌陀佛安排接引我,安排他來爲我助念,所以重要的就是我們的心態,絕對不要以一種高姿態去指導人。助念並不是要去指導、或者去命令、或是去幫忙,而是要以一種謙卑的心來祈求,祈求——阿彌陀佛以本願的大力來接引,也祈求——臨終的人在茫茫苦海當中,能夠牽到佛的手。
對佛的認識,和無障礙的信心
對“佛”這一方面來講,毫無疑問的,永遠都是至誠要接引、救度衆生,佛不論是對哪一個人,哪一個衆生,都沒有“不接引”的心,只要衆生願意接受,佛就願意接引,這可以說是沒有條件的,而且衆生無論有什麼業障,對佛都無障礙。
阿彌陀經明明告訴我們:“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爲阿彌陀。”我們去助念,首先對佛要有這種“無障礙”的認識和信心。所謂要“求佛接引”,就是要提起自心當中慈悲接引的大願。如果我們靠著凡夫的知見,用我們凡夫的力量就會處處都有障礙;如果我們一心靠佛的話,佛沒有障礙,我們就跟著他沒有障礙,就比如:凡夫走路,當然是會走到破皮啊、走到腿酸,有種種的障礙,但是搭上佛的飛機,即使不會走路,也沒有障礙。
最偉大的助念團!
甚至我們在助念當中,也不用挂念要去通知哪一些人來助念,假如擔心沒有人來助念,這樣念佛就分心了。其實,只要有一個人一心念佛,阿彌陀佛本人就會來助念,六方佛全體都會來護念,這是最佳的助念團!(聲勢最浩大、規模最龐大的助念團)二十五大菩薩團團圍住,蓮池海會前呼後擁,該來的全部都會到,不該來的,一律都會擋駕(佛會另外安排救度)。
我們念佛,由佛去發通知,比我自己去打電話好,因爲,我們每個人內心都有這種“一心念佛”的無邊法力,所以不要浪費,耗在打妄想,我們一心念阿彌陀佛,就會集中全法界的力量,可以全攝佛功德來救度衆生。
很可惜,很多人在助念的時候常常會放錯焦點,眼光老是放在這個臨終人的“業障”上面,心裏老是去看那個“業障”,挂礙那個“業障”——說:“那個人業障很深重啊!”再加上“他家屬又那麼障礙啊!”所以心裏就先認爲“好像不會往生”的樣子,末學覺得這是信“業障法門”,信“不能往生”,而不是信“淨土法門”,也不是信“會往生”,這也就是布袋戲所講的“助業障的志氣,滅佛祖的威風!”如此,根本就是疑而無信。
如何超越業障?——體會佛的慈悲,和大力
我們要把心放在“體會佛的慈悲”上,業障深重的衆生,正是佛急切要救度的孩子,大悲慈父阿彌陀佛,難道會——看衆生業障深重,就搖搖頭,然後在旁邊跷腳說風涼話嗎?衆生業障越深重,佛的慈悲就越深,在地持菩薩戒就講到:菩薩對惡人所起的慈悲心,更深于對善人。
經文說:“菩薩于惡人,所起慈悲心,深于善人。”
所以我們學佛,千萬不要只學到外表的儀式和形式,而忘了去體會——佛那顆很溫熱、很慈悲的心。雖然我們衆生的業力很大,地藏經形容說:“業力甚大,能敵須彌。”可是阿彌陀佛“白毫宛轉五須彌”!
(白毫——在佛的兩道眉毛當中,有一支白色的毫毛,它拉直了,可以到佛的膝蓋(佛身丈六,白毫長丈五),而右旋宛轉,如螺旋狀盤起來,像個圓形的珍珠。阿彌陀佛的白毫,盤起來就有五座須彌山那麼大!)
所以可以說——阿彌陀佛接我們到極樂世界,比我們救一只螞蟻還要簡單啊!
唯一的障礙
既然如此,那麼對念佛人來講,唯一的障礙是什麼呢?就是“不知道阿彌陀佛無障礙”,“不知道阿彌陀佛無障礙”這是唯一的障礙。經上明明說了,可是很少人把這…
《佛要救你》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