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毛蟲變蝴蝶 —“枉死”變“往生”
道證法師講述
仰蓮居士敬記
往生—一“往”不退,“生”活在清淨快樂的佛世界
我們常常說要往生極樂,但是很多人都不明白“往生”的意義,所以嘴上雖然常說要往生極樂,實際上常常會枉死娑婆,注意枉死的“枉”,是冤枉的“枉”。本來往生極樂並不是死掉的意思,也不是肉身死了,才去極樂世界。我們從字面上簡單來了解往生極樂的意思,就是一往不退地生活在清淨快樂的佛世界,或者說勇往直前過最快樂的生活,不被煩惱痛苦所害,不被緊張壓力束縛,所以往生是現在就快樂地生活,現在就和佛手牽手過歡喜慈悲的生活直到永遠。如果一定要說“死掉”,應該是煩惱痛苦都死掉,不一定是肉體死掉,煩惱痛苦死掉了,心就快樂!
枉死—冤枉死在娑婆世界
所以往生並不是現在煩煩惱惱緊張痛苦過日子,還一面念佛一面擔心—我死後不知道能不能去極樂世界,像這樣的往生觀念和生活方式很可能會很冤枉地死在娑婆世界,叫做枉死娑婆,並不是往生極樂。
無有衆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
這種說法並不是我自己發明的,大家看阿彌陀經,經上明明說“無有衆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也就是沒有種種煩惱痛苦,只有感受身心清淨快樂的生活世界,叫作極樂世界,並沒有說肉體死掉叫作極樂,大家千萬別誤會了!
今發願,今就快樂
今就領受“極樂國民社會福利”
阿彌陀經上還有一段經文說:“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于彼國土,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蕅益大師爲我們解釋經文說到已發願已生極樂,今發願今生極樂,當發願當生極樂,分明告訴我們“今發願今生極樂”。“今”這個字可以解釋作“這一期的生命”,也可以解釋成“現在當下”,意思就是現在願意往生極樂的人,現在就可以快樂地生活。也就是說一個真的有願往生極樂的人,現在就會願意放下一切煩惱、壓力,就可以立刻得清淨快樂。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說,生極樂國,得種種國民社會福利;阿彌陀經說:今願今生。合起來講,就是現在真願生極樂,現在就生在極樂,當然阿彌陀佛大願,現在就可以兌現!可以領到極樂國民的生活福利。而放不下娑婆憂惱的人,當然就得領受娑婆的苦味。這是自心選擇的。
親蜜、密切的臨終接引—每一刹那佛都接我、引導我
所謂“臨終”並不專指這一期生命要結束的時候,如果我們了解我們的心念是刹那刹那都在生、滅,就能夠體會每一刹那時時都是臨終,都是前一段的結束,同時也是下一段的生起。阿彌陀佛的“臨終接引”,嚴格來講是每一刹那都接引,每一刹那佛和我們的心都相連接,從來不會斷絕溝通,每一刹那佛都引導我們過著合理歡喜的生活,這一種不間斷的連接引導,就是每一刹那的臨終接引,這是最親蜜最密切的接引!現在,就願意面向佛、接受接引的人,是現在就往生極樂,過快樂的佛生活,不必冤枉地死在娑婆世界!
誰敢“往生極樂,自由自在”?
有一句很流行的話叫作“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這一句話相當無奈,但可以說是一般人生活的寫照。顯示大多數人都很無奈,糊裏糊塗跟著世俗潮流過日子,活得很冤枉,這樣下去顯然會枉死娑婆!說真的,很少人有智慧有勇氣敢往生極樂自由自在,大多甘心“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甯願“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枉死?
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如果好好反省,相信大部份人都會覺得:追求更多的名利並沒有真正使自己或是使別人更快樂,但是即使如此他也身不由己,很冤柱地把青春都用來爲名利奔波,直到有一天病倒,一旦病倒了就會發現,名利根本不可能減輕痛苦,到死亡的時候,名利也派不上用場。
一般人冷靜想想也知道搞感情並不會更快樂,但是常常身不由己地追求名利感情而死,死得很冤枉!
明明大家都知道太忙又沒有規律的生活對健康不好,但是也身不由己地忙得累出一身的疾病,到頭來沒辦法醫治,又沒有人可以代替,只好冤枉地死。
冤枉啊!
一念迷糊—糊裏糊塗,跟著別人亂生亂死
爲什麼說這叫冤枉死呢?因爲本來是可以看清人生的真相意義好好過生活,但是卻沒有看清楚,就糊裏糊塗跟著別人亂生亂死,這就是冤枉!本來可以活得清淨自在,又死得快樂莊嚴,但是一念迷糊就會活得很苦,活得身不由己,又死得不明不白,恐怖驚慌,這就是冤枉!本來可以開發佛性邁向成佛快樂無憂,卻忙了一輩子,苦了一輩子,又創造出下輩子輪回的痛苦,這就是冤枉!苦得毫無價值,白白錯過了本來該有的清淨快樂。
別製造枉死條件
到底您願意往生極樂,還是枉死娑婆呢?
這樣問,我想理智的人是不會選擇要枉死娑婆的。問題是雖然不想枉死娑婆,但是如果每天都身不由己一直在製造枉死的條件,當然因緣具足之下,雖然不想枉死也會身不由己。那怎麼辦呢?那非痛下決心,有勇氣、智慧往生極樂不可!
弄清條件—別盡搞些不必要的行李
要往生極樂一定要弄清楚真正必要的條件是什麼?而且要時常檢查自己是不是符合條件,才不會嘴裏說要往生極樂,但是辛苦忙了一輩子,結果還是枉死娑婆。打個比方說:比如有一個人,天天都說他要去美國,天天看他都准備行李,裝了大包小包,大家看他是一副要出國旅行的樣子。結果時間一到竟然不能上飛機。
另外有個人,看起來並沒有天天整理行李,也沒有到處說他要去美國,但是結果時間一到,他就搭上了飛機到了美國。
這樣的事您是否覺得奇怪呢?其實一點兒也不奇怪,因爲本來就沒有人規定,去美國要准備很多行李啊!天天准備行李並不是能去美國的條件。要去美國的條件是要辦好護照、簽證、買好機票。一個外表看起來並沒有准備行李,而能夠去美國的人,是因爲該辦的他都辦好了,當然就能去。而另一個人天天嘴裏說要去美國,但沒搞清楚去美國的條件—沒有真正辦好護照、簽證、也沒買機票,只是天天整理行李,把牙膏、牙刷、衣服、毛巾打包裝箱,使人覺得他好像要出國,結果呢?不能去是理所當然的,這一點兒也不奇怪,因爲該辦的他沒有辦嘛!
往生條件—“信”和“願”—只在一念之間,不必外求
往生極樂世界也一樣必須弄清楚條件。蕅益大師告訴我們,能不能往生極樂決定的條件在信和願,要有信心和願力,這該辦的條件不辦好的話,搞再多的外表形式和數目都是不相幹的。如果該有的條件有,就必定能往生極樂。信和願都不是外在的條件,不必去求別人,只是自己內心的問題而已,只是觀念問題,一念之間而已。
往生極樂—容易?困難?
到底往生極樂是容易還是困難呢?
常常有學佛已經二、叁十年的老菩薩問我這個問題,他們有疑問—爲什麼有人平常外表看來也沒有很用功念佛的樣子,而臨終的時候是很有瑞相笑嘻嘻的走了,看這一種人就覺得往生極樂很容易;而另外有一些人看起來整天都很用功,總是拿著念珠或是念佛記數器拼命地按,早晚也都做功課拜佛,也時常去參加法會聽經,但是他平常憂愁煩惱還是很多,到臨終又顛倒又不愛念佛,甚至出現種種不好的現象,還有人聽到念佛反而生氣,看到這樣的人就會覺得往生極樂很困難。
“往生”比“枉死”,簡單又輕松
關鍵—願意快樂,願丟垃圾之決心
到底往生極樂是容易還是困難呢?
說實在,心中具足信心,真的願意往生的人,往生極樂是很容易的,只是一念之間而已,實在比枉死娑婆簡單而且快樂。但是如果條件沒有弄清楚,或是心中沒有真信、真願的人,往生極樂就很難了,這樣的人很可能只是常常在佛教圈中活動,跟著別人買念珠、買法器、買居士服,就好像前面的比方所說的,嘴裏說要去美國,天天都在整理行李,買旅行箱,但是都沒有辦好簽證等等必要的條件,他是外表看起來很像要出國,但是沒有辦好必要的條件,實在是去不成的。他是有拿念珠、按記數器念佛的外表形式。但是沒有真正以信心念佛,也缺乏願意丟掉心中的垃圾,缺乏真正“願意快樂”的決心、願力。缺乏這一份真信、真願,當然是免不了枉死娑婆的。這一生辛苦弄來的行李,就只好留著在娑婆世界輪回用了。
日常生活,皆是往生的信願考題—每一考都重要
有信就不怕!(會怕就是沒信)
有願就不憂!(會憂就是沒願)
我們既然決定要往生,那麼日常生活大大小小的事,每一件都是考題,都在考驗我們的信心和願力是不是具足了。每一個考試都是重要的關鍵,都在決定我們是往生極樂還是枉死娑婆。舉個例來說:我們曾經講過,有一天有一位新聞記者去向上廣下欽老和尚勒索,他伸手向老和尚說:“把錢拿出來,如果不給錢,我的筆是很厲害的,明天把你寫一篇登報,保證你全山沒人要來!”而廣欽老和尚是決心願意往生極樂的人,是個具足信願的人,有信心就沒有恐怖擔憂,有信心就不怕了!(會怕就是沒有信心!)老和尚一心願意往生極樂,根本不在乎明天報紙上是說我好,還是說我壞。他也根本不在乎寺廟有沒有人要來,所以他只向來勒索的人說:“拜托你登報寫得越壞越好,因爲大家恭敬我,求我加持,我得天天念大悲咒、持大悲水,如果大家都說我壞不恭敬我,沒人來找我,我才好靜靜的念“阿彌陀佛”。”
信願具足—當下消災免難,彼此極樂
老和尚這幾句話,就是信願具足一心念佛的話,那位新聞記者聽了楞住,說跑遍大江南北沒有見過這樣的老和尚,再也不敢勒索他了。老和尚就憑著信心和願意往生極樂的願力,當下就把勒索的災難解脫了,也同時降伏了對方的惡心念,彼此都當下往生極樂了,這就是通過了日常生活中信和願的考題。
越怕,越在乎,麻煩越多
如果老和尚沒有真想往生極樂的願,他就會放不下這一個世界,就會很在乎報紙上…
《毛毛蟲變蝴蝶 —‘枉死’變‘往生’》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