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要救你

  佛要救你 (弥陀要解学习之一~有关助念的问题)

  道证法师讲述

  —西元2001年对台湾大学弥陀要解学习班电话授课—

  “弥陀要解学习”系列出版品出版缘起及说明

  缘起

  助念存心

  对佛的认识,和无障碍的信心

  最伟大的助念团!

  如何超越业障?——体会佛的慈悲,和大力

  唯一的障碍

  佛号——佛给的金刚钻!佛“大力”的全体展现!

  接受佛的慈悲(大愿救度)——木柴点著了火(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是佛慈悲有神通,非我有功夫!

  以信愿引发信愿

  注意检查内心的念头

  别唱高调,说风凉话;先将心比心,自我反省

  奇妙的转折——由激动回归信愿

  由反省,推己及人,感同身受

  顺情而化

  即凡心是佛心

  也可忆佛念佛

  佛的强力保证

  至心信乐

  全摄佛功德成自功德

  能否“临时”助念,劝往生?

  以事例来说明

  “弥陀要解学习”系列出版品出版缘起及说明

  台湾大学弥陀要解学习班 恭写

  一切法从因缘生。或许是台湾大学晨曦社的童子们,宿世的善根成熟,今生才有缘亲身受教于 上道下证法师。两年半以来,在 恩师的教导下,经历了一程丰硕的学法之旅,高潮迭起,应接不暇。 恩师给晨曦社极乐童子的教导中,最核心的则莫过于学习弥陀要解。

  学习弥陀要解的缘起是童子们曾经听 恩师说:“时常会遇到一些学佛的朋友,问起有关净土法门的问题,大家的问题,大同小异,而答案其实都已经明明白白写在蕅益大师的阿弥陀经要解当中。如果大家能拨出时间,用些功夫,把要解读熟,那么,很多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恩师又说:“印光大师对要解实在是赞叹到了极点,他说:“蕅益大师所著要解,理、事各臻其极,为自佛说此经以来第一注解,妙极!确极!纵令古佛再出于世,重注此经,亦不能高出其上矣!.......”

  说真的,像我这么冥顽不灵的人,如果没有莲池大师的疏钞,和蕅益大师的要解,这些大著来阐述经的涵义,说什么我也没办法体会阿弥陀经的奥秘。如果不能体会,就不可能有真实的信心,那么,遇到得癌症,在生死关头的大考验,就真的会束手无策,而且就像蕅祖说的:“石火电光,措手不及。”......

  我自己生病之后,面对生死考验而念佛,得到要解的帮助实在很大,内心感恩莫名。因为蕅祖的开示,使我们能够确立正知见,才能生起信心;对佛力和智慧能够深信,才能深信佛名号的功德;对名号的功德能深信、深入体会,才能发起大愿来持名;每念一声佛才都具足信心、愿力。由信愿发出的佛号,力量自然不同,自然强大。”

  童子们深深体会熟读要解和领悟要解的奥秘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大事,遂向 恩师启请,而成立了“弥陀要解学习班”。

  因为地缘的关系,“要解学习班”上课方式是每周拍摄童子们在台北上课的情形,寄给 恩师,恩师再就学习的情况,以及童子们的提问,作特别开示。有时是 恩师亲自北上或电话开示,有时是童子们南下请法。这其中留下了珍贵的法宝,都是 恩师针对童子们的疑问,而对净土法门很关键的问题所作的开示。

  恩师教理透彻,思路清晰,童子们提出的各式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恩师都一一清楚明白地回答,让人豁然开朗。把糊涂得像一团浆糊一样的问题,一一理出头绪,真让人叹为观止,听后心境清明,踊跃无量。恩师每做一件事都全力以赴,尽心又尽力,所以这些开示在童子们心目中都是值得传诸后世的经典之作。童子们遂发心整理成文字稿,恭请 恩师修改,准备出版。未料这一系列的书尚未出版,恩师遽然撒手西去。童子们为了报佛恩、报师恩,很想和大家分享这些丰盛的法筵,同沐 恩师法雨,同享法乐。

  这一系列的书和录音带有一特色:因为 恩师是针对弥陀要解学习所作的讲解,所以引用的经论,以弥陀要解为主。为了显明此一特色,同时,体念 恩师在世时曾出版过“毛毛虫变蝴蝶”一系列书的风格,故标为另一系列的套书和录音带,而以“弥陀要解学习”的名称来出版。

  恩师在世时,童子们发心背诵要解。恩师体念童子们,为便利学习,特别亲自恭诵弥陀要解,有语音光碟和录音带均已出版。回忆初次听闻此要解的读诵带,确实感觉到闻经真是人间至乐之事,而且百听不厌。

  最后,谨祈求三宝和 恩师加持,此“弥陀要解学习”一系列的书、语音光碟及录音带得以顺利出版,供养大众;并引用蕅祖要解的回向文来祝愿:

  “所愿一句一字,咸作资粮,一见一闻,同阶不退;信疑皆植道种,赞谤等归解脱。”

  缘起

  诸位菩萨,我们今天来谈一谈有关助念的问题。谈这个问题,缘起是—因为台湾科技大学有一位学长叫做纯华,她遭遇到车祸,车祸使她伤得很重,送到医院,经过医生极力急救,却回生乏术。医生请家属们准备后事,而台科大的同学们,和台湾大学要解班的“童子”们,(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故称童子。)大家看到同学遭遇这样的困难,面临这生死的大关,都纷纷发起了高度的友爱,发起了极度的慈悲,要去为她助念,希望她能够平平稳稳地走过这生死的大关,大家都很希望纯华同学能够在大家热诚的温暖护念当中,回到阿弥陀佛的故乡,牵到阿弥陀佛慈悲的手。

  然而,孩子们大家虽然有著很诚恳的发心,却缺乏助念的经验,所以大家就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研究著怎么样帮助朋友,末学非常感动于大家的真诚流露,所以也参加了这一次的研讨。因为助念往生,这个问题是“很要紧”,又“很要松”的,(所谓“很要紧”——是要紧登极乐;而“很要松”—是要松开娑婆。)既然是很要紧、又很要松,所以就这个问题跟大家谈一谈。看大家去为纯华同学助念都很真诚流露,而且很能体谅朋友和家属,讲劝念佛的话也讲得很恳切,大家莫道一念轻微,我们发愿发得很真切的话,那力量是很大的。我们读阿弥陀经要解五重玄义“辨体”这一段,也知道这一念心的体性,是横遍十方,又竖穷三际,因此我们所起的任何一个小念头,都是尽虚空、遍法界的,所以要善用心。

  因为当纯华濒临危险的时候,有些佛教徒不忍心看她多受折腾,就建议早点帮她把气管插管拔掉,而病人的眷属通常很不忍心、很舍不得,常常在病人临终的时候,会为这个问题起争议,晨曦社的孩子们也为此起了疑问,问起末学的看法。

  末学觉得助念的要点,应该要把握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所讲的——“往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这句话。

  既然是“往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那么往生与否——并不在“气管插管”之有无,也不在“器官捐赠”之有无,也不在“念佛资历”之长短,也不在“念佛功夫”之高下,

  ☆只是在“佛要救你,你到底愿不愿意被救?”

  ☆就在这个“愿”和“不愿”的问题。

  如果我们信愿坚固,即使有气管插管,也能够往生;(大家想想,阿弥陀佛大慈大悲,怎么会看一个人有气管插管,就不来接他呢?)有器官捐赠,也可以往生;甚至意外突然死亡,也可以往生。(这是说:“如果信愿坚固的话。”)

  反过来,如果没有信愿的话,留著气管插管,也不会往生;故意早拔插管,也不会往生;就算器官都保存得很良好,都没有捐赠掉,也不会往生!(只是会断气死掉,去轮回而已。)

  末学这样讲,目的并不是在鼓励大体捐赠,或赞成临终作气管切开插管,而是去助念时,我们所遇的状况,常是“已成定局”——比如“已捐赠”,或“已插管”等等,所以,并没有机会让我们去决定“要不要”、“该不该”,也没有时间让我们去讨论争议。(比如纯华就是“已插管”急救。)因而,也只能就当时“已成定局”之状况为立足点,来提起信愿念佛。

  我们的心念焦点,就要放在“信愿念佛”,心念不要放在“插管啊、器官啊”,这些枝末的问题,这是我们助念要注意的观念。

  讲到这里,先提一件真实的事例:有一天下午,末学和台大晨曦社一群教授、学生,到大林慈济医院,要去探望社员(棒棒学长)的妹妹,我们一行人,本来要到“外科加护病房”,可是正要搭电梯时,恰逢该电梯前在洗地板,满地泡沫,于是改道,去搭乘另一电梯,按键无误,而电梯门一开,却是——心莲病房(癌症末期病房)。

  末学知心莲病房,不开放参观,故不敢入,因此,又改乘另一座电梯,仍按外科那楼,可是很奇怪,门一开,又是——心莲病房。

  第三次,还是如此,而且,电梯口,又有慈济委员志工,以无比亲切笑容,热诚请我们去观赏—她们为癌病人的手语演出——爱洒人间,“盛情不忍却”之下,我们就应邀入座,用心来体会学习。看到眼前,脸上有太肿瘤的病人,坐在那儿聆听志工的法音宣流——

  当她们唱到:“他们默默,怜视著人间,他们不忍,地球受毁伤,他们心疼,苍生多苦难,他们永远陪伴,肤慰人间。”末学已忍不住串串滴落的热泪,正擦著泪永,忽然有一位素不相识的女士,恭恭敬敬来跪在末学面前说:“师父,可不可以请您到病房,为家母开示?”(她是见到有出家人出现在病房,就把握机会来请求,而末学以为是——因一般癌病人,多半心情不好,所以家属来请出家人,去勉励安慰一下。)

  这当然义不容辞,可是遵守慈济规矩,末学还是先请问志工菩萨,征得同意,而一入病房,才知道——这位病人由早上就已昏迷不醒,而且眼睛时而会往上吊、转动,又持续发出阵阵呻吟声,好像“受苦难言”的样子。

  当时,末学刚第一眼见到病人,竟觉得有点面熟?——阿弥陀佛!想起来了!过去偶然间,和她曾有一面之缘——几个月前,末学为其他缘故到慈济,无意中路过她的病床,当时她躺著,而一瞥见有出家人经过,就不顾身上有许多的点滴插管,立刻奋力撑起来,要下床顶礼这素不相识的出家人。

  末学见状,很不忍心…

《佛要救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