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要救你▪P7

  ..续本文上一页则一致,就是有信有愿必能往生。以纯华为例,末学会如此做——

  (一)第一步,首先拜佛求佛

  接到通知,第一步,首先拜佛,犹如自己临命终,恳切求佛,以本愿大悲怜悯纯华之苦,垂慈来安慰纯华,引导纯华带她回安乐莲邦,跪拜时,观想纯华欢喜念佛,跟随阿弥陀佛登上莲台,回西方。

  也求阿弥陀佛加被我、引导我、左右我——让我知道该为她做什么,希望我所做的、所说的都能契合佛的本意,能帮助她还有一切见闻的人,同生极乐国。礼拜求佛后就上路,一路念佛回向去看她。

  (二)跟家属沟通(十大愿王,导归极乐)

  到了医院以后,当然需要先跟家属沟通,才能去病房看她,那怎么跟家属沟通呢?佛所教的方法,就是依普贤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所以我们办事的时候,就依照次第,一者礼敬诸佛——她的家属就是诸佛(未来佛),所以我们去的时候就礼敬、称赞、供养,按照这样的作法,导归极乐。

  所以末学会先跟她的爸爸菩萨沟通,说:“我们是纯华的好朋友,知道纯华她受伤了,我们都很心疼、很著急,所以特地赶来,我们知道爸爸您照顾纯华不眠不休一定很辛苦,所以想来义务帮忙,希望为您分担一些苦。”

  我们做任何事,先不要急著要对方接受我们什么,因为对方是我们的影子,是我们的投影,我们要先接受他,也就是先设身处地,跟他交换角色体会:——他现在女儿受了重伤垂危,他是怎么样的状况?我们要先融入他的心境,亲切地了解他。

  佛教我们要礼敬、称赞,这不是做事的手段,而是内心的修行,为什么要称赞呢?因为境界都是我们内心变现的,我们对境界有不满意,其实就是反映内心不清净,所以学习称赞,就是学习净化自己的内心。(当然,称赞不能心口不一致。)意业先清净了,口业再称赞,心口一致的称赞,让我们身口意能清净,在自己方面是这样修行,和天地万物众生和谐,就是内心清净和谐。

  所以我们礼敬称赞纯华的爸爸说:“纯华在学校表现很优秀,可见爸爸教育很成功,是一位好爸爸,听说纯华的妈妈过世很早,爸爸您一定是加倍辛劳抚养她,您的辛劳佛菩萨都知道,我们大家都向您致敬。纯华小小年纪就懂得参加慈青社,一定是很慈悲热心助人,这也必然是爸爸很慈悲,给她的影响。慈悲的人都比较能了解佛,比较能够信佛,我们大家都很舍不得纯华发生车祸,也很舍不得她这么早离开我们,但是这个世间是个苦海,您看九二一大地震,一夜之间就有多少人受伤、断头、断腿、死亡,老实说,这苦海的世间,并不是活得愈久愈快乐,就好像是很难吃的菜,并不是吃得越大碗越幸福。”

  末学为什么要这样对纯华的爸爸讲呢?因为纯华很年轻就遇到灾难,而且她有学佛,有些家属会对“她这么年轻就遇到灾难”觉得很痛苦、不甘心,而且会因此对佛反感,觉得佛都不保祐她。

  所以末学提出——“其实并不是活得愈久就愈快乐,难吃的菜并不是吃越大碗越好,可能正因为她很善良,正因为她学佛,所以她不用在这世间受那么多的苦,可以提早领先得救,可以提早过佛菩萨快乐的生活。”这样的观念或许可以稍安慰家属的不平与不甘,给他们痛苦的心一条出路。

  而,在她姊姊方面,末学是听大家说——她半工半读,供给纯华读书,像这样的姊姊真是好伟大,很少有姊姊这样,我们也由衷礼敬称赞她。先体会他们的处境和心情,看彼此的心都能够沟通接受了,再讲正题——因为阿弥陀佛这种本愿的大慈悲,并不是大家一见面开口就能听得进去的,要听入耳,那得要宿世善根、福德、因缘成熟了!但是我们求佛,佛会加被我们无障碍。

  普贤行愿品说的:“若人诵此愿者,行于世间,无有障碍,如空中月出于云翳。”——如果人能够诵(心诵身行)普贤十大愿,那么行在这个世间,就没有障碍,好像空中的月亮,从乌云的遮蔽当中出来,这是普贤行愿品教我们的。

  所以我们待人处事,要用阿弥陀佛的心,照著普贤行愿品的作法——

  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我们按照这样的次第,这样的发愿,在行为上一一做出来,就会照佛菩萨讲的这样——“行于世间,无有障碍。”

  (三)希望她以最快乐的方式存在

  如果前面讲的可以沟通,再跟他们说明:“我们所以这么冒昧深夜前来,是因为和您一样爱纯华,所以希望她以最快乐的方式存在。”(请注意——我们是希望她“以最快乐的方式存在”,并不是希望她“赶快拔管子,赶快断气往生!”这两种表达方式的“内心意愿”是大不一样的!)

  (四)在生死关头,阿弥陀佛愿来引导、换佛身

  末学会跟家属们解释,说:“虽然医生说她的身体已经不能修复了,可是佛告诉我们宇宙的真相,生命是无限的,其实我们都不会死,不用怕,只是会轮回,一世又一世地换身体,好像换车子或是搬家一样,在重新投胎(要换车子)的时刻,是最要紧的时候,因为如果心很痛苦、心很乱,一不注意,有时候就会换到更坏的车子————换到一个更坏更苦的身体,所以佛大慈大悲,教我们一个很好的方法,可以“换身体”换得很好,而且一劳永逸。

  有一尊阿弥陀佛,他发愿,在众生最苦难的生命关头,他要亲自来帮忙,只要我们愿意相信、接受他的救度,呼唤他的名字,他就会来,他会来帮我们换最好的佛身,换金刚不坏的身体,使我们能自由自在到极乐世界,到佛的世界,同时也可以自由回到这个世界,来看家人,来度一切众生。我们曾经看到很多人,在换身体的时候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真的来带领、引导他,去极乐世界换佛身,永远不必再受苦。”

  关于这点,可以举一、两个例子是自己比较有亲身体验的现例来说明,再跟家属沟通:

  (五)念佛如打一一九,实行很简单

  “这其中的道理是很深的,以后您可以深入研究,但是现在时间很紧急了,而实行上又很容易,如果我们现在没有把握时机实行,以后当您明白的时候,会很后悔!现在实行很简单,只要相信,愿意念阿弥陀佛,这样就好了!就好比临时有灾难,我们相信有“一一九”(信),愿意打电话(愿),伸出手指头——“一一九”三个号码一按(行),电话打通了,救护车、消防队就来了。阿弥陀佛救度众生,比一一九更慈悲更快!现在生死交关,是最要紧的时刻,是纯华要换什么身体的决定时刻,我们现在为她念佛,请佛来救她、来带她,这比火灾打一一九更紧急,纯华也是佛弟子,阿弥陀佛是我们大家的大慈父,佛疼爱她的心,和您作爸爸作姊姊的一样急切,您愿意和我们一起来为她念佛吗?”(这样讲,我们心里要祈求佛加被,让他们欢喜同意,也一起来念佛。)

  (六)我们合力陪她走这段路

  “纯华是个好孩子,所以不必在这世间受很多苦,她可以领先得度,先到快乐的世界,先到阿弥陀佛、观音菩萨的身边,我们现在合力一起陪她走,让她领先得度,领先过快乐的佛生活。否则如果再轮回,即使下辈子做人当总统、甚至升天,都是免不了生死痛苦的。何况轮回也可能作鬼,或作其他动物,那就更苦。”

  末学以前当医生时,通常都是这样跟病人家属沟通,大部份的家属都会同意,很少有家属不同意的。虽然各人个别条件差异很大,但是恭敬虔诚是行得通的总原则。

  (七)和临终人沟通

  (1)让他了解状况

  而在临终人纯华方面,如果进去加护病房看她的话,末学会先跟她讲:“阿弥陀佛!虽然你不认识我,但是阿弥陀佛很疼你,要我来看你。”

  纯华参加慈青社,一定是崇敬上证下严上人,所以我们可跟她说:“证严上人也为您祈祷、为您祝福(上人的心必然如是)。听说您车祸受了重伤,大家都很心疼,很舍不得您受苦难过。”

  为什么要告诉纯华说她车祸受重伤呢?因为当事人她在路上忽然发生车祸,是刹那间发生的,她自己一刹那之前,也不知道会发生车祸,撞上的时候也迷迷糊糊,一时惊吓可能什么都不清楚了。

  有很多人,车祸以后,好久都不知道自己发生了什么状况,甚至死掉了他都还不知道自己死了,而还在找他以前的那个身体,所以末学如果遇到——临终的人属于“意外灾祸,昏迷不醒的”,末学就会讲一下他的状况让他了解,也提醒他,所以才说:“听说您车祸受重伤了”——让她知道她的状况。

  反过来说,如果她还迷迷糊糊,不知道发生什么事,而我们一去就跟她讲说:“你现在,万缘放下,一心念佛!”她可能还莫名其妙呢!

  所以我们可以跟她先讲清楚她的状况。我以前看过一些病人像车祸、中风的患者,昏迷一段时间醒过来后,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发生什么事,所以跟他解释一下状况是有必要的。

  (2)不妨真诚流露,表达关怀

  而为什么要把我们心疼难过的真情也表达出来呢?因假如为了让她不贪恋世情而顺利往生,就刻意表现道貌岸然,太过冷静理智,就很容易令人误会为——好像要催她早点离开般,太冷漠无情了,她反而会觉得没人关怀她,而更渴望留恋这个情,甚至会反感起嗔心!

  所以我们爱护她的真情,也不妨就直接流露表达出来。不用太担心她会眷恋这个情,大家可以试想:如果我们现在发生车祸——我们自己可能是很想活下去,很渴望赶快被救起来,但是每个人一来就催说:“你赶快万缘放下,赶快往生!”没有一个人希望你活下去,没有一个人想跟你在一起,这样您能接受吗?

  所以要体谅,不单是家属很难接受临终的那一刻,而是事情太突然,连当事人本人,都没准备好接受“他自己会死”的事实。

  末学国中时,曾有车祸的经验:在路上骑脚踏车被摩托车从后面撞过来,撞上时,根本都没看见对方,我莫名其妙,车被撞掉了,人飞起来,最后看到一根电线杆在面前一晃,然后就倒在地上!是头…

《佛要救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